《10.端午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端、粽、节”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节”等7个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人物心情。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由来。
二、教学重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人物心情。
三、教学难点
难点: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四、教学过程
(一)词语复习导入
1.指名生带读复习词语,进行认读
2.师评价,强调难读的字音。
(二)精读课文,梳理课文
过渡:词语大家都读准确了,那么课文中的长句子你能读好吗?
学习第1自然段
1.出示第1自然段,复习之前学习过的朗读技巧
2.教师出示朗读小贴士
3.生自读,指名学生读,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做到词语连读和根据标点符号进行停顿)
4.理解第1自然段
过渡:读完了第1自然段,我们知道每到端午节,外婆就会给我们做粽子吃,那外婆的粽子好吃吗?我们去看看它的色香味怎么样
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第2段和学习要求:自读第2段,圈画出表示粽子色香味的关键词语
2.指名学生分享,说一说粽子的颜色怎么样
3.出示短语,学生填空,发现叠词
4.联系生活填空“青青的( )”,进行拓展
5.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出粽子色泽诱人,从而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6.引导学生发现第一句话描写粽子是按照由外到里的顺序写的。
7.拓展练习:按照由外到里的顺序去介绍蛋黄粽。
8.同桌合作学习第2句话和第3句话,说一说粽子的香和味怎么样
9.指名回答,师补充板书
10.积累“又黏又甜”类似的词语,并拓展讲话
11.引导朗读第2、3句话
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外婆包的粽子不仅色香味俱全,而且花样也很多
1.自读第3段,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都有哪些花样
2.点名回答,随机板书
3.“我”吃了外婆家的粽子,心里感觉怎么样
4.积累“美滋滋”类似的词语,并联系生活说一说自己什么时候感觉美滋滋
5.如果外婆让你把粽子分给其他邻居的时候,你会怎么介绍你的粽子
6.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过渡:外婆的粽子真是色香味俱全,那你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吗
学习第4段
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端午节吃粽子的原因
2.观看相关视频,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四)学写生字叶、米
1.观察笔顺
2.书空笔顺
3.观察关键笔画:“叶”口字的最后一横再横中线上,竖是悬针竖;“米”字横要写到横中线上,竖写到竖中线上,撇捺要写舒展。
4.师范写,生描红。
5.展评
五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