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预习◇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⑵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相关知识点的回顾
1.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
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 。
3.下列哪些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①2CuO+H2=====Cu+H2O
②MnO2+4HCl(浓)======MnCl2+H2O+Cl2↑
③3NO2+H2O======2HNO3+NO
④2H2O2======2H2O+O2↑
⑤CaCO3+H2O+CO2====== Ca(HCO3)2
二、预学能掌握的内容
1.氧化剂是 的物质,还原剂是 的物质。
2.氧化剂在反应时化合价 ,还原剂在反应时化合价 。
3.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的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之间的关系?
4.用单线桥双线桥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注意事项以及两者之间异同点?
三、预学中疑难问题
1.
2.
3.
4.
◇课堂互动◇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⑵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
2.学会利用“双线桥”、“单线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3.能够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4.知道中学化学中常见氧化剂还原剂
5.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习过程
1.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概念及判断
氧化剂——化合价 , 电子的物质——被 ;
还原剂——化合价 , 电子的物质——被 。
【探究活动】
分析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与化合价的升降以及电子转移之间关系
①2CuO +C===2Cu +CO2 ↑
②CuO +H2 ====Cu +H2O
【教师释疑】(氧化剂)得、低、还,(还原剂)失、高、氧
【思考交流】
分析下列氧化还原反应,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1)Fe + CuSO4 === FeSO4 + Cu
(2)2Na + Cl2 ==== 2NaCl
(3)2H2O ==== 2H2↑+ O2↑
2.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情况
【探究活动】
如何用双线桥标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例:MnO2+4HCl(浓)======MnCl2+H2O+Cl2↑
【教师释疑】①双线桥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连接化合价变化的同种元素;
② 线上标明电子得失以及得失的数目
③失电子总数=化合价升高总数==得电子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
【思考交流】
用“双线桥”表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
①2H2O=====2H2↑+O2↑
②2Al+3H2SO4======Al2(SO4)3+3H2↑
③2KClO3=====2KCl+3O2↑
(2) 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情况
【探究活动】如何用单线桥标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例:MnO2+4HCl(浓)======MnCl2+H2O+Cl2↑
【教师释疑】(1)单箭号(在反应物之间);
(2)箭号起点为被氧化(失电子)元素,终点为被还原(得电子)元素;
(3)只标转移电子总数,不标得与失(氧化剂得电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思考交流】
用“单线桥”表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①Fe +CuSO4 ==FeSO4 +Cu
②2 HgO ==2Hg +O2 ↑
③Cl2+2NaOH===NaCl+NaClO+H2O
3.中学化学中常见氧化剂还原剂
常见氧化剂:O2、Cl2、浓H2SO4、HNO3、KMnO4等;
常见还原剂:Fe、Mg、Al等金属单质,H2、C、CO等
【探究活动】试从化合价角度分析下列粒子的性质。在Fe3+、Fe2+、Al3+、H+、S2-、Cl-等粒子中只有氧化性的是_______________,只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_______,兼有的是_______________。
【教师释疑】从元素化合价分析,当粒子中元素化合价处于:最高价——只具有氧化性,最低价——只具有还原性,中间价——兼有氧化性和还原性。
三、提高训练
分析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用双线桥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2H2S+SO2======3S↓+2H2O
KClO3+6HCl======KCl+3Cl2↑+3H2O
③2H2O2===2H2O+O2 ↑
④NH4NO3 =N2O ↑+2H2O
◇课后评价◇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⑵
班级 姓名 学号
1.下列各反应中,水为还原剂的是 ( )
A、2H2+O2 2H2O B、SO3+H2O===H2SO4
C、2F2+2H2O===4HF+O2↑ D、2Na+2H2O===2NaOH+H2 ↑
2.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失去电子的反应为还原反应
B、含有氧元素的物质是氧化剂
C、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数目和还原剂失去的电子的数目一定相等
D、氧化剂和还原剂不可能是同一种物质
3.下列能表示二氧化硫被还原的反应是 ( )
A、SO2+2H2O+Cl2===H2SO4+2HCl B、SO2+H2S===2H2O+3S
C、SO2+2NaOH===Na2SO3+H2O D、SO2+Na2CO3===Na2SO3+CO2
4.下列反应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发生的是(不考虑分解反应) ( )
A、SO2 → S B、Na2SO3 → SO2 C、I-→ I2 D、HCO3- → CO32-
5.某金属元素由氧化物转变为单质,则该金属元素 ( )
A、一定被氧化 B、一定被还原
C、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D、既不被氧化,也不被还原
6.人体血红蛋白中含有Fe2+离子,如果误食亚硝酸盐,会使人中毒,因为亚硝酸盐会使Fe2+离子转变成Fe3+离子,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O2结合的能力。服用维生素C可缓解亚硝酸盐的中毒,则维生素C具有 ( )
A、氧化性 B、还原性 C、酸性 D、碱性
7.“生氢剂”氢化钠(NaH)与水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为:NaH+H2O===NaOH+H2↑ ,其中,水的作用是 ( )
A、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还原剂
C、氧化剂 D、催化剂
8.盐酸能发生下列反应:Zn+2HCl===ZnCl2+H2 ↑ ,2HCl+CuO===CuCl2+H2O,
MnO2+4HCl(浓)MnCl2+Cl2↑ +2H2O ;由此判断盐酸应当具有的性质是 ( )
A、只有酸性 B、只有氧化性
C、只有还原性 D、有酸性、有氧化性和还原性
9.金属加工后的废切削液中含有2%~5%的NaNO2,它是一种环境污染物。人们用NH4Cl溶液来处理此废切削液,使亚硝酸钠转化为无毒物质。该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NaNO2+NH4Cl===NaCl+NH4NO2 ; 第二步:NH4NO2===N2↑ +2H2O
下列对上述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NH4NO2仅是氧化剂;②NH4NO2仅是还原剂;③NH4NO2发生了分解反应;
④内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⑤NH4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⑥两个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A、①③⑥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④⑤
10.制取漂白液的化学方程式是:Cl2+2NaOH===NaCl+NaClO+H2O,该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1:1 B、1:2 C、2:1 D、3:2
11.现有①KMnO4 ②H2 ③O2 ④Cl2 ⑤CO ⑥Al 六种物质,从氧化性、还原性的角度分类,若将常用的氧化剂放入甲: 中,常用的还原剂放入乙: 中,则:
⑴甲中有 ;乙中有 。(填序号)
⑵由Fe →Fe3O4 ,Fe2O3 →Fe 可知,欲实现I反应过程应从 (填“甲”或“乙”,下同)中找物质,欲实现II反应过程应从 中找物质。
⑶请将4种物质:Fe、Fe2O3、CO、CO2分别填入下面对应的横线上,组成一个配平了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 +
⑷一氧化氮是工业制硝酸的中间产物,生成一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为4X+5O2 4NO+6H2O,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推出X的化学式为 。
12.对于实验室制取O2的反应:2KClO32KCl+3O2↑ ,其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标法有以下几种,你认为正确的是 (填序号)。
该反应中, 是氧化剂, 是还原剂,MnO2是 剂。
13.Na2O2和H2O2是两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用作航天飞行器和潜艇中的生氧剂。已知,Na2O2和H2O2中O元素的化合价都是-1价,并且-1价的O极其不稳定,易转化为-2价或0价的O 。在下列反应(反应未配平)中
A、Na2O2+HCl→H2O2+NaCl B、Ag2O+H2O2→Ag+O2 +H2O
C、H2O2→H2O+O2 D、H2O2+Cr2(SO4)3+KOH→K2SO4+H2O+K2CrO4
⑴H2O2仅体现还原性的反应为(填代号,下同) ;
⑵H2O2仅体现氧化性的反应为 ;
⑶H2O2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的为 ;
⑷H2O2既不表现氧化性,又不表现还原性的为 。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一、
1. 原子的重新组合
2. 化合价的升降 电子的转移
3. ① 是②是③ 是 ④是⑤ 否
二、
1. 化合价降低 化合价升高
2. 化合价降低 化合价升高
3. 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
4. 双线桥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连接化合价变化的同种元素;线上标明电子得失以及得失的数目。
单线桥是单箭号(在反应物之间);箭号起点为被氧化(失电子)元素,终点为被还原(得电子)元素;只标转移电子总数,不标得与失(氧化剂得电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课堂互动◇
二.
1.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概念及判断
降低 得到 还原
升高 失去 氧化
【探究活动】
①氧化剂CuO 还原剂C
②氧化剂CuO 还原剂H2
【思考交流】
(1)
氧化剂CuSO4 还原剂Fe
(2)氧化剂Cl2 还原剂2Na
(3)氧化剂H2O 还原剂H2O
2.⑴
【探究活动】
【思考交流】
用“双线桥”表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
①2H2O=====2H2↑+O2↑
②
2Al + 3H2SO4 ===== Al2(SO4)3 + 3 H2↑
③2KClO3=====2KCl+3O2↑
(2)
【探究活动】。
【思考交流】
①Fe +CuSO4 ==FeSO4 +Cu 氧化剂CuSO4 还原剂Fe 单线桥(略)
②2 HgO ==2Hg +O2 ↑氧化剂HgO 还原剂HgO 单线桥(略)
③Cl2+2NaOH===NaCl+NaClO+H2O氧化剂Cl2还原剂Cl2 单线桥(略)
3.
【探究活动】只有氧化性的是_ Fe3+__ Al3+_____ H+______,只有还原性的是____ S2-、Cl-____,兼有的是_____ Fe2_______。
三、提高训练
1.2H2S+SO2======3S↓+2H2O 氧化剂SO2 还原剂H2S
2.KClO3+6 KClO3======KCl+3Cl2↑+3H2O 氧化剂KClO3 还原剂KClO3
3.2H2O2===2H2O+O2↑ 氧化剂H2O2 还原剂H2O2
4.NH4NO3 =N2O ↑+2H2O 氧化剂NH4NO3 还原剂NH4NO3
◇课后评价◇
1~5 C C B C B 6~10 B C D D A
11. (1)①③④;②⑤⑥
(2)甲;乙
⑷NH3
12.c;KClO3;KClO3;催化
13. ⑴B ⑵D ⑶C ⑷A
△
△
点燃
通电
电解
催化剂
△
Ⅱ
Ⅰ
失4e–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电解
得4e– ,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失6e–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得6e– ,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失6e–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得6e– ,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课前预习◇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⑴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相关知识点的回顾
1.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
⑴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把化学反应分为 、
、 、 。 举例说明。
⑵根据反应中物质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把化学反应分为 、 。 举例说明。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标出下列物质中各元素的化合价:H2O KClO3 KMnO4 MgSO4 Ba(OH)2 NH4Cl
AgNO3 CuSO4·5H2O FeCl3 Fe2O3 FeCl2
二、预学能掌握的内容
1.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
2.凡是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方法和依据,就是看反应前后。
3.
化合物形成过程 电子得失(偏移) 化合价变化情况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NaCl Na 失去___个电子转移给氯 化合价______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Cl从钠原子得到 个电子 化合价______
HCl H 与Cl电子对共用,且共用电子发生偏移,偏向_______ H 化合价______Cl化合价______
三、预学中疑难问题
1.
2.
3.
课堂互动◇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⑴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2.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被氧化、被还原等基本概念
3.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
二、学习过程
1.从化合价升降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⑴在化学反应中,如果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这类反应就属于 反应。
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发生 反应;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发生 反应。
⑵在反应C+2CuO==2Cu+CO2↑中,碳元素化合价 ,被 ,发生 反应;
铜元素化合价 ,被 ,发生 反应。
【探究活动】1.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认识四种基本类型,画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交叉分类示意图。
2.画出氧化还原反应与离子反应的交叉分类示意图。
【教师释疑】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氧化还原反应与离子反应的关系。
【思考交流】
1.判断下列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⑴ 2Mg + O2 ==2MgO ( )
⑵ 2KClO3 2KCl+3O2↑ ( )
⑶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 )
⑷ Fe+2HCl== 2FeCl2 + H2↑ ( )
⑸ Cu(OH)2CuO + H2O ( )
2.下列基本反应类型中,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3.下列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Fe+CuSO4=FeSO4+Cu
B..Fe2O3+3CO2Fe+3CO2
C.AgNO3+NaCl=AgCl↓+NaNO3
D.2KMnO4 K2MnO4 +MnO2 +O2↑
2.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探究活动】从物质的结构探究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降的本质
⑴以反应2Na+Cl2 ====2NaCl为例
【教师释疑】形成离子化合物时,化合价的变化与电子得失的关系。
⑵以反应H2 + Cl2 == 2HCl为例形成共价化合物时,化合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释疑】形成共价化合物时,化合价的变化与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情况的关系。
【思考交流】
4.化合价与电子转移
化合物 正价 负价 价数 标出化合价
NaCl ,显正价 ,显负价 NaCl
HCl ,显正价 ,显负价 HCl
⑴分析上表,从得失电子与化合价变化角度给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下定义
⑵找出元素化合价升降,得失电子,被氧化,被还原,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关系
5.反应Fe2O3+3CO===2Fe+3CO2中____元素化合价降低,_____物质被氧化,_____元素失电子,____物质发生还原反应。
6.下列反应氯元素只被氧化的是 ( )
A.5Cl2+I2+6H2O=10HCl+2HIO3
B.MnO2+4HClMnCl2+Cl2↑+H2O
C.2Cl2+2Ca(OH)2=CaCl2+Ca(ClO)2 +2H2O
D.2HClO2HCl+O2↑
三、提高训练
1.下列变化过程一定属于还原反应的是 ( )
A. HCl→MgCl2 B. Na→Na+ C.CO→CO2 D.Fe3+→Fe2+
2.在下列反应中,H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是( )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是( )
A.NaOH + HCl = NaCl + H2O B.Zn +2HCl = ZnCl2 + H2↑
C.MnO2 + 4HCl(浓)==== MnCl2 + 2H2O + Cl2↑ D.CuO + 2HCl = CuCl2 + H2O
课后评价◇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⑴
班级 姓名 学号
1.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有电子的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
B.有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
C.有氧元素的参加
D.有原子的重新组合
2.下列操作过程中一定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是 ( )
A B C D
3.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存在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
A.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只能是复分解反应
C.可能是置换反应 D.一定是置换反应
4.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B.置换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在反应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变化
D.化合反应和复分解反应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5.下列反应进行分类时,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
A.Zn+H2SO4===ZnSO4+H2 ↑ B.CaO+H2O===Ca(OH)2
C.2KClO32KCl+3O2 ↑ D.H2+Cl22HCl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氧化还原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B.中和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
C.分解反应中的反应物都是一种 D.单质都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7.下列能表示二氧化硫被还原的反应是 ( )
A.SO2+2H2O+Cl2===H2SO4+2HCl B.SO2+H2S===2H2O+3S↓
C.SO2+2NaOH===Na2SO3+H2O D.SO2+Na2CO3===Na2SO3+CO2
8.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中,其原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用稀硫酸与锌粒反应制取H2
B.用加热高锰酸钾分解的方法制取O2
C.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制取Cl2
D.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CO2
9.下列药品置于空气中很容易变质(括号内的物质是变质后的物质),其中不是因为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的是 ( )
A.Na2SO3(Na2SO4) B.FeCl2(FeCl3)
C.KI(I2) D.NaOH(Na2CO3)
10.在下列分子、原子、或离子中,既具有还原性又具有氧化性的是 ( )
A.Al3+ B.Cl- C.Fe D.SO2
11.下列实验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 )
A.点燃氢气,产生淡蓝色火焰
B.硫酸铜白色粉末在空气中变蓝
C.碳与氧化铜共热,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D.稀硫酸中加入锌粒,有无色气泡从溶液中逸出
12.同一物质中同一价态的元素部分被氧化,部分被还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 ( )
A.2HClO===2HCl+O2↑ B.NH4HCO3 NH3 ↑ + CO2↑ +H2O
C.3NO2+H2O===2HNO3+NO D.SO2+2H2S===2H2O+3S↓
13.商代炼铜时,所用的矿物原料主要是孔雀石,主要燃料是木炭,在温度1000℃左右冶炼,可能涉及的反应有:①Cu2(OH)2CO32CuO+CO2↑+H2O②2CuO+C2Cu+CO2↑③CuO+COCu+CO2 ④CO2+C2CO。
⑴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来看,①②④的反应类型分别为 , , 。
⑵反应③中, 发生氧化反应, 发生还原反应。
14.已知下列两个反应:①Fe+H2SO4(稀)====FeSO4+H2↑;
②Cu+2H2SO4(浓) CuSO4+SO2↑+2H2O。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反应①中 元素被还原,反应②中 元素被还原。(填元素符号)
⑵当反应①生成2g H2时,消耗H2SO4的质量是 g 。
⑶反应②中生成32g SO2气体时,消耗H2SO4的质量是 g ,其中有 g H2SO4作为氧化剂被还原。
参考答案
◇课前预学◇
一、相关知识点的回顾
1.⑴化学反应分为 化合反应 、 分解反应 、 置换反应 、 复分解反应 。
⑵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略)
二、预学能掌握的内容
1.原子之间的重新组合
2.有元素化合价升降 是否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3.
化合物形成过程 电子得失(偏移) 化合价变化情况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NaCl Na 失去1个电子转移给氯 化合价升高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Cl从钠原子得到 1 个电子 化合价降低
HCl H 与Cl电子对共用,且共用电子发生偏移,偏向氯原子 H 化合价+1Cl化合价-1
◇课堂互动◇
思考交流
1. 是 是 否 是 否 2.C 3.B
4.
化合物 正价 负价 价数 标出化合价
NaCl 失电子,显正价 得电子,显负价 一个原子得或失电子数等于价数 NaCl
HCl 共用电子对偏离 ,显正价 共用电子对偏向 ,显负价 形成共用电子对数 HCl
⑴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的反应;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得电子的反应。
⑵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5.铁 CO 碳 Fe2O3 6.B
三、提高训练
1.D 2.C B
◇课后评价◇
1.A 2.D 3.C 4.B 5.D 6.A 7.A 8.D 9.D 10.D 11.B 12.C 13.⑴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化合反应 ⑵CO CuO
14.(1)H;S (2)98 (3)98;49第二节 离子反应(2)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相关知识点的回顾
1.什么是电解质、非电解质?并判断下列物质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
①铝 ②NaOH固体 ③K2SO4溶液 ④NaCl溶液 ⑤液态氯化氢
⑥硫酸钡 ⑦H2O ⑧CO2 ⑨蔗糖 ⑩酒精。
2.书写电离方程式:HNO3、H2SO4; KOH、Ba(OH)2; Na2CO3、CuSO4、BaCl2
3.用初中学过的知识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
反应 能否反应 判断依据
①向5mL CuSO4溶液里加入5mLBaCl2溶液。
②向5mLNaOH稀溶液的试管里慢慢滴入稀盐酸,
③向5mLNa2CO3溶液的试管里加入5mL盐酸。
④向5mLNaCl溶液里加入5mL CuSO4溶液
二、预学能掌握的内容
1.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 ,这样的反应称作离子反应。
2.用 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3.以 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反应为例,说明离子方程式书写的一般步骤:
(1)
(2)
(3)
(4)
4.离子方程式的表示意义:(1)表示 ;
(2)表示 。
5.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 、 。
三、预学中疑难问题
1.
2.
3.
第二节 离子反应(2)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学习目标
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学会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二、学习过程
1.化学反应能否发生的实质
【探究活动】从微观粒子的角度解释反应能否发生的实质
编号 ① ②
实验 NaCl溶液 CuSO4溶液 BaCl2溶液 CuSO4溶液
现象
解释及结论
【教师释疑】酸,碱,盐在水溶液里会发生电离,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酸,碱,盐电离出的离子之间能否反应,主要看它们电离出的离子能否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如果离子之间相遇不生成沉淀、气体和水,则这两种离子不反应。
【思考交流】
(1)对于下面4组物质,能反应的,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不能起反应的,说明不起反应的理由。
①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
②铝片与硝酸汞溶液
③稀盐酸与碳酸钠溶液
④硝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
离子方程式
(1) 反应称作离子反应。
(2) 叫做离子方程式。
(3)四个步骤:
① (写);② (改)
③ (删);④ (查)。
(4)离子方程式的表示意义
【探究活动】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指出离子方程式的表示意义。
(1)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 (2)氢氧化钾溶液与盐酸反应
(3)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4)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教师释疑】
(1)改写成离子的物质归纳:
①强酸:(HCl、HNO3、H2SO4)强碱:(NaOH、KOH、Ba(OH)2)可溶性盐:(复习课后溶解性表)改写成离子
②难溶,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气体,单质,氧化物等则保留其化学式,不改写成离子。
(2)离子方程式既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也符合电荷守恒定律。对方程式进行检查时,这两方面缺一不可。
【思考交流】
(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稀硫酸滴在铁片上:Fe+2H+====Fe3++H2↑
B.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SO42- +Ba2+====BaSO4↓
C.足量盐酸滴在石灰石上:CaCO3+2H+====Ca2++CO2↑+H2O
D.氢氧化铜与稀硫酸混合:H++OH-====H2O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用稀硫酸清洗铁锈(Fe2O3)
②碳酸钠溶液与盐酸混合
③锌与硫酸铜反应
④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4)分别写出两个符合下列离子方程式的化学方程式
①Ba2++SO42-==BaSO4↓ ; 。
②Ag++Cl-==AgCl↓ ; 。
③CO32-+2H+==CO2↑+H2O ; 。
三、提高训练
1.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
A.K+、H+、OH-、SO42- B.H+、Na+、Cl-、CO32-
C.Ca2+、Na+、NO3-、SO32- D.Cu2+、Na+、OH-、SO42-
2.在无色透明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A.K+、Cu2+、NO3-、SO42- B.K+、Na+、Cl-、CO32-
C.Zn2+、NH4+、NO3-、Cl- D.K+、Na+、MnO4-、SO42-
3. 下列文字表述与反应方程式对应且正确的是 ( )
A.用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取少量氯气: MnO2+2H++2Cl—=Mn2++Cl2↑+2H2O
B.用醋酸除去水垢:CaCO3 + 2H+==Ca2+ + H2O + CO2↑
C.利用腐蚀法制作印刷线路板:Fe3+ + Cu == Fe2+ + Cu2+
D.金属钠溶于足量水中:2Na+2H2O=2Na++H2↑+2OH-
第二节 离子反应(2)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 、选择题
1.离子方程式CO32- + 2H+ = H2O + CO2↑中的CO32-代表的物质可以是 ( )
A.CaCO3 B.NaHCO3 C.Na2CO3 D.BaCO3
2.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用离子方程式 Ba2+ +SO42―====BaSO4 ↓ ( )
A.Ba(NO3)2+H2SO4==BaSO4↓+2HNO3 B.BaCl2+Na2SO4==BaSO4↓+2NaCl
C.BaCO3+H2SO4==BaSO4↓+H2O+CO2↑ D.BaCl2+H2SO4==BaSO4↓+2HCl
3.下列各组离子反应可用H++OH-H2O表示的是 ( )
A.氢氧化钡和硫酸 B.氢氧化铁和盐酸
C.硝酸和氢氧化钠 D.硫酸氢钠和氢氧化钠
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盐酸与碳酸钡反应 CO32-+2H+==CO2↑+H2O
B.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Ba2++2OH-+Cu2++SO42-==BaSO4↓+Cu(OH)2↓
C.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 Ag++Cu==Cu2++Ag↓
D.铁与稀盐酸反应 2Fe+6H+==2Fe3++3H2↑
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氧化铜与盐酸反应 O2― +2H+ ====H2O
B.碳酸氢钠溶于盐酸:HCO3- + H+ = H2O + CO2 ↑
C.硫酸氢钠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HSO4- + OH- = H2O + SO42-
D.石灰石溶于硝酸:CO32- + 2H+ = H2O + CO2 ↑
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
A.向硝酸银溶液中加盐酸Ag++C1-AgCl↓
B.碳酸氢钙溶液跟盐酸反应:Ca(HCO3)2+2H+Ca2++2H2O+2CO2↑
C.盐酸跟氢氧化镁反应:H++OH-H2O
D.碳酸镁跟硫酸反应:MgCO3+2H+Mg2++H2O+CO2↑
7.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
A.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Ca(OH)2+2H+=Ca2++2H2O
B.稀硫酸滴在铜片上:Cu+2H+==Cu2++H2↑
C.碳酸钠溶液与醋酸反应 CO32- + 2H+ = CO2↑ + H2O
D.大理石溶于醋酸的反应 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
8.在PH=1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A.Al3+、Ag+、NO3-、Cl- B.Mg2+、NH4+、NO3-、Cl-
C.Ba2+、K+、SO42-、Cl- D.Cu2+、Na+、NO3-、SO42-
二、填空
9.写出与下列离子方程式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1)Cu2++2OH-==Cu(OH)2↓
(2)H++OH-==H2O
(3)2H++CaCO3==Ca2++H2O+CO2↑
(4)CO32- + 2H+ = H2O + CO2 ↑
10.盐酸、硫酸等不慎沾在皮肤和衣物上,应立即用水冲洗,然后再用碳酸钠溶液冲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 _____。
11.溶液中可能有下列阴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Cl-、OH-、CO32-、SO42-。
(1)当溶液中有大量的H+存在时,则不可能存在:
(2)当溶液中有大量Ba2+存在时,则不可能存在:
(3)当溶液中有大量 和 阳离子存在时,上述所有阴离子都不可能存在。
12.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g+,Mg2+,Cu2+中的几种离子。
(1)不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
(2)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消失,说明原溶液中肯定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有关的离子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2)的滤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
(4)原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下列A-D中的(填序号)_________。
A.Cl- B.NO3- C.CO32- D.OH-
13.除去括号中杂质,写出所加试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Cl― (SO42― ),所加试剂: ,离子方程式
(2)Fe2+ (Cu2+ ),所加试剂: ,离子方程式
14.在一烧杯中盛有稀H2SO4 溶液,同时有一表面光滑的塑料小球悬浮于溶液中央,(如图)。向该烧杯里缓缓注入与稀H2SO4 等密度的Ba(OH)2 溶液只恰好完全反应。在此实验过程中
(1)烧杯里观察到的试验现象有:
①
②
(2)写出实验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 。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一、相关知识点的回顾
1、电解质:②⑤⑥⑦
非电解质:⑧⑨⑩
2、略
3、
反应 能否反应 判断依据
①向5mL CuSO4溶液里加入5mLBaCl2溶液。 能 生成沉淀
②向5mLNaOH稀溶液的试管里慢慢滴入稀盐酸, 能 生成水
③向5mLNa2CO3溶液的试管里加入5mL盐酸。 能 生成气体
④向5mLNaCl溶液里加入5mL CuSO4溶液 不能 无沉淀、水、气体生成
二、预学能掌握的内容
1. 离子之间的反应
2.略
3.略
4.略
5.生成沉淀、水、气体
课堂互动
【探究活动】从微观粒子的角度解释反应能否发生的实质
现象 没有明显现象溶液仍为蓝色 有白色沉淀生成上清液仍为蓝色
解释及结论 没有离子参加反应,因而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溶液中仍然是自由移动的离子(Na+,Cl—,Cu2+,SO42—) Cl—,Cu2+没有参加反应,Ba2+与SO42—这两种离子参加了反应,反应生成了难溶的BaSO4,因而发生了化学反应,
【思考交流】
(1) (2)C
(3) ①6H+ +Fe2O3 ===2Fe3+ +3H2O
②CO32― +2H+ ===H2O +CO2↑
③Zn +Cu2+ ===Zn 2++Cu
④Fe3+ +3 OH― ===Fe(OH)3↓
(4)略
三、提高训练
1、D 2、C 3、D
课后评价
1、C 2、C 3、CD 4、B 5、B 6、AD 7、D 8、B
9、(1)CuSO4 +2NaOH===Cu(OH)2 ↓+Na2SO4
(2)NaOH +HCl ==H2O +NaCl
(3) 2 HCl +CaCO3 ===Ca2+ +H2O +CO2↑
(4 )2 HCI +Na2CO3 ===H2O +CO2↑+2NaCl
2H+ +CO32― ==H2O +CO2↑
11、(1) OH― CO32― (2) CO32― SO42―
(3) Ba2+ /H+ ,Ag+
12、(1)Cu2+
(2) Ag+ Ag+ +Cl― ==AgCl↓
(3)Mg2+
(4) B
13、 (1) BaCl2 Ba2+ +SO42― ===Ba SO4↓
(2) Fe Fe +Cu2+ ===Fe2+ +Cu
14、(1) 溶液里产生白色沉淀、小球下沉至烧杯低
(2) Ba2+ +2 OH― +2H+ +SO42― ===Ba SO4↓ +2 H2O
◇课前预习◇
◇课堂互动◇
◇课后评价◇◇课前预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课时1)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相关知识点的回顾
1.请列举出常见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酸、碱、盐和氧化物?
2.根据初中所学的化学反应的特征,完成下表的填充。
反应类型 实例
A+B=AB
AB=A+B
AB+C=A+CB
AB+CD=AD+CB
二、预学能掌握的内容
1.模仿课本图2-2将Ⅰ中物质与Ⅱ中物质的类别用短线连起来,并感悟交叉分类法。
Ⅰ Ⅱ
Na2SO4 含氧酸盐
KHSO4 无氧酸盐
NaCl 钠盐
BaSO4 硫酸盐
NaHCO3 酸式盐
2.完成课本图2-3的方框内填上具体的化学物质,并感悟树状分类法。
三、预学中的疑难问题
◇课堂互动◇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课时1)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感受分类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2.认识化学物质的常用分类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反应进行分类
二、学习过程
1.化学物质的分类
按照物质的聚集状态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照物质的导电性: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照物质的溶解性: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化学物质分为纯净物和_______ 。
纯净物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
化合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物质的变化的分类
(1)物理变化: 。
(2)化学变化: 。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
联系: 。
【教师释疑】从宏观上看,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从微观上看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与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对比,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从微粒上看,构成原物质的粒子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
3. 化学反应的分类
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的多少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四种基本类型。
按反应中是否得氧和失氧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__。
4.常见的分类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1)交叉分类法
【思考交流】
Na2SO4 含氧酸盐 Na2SO4分类依据1:_________________
K2SO4 无氧酸盐 Na2SO4分类依据2:_________________
NaCl 钠盐 Na2SO4分类依据3:_________________
BaSO4 硫酸盐
(2)树状分类法
像一棵树,有主杆,支杆,次支杆,小树丫。请同学们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并思考每一次分叉的依据。
【思考交流】
固固:粗盐
混合物(多种成分) 液液:水与酒精
气气:空气
金属单质:Fe _______
物质(1) 单质(3)
非金属单质:P ________
一元酸 HCl ________
酸(5) 二元酸 H2SO4 _____________
纯净物(2) 三元酸 H3PO4 ______________
难溶碱 Fe(OH)3 _________
碱
易溶碱 NaOH _________
化合物(4) 正盐 NaCl ________
盐 酸式盐 NaHCO3 ______________
金属氧化物_______
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______
①每次分叉的分类依据:
(1) (2) (3)
(4) (5)
②将下列物质填进上表的横线上,
O2 , Cu,H2CO3 , Ba(OH)2 ,KNO3 , CO2 , MgO
【教师释疑】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所能提供的信息少,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往往需要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交叉分类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那么对同类事物可以通过树状分类法进行再分类。
三、提高训练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无机化合物、钙盐的是 ( )
A.石灰石 B.Ca(OH)2 C.CaCO3 D.CH4
2.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或性质上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或性质特点,将这种物质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A、NaCl B、K2CO3 C、Na2SO4 D、NaHCO3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A、O2 B、 CO C、H2 D、Mg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A、CO2 B、SO3 C、CO D、CaO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A、CO2 B、CO C、H2 D、Fe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A、C B、 MnO2 C、Fe3O4 D、KMnO4
课后评价◇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课时1)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
A.CuO+H2 Cu+H2O B.C+2CuO2Cu+CO2
C.Fe2O3+3CO2Fe+CO2 D.Fe+CuSO=FeSO+Cu
2.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 )
A.2CO+O22CO2 B.CaO+H2O=Ca(OH)2
C.C+H2OCO+H2 D.CO2+Ca(OH)2=CaCO3↓+H2O
3.下列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 ( )
①水 ②酸 ③碱 ④盐 ⑤氧化物
A.① B.①⑤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4.一定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是 ( )
A.氧化物 B.碱 C.酸 D.盐
5.下列物质既是钠盐,又是硫酸盐的是 ( )
A.NaOH B.Na2SO4 C. Na2CO3 D.K 2CO3
6.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冰水混合物 B.爆鸣气 C.天然气 D.纯净的无污染的空气
7. NaCl、Cl2、NaClO、Cl2O5、HClO4是按某一规律排列的。下列物质系列中也完全按照此规律排列的是 ( )
A.Na2CO3、C、CO2、CO、NaHCO3 B.Na2S、S、Na2S2O3、SO2、H2SO4
C.NH3、NO、N2、NO2、NaNO3 D.P2O5、H3PO4、Na3PO4、Na2HPO4、NaH2PO4
8.对于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CO2+H2O==H2CO3化合反应 B.Cu(OH)2===CuO+H2O 分解反应
C. Fe2O3+3CO===2Fe+3CO2置换反应 D.NaCl+AgNO3====AgCl↓+NaNO3复分解反应
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刻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 )
A.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B.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C.CCl4是一种化合物 D.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
10.单晶硅是制作电子集成电路的基础材料。科学家预计,到2011年一个电脑芯片上将会集成10亿个晶体管,其功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的多,这对硅的纯度要求很高。用化学方法可制得高纯度硅,其化学方程式为 : ①SiO2 + 2C Si + 2CO ②Si + 2Cl2SiCl4 ③SiCl4 + 2H2Si + 4HCl,
其中,反应①和③属于 (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二、填空题
11.下列物质:①H2O ②NaCl ③H2SO4 ④Ca(OH)2 ⑤Fe3O4 ⑥CuSO4·5H2O ⑦HNO3 ⑧AgNO3 ⑨NaHCO3 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属于酸的是_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
12.从铁、盐酸、氧气、水、硝酸银溶液五种物质中选出一种或两种作反应物,按下列要求的反应类型各写一个化学方程式
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下列两组物质:①CO2、P2O5、CaO、SO2,②Cu、Mg、Zn、Al。每组中有一种物质在某些化学性质或分类上与其他几种物质不同,这两种物质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2)有以下6个反应(反应条件略):
A. 2Na + 2H2O ==2NaOH + H2↑ B. CH4 + 2O2==CO2 + 2H2O
C. KClO3==2KCl + 3O2↑ D.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E.. Na2O+CO2==Na2CO3 F. CO2+C==2CO
属于化合反应的有 (填编号,下同),属于分解反应的有 ,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 ,属于置换反应的有 。
◇课前预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课时2)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相关知识点的回顾
1.常见的分类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比较纯净物和混合物得差异
纯净物 混合物
有无固定组成和结构
有无固定熔沸点
是否保持该种物质的化学性质
3.请写出溶液的定义,特性?
二、预学能掌握的内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分散系。
2.写出分散质、分散剂的定义,并说出分散质、分散剂、分散系的关系。
3.当分散剂为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把分散系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什么是丁达尔效应。
5.举例说明常见的胶体。
三、预学中的疑难问题
◇课堂互动◇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课时2)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2.了解丁达尔效应
二、学习过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系叫分散系。其中被分散的物质称做分散质,分散其它物质的物质称做分散剂。即:分散系=分散质十分散剂
2.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他们之间有__________种组合方式。
分 散 质 分 散 剂 实 例
气 气 空气
液 气 云、雾
固 气 烟灰尘
气 液 泡沫
液 液 牛奶、酒精的水溶液
固 液 糖水、油漆
气 固 泡沫塑料
液 固 珍珠(包藏着水的碳酸钙)
固 固 有色玻璃、合金
3.当分散剂为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可以把分散系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粒子直径的大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三种分散系中最稳定的为_______________,最不稳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而胶体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交流】
(1)三种分散系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微粒直径
外观
分散质微粒组成
能否透过滤纸
能否透过半透膜
实例
【教师释疑】如果将溶液、胶体、浊液这三类物质长期存放,我们会发现溶液是最稳定的。不论存放的时间有多长,在一般情况下溶质都不会自动与溶剂分离;而浊液很不稳定,分散质将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下来,如河水中夹带泥沙会逐渐沉降;胶体则介于二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
5.氢氧化铁胶体制备的方法。
【探究活动】制备氢氧化铁实验。
【教师释疑】滴加氯化铁溶液要饱和,且滴加时要不断振荡,但不宜用玻璃棒搅拌,也不宜使液体沸腾时间过长,以免产生沉淀。
【思考交流】
(2)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 )
A.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l~100nm之间 B.能透过滤纸
C.呈黄色 D.呈红褐色
【探究活动】用激光笔分别照射得到的红褐色液体与CuSO4溶液,并进行比较
前者:
后者:
【教师释疑】
6.区分胶体和溶液的常用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举例说明生活中丁达尔效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尺寸正好和胶体粒子的大致相当。
三、提高训练
1.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胶体外观不均匀
B.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能通过滤纸
C.胶体有丁达尔效应
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2.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 ~ 10-7m之间
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
C.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D.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课后评价◇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课时2)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100nm,1nm=10-9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2.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到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后,属于溶液的是 ( )
A.植物油 B.泥沙 C.纯净的冰块 D.氯酸钾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溶液是无色透明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B.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溶液
C.溶液是均一的,内部各处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相同
D.植物油溶入汽油中形成不稳定的乳浊液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液、胶体、浊液最本质的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一定是稀溶液
C.影响物质溶解度大小最主要的因素是温度和压强
D.饱和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液的浓度高
5.下列物质中,不存在丁达尔现象的是 ( )
A.纯水 B. 烟 C.淀粉溶液 D.蛋白质溶液
6.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 )
A.粒子的运动 B.产生丁达尔现象
C.胶体微粒不能穿透半透膜 D.分散质直径在10-7~10-9m之间
7.为了将淀粉和KI分离,把混合物装入半透膜袋中,将袋浸入烧杯的蒸馏水中,过一段时
间后进行实验,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
A.取杯中袋外溶液, 加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
B.取杯中袋外溶液, 可以检测到K+
C.取杯中袋内溶液, 加淀粉溶液变蓝色
D.取杯中袋内溶液, 加碘水变蓝色
8.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 )
A.淀粉 B.食盐水 C.牛奶 D.碘酒
9.根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或沿海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10. 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属于纳米级的是 ( )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11.下列关于Fe(OH)3胶体的制备,正确的操作是 ( )
A.将FeCl3 溶液滴入蒸馏水中即可
B.将FeCl3 溶液滴入热水中,得到黄色液体即可
C.将FeCl3 溶液滴入沸水中,得到红褐色液体即可
D.将FeCl3 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加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沉淀即可
二、填空题
12.溶解度曲线图上的每一个点都代表溶液的一种状态。右图所示是某固态物质的溶解状态图。试判断该溶液在A、B、C、D四种状态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
13.浊液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______(填“>”或“<”)100nm,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______(填“>”或“<”)1nm,而胶体颗粒的直径介于______之间。这个尺寸与现代材料科学中______的直径大致相当,从而使胶体的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第二章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课时1)
◇课前预学◇
一、1.答案合理即可
2.
反应类型 实例
A+B=AB 化合
AB=A+B 分解
AB+C=A+CB 置换
AB+CD=AD+CB 复分解
二、
1. Ⅰ Ⅱ
Na2SO4 含氧酸盐
KHSO4 无氧酸盐
NaCl 钠盐
BaSO4 硫酸盐
NaHCO3 酸式盐
2.答案合理即可
◇课堂互动◇
二、学习过程
1.固液气 导体半导体 绝缘体 易溶 微溶 难溶等 混合物 单质 化合物 酸碱盐氧化物
2.无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 有无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有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过程中无化学变化
3.化合 置换 分解 复分解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4.交叉分类法 树状分类法
(1)连线略,依据1含氧酸盐 依据2钠盐 依据3硫酸盐
(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依据(1)是否含有单一物质(2)组成元素种类(3)元素属性(4)化合物种类(5)电离出氢离子的个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略
三、提高训练
C(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D错误!未找到引用源。D错误!未找到引用源。A合理答案均可
◇课后评价◇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C A C B B
题号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A C
1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2略
13(1)CaO Cu(合理答案均可)(2)EF;C;D;A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课时2)
◇课前预学◇
一、1.交叉分类法 树状分类法
2.
纯净物 混合物
有无固定组成和结构 有 无
有无固定熔沸点 有 无
是否保持该种物质的化学性质 是 各自性质
3. 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均一 稳定
二、1.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2. 其中被分散的物质称做分散质,分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做分散剂。
即:分散系=分散质十分散剂
3. 溶液 胶体 浊液4.光通过胶体形成光亮的通路5.豆浆等。
◇课堂互动◇
1.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
2.9 3.溶液 胶体 浊液 <1nm 1~100nm >100nm
4.溶液 浊液 介稳体系
(1)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微粒直径 <10—9m 10—9m~10—7m >10—7m
外观 均一、透明、稳定 多数均一、透明、稳定 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
分散质微粒组成 单个分子或离子 分子集合体或有机高分子 许多分子集合体
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实例 食盐水、碘酒 肥皂水、淀粉溶液 泥水
(2)B光亮的通道 无
6.丁达尔效应7.答案可行即可8.纳米材料
三、提高训练
1. BC 2.C
◇课后评价◇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C D C A A D
题号 7 8 9 10 11
答案 C C D C C
12AD
13 > < 1-100nm 纳米材料
高温
温度T◇章节复习◇
必修1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班级 姓名 学号
◇课前预习◇
一.知识构建.
1.物质的分类
(1)常用的分类方法: . 。
(2)分散系.胶体的性质及与溶液的关系
分散系分类
分散质直径
分散质微粒
主要特征
实例
鉴别 ————————
2.物质的化学变化
(1)对化学变化的分类
①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
;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 ;
③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 。
(2)离子反应
①电解质及非电解质,例: 。
电解质.非电解质与物质类型的的关系: 。
②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例: 。
③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
书写步骤:写.拆.删.查(注意守衡法的应用)
④离子共存问题
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 ;
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 ;
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 ;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 ;
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 等离子,
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
氧化还原反应
①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 ;
②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是 ;
③ 常见的氧化剂 ;常见的还原剂 。
二.学情调查
1.下列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盐类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_____。
① 空气 ② 金刚石 ③ 生石灰 ④ 无水酒精 ⑤ 稀硫酸 ⑥ 干冰 ⑦ 铜片
⑧ 高锰酸钾 ⑨ 双氧水 ⑩ 纯碱
2.下列分散系不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 ( )
A. 豆浆 B. 牛奶 C. 蔗糖溶液 D. 氢氧化铁胶体
3.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 )
A.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 B.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 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4.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是 ( )
A.Cu丝 B.熔融的MgCl2 C.NaCl溶液 D.盐酸
5.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CuCl2+2NaOH=Cu(OH)2↓+2NaCl B.2H2O2 2H2O+O2↑
C. CaO+H2O=Ca(OH)2 D.CaCO3CaO+CO2↑
6.下列基本反应类型中,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分解反应 B.置换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化合反应
7.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大理石溶于盐酸的反应CaCO3+2H+=Ca2++CO2↑+H2O
B.铁与盐酸反应2Fe+6H+=2Fe3++3H2↑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Cu2++Ag
D.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Ca(OH)2+2H+=Ca2++2H2O
8.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 )
A.Cl2→Cl- B.Zn→ Zn2+ C.H2→H2O D.CuO→Cu
9.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共存的离子组是 ( )
A.Na+ .K+.SO42-.CO32- B.Cu2+.K+.SO42-.NO3
C.Na+. K+.Cl. NO3 D.Na+.K+.SO42-.Cl
10.下列反应氯元素只被氧化的是 ( )
A.5Cl2+I2+6H2O=10HCl+2HIO3
B.MnO2+4HClMnCl2+Cl2↑+H2O
C.2Cl2+2Ca(OH)2=CaCl2+Ca(ClO)2 +2H2O
D.2HClO2HCl+O2↑
11.在下列反应中,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是 ( )
A.2Na+2H2O=2NaOH+H2↑ B. Na2O=2NaOH
C. H2OH2↑+O2↑ D.C+H2OCO+H2
◇课堂互动◇
必修1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学习目标
1.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涉及强酸.强碱和盐(包括难溶性盐)的离子方程式及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通过具体实例识别氧化剂和还原剂,理解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
学习过程
重难点1.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断
【典例1】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
A.CH3CH2COOH B.Cl2 C.NH4HCO3 D.SO2
【教师点拨】1.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2.电解质一定是本身能电离的物质
【变式训练1】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但不能导电的是 ( )
A.HCl B.Cu C.BaSO4 D.CO2
重难点2.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典例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氢氧化铁跟盐酸反应: Fe(OH)3+3H+=Fe3++3H2O
B.碳酸钙加醋酸溶液 : 2H++CaCO3=Ca2++CO2↑+H2O
C.钠跟水的反应: Na+2H2O=Na++2OH-+H2 ↑
D.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Ba2++SO42-=BaSO4↓
【教师点拨】1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2.哪些物质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
【变式训练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CO2+2OH-=CO3 2-+H2O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CO2+OH-=HCO3–
C.铁与盐酸反应:2Fe+6H+=2Fe3++3H2 ↑
D.铜和稀硫酸反应:Cu+2H+=Cu2++H2↑
重难点3. 离子共存
【典例3】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
A.Ag+ K+ Cl- NO3- B.H+ SO42- OH- Na+
C.Ca2+ Cl- CO32- Na+ D.Mg2+ SO42- H+ Cl-
【教师点拨】有沉淀.气体.水生成时,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变式训练3】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H+ .S2- . CO32- B.HCO3- .Na+ .H-
C.Cu2+..Cl-.. OH- D.Ba2+ OH- NO3-
重难点4化学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以及电子转移的方向数目的判断
【典例4】写出下列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并用单线桥形式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4 HCl(浓) + MnO2 = MnCl2 +Cl2 ↑ +2H2O
【教师点拨】1.标出元素化合价2.根据化合价升降确定氧化剂.还原剂3.标出电子的转移方向和数目
【变式训练4】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易错点1:较复杂物质的电离
【典例5】今有100mL1mol/L Al2(SO4)3溶液
写出Al2(SO4)3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中阳离子数目为_________,阴离子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
溶液中正电荷总数为___________,负电荷总数为_______________
【教师点拨】准确写出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数目
【变式训练5】若将100mL 1mol·L-1 KNO3溶液与100mL 1mol·L-1 NaCl溶液混合,求混合液中的离子种类及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将100mL 1mol·L-1 AgNO3溶液与100mL 1mol·L-1 NaCl溶液混合,求混合液中的离子种类及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易错点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判断
【典例6】不能用离子方程式CO32-+2H+=CO2↑+H2O表示的是 ( )
A. Na2CO3+2HCl=2NaCl +CO2↑+H2O
B. NaHCO3+HCl=NaCl +CO2↑+H2O
C. K2CO3+H2SO4=Na2SO4 +CO2↑+H2O
D. K2CO3+2HNO3=2KNO3 +CO2↑+H2O
【教师点拨】要熟练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拆分各物质。
【变式训练6】下列各组反应中,不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
A.盐酸分别与NaOH溶液.Ca(OH)2溶液反应
B.硫酸分别与NaOH溶液.Ba(OH)2溶液反应
C. 硝酸分别与Na2CO3溶液.K2CO3溶液反应
D. 锌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易错点3离子共存
【典例7】在无色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A.NH4+.Mg2+.SO42-.Cl- B. Ba2+.K+.OH-.Cl-
C.Al3+.MnO4-.SO42-.Cl- D.Na+.Cu2+.Cl-.Ba2+
【教师点拨】熟记常见离子的颜色
【变式训练7】将两种物质的溶液相混合,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硝酸后,沉淀消失并有气泡生成,再加入AgNO3溶液,又生成白色沉淀,则这两种物质是 ( )
A.MgCl2和Na2CO3 B.K2SO4和BaCl2
C.NaOH和CuSO4 D. K2CO3和Ca(NO3)2
三.解题小结与反思
思考解题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明确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巩固提高
1.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水作为氧化剂的是 ( )
A.C+ H2O CO2+ H2
B.3NO2+H2O=2HNO3+NO
C.2Na2O2+2H2O=4NaOH+O2↑
D.2F2+2H2O=4HF+O2
2. .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HCO3-+H+=CO2↑+H2O
B.往碳酸镁中滴加稀盐酸:CO32-+2H+=CO2↑+H2O
C.往氨水中滴加氯化铝:Al3++4OH-=AlO2-+2H2O
D.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SO42-+H++OH-=BaSO4↓+H2O
3.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CO2+OH-= HCO3-
B.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混合:HCO3-+OH-=CO32-+H2O
C.盐酸滴入氨水中:H++OH-=H2O
D.碳酸钙溶解于稀硝酸中:CO32-+2H+=CO2↑+H2O
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
A.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OH-+H++SO42-=BaSO4↓+H2O
B.Ca(HCO3)2与过量Ca(OH)2溶液反应:
Ca2++HCO3-+2OH-=CaCO3↓+CO32-+2H2O
C.CH3COOH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H++OH-=H2O
D.Na2CO3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O32-+CO2+H2O=2HCO3-
5. 今有一种固体化合物X,X本身不导电,但熔化状态或溶于水中能够电离,下列关于该化合物X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X是一定为电解质 B.X可能为非电解质
C.X只能是盐类 D.X可以是任何化合物
6. 下列物质中,不能电离出酸根离子的是 ( )
A.Na2SO4 B.Ba(OH)2
C.KMnO4 D.KCl
7.某溶液中可能存在下列阴离子:Cl-.SO42-.CO32-中的一种或几种
当溶液中存在大量H+时,________________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存在
当溶液中存在大量Ag+时,________________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存在
当向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
为了进一步确定的溶液中存在哪种离子,可继续向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_,通过观察再作出进一步的判断。
◇课后评价◇
必修1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
1.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胶体外观不均匀 B.胶体不能通过滤纸
C.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2.下列分散系不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 ( )
A.豆浆 B.牛奶
C.蔗糖溶液 D.烟.云.雾
3. 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
A.Na2CO3是碱 B.Na2CO3是盐
C.Na2CO3是钠盐 D.Na2CO3是碳酸盐
4.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纯净物的一组是 ( )
A.液态氧 汽水 B.洁净的空气 纯净的盐酸
C.冰水混合物 干冰 D.铁矿石 水泥
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氨气通入醋酸溶液 CH3COOH+NH3 == CH3COONH4
B.澄清的石灰水跟盐酸反应 H++OH- == H2O
C.碳酸钡溶于醋酸 BaCO3+2H+ == Ba2++H2O+CO2↑
D.金属钠跟水反应 2Na+2H2O == 2Na++2OH-+H2↑
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元素化合价降低
C.物质中某元素失去电子,则此物质是氧化剂
D.还原剂中必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
7.在无色透明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A.Cu2+.Na+.SO42-.Cl- B.K+.Na+.HCO3-.NO3-
C.OH-.HCO3-.Ca2+.Na+ D.Fe2+.Na+.H+.NO3-
8.在强酸性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 )
A.Na+.K+.OH-.Cl- B.Na+.Cu2+ .SO42-.NO3-
C.Mg2+.Na+.SO42-.Cl- D.Ba2+.HCO3-.NO3-.K+
9.关于氧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分子中不一定含有氧元素 B.分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C.在反应中易失电子的物质 D.在反应中易得电子的物质
10.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铜被氯化铁溶液腐蚀的方程式为B
2FeCl3+Cu=2FeCl2+CuCl2;FeCl3 溶液也能与铁反应2FeCl3+Fe=3FeCl2;当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烧杯底部不可能出现的是( )
A.有铜无铁 B.有铁无铜
C.有铁有铜 D.无铁无铜
二.填空题
11.分析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1)2Fe+3Cl22FeCl3 氧化剂_________ 还原剂___________
(2) CuO+COCu+CO2 氧化剂_________ 还原剂___________
(3)2Al+3H2SO4=Al2(SO4)3+3H2↑ 氧化剂_________ 还原剂___________
(4) 2KClO32KCl+3O2↑ 氧化剂_________ 还原剂___________
12.用单线桥表示下列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Cl2+2OH Cl+ClO+H2O
2KClO3 = 2KCl + 3O2↑
三.计算题
13.取一定量的Na2CO3和Na2SO4混合物溶液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2.016 L CO2(STP),然后加入足量的Ba(OH)2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2.33 g。试计算混合物中Na2CO3和Na2SO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多少。
14.取1.92g铜与过量稀硝酸充分反应后,(1)生成标况下气体多少升?(2)参加反应硝酸多少摩?(3)表现氧化性的硝酸多少摩?
(已知:8HNO3(稀)+3Cu==3Cu(NO3)2+2NO↑+4H2O)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一.知识构建
1.物质的分类
(1).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
(2).
分散系分类 溶液 胶体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质直径 < 1nm 1nm----100nm > 100nm
分散质微粒 离子或分子 较多分子集合体 很多分子集合体
主要特征 均一.稳定.透明 均一.稳定.透明 不均一.不稳定.不透明
实例 NaCl溶液蔗糖溶液 Fe(OH)3胶体 CaCO3与水的混合物 油水的混合物
鉴别 丁达尔效应 ————————
2.物质的化学变化
(1).对化学变化的分类
①.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②.离子反应 非离子反应
③.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①.氯化钠 碳酸钙
一般酸碱盐是电解质
②.Na2SO4 = 2Na+ + SO42-
③.在水溶液中
④.a.Ag+与 Cl- b.H+ 与 CO32 -c.H+ 与OH- d.Fe 与Cu2+
Cu2+ Fe3+ Fe2+ MnO4-
(3).氧化还原反应
①.电子的转移 ②. 有无化合价的变化
③.O2 H2SO4 HNO3 KMnO4
Fe C H2
二.学情调查
1.①⑤⑨ , ② ⑦, ⑧⑩ , ③⑥, ⑤ ⑨, ④。
① 空气 ② 金刚石 ③ 生石灰 ④ 无水酒精 ⑤ 稀硫酸 ⑥ 干冰 ⑦ 铜片
⑧ 高锰酸钾 ⑨ 双氧水 ⑩ 纯碱
2.C 3.A 4.B 5.B 6.B 7.A 8.AD 9.CD 10.B 11.C
◇课堂互动◇
【典例1】D
【变式训练1】A
【典例2】 A
【变式训练2】A B
【典例3】 D
【变式训练3】D
【典例4】 2e-
4 HCl(浓) + MnO2 = MnCl2 +Cl2 ↑ +2H2O
4e-
【变式训练4】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典例5】1.①Al2(SO4)3 = 2Al3+ + 3SO42- ②0.2mol 0.3mol 0.6NA 0.6NA
【变式训练5】K+ NO3- Na+ Cl- 各 0.1NA ;
NO3- Na+ 各 0.1NA
【典例6】 B
【变式训练6】 B
【典例7】 A
【变式训练7】A
巩固提高
1.A 2.A 3.B 4.D 5.A 6.B 7(1)CO32- (2)Cl- SO42- CO32-
SO42- CO32- H+
◇课后评价◇
1.C 2.C 3.A 4.C 5.BD 6.D 7.C 8.C 9.AD 10.B
11.(1)Cl2 Fe(2)CuO CO(3)H2SO4 Al(4)KClO3 KClO3
12.2e- e- 6e- 13.0.09 0.01 14.(1) 4.48 (2)0.08 (3)0.02第二节 离子反应⑴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相关知识点的回顾
1.下列哪些物质能导电?
铁 氯化钠晶体 盐酸
铜 氯化钠溶液 稀硫酸
铝 硝酸钾晶体 烧碱固体
石墨 硝酸钾溶液 烧碱溶液
酒精 葡萄糖溶液 熔融硝酸钾
2.根据初中所学的知识,哪些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可通过什么方法检验这些物质是否电离?
3.物质溶解于水的电离过程可用什么方程式来表示?试举例说明。
二、预学能掌握的内容
1.在 或 能够 的 叫做电解质。
2.书写电离方程式
NaCl HCl HNO3
NaOH H2SO4
3.(1) 叫做酸。
(2) 叫做碱。
(3) 叫做盐。
三、预学中疑难问题
1.
2.
3.
第二节 离子反应⑴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电解质的概念;
2.理解电离的概念,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二、学习过程
1.电解质的概念
在 叫做电解质。
【探究活动】从电解质的概念中可以推测,电解质有哪些特点?
【教师释疑】(1) 电解质属于化合物。因此单质(如铜等金属)和混合物一定不属于电解质 (如NaCl水溶液)
(2)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其导电的条件是溶于水或熔融状态。
(3)电解质的判断与其存在的状态无关(如固态NaCl 和熔融状态的NaCl)。
(4)能够导电的物质不一定全是电解质(如铜能导电,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思考交流】
(1)下列物质哪些属于电解质?
①NaCl溶液 ②NaOH ③H2SO4 ④H2O ⑤盐酸溶液 ⑥小苏打 ⑦Cu ⑧Ca(OH)2
(2) SO2 、NH3的水溶液能导电,它们是电解质吗?
2.电解质电离
(1)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在水溶液中发生了 ,产生了 。
(2) 的过程,就叫做电离。
(3)用 来表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了 的过程的式子,叫做电离方程式。
【探究活动】(1)如何正确书写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2)根据酸的定义,尝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教师释疑】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注意要点:
(1)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2)质量与电荷必须要守恒
(3)原子团不能拆开写 (4)构成物质的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在书写成离子时为系数。
【思考交流】
(3)电离方程式书写
Ca(OH)2
NH4NO3
(4)写出NaHCO3和NaHSO4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它们是酸吗?
三、提高训练
1.下列物质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哪些能导电?
①金属铜 ②固态NaCl ③CO2 ④H2SO4 ⑤碳棒 ⑥酒精 ⑦KOH晶体
⑧熔融状态的KNO3 ⑨葡萄糖 ⑩氨气
能导电的物质有:
电解质有:
非电解质有: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钠溶液是电解质
固体氯化钠不导电,但氯化钠是电解质
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
三氧化硫溶于水能导电,所以三氧化硫是电解质
铜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
BaSO4的水溶液不能导电,所以BaSO4是非电解质
G..氨气溶入水能导电,所以氨气是电解质
H.CH3COOH是弱酸,所以CH3COOH是弱电解质
第二节 离子反应⑴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的Cl-离子的是 ( )
A. KClO3溶液 B.MgCl2溶液 C.液态HCl D. NaCl晶体
2.下列关于电解质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
B.在熔融或溶解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
C.在熔融或溶解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D.在熔融和溶液的状态下都能导电的化合物
3.下列物质是电解质的 ( )
A.NaCl 固体 B.蔗糖溶液 C.NaOH溶液 D.石墨
4.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MgSO4=Mg+2+SO4-2 B.Ba(OH)2=Ba2++(OH-)2
C.Al2(SO4)3=2Al3++3SO42- D.Ca(NO3)2=Ca2++2(NO3-)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固体氯化钠不导电,所以氯化钠是非电解质
B.铜丝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
C.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
D.三氧化硫溶液能导电,所以三氧化硫是电解质
6.下列各组均为两种化合物溶于水电离出来的,其中全由酸电离的是 ( )
A.Na+ OH- SO42- B .Cl- H+ SO42-
C.Na+ K+ OH- D .Na+ K+ NO3-
7.下列各项中的物质能导电且属于电解质的是 ( )
A.固态氢氧化钠 B.液态氯化镁 C.氯化钠溶液 D.镁
8.NaHSO4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出H+、Na+、和SO42- 。对于NaHSO4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
A.NaHSO4是盐 B.NaHSO4是酸式盐
C.NaHSO4是钠盐 D.NaHSO4是酸
*9.今有一种固体化合物X,X本身不导电,但熔化状态或溶于水中能够电离,下列关于该化合物X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X是一定为电解质 B.X可能为非电解质
C.X只能是盐类 D.X可以是任何化合物
*10.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但溶于水后生成物属于电解质的物质是 ( )
A.金属钠 B.液氯 C.三氧化硫 D.乙醇
二、填空题
11.在使用电解质、非电解质这两个概念判断一种物质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时,一定要抓住这两个概念最本质的问题:
物质——一定是 ;条件—— 或 ;性质—— 与否;
实质——是否 。
12.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 ;属于碱的是 ;属于盐的是 。
①CH3COOH ②CH3CH2OH ③NaHSO4 ④H3PO4 ⑤Cu(OH)2CO3 ⑥CH4 ⑦Ca(OH)2 ⑧SO3 ⑨Na2O ⑩Na2CO3
13.下列物质中能够导电的电解质有(填序号) 。
①Cu、②NaOH固体、③K2SO4溶液、④NaCl溶液、⑤液态氯化氢、⑥液态硫酸钡、⑦H2O、⑧CO2、⑨蔗糖、⑩酒精。
14.判断正误
A.氧气不能导电,是非电解质。 ( )
B.乙醇溶液不导电因而乙醇是非电解质。 ( )
C.K NO3固体不导电所以K NO3 不是电解质。 ( )
D.NaOH溶液导电,则NaOH是电解质。 ( )
E.纯净的H2SO4液体常温下不导电,所以H2SO4不是电解质。 ( )
F.BaSO4 难溶于水,但融化状态下可以导电所以BaSO4是电解质。 ( )
G.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 )
H.电解质不一定溶于水。 ( )
I.一种物质不是电解质就是非电解质。 ( )
J. SO3 的水溶液可以导电,所以SO3是电解质。 ( )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一、相关知识点的回顾
1.下列哪些物质能导电?
铁 能 氯化钠晶体 不能 盐酸 能
铜 能 氯化钠溶液 能 稀硫酸 能
铝 能 硝酸钾晶体 不能 烧碱固体 不能
石墨 能 硝酸钾溶液 能 烧碱溶液 能
酒精 不能 葡萄糖溶液 不能 熔融硝酸钾 能
2.酸、碱、盐水溶液或碱、盐熔融状态 导电性实验
3.物质溶解于水的电离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二、预学能掌握的内容
1.在 水溶液 或 熔融状态 能够 导电 的 化合物 叫做电解质。
2.书写电离方程式(略)
3.(略)
课堂互动
【思考交流】
1、②③④⑥⑧
2、不是,因为在水中导电的SO2 、NH3 和水反应的生成物,而不是SO2 、NH3本身
3、略
4、不是 属于盐(酸式盐)
三、提高训练
1、能导电的物质有:①⑤⑧
电解质有:②④⑦⑧
非电解质有:③⑥⑨⑩
2、ABCH
课后评价
1、B 2、C 3、A 4、C 5、C 6、B 7、B 8、D 9、A 10、C
11、化合物 水溶液 熔融状态 导电 电离
12、1 4 7 3 5 10
13、6 7
14、A 、x B、√ C、 x D、 √ E、x F、√ G、√ H、√ I、 x
J、 x
◇课前预习◇
◇课堂互动◇
◇课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