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宝葫芦的秘密》是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外经典童话”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承接以往童话单元的语文要素,本单元要着重引领学生在感受童话奇妙想象的过程中体会人物的形象,按自己的想法创编故事,并由单篇课文引向整本书阅读。课文选自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原作的开头部分,在这一部分中,王葆天真、活泼、爱幻想的形象初步呈现,但宝葫芦却并未正式出场,给学生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学时,我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充分发挥教材“引子”的优势,以“奇妙”为线索,以“导图”为支架,引领学生发现奇妙、感受奇妙、创造奇妙,在读故事、讲故事、编故事的语文实践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撬动有方法地整本书阅读,从而有效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学生学情】
四年级学生对于课外阅读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量,很多同学读过不同版本的《宝葫芦的秘密》,甚至有的学生还观看过《宝葫芦的秘密》电影。通过不同渠道都对本文有一定的兴趣和了解,这些对于本文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基于四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较二、三年级有了很大提高的情况,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尽情地读。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边读边做批注,锻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引领学生发现奇妙、感受奇妙。在此基础上,通过编故事、讲故事,学生在发现奇妙、感受奇妙之后继续创造奇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初步感受宝葫芦的神奇,体会王葆淘气、可爱、爱幻想的形象。
2.在拓展阅读中,进一步感悟宝葫芦的神奇,发现童话写作的秘诀,运用学到的方法创编精彩故事。
3.尝试运用导图,梳理关键信息,激发有方法地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能抓关键词句,感受童话的神奇及王葆天真、爱幻想的童真形象;
2.能展开奇思妙想,按自己的想法具体、生动地创编故事。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学生拓展阅读手册
【教学流程】
一、看图竞猜,唤起“奇妙”记忆
1.出示单元导语中的图片,生交流从中想到了哪些童话故事?
2.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发现宝葫芦的秘密。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从单元导语中的图画入手,引导学生回顾读过的童话故事,唤醒他们对童话的阅读体验,为接下来“感受童话的奇妙”做好了铺垫。】
二、品读课文,感受“奇妙”想象
(一)理清脉络,初识“王葆”
1.生快速默读课文,梳理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
预设 1:宝葫芦神奇。得到了宝葫芦就能要什么有什么。
预设 2:王葆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烦恼。不会列算式、种的向日葵不如别人、和科学小组的同学闹翻了。
预设 3:王葆从小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宝葫芦的神奇已经深入了王葆的骨髓,所以当王葆遇到困难,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宝葫芦。如果学生没有发现第三个原因,师出示相应的句子,引领学生再读再悟。同时,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正音。
2.【课件出示:听故事——知神奇——遇烦恼】
师小结:同学们看,抓住关键词,我们就能快速理清文章层次,联系上下文读,我们的思考就更深入更全面了。
3.读了课文,王葆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预设:天真、淘气、爱幻想、懒惰、想不劳而获等。
师小结:正是透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我们认识了一个天真、淘气、爱幻想的王葆。
【设计意图:以课后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用关键词梳理文章脉络,在朗读中扫清阅读障碍,利用思维导图初步感悟王葆形象,对“童话的神奇”构建整体感知。】
(二)走进故事,品味“奇妙”
1.再次默读 15—17自然段,根据提示,用关键词将奶奶的故事有序地梳理。2.交流奶奶的故事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到神奇?
预设 1:每个人得到宝葫芦的来历都很神奇。
预设 2:每个得到宝葫芦的人都很幸福,要什么有什么。【课件出示相关段落】师相机引导有感情朗读,在朗读中进一步感受宝葫芦的神奇。
【设计意图:借力简单的思维导图,引领学生用关键词梳理奶奶讲的宝葫芦故事,初步感受童话神奇的秘诀:来历奇+法力高+结局好,为拓展阅读和创编故事搭建起读、说的支架。】三、链接阅读,创编“奇妙”故事
(一)拓展课外阅读,发现“奇妙”秘诀
1.拓展阅读《宝葫芦的秘密》书中“王葆得到宝葫芦”的片段,引领学生在读中发现作者创编童话的写法。
预设 1:宝葫芦像人一样会说话、有脾气,会蹦。师小结板书:事物“活”
预设 2:宝葫芦专心诚意为王葆服务,王葆差点失去宝葫芦。师小结板书:情节“变”
预设 3:不用动脑就能做出算术题,不用动手就能做出飞机模型。师小结:想象奇,宝葫芦法力高。
2.出示教师梳理的导图,进一步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宝葫芦的神奇。
3.师小结板画:展开大胆的想象,让事物活起来了,情节变化起来,宝葫芦就更神奇了,故事就更精彩了。这也是我们创编故事的法宝,创编故事的宝葫芦啊!
【设计意图:链接整本书中“王葆得到宝葫芦”的片段,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进一步感受童话的奇妙,领悟童话神奇的秘诀:情节“变”+事物“活”,为接下来学生创编故事注入了学习的“活水”。】
(二)练习创编故事,体验“奇妙”想象
1.从奶奶的故事中选择一个人物,根据已有的内容,进行大胆地创编。
2.生先自己借助关键词梳理情节,自己讲。
3.同桌互相讲故事。
4.指名上台讲故事,其他同学做评委。评价量规出现在屏幕中,学生根据评价量规对同学讲的故事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运用学到的方法对奶奶的故事进行二次创作,体验童话的奇妙,提升言语表达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量规明确评价标准,从而对他人和自己创编的故事进行量化评价。】
四、引发期待,延伸“奇妙”之旅
1.出示整本书中其他故事情节的插图,引领学生发现宝葫芦给王葆带来了幸福,同时也带来了烦恼。
2.播放王葆扔掉宝葫芦的视频,留下阅读悬念:故事的结尾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奇异的大反转?宝葫芦的身上还藏着哪些秘密呢?课后请同学们继续走进《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还可以观看《宝葫芦的秘密》电影,相信你会对王葆、对宝葫芦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读书时,你也可以不断尝试用关键词梳理故事情节及自己的收获,用这样的方法去读更多的童话书。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宝葫芦的秘密》电影中的片段,引发学生的期待:故事的结尾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奇异的大反转?宝葫芦的身上还藏着哪些秘密呢?悬疑式推荐,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延伸奇妙之旅。以此撬动整本书阅读,实现由“一篇文章”到读“一本书”,体现了大语文观。】
《宝葫芦的秘密》——教学反思
《宝葫芦的秘密》是一篇有趣而又富含哲理的童话故事。课文选取了书中的一部分,以朴素平实、通俗易懂的语言,叙述了“宝葫芦”的来历。文中的句子极为有趣,引人入胜,让人有一种自己就是文中的王葆,好像在听奶奶讲故事一样的感受。对于这堂课的教学,我做出如下几点反思:
1.本节课,我致力于紧扣文本主题,调动学生情绪,提起阅读兴趣,依次开展了以下几个环节:首先,看图竞猜唤起“奇妙”记忆。我从单元导语中的图画入手,引导学生回顾读过的童话故事,唤醒他们对童话的阅读体验,为接下来“感受童话的奇妙”做好了铺垫。接着,我带领学生品读课文感受“奇妙”想象。以课后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用关键词梳理文章脉络,在朗读中扫清阅读障碍,初步感悟王葆形象,对“童话的神奇”构建整体感知。然后通过链接阅读创编“奇妙”故事。我链接整本书中“王葆得到宝葫芦”的片段,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进一步感受童话的奇妙,领悟童话神奇的秘诀:情节“变”+事物“活”。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运用学到的方法对奶奶的故事进行二次创作,体验童话的奇妙,提升言语表达的能力。最后,引发期待延伸“奇妙”之旅。我又截选了几幅相关的插图、播放了电影中的相关片段,让孩子们充分展开大胆的想象,猜测故事情节。每个环节设计合理、环环相扣。
2.大胆放手,给学生充分的自读自悟的时间。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喋喋不休地提要求,提问题,设定条条框框,让学生顺着老师的思路去读书、思考,长期以往势必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养成了思维的惰性。课堂上,我没有提任何问题,而是让学生自由读书,当然这里的“自由阅读”并不等同于“瞎读”,我们经过一定时间的专项读书指导,学生已经习得了一系列读书的方法,如:梳理内容、品析词句、关注表达等。因此在合上书询问学生问题的时候,学生能滔滔不绝地说出为什么王葆想要一个宝葫芦、王葆是个怎样的小男孩......一个班级中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个教师,而老师本身也只是这个交流团队中的一员,适时交流自己的发现,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灵活思维和完型思维。
3.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宝葫芦的秘密》交流完后,我选取了这本书中“王葆得到宝葫芦”的片段,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进一步感受童话的奇妙,领悟童话神奇的秘诀:情节“变”+事物“活”,为接下来学生创编故事注入了学习的“活水”。对比王葆得到宝葫芦的过程,奶奶讲的故事相比之下就太简略了,这就激起了学生进行创作的兴趣。我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对奶奶的故事进行二次创作,体验童话的奇妙,提升言语表达的能力。学生用自己本节课得到的两个“法宝”,展开丰富想象,文字从笔尖不断流淌......从反馈情况中,大多数孩子都能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语言生动,将本课的目标再一次落实。
总之,在这节课中,我简简单单教学,扎扎实实训练,在平平淡淡中教给了孩子方法,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让语文课堂得意又得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