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资料】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一)导学案: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6份)

文档属性

名称 【新编资料】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一)导学案: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6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3-09-10 14:36:51

文档简介

◇课前预习◇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1)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相关知识点的回顾
1.氯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形式?存在于哪里?
2.请画出17号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氯的原子结构,推断氯气的化学性质是否活泼,它具有强还原性还是强氧化性 为什么
3.燃烧的定义
二、预习能掌握的内容
1.物理性质:
氯气是一种 色,有 气味的 气体。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其水溶液叫作 。液态的氯单质叫做 。
2.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Na + Cl2 —— ;
Cu + Cl2 —— ;
Fe + Cl2 —— 。
(2)与非金属的反应:
H2 + Cl2 —— 。
3.氯气的用途

三、预学中的疑难问题
◇课堂互动◇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1)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氯元素的存在,初步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并从氯原子结构特点和氯气跟金属、非金属的反应。
2.了解氯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氯气与水、碱反应及相关的生活生产应用。
3.认识燃烧现象的本质。
二、学习过程
【情景创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德军与英、法军战士在比利时的伊普尔对峙。黎明时,英、法军前线战壕的士兵突然看到一股阴森森的黄绿色气体逐渐向前袭来,很快数百名英、法军战士窒息而死,数千名士兵双目失明。这就是1915年4月22日发生的另人发指的事件。这种阴森森的黄绿色气体就是氯气。氯气为什么可以用作毒气?它具有怎样的性质和用途呢?
1.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氯气,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
【引导学生观察】集气瓶中氯气的颜色、状态、嗅气味。
氯气是一种 色,有 气味的 气体。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其水溶液叫作 。液态的氯单质叫做
2.化学性质
【视频实验】用坩埚钳夹住一束铜丝,灼烧后立刻放入充满氯气的集气瓶里,观察。然后把少量的水注入集气瓶里,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讲解】铜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溶于水后,溶液呈蓝绿色
(1)与金属反应:
Na + Cl2 —— ;
Cu + Cl2 —— ;
Fe + Cl2 —— 。
【思考交流1】铁与盐酸反应生成二价铁,铁与氯气反应生成二价铁还是三价铁?
【教师释疑】
Cl2有很强的氧化性,能与多数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氯化物,尤其要注意的是:它和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高价的金属氯化物。大多数金属都能在一定条件下与氯气化合(Pt,Au除外),生成对应的盐。
(2)与非金属的反应
【视频实验】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把导管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讲解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后,观察、描述现象,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 + Cl2 —— 。
实验现象:氢气在氯气中继续燃烧,产生 ,集气瓶口有 产生。
【思考交流2】
1.比较Cu在Cl2中燃烧与H2在Cl2中燃烧现象的共同点。2.燃烧是否一定要有O2参加 比较铁、硫、木炭在O2中燃烧与Cu、H2等在Cl2中燃烧的现象,找出共同特点,并由此推论什么叫燃烧。
【教师释疑】
燃烧: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叫做燃烧。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燃烧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证明,在一定条件下,Cl2还能与P、S、C等非金属直接化合。
(3)与水反应
【实验探究】教师演示实验:把蒸馏水、盐酸、新制的氯水分别滴在pH试纸上,利用投影仪、展台展示现象。
【铺垫提问】氯气中没有氢离子,水又不能使pH试纸变红色,这说明氯气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但是为什么中间又褪色了呢?
【实验探究】氯气也有氧化性,是氯气把色素氧化了吗?实验探究(氯气通干燥的有色布条或试纸和潮湿的有色布条或试纸中)。
【阶段小结】氯气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酸和强氧化性物质——次氯酸,它具有漂白作用。
Cl2 + H2O —— 。
【讲解】
次氯酸( )的主要性质有 、 、 。其不稳定性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其氧化性使其常用作 。保存应注意 。
【思考与交流3】液氯与氯水的区别?新制氯水和久置氯水的区别?
液氯 新制的氯水 久置的氯水
分类
成份
性质
【例题】
如图所示,A处通入湿润的Cl2,关闭B阀时,C处的红布看不到明显现象,当打开B阀后,C处红布条逐渐褪色,则D中装的是( )
A.浓H2SO4 B.NaOH溶液
C.H2O D.饱和NaCl溶液
注意:常用氯水作漂白剂,实际上发挥作用的是 ,氯气本身 漂白作用。【过渡】问题1既然氯水可用来杀菌消毒,那么游泳池中是直接使用氯气消毒的吗?问题2 既然氯水中真正起消毒杀菌作用的物质是次氯酸,而次氯酸又不稳定,那么工业上又是如何解决存放和运输问题的呢?
(4)与碱反应
【思考交流4】
根据氯气与水的反应原理,推测氯气与NaOH能否发生反应 若反应,其产物是什么
氯气与强碱溶液反应的生成物是 、 和水,例如氯气与NaOH〔C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漂白粉有很多种,通常所说的漂白粉有效成分是 ,生产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是 。漂白粉敞口存放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失效,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所以漂白粉的保存方法是 。
◇课后评价◇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1)
班级 姓名 学号
1.下列气体中,既有颜色又有毒性的是 ( )
A.N2 B.CO C.Cl2 D.CO
2.下列氯化物中,既能由金属和氯气直接反应制得,又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得的是
A. CuCl2 B. FeCl2 C. FeCl3 D. AlCl3 ( )
3.下列叙述中能证明次氯酸是一种弱酸的是( )
A.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
B.次氯酸是一种强氧化剂
C.次氯酸钙能与碳酸作用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
D.次氯酸能使染料和有机色质褪色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氯化氢 B.盐酸 C.漂白粉 D.氯水
5.要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应使其通过( )
A.氢氧化钠溶液 B.浓硫酸 C.饱和食盐水 D.碱石灰
6.制取漂白液的化学方程式是:Cl2+2NaOH=NaCl+NaClO+H2O,该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之比为( )
A.1:1 B.1:2 C. 2:1 D. 3:2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气是黄绿色的有毒气体,氯离子是无色、无毒,比氯原子结构稳定的微粒
B.氯原子易得电子,所以在化学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只会降低
C.新制的饱和氯水中,除水分子外,较多存在的微粒是Cl2分子
D.铜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烟
8.下列物质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色再褪色的是 ① 氯气 ② 液氯 ③ 新制氯水④ 敞口放置的久置氯水 ⑤ 盐酸 ⑥ 用盐酸酸化的漂白粉溶液( )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③⑥ D.③④⑥
9.将一盛满Cl2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当日光照射相当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最后剩余的气体约占试管容积的( )
  A.2/3     B.1/2     C.1/3     D.1/4
10.向盛有氯气的三个集气瓶中,分别注入约五分之一的下列液体并振荡,观察下图所记录的现象,判断各瓶注入的液体是什么,将注入液体的编码填入图下方相应的括号中。
    A. AgNO3溶液  B.NaOH溶液  C.水
11.在氯水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 ,这说明氯水中含有 (填化学符号),离子方程式为 ;把染有红墨水的布条放入氯水中,可以看见 ,这说明氯水中含有 (填化学符号),写出产生该物质的离子方程式 ; 氯水还能和碳酸钠反应,产生 ,这说明氯水中含有 (填化学符号)。氯水光照后,浅黄绿色会逐渐消失,并放出气体,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2.在某NaOH溶液里加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向其中逐滴加入新制的饱和氯水,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有:
 ①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简述怎样用实验证明红色褪色的原因是①或者是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 _____。
13.今有H2、Cl2混合气100mL(标况),其中一种气体体积为45mL。光照使两种气体发生反应后恢复到标况,气体体积为______mL。为了说明反应后气体中H2或Cl2有剩余,使气体通过10mL水,并使剩余气体干燥后恢复到标况,若(1)剩余________mL,证明有________剩余;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2)溶液有________性质,证明有________剩余;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如图所示,将氯气依次通过盛有干燥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和盛有潮湿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为防止氯气尾气污染空气,根据氯水显酸性的性质,
可用 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
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这一原理,工业上常用廉价的石灰乳吸收工业氯气尾气制得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漂白粉,加稀盐酸后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 _(用字母代号填)。
A.O2 B.Cl2 C.CO2 D.HClO
(3)据“北方网”报道,2004年4月15日至16日,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的天原化工总厂相继发生氯气泄漏和爆炸事故。截至记者发稿时,已有9人在事故中失踪死亡,3人受伤,15万人被紧急疏散。当人们逃离爆炸现场时,可以用浸有一定浓度的某种物质的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最适宜采用的该物质是 。
A.NaOH B.NaCl C. KBr D. Na2CO3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1)
◇课前预习◇
一、
1.氯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NaCl的形式存在于海水和陆地的盐矿中。
2.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从而表现比较强的氧化性。
3.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二、
1.黄绿色, 强烈刺激性、有毒。大 ,能, 氯水。液氯。
2.(1)
2Na+Cl22NaCl Cu+Cl2CuCl2
2Fe+3Cl22FeCl3 (2) H2+Cl22HCl
3.氯气的用途
1、杀菌消毒2 、制漂白粉(液)3、作制高纯硅、锗和钛的中间物质
4 、合成塑料、橡胶、农药、药品等
◇课堂互动◇
1.黄绿色, 强烈刺激性、有毒。大 ,能, 氯水。液氯。
2.(1)
2Na+Cl22NaCl Cu+Cl2CuCl2 2Fe+3Cl22FeCl3
(2)H2+Cl22HCl 苍白色、白雾
(3) Cl2+H2O = HClO+HCl
HClO;弱酸性、不稳定性、强氧化性、2HClO 2HCl+O2↑
漂白剂、密封避光。
液氯 新制的氯水 久置的氯水
分类 纯净物 混合物 混合物
成份 只有Cl2 分子 分子:Cl2 、H2O 、HClO 离子:H+、Cl―、ClO―、极少量的OH― 分子:H2O 离子:H+ 、Cl―
性质 有氧化性,无酸性和漂白性 有酸性、强氧化性,能漂白、杀毒、光照时HClO分解 只有酸性,相当于盐酸溶液
A;HClO 没有
(4)
氯化物、次氯酸盐 Cl2+2NaOH = NaCl+NaClO+H2O
2Cl2+2Ca(OH)2 = Ca(ClO)2+CaCl2+2H2O
Ca(ClO)2
2Cl2+2Ca(OH)2 = Ca(ClO)2+CaCl2+2H2O
Ca(ClO)2+CO2+H2O = CaCO3↓+2HClO
2HClO 2HCl+O2↑ 密封保存
◇课后评价◇
1.C 2.D 3.C 4.A 5.B 6.A 7.B 8.C 9.B 10.①B ②A ③C
11.白色沉淀,Cl-,Ag++Cl-=AgCl;红色褪去,HClO,C12+H2O=HCl+HClO;
无色无味的气体,H+。2HClO2HCl+O2↑。
12.(1)①氯水中H+(或Cl2与OH-)反应碱性变弱②氯水中HClO使酚酞褪色
(2)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再滴加NaOH溶液,若红色再现,则是①的原因造成的;若红色不再出现,则是②的原因造成的。 
13.100 (1)10 H2 H2不溶于水
(2)漂白 Cl2 溶于水生成有漂白性的HClO
14.(1)潮湿有色布条褪色而干燥有色布条不褪色 (2)氢氧化钠(NaOH);2NaOH+Cl2=NaClO+NaCl+H2O ; Ca(ClO)2 ; C (3)D◇课前预习◇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2)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相关知识点的回顾
1.巩固有关氯气的化学方程式。
Fe + Cl2 —— 。
Cl2 + H2O —— 。
HClO——
Cl2+NaOH —— 。
Cl2+Ca(OH)2 —— 。
2.SO42-离子的检验方法。
3.NaCl、盐酸与Ag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
二、预习能掌握的内容
1. Cl―的检验
(1)Cl―的检验所需试剂 。
(2)原理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卤族元素包含元素的种类 。
三、预学中的疑难问题
◇课堂互动◇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2)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学习目标
1.巩固氯气的化学性质,初步掌握Cl―的检验方法。
2.了解卤族元素的性质与氯的相似之处。
二、学习过程
1.Cl2的制备原理
【情景创设】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的过程中,将它与浓盐酸混合加热,产生了一种黄绿色气体,有强烈的刺鼻气味。根据上述内容完成方程式。
【练习】请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它们物质的量之比。 
2.Cl-的检验
【实验4-6】在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3mL稀盐酸、NaCl溶液、Na2CO3溶液、自来水、蒸馏水,然后各滴入几滴AgNO3溶液,观察现象。然后再分别加入少量稀盐酸。观察现象。并填表。
实验现象 解释或化学方程式
加入AgNO3溶液 加入稀硝酸后
稀盐酸
NaCl溶液
Na2CO3溶液
自来水
蒸馏水
【提问】为什么检验Cl-时,先加几滴硝酸银溶液,再加几滴稀硝酸?
【练习】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投影小结】检验Cl―的方法
在被检验的溶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再滴入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被检液中含有Cl―。
【例题】在未知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硝酸后,沉淀部分溶解,有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将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判断水溶液中含有
A.Cl-,SO       B.Cl-,NO
C.Cl-,CO       D.Cl-,OH-
3.成盐元素—卤素(了解)
请大家翻开元素周期表,在元素周期表中,与氯元素处于同一纵行的元素还有氟、溴、碘、砹,它们与氯元素统称为卤素。
【实验探究】取少量KBr、KI溶液置于一洁净试管中,滴加少量的氯水后,再加入适量的CCl4,振荡并观察现象。
【教师释疑】已知氯水呈浅黄绿色,溴水呈黄色,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呈橙红色,试根据Cl2+2Br- = 2Cl-+ Br2实验证明氧化性:Cl2>Br2。同理Cl2>I2。
【学生活动】阅读“科学视野”,并完成课后习题12。
◇课后评价◇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2)
班级 姓名 学号
1.在含有离子的酸性溶液中,能够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
A.AlO2 B.CO32 C.Cl D.SO42
2. 检验Cl-时所用试剂稀HNO3的作用是( )
A.防止CO32-的干扰 B.防止Cl-的干扰
C.生成Ag2CO3沉淀 D.防止NO3-的干扰
3.从海水中可以提取溴,主要反应为:Cl2 + 2Br- = 2Cl- + Br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溴离子具有氧化性 B.氯气具有还原性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氯气的氧化性比溴单质强
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
A.碘化钾溶液中滴入氯水 2I― + Cl2 = 2Cl― + I2
B.氯气和水的反应Cl2 + H2O = H+ + Cl― + HClO
C.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Cl2+2OH Cl+ClO+H2O
D.氯水中滴入硝酸银溶液 Cl2 + 2Ag+ = 2AgCl↓
5.自来水可以用氯气消毒。如果实验室中临时没有蒸馏水,可以用自来水配制某些急需的药品,但有些药品若用自来水配制,则明显会导致药品变质。下列哪些药品不能用自来水配制 ( )
A.Na2SO4 B.NaCl C.AgNO3 D.AlCl3
6.溴(Br)与氯同属“卤族”元素,其单质在性质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Cl2比Br2的活泼性强,下面是根据的氯性质对溴的性质的预测,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溴单质常温下为液态,但极容易挥发为溴蒸气
B.溴单质只具有氧化性
C.溴原子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1个电子,表现氧化性
D.溴离子可以用酸性AgNO3溶液来检验
7.甲、乙、丙三种溶液中各有一种X-(X-为Cl-、Br-、I- )离子,向甲中加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变为橙色,再加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依次含有( )
A.Br-、I-、Cl- B.Br-、Cl-、I-
C.I- 、Br-、Cl- D.Cl-、I- 、Br-
8.有Na2CO3、AgNO3、BaCl2、HCl及NH4NO3无标签溶液, 为鉴别它们,取四只试管分别装入一种溶液,再向上述四只试管中加入少许剩下的一种溶液,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有三只试管出现沉淀时,则后加入的是AgNO3溶液 ( )
B.全部若没有什么现象变化时,后加的是NH4NO3溶液
C.一只试管出现气体,两只试管出现沉淀时,最后加入的是HCl溶液
D.若只有两只试管出现沉淀时,则最后加入的是BaCl2溶液
9. 已知Br2跟NaOH溶液的反应类似于Cl2跟NaOH溶液的反应,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改写成离子方程式。
10. 把滤纸用淀粉和碘化钾的溶液浸泡,晾干后就是实验室常用的淀粉碘化钾试纸,这种试纸润湿后遇到氯气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11.为探究氯水中除H2O分子外还含有哪些粒子,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⑴观察氯水颜色,发现氯水呈黄绿色,说明氯水中肯定含有的粒子是(填化学式,下同)______________;
⑵取少量氯水于试管中,滴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氯水中含有的粒子是___________;
⑶另取少量氯水于表面皿中,将一块蓝色石蕊试纸置于其中,发现试纸先变红然后褪色,说明氯水中含有的粒子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12.甲、乙、丙、丁分别是盐酸、碳酸钠、氯化钙、硝酸银4种溶液中的一种。将它们两两混合后,观察到的现象如表所示,其中丁与乙混合产生的是无色气体。
甲 乙 丙 丁
甲 ―― ↓ ↓
乙 ↓ ―― ↓ ↑
丙 ↓ ↓ ―― ↓
丁 ↑ ↓ ――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写出丁与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四种溶液分别是:
甲:_____ ____、乙:______ ___、丙:_________、丁:_________(用溶质的化学式表示)。
13.足量的浓盐酸与4.35gMnO2混合加热,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0.6g10%的Na2CO3溶液,恰好不再产生气体,再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求:
①标准状况下产生Cl2的体积
﹡②生成AgCl沉淀的质量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2)
◇课前预习◇
一、2Fe+3Cl22FeCl3 H2+Cl22HCl 2HClO 2HCl+O2↑
Cl2+2NaOH = NaCl+NaClO+H2O 2Cl2+2Ca(OH)2 = Ca(ClO)2+CaCl2+2H2O
2.先加盐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含有SO42-
3.NaCl+AgNO3=AgCl+NaNO3。
HCl+ AgNO3=AgCl+HNO3
Ag++Cl-= AgCl↓
二、
1. (1)AgNO3、HNO3(2)Ag++Cl-= AgCl↓
2. 氟(F)、氯(Cl)、溴(Br)、碘(I)
◇课堂互动◇
1.4HCl(浓)+MnO2MnCl2+2H2O+Cl2↑ 1:2
2.
实验现象 解释或离子方程式
加入AgNO3溶液后 加入稀HNO3后
稀HCl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Cl + Ag+=AgCl↓
NaCl溶液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Cl + Ag+=AgCl↓
Na2CO3溶液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溶解,产生气泡 CO32-+2Ag+=Ag2CO3↓Ag2CO3+2H+=2Ag++ H2O+CO2↑
自来水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蒸馏水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Ag+ + Cl- = AgCl↓
2Ag+ + CO32- = Ag2CO3↓
Ag2CO3+2H+ = 2Ag++CO2↑+H2O
C
◇课后评价◇
1.C 2.A 3.D 4.D 5.C 6.B 7.A 8.C
9. Br2+2NaOH = NaBr+NaBrO+H2O
Br2+2OH- = Br-+BrO-+H2O
10.Cl2+2KI=2KCl+I2,碘单质遇到淀粉会变蓝。
11.⑴Cl2 ⑵Cl- ⑶H+ HClO
12.(1)2H++=H2O+CO2↑ (2)CaCl2、Na2CO3、AgNO3、HCl
13.①1.12L ②m(AgCl)=17.22g
化合价升高,失2e-,被还原
化合价降低,得2e-,被还原◇课前预学◇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1)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相关知识点的回顾
1.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核外电子排布推测硫元素的非金属性。
2.硫单质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3.什么是酸性氧化物?举例说明
二、预学能掌握的内容
1.硫的物理性质: 固体, 水,可溶于 ,易溶 ,熔沸点都
硫在自然界以 态和 态存在
硫的化学性质:硫与氧气反应的方程式
2.二氧化硫
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一种 色、 气味、有 、比空气 、容易 、 水的气体。
化学性质:SO2 与 H2O 的反应
SO2 与 O2 的反应
SO2 与 NaOH 的反应
SO2 的漂白性
3.三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SO3 与 H2O 的反应
SO3 与 Ca(OH)2的反应
三、预学中的疑难问题
◇课堂互动◇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1)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
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了解三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二、学习过程
1.硫
(1) 硫在自然界以 态和 态存在
(2) 硫的物理性质: 固体, 水,可溶于 ,易溶 ,熔沸点都
(3) 硫的化学性质:S + O2 =
S + Fe = S + Cu =
【教师释疑】硫的氧化性没有氧气强,因此硫与变价金属生成低价金属硫化物
2.二氧化硫
(1) 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一种 色、 气味、有 、比空气 、容易 、 水的气体。
(2) 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实验4-7 二氧化硫的水溶性和漂白性实验
【实验现象】
① 漂白性
【教师释疑】SO2 能跟某些有色物质化合而生成不稳定的物质,该物质易分解恢复为原有色物质
【探究活动】SO2的漂白性与次氯酸、过氧化钠、臭氧、过氧化氢、活性炭有何不同?
【思考交流】
漂白剂 HClO、Na2O2、O3、H2O2 SO2 活性炭
原理
特点 -----------
变化
②二氧化硫与水反应 :SO2 + H2O
可逆反应:
③二氧化硫与碱的反应
SO2 + NaOH = SO2 + Ca(OH)2 =
④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与卤素单质反应:SO2 + Cl2 + 2 H2O = H2SO4 + 2HCl
SO2 + Br2 + 2 H2O = (离子方程式)
与某些强氧化剂的反应: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教师释疑】紫色的酸性KMnO4溶液褪色或变浅。但这并不是SO2 的漂白性所起的作用,是它们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漂白是对于有机色质来说,卤水与酸性KMnO4不是有机色质。
【教师小结】
SO2的化学性质:①酸性氧化物
②常见还原剂,也有弱氧化性
③漂白性
【思考交流】
1.能鉴别SO2和CO2的试剂是:
A.品红溶液 B.澄清石灰水 C.紫色石蕊试液 D.高锰酸钾溶液
2.能证明SO2 具有漂白性的是(  )
A.SO2 气体通入紫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发现溶液紫色褪去
B.SO2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
C.显红色的酚酞通入SO2后,红色褪去
D.SO2气体通入溴水中,橙色褪去、
3.SO2和HClO都具有漂白作用,若将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可观察到有色物质:
A.立刻褪色 B.慢慢褪色 C.先褪色后复原 D.颜色不褪
⑤SO2的催化氧化 SO2 + O2
【教师释疑】SO3 是无色固体,熔沸点都很低。与水反应生成硫酸,典型的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和强氧化性
3.三氧化硫
(1)与水反应: SO3 + H2O== (放出大量的热)
(2)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O3 + CaO==
(3) 与碱反应: SO3 +Ca(OH)2 ==
【思考交流】亚硫酸钠在空气中易被氧化生成硫酸钠,现有ag亚硫酸钠样品,溶解后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可得干燥沉淀bg。
(1)若亚硫酸钠未被氧化,b= a。
(2)若亚硫酸钠全被氧化,b= a。
(3)若亚硫酸钠部分被氧化,b与a的关系为 。
(4)亚硫酸钠试剂已被部分氧化。为了确定它的纯度,要进行如下实验:①称取样品W1g;②将样品溶解;③向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④过滤、洗涤、干燥沉淀,称其质量为W2g。则:
a.氯化钡溶液要用盐酸酸化的原因是 。
b.氯化钡溶液要稍过量的原因是 。
c.氯化钡溶液要稍过量的 。
d.判断沉淀是否洗尽的方法是
◇课后评价◇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1)
班级 姓名 学号
1.下列污染现象主要与SO2有关的是
A.臭氧空洞 B.酸雨 C.光化学烟雾 D.温室效应
2.以下气体能用NaOH固体干燥的是:
A.NH3 B.SO2 C.CO2 D.HCl
3.既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又能使品红试液变为无色,还能使溴水褪色的是:
A. Cl2 B.CO2 C.SO2 D.CO
4.为了除去混入CO2中的SO2,最好将混合气体通入下列哪种溶液中
A.饱和烧碱溶液  B.饱和小苏打溶液  C.饱和纯碱溶液   D.浓硫酸
5.某冶炼厂利用炼铜产生的SO2生产硫酸,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其原理是
A.利用了SO2的水溶性,将SO2直接通入水中
B.利用了SO2的氧化性,将SO2直接通入水中
C.利用了SO2的氧化性,使其与O2反应而转化为SO3,再与水反应
D.利用了SO2的还原性,使其与O2反应而转化为SO3,再与水反应
6.下列元素在自然界中不能以游离态存在的是:
A.S B.Na C.N D. O
7.对于相同物质的量的SO2和SO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硫元素的质量比为5∶4 B.分子数之比为1∶1
C.原子总数之比为4∶3 D.质量之比为1∶1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Na2SO3与BaCl2溶液混合,有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
B.将CO2气体通入过量的Ba(OH)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C.将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没有白色沉淀生成
D.将SO2气体通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9.学生用滤纸折成一只纸蝴蝶并在纸蝴蝶上喷洒某种试剂,挂在铁架台上。另取一只盛有某种溶液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如图)。过一会儿,发现纸蝴蝶的颜色由白色纸蝴蝶上的喷洒液转变为红色,喷洒在纸蝴蝶上的试剂与小烧杯中的溶液是
A B C D
纸蝴蝶上的喷洒液 石蕊 酚酞 酚酞 品红
小烧坏中的溶液 浓盐酸 浓氨水 氢氧化钠溶液 亚硫酸
10.把SO2通入NaOH溶液中,当SO2和NaOH完全反应时,其质量比为6:5,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SO2有剩余 B.溶液还可吸收SO2
C.溶液中除OH―外,只有一种阴离子 D.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11.已知:A、E是非金属固体单质,气体F能使品红溶液褪色,C分子中有22个电子。A—H有如下转化关系(有部分产物略去):

请回答:
(1)写出C和F的化学式:C F
(2)X的一种同素异形体与人类生存环境密切相关,该物质的化学式是
(3)写出A+H→C+F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4)单质A与单质E化合生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12.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 + 2H2SO4(浓) CO2↑ + 2SO2↑ + 2H2O。
(1)试用图中所列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上述反应所产生的各种产物。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物气流从左至右的方向)是(填装置的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可观察到装置①中A瓶的溶液褪色,C瓶的溶液不褪色。A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B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C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装置②中所加的固体药品是________,可确证的产物是_________,确定装置②在整套装置中位置的理由是_________
(2)O3
(3)
(4)装置③中所盛溶液是__________,可验证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课前预学
一、1.非金属元素 2 .淡黄色固体 不溶于水 能溶于 酒精 易溶于CS2 熔沸点很低 无 色 有刺激性气味 有 毒 密度比空气重 易液化 3.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二、1.淡黄色 不 酒精 CS2 很低 游离 化合 S + O2 = SO2 2.无 有刺激性 毒 重 液化 SO2 + H2O = H2SO3 2SO2 +O2 2SO3 SO2 + 2 NaOH = Na2SO3 + H2O
3. SO3 + H2O = H2SO4 SO3 + Ca(OH)2 = CaSO4 + H2O
课堂互动
1.(1)游离 化合 (2)淡黄色 不 酒精 CS2 很低 (3) SO2 FeS
2.(1)无 有刺激性 毒 重 液化 (2)SO2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溶液又呈现红色 ① 具有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 与某些有色物质化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吸附有色物质 不可逆,褪色后颜色不再复原 可逆,受热或放置一段时间可复原 化学 化学 物理 ② 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 ③SO2 + 2 NaOH = Na2SO3 + H2O SO2 + Ca(OH)2 = CaSO3 ↓ + H2O ④ 1.AD 2. B 3.D
⑤ 2SO2 +O2 2SO3 3. (1) H2SO4 (2) CaSO3 (3) CaSO3 + H2O
【思考交流】(1);(2);(3)课后评价
1.B 2.A 3.C 4.B 5.D 6.B 7.B 8.A 9.B 10.BD
11.(1)CO2;SO2(2)O3(3)
(4)CS2
12. (1)④接②接①接③;(2)验证SO2的存在,吸收SO2,确认产物气流中的SO2已被完全吸收;(3)无水硫酸铜、水蒸气、产物在通入①、③装置时会带出水分,无法确认是否为反应产物。(4)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课前预习◇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复习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知识网络自我构建
(一)、硅、二氧化硅、硅酸、氯及其化合物
1、物理性质:
在地壳里,硅的含量在所有元素中居第次于氧全部以_____ 态存在。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单质硅有晶体硅和无定形硅两种。晶体硅是___色、有___光泽、脆而硬的固体,是良好的___材料。二氧化硅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沙子、石英的主要成分就是二氧化硅,SiO2 溶于水,熔点___、硬度___。Si02是酸性氧化物,是 ___ 的酸酑。水晶、石英是 晶体。硅酸盐制品性质稳定、熔点 ,大都 溶于水硅酸盐的组成比较复杂,常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表示顺序为: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例如:硅酸钠(Na2Si03)改写为氧化物形式为:________;钠长石: (NaAlSi308)改写为氧化物形式为________。氯气__色有__气味的__体,__毒,易__,__溶于水,难溶于__。实验室中应怎样闻气体: 。
2、化学性质:
⑴ 硅与NaOH溶液作用生成硅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常温下Si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① 高温下Si02和CaO反应生成硅酸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常温下,SiO2能与氢氟酸(H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SiO2高温下与C作用可制取粗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硅酸钠(Na2Si03): Na2SiO3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常用作黏合剂。往Na2SiO3溶液中通人CO2,能制得硅酸,反应的化学式: 。
(5)① 与金属单质的反应:与钠反应方程式 。现是 。与铁反应方程式 。现象是 。与铜反应方程式 。现象是 。
② 与氢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反应现象: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氯气与氢气的爆炸实验 。
③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l2 + _NaOH -- 。
(二)、硫和氮的氧化物、硫酸、硝酸和氨
1、二氧化硫是 色、有 气味的 气体,密度比空气 ,易 , 溶于水。
2、(1)、中国有句农谚,叫“雷雨发庄稼”,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结表-1:
  NO NO2 SO2 SO3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用途        
对环境影响        
制法        
表-2
  氮 硫
物理性质 NO2 NH3 HNO3 SO2 SO3 H2SO4
化学性质            
用途            
制法            
3、浓硝酸与铜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稀硝酸与铜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写出氯化铵受热分解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情调查
1、Si02不溶于水,如何由Si02制取H2SiO3
2、玻璃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二氧化硅。能在玻璃上进行刻蚀,将其制成毛玻璃和雕花玻璃的物质是 ( )
A、烧碱 B、纯碱 C 、氢氟酸 D、 盐酸
3、下列5个转化,其中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SiO2 → Na2SiO3 ② CuSO4 → CuCl2 ③ SiO2 → H2SiO3 ④ CuO → Cu(OH)2
⑤Na2O2→Na2SO4 ( )
A.① ② B.③ ④ C.② ③ ④ D.② ③ ④ ⑤
4、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新制氯水中既有分子,又有离子
B.新制氯水在光照的条件下,可以产生气体,该气体是氯气
C.新制氯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没有任何现象
D.新制氯水可以使干燥的布条褪色
5、下列关于对燃烧现象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燃烧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燃烧一定发光放热
C.燃烧一定是化学反应 D.燃烧一定有氧气参与
6、下列污染现象主要与SO2有关的是( )
A.臭氧空洞 B.酸雨 C.光化学烟雾 D.温室效应
7、在常温常压下,下列各组气体不能共存的是 ( )
A.SO2与O2 B.NO2与NO C.O2与N2 D.NO与O2
8、往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后,溶液的颜色应该是
A.颜色变浅 B.逐渐加深 C.没有改变 D.变棕黄色
9、硫酸的性质有:A.高沸点;B.强酸性;C.吸水性;D.脱水性;E.强氧化性。在下列硫酸的用途或化学反应中,硫酸可能表现上述的一个或者多个性质,试用字母填空:
(1)实验室制取氢气________;
(2)实验室干燥氢气________;
(3)浓硫酸与金属铜的反应________;
(4)实际生产中,浓硫酸可用钢瓶贮运_______;
(5)浓硫酸使蔗糖变黑,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________。
课前预习答案
一、知识网络自我构建

二、学情调查
1、略 2、C 3、B 4、AD 5、D 6、B 7、D 8、D 9、略
◇课堂互动◇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复习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了解硅、氯、硫、氮及其相应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掌握硅、氯、硫、氮及其相应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学习过程
重难点1:硅酸酸性比碳酸弱
【问题1】二氧化硅与碳酸钠和碳酸钙反应的原因?其与硅酸酸性比碳酸弱是否矛盾?
【教师点拨】玻璃工业生产的主要原理是在强热的条件下发生:
Na2CO3 + SiO2 = Na2SiO3 + CO2 ↑,CaCO3 + SiO2 = CaSiO3 + CO2 ↑
上述反应都是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的,有利于二氧化碳从体系中挥发出来,而二氧化硅不行,所以反应可以进行。符合难挥发性的酸酐制取易挥发性的酸酐的道理。所以上述反应不与“Na2SiO3 + CO2+H2O= Na2CO3+ H2SiO3↓”矛盾,因为后者是在溶液中进行的,符合复分解反应的原理。
【变式训练1】. 有一粗铝,含铁和硅两种杂质,取等量的样品分别投入足量的稀盐酸和足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放出等量的氢气,则该粗铝中铁和硅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物质的量比为1:1 B. 物质的量比为2:1
C. 质量比为4:1 D. 质量比为2:1
【教师点拨】:一定量的铝与酸反应或碱反应放出氢气相等,则根据题意可知粗铝中的铁与酸反应放出的氢气和硅与碱反应放出的氢气的量相等,依据反应Fe+2HCl= FeCl2+H2↑,Si+2NaOH+2H2O= Na2SiO3+2H2↑,可知铁与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产生的氢气的量相等,而Fe与Si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其质量之比为4:1。答案:BC
重难点2:氯水的成分 氯水与液氯区别 氯气漂白的本质
【例2】有关氯的叙述正确的是
A.液氯和氯水是同一物质 B.红磷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C.氯气与水的反应中氯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
D.用氯制漂白粉是为了得到易贮存的漂白剂
【教师点拨】答案:B、D。
【变式训练2】.下列有关氯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钠和磷都可以在氯气中燃烧,都产生白色烟雾
B.红热的铁丝、铜丝都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
C.纯净的氢气可以在氯气中安全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D.氯气可用于漂白,这是氯气具有漂白作用
【变式训练3】抗洪救灾中防疫部门,向灾民发放的漂白粉片或漂粉精用于饮用水消毒。漂粉精为何要密封保存在阴暗处?
【变式训练4】多原子分子氰(CN2)2 ,硫氰(SCN)2和(OCN)2的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故称为拟卤素。它们可以生成酸和盐(见表,表中X代表F、Cl、Br、I)。
卤素 氰 硫氰 ①
物质 X2 (CN)2 (SCN)2 (OCN)2
酸 HX HCN ② HOCN
盐 KX KCN KSCN ③
(1)在表中①②③空格处应该分别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②(CN)2与K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已知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为: 。写出在NaBr与KSCN的混合溶液中加入(CN)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点拨】答案:(1)氧氰;HSCN;KOCN。
 
重难点3: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与二氧化碳性质的联系与区别
【例3】虚线框中的装置可用来检验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的所有气体
产物,填写下列空白:
(1)如果将装置中①②③三部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②①③,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______;不能检出的物质是______。
(2)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①③②,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______;不能检出的物质
______。
(3)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 ②③①,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______;不能检出的物
______。
【教师点拨】答案:(1)SO2、CO2 H2O (2)SO2 CO2 (3)SO2、CO2 H2O
【变式训练5】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黑色物质,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
C.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
重难点4:氨及氨盐的性质
【问题4】氨与硫酸反应有没有类似氨与氯化氢反应的现象?为什么?实验室如何检验铵盐?
【教师点拨】略
【变式训练6】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NO2,进行喷泉实验,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①>② B.①<② C.①=② D.不能确定
三、小结反思
1常见具有漂白剂有那些?原理有何区别?
2
3
四、当堂巩固
1. 氮化硅是一种高温陶瓷材料,它的硬度大,熔点高,化学性质稳定,工业上普遍采用高纯硅与纯氮在1300℃制得。
(1)根据性质,推测氮化硅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制汽轮机叶片 B. 制有色玻璃
C. 制永久性模具 D. 制造柴油机
(2)氮化硅陶瓷抗腐蚀能力强,除氢氟酸外,它不与其他无机酸反应,试推测该陶瓷被氢氟酸腐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四氯化硅在氢气中与氮气反应(加强热)可制得较高纯度的氮化硅,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高岭土(主要成份是Al2O3·2SiO2·2H2O,还含有少量的CuO、Fe2O3 )可用来制取新型净水剂(铝的化合物),其步骤如下:将试样和纯碱混合均匀,加热熔融,冷却后用水浸取熔块过滤,弃去残渣,滤液用盐酸酸化,经过滤,分别得到沉淀和溶液,溶液即净水剂。
(1)写出熔融时主要成份与纯碱反应的方程式(Al2O3与纯碱反应和SiO2与纯碱反应类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的沉淀是________________;生成该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的坩锅有瓷坩锅、氧化铝坩锅和铁坩锅,本实验在熔融试样时应选用_______坩锅。
3、利用右图装置,写出除去下列气体中的杂质的方法,
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括号内的气体为杂质)。
(1)CO2(SO2) ,化学方程式 。
(2)SO2(SO3,假设SO3为气体) ,化学方程式 。
(3)NO(NO2) ,化学方程式
4.下列气体可用浓H2SO4干燥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H2S ②SO2 ③H2 ④HCl ⑤Cl2 ⑥NH3 ⑦HBr ⑧HI ⑨PH3
5、一定量的锌与100 mL 18.5 mol·L-1的浓H2SO4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33.6 L。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 L,测得溶液中c(H+)=0.1 mol·L-1。则生成的气体中SO2和H2的体积比为
A、1:2   B、2:1    C、1:4     D、4:1
反思1【教师点拨】(1)、与有机色素结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SO2漂白性的实质,是SO2与水反应生成的H2SO3跟有机色素结合成了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该化合物见光、遇热或长久放置又能恢复为原来的颜色。SO2漂白原理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性漂白:漂白剂具有氧化性,将有机色素氧化成稳定的无色物质。
①氯水、Ca(ClO)2的漂白性:干燥的氯气不能使红布条褪色,而能使湿润的红布条褪色,证明起漂白作用的不是Cl2,而是HClO。氯气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加热不能复原,其实质为氧化还原反应。Ca(ClO)2在水中极易发生水解,或与CO2反应生成HClO,从而表现出漂白性。
②H2O2、Na2O2的漂白性: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能自动分解:2H2O2=2H2O+O2↑,因此它是一种强氧化剂,纺织工业常用它作漂白剂,就是利用它的氧化性。Na2O2是一种淡黄色晶体,与水或者稀酸作用时,生成过氧化氢,并猛烈放热。生成的H2O2在受热情况下立即分解放出氧气,表现出强氧化性:2Na2O2+2H2O=4NaOH+O2↑。因此,Na2O2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漂白剂。
③臭氧的漂白性:O3分子是不稳定的,氧化能力远比O2强,且在水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当有水存在时,O3是一种强力漂白剂,还用于水和空气的消毒。
(3)、吸附性漂白:木炭、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形成较大的比表面积,具有很强的吸附性。
.当堂巩固答案:1.(1)A、C、D(2)Si3N4 + 12HF = 3SiF4↑ + 4NH3↑
(3)3SiCl4 + 2N2+ 6H2 Si3N4 + 12HCl
2. 略
3.(1)将混和气体通入到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上图装置中,化学方程式是:
SO2+2NaHCO3=2CO2↑+Na2SO3+H2O
(2)将混和气体通入到盛有饱和NaHSO3溶液的上图装置中,化学方程式是:
SO3+2NaHCO3=2SO2↑+Na2SO4+H2O
(3)将混和气体通入到盛有水的上图装置中,化学方程式是:
3NO2+H2O=NO+2HNO3
4.② ③ ④ ⑤ 5. C
课后评价◇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复习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①硅化学性质很稳定,因此硅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形式存在;②硅和二氧化硅晶体都属于原子晶体;③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在物理性质上有很大的差异;④二氧化硅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它不与任何酸发生反应。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
2、下列5个转化,其中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① SiO2 → Na2SiO3 ② CuSO4 → CuCl2 ③ SiO2 → H2SiO3 ④ CuO → Cu(OH)2 ⑤ Na2O2 → Na2SO4
A.① ② B.③ ④ C.② ③ ④ D.② ③ ④ ⑤
3、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新制氯水中既有分子,又有离子
B.新制氯水在光照的条件下,可以产生气体,该气体是氯气
C.新制氯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没有任何现象
D.新制氯水可以使干燥的布条褪色
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 Fe2++Cl2 Fe3++2Cl
B.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Cl2+2OH Cl+ClO+H2O
C.铝片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Al+2OH=AlO2+H2↑
D.金属铝溶于盐酸中: Al+2H+=Al3++H2↑
5、SO2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性质是
A.有氧化性,无还原性,无酸性 B.有氧化性,有还原性,有酸性
C. 有还原性,无氧化性,无酸性 D. 有还原性,无氧化性,有酸性
6、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 、O2 、SO2 、NO 、NO2 中的两种或多种气体。现将此无色透明的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肯定有SO2 和NO B. 肯定没有Cl2 、O2和NO2
C. 可能有Cl2和O2 D. 肯定只有NO
7、下列叙述或操作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稀硫酸无氧化性
B.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
C.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慢慢地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
D.浓硫酸与铜的反应中,浓硫酸仅表现强氧化性
-8、 CuS和Cu2S都能溶于硝酸,它们高温灼烧的产物相同,以下鉴别CuS和Cu2S两种黑色粉末的方法合理的是
A.将两种样品分别溶于硝酸,区别所产生的气体
B.将两种样品分别溶于硝酸,区别溶液的颜色
C.取两种同质量的样品分别在高温灼烧,区别残留固体的质量
D.取两种同质量的样品分别在高温灼烧,区别残留固体的颜色
9.右图是验证某气体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如打开B, 从A处通干燥的氯气,C中干燥的红色布条无变 化,如关闭B,C中干燥的红色布条褪色,则D中 所装溶液是
A.浓H2SO4   B.饱和NaCl溶液
C.NaOH溶液   D.NaBr溶液
*10.密闭容器中充有H2、O2、Cl2,充分燃烧后无气体剩余,冷却后得以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3.6%,则原溶液中H2、O2、Cl2的体积比为DDD
A.9 :4 :2 B.9 :4 :1 C.2 :1 :1 D.2 :1 :2
二.填空题。
11、2004年4月15日晚,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发生氯气泄漏事件,并发生爆炸,9人死亡和失踪,15万人被疏散,重庆主城区被氯气威胁了60多个小时。氯为黄绿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高压下可呈液态。氯气被人吸入后,可迅速附着于呼吸道黏膜,之后可以导致人体支气管痉挛、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水肿、充血和坏死。 呼吸道黏膜受刺激,可造成局部平滑肌痉挛,再加上黏膜充血、水肿及灼伤,可引起严重的通气障碍。人吸入浓度为每立方米2.5毫克的氯气时,就会死亡。
(1)一旦发生氯气泄漏,应立即______;消防员身上喷的溶液是___。
(2)工业输送氯气管道,为检验是否泄漏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现象是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实验室可用KMnO4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方程式_______;尾气常采用NaOH溶液吸收,离子方程式________;为防止氯气从橡皮管与玻璃导管接头出漏出,常用沾有Na2S2O3的棉花裹在此处,试写出方程式__________。
12.在实验室里制取某些有毒气体时,为了尽量防止毒气逸散造成空气污染,有人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Ⅰ]。并设想用[Ⅱ]或[Ⅲ]两种简易装置代替[Ⅰ]的b~c部分,以求达到同样的目的。
试回答:
(1)若用[Ⅰ]制取氯气,b瓶中加入的液体一般为 ______________。在选取试剂正确且适量的前题下,反应开始后,当关闭活塞K时,如若发现c中液面不明显上升,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查的简单方法是 。
(2)装置[Ⅰ]中b能防止多余气体逸散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欲用[Ⅱ]或[Ⅲ]代替[Ⅰ]中的b~c部分(选用液体相同),是否可行 说明理由。
[Ⅱ]是否可行(填“是”或“否”) 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是否可行(填“是”或“否”) 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
13、(1)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试用下图所列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上述反应所产生的各种产物。
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物气流从左至右的方向)是(填装置的编号): → → → 。
(3)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①中A瓶的溶液褪色,C瓶的溶液不褪色。A瓶溶液的作用是 ,B瓶溶液的作用是 ,C瓶溶液的作用是 。
(4)装置②中所加固体药品是 ,可验证的产物是 ,确定装置②在整套装置中位置的理由是 。
(5)装置③中所盛溶液是 ,可验证的产物是 。
三.计算题
14、将15g98%的硫酸与11.7g氯化钠微热条件下充分反应,将生成的氯化氢气体全部通入45g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过计算说明,若在最后所得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呈什么颜色?(提示:NaCl + H2SO4(浓) NaHSO4+HCl↑)

课后评价答案:
1.D 2. B 3AC 4B 5B 6AB 7C 8C 9B 10B
11、(1)用湿毛巾捂住嘴、鼻,背风快跑到空气新鲜处; 碱液。
(2)用玻璃棒沾浓氨水接触漏气处,有白烟现象;3Cl2+8NH3=N2+6NH4Cl
(3)2 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Cl2+2OH-=Cl-+ClO-+H2O
4Cl2 +Na2S2O3 +5H2O=2H2SO4+2NaCl+6HCl
12、(1) 饱和食盐水;装置漏气;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先靠近各边接口处检验,漏气处试纸变蓝 (2)关闭活塞后,若a中仍有气体发生,气体压强增大。将b中液体压入c中,整个装置成为储气装置,不会有气体逸出。 (3) 是,原理与装置I同 ;否,c瓶因密闭,体积不能改变,压强增大时有危险
13、答案:(1)2H2SO4(浓)+C=====CO2↑+2H2O↑+2SO2↑
(2)④→②→①→③(3)验证产物气流中有SO2 将产物气流中SO2全部氧化吸收 确认产物气流中SO2已被B瓶溶液全部吸收
(4)无水硫酸铜(或变色硅胶) 水蒸气 由于产物气流通过①、③时会带出水蒸气,所以②必须在①、③之前
(5)澄清石灰水(或其他合理答案) CO2(二氧化碳)
14.分析: 题中硫酸和氯化钠的质量都是已知的,则应先计算两种反应物是否恰好反应完,如不是恰好完全反应,应确定是硫酸还是氯化钠有剩余,然后再根据消耗完的反应物的量进行计算。
解  设与11.7gNaCl微热充分反应,需H2SO4的质量为x
NaCl + H2SO4(浓) NaHSO4+HCl↑
58.5g  98g
11.7g   x
x=19.6g>15g×98%
所以H2SO4的量不足,NaCl过量,应按H2SO4质量计算。设H2SO4全部反应后生成HCl的质量为y
NaCl+H2SO4(浓) NaHSO4+HCl↑
98 g          36.5g
15 g×98%       y
y=5.5g
设与5.5gHCl完全反应需NaOH的质量为z
HCl + NaOH=NaCl+H2O
36.5g  40 g
5.5g   z
z=6.03g>45g×10%
所以HCl过量,在最后所得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课前预学◇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1)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相关知识点的回顾
1.硅在地壳中的含量
2.硅原子和碳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二、预学能掌握的内容
1.硅在地壳中的含量为 %,仅次于氧, 在地壳中含量居第 位。硅是一种亲氧元素,其在自然界中总是与氧相互化合,自然界中以 态形式存在。
2.硅原子和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个,它们既 失去电子,也 得到电子,其中 是构成有机物的主要元素, 是构成岩石与许多矿物的基本元素。
3.地球上存在的天然二氧化硅约占地壳质量的 %,其存在形态有 形和 形两大类,统称 。
4.二氧化硅中每个Si周围结合 个O,Si在 ,O在 。 二氧化硅晶体中Si和O按 的比例组成 结构的晶体,二氧化硅的网状结构决定了它的熔点 硬度 化学性质 。
三、预学中的疑难问题
1.
2.
3.
◇课堂互动◇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1)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硅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及存在形式。
2.掌握二氧化硅的性质。
3.掌握硅酸的性质。
4.学会用类比思维的方法对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硅的知识比较学习
二、学习过程
1.硅的存在:
⑴硅在地壳中的含量为 %,仅次于氧, 在地壳中含量居第 位。硅是一种亲氧元素,其在自然界中总是与氧相互化合,自然界中以 态形式存在
⑵硅原子和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个,它们既 失去电子,也 得到电子,其中 是构成有机物的主要元素, 是构成岩石与许多矿物的基本元素。
2.二氧化硅:
⑴地球上存在的天然二氧化硅约占地壳质量的 %,其存在形态有 形和 形两大类,统称 。
⑵二氧化硅中每个Si周围结合 个O,Si在 ,O在 。 二氧化硅晶体中Si和O按 的比例组成 结构的晶体,二氧化硅的网状结构决定了它的熔点 硬度 化学性质 。
⑶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性质比较
物质 二氧化硅 二氧化碳
熔点、沸点、硬度、状态 很高、大、固态 低、小、气态
化学性质 与水 不反应 CO2+H2O= H2CO3
与氢氟酸 SiO2+4HF=SiF4↑+2H2O 不反应
与碱溶液 SiO2+2NaOH=Na2SiO3+H2O CO2+2NaOH=Na2CO+H2O
与碱性氧化物 SiO2+CaO=CaSiO3 CO2+CaO=CaCO3
【探究活动】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教师释疑】玻璃、砂子等中主要成分为SiO2
【思考交流】
⑴下列物质中不与二氧化硅反应的是 (  )
 A.烧碱    B.氢氟酸    C.硝酸    D.生石灰
⑵ 实验室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为什么用橡胶塞而不用玻璃塞?
3.硅酸和碳酸的性质比较
物质 硅酸 碳酸
化学式 H2SiCO3 H2CO3
酸酐 SiO2 CO2
制法 Na2SiO3+2HCl=2NaCl +H2SiO3↓ CO2+H2O=H2CO3
颜色与状态 白色、粉末状 无色、液态,只存在于水溶液中
水溶性 不溶于水 只存在于水溶液中
酸性比较 酸性:碳酸>硅酸
【探究活动】实验4-1:向饱和Na2SiO3 溶液中滴入酚酞,再滴入稀盐酸,现象?结论?化学方程式?
【教师释疑】硅酸酸性很弱,Na2SiO3为强碱弱酸盐。
【思考交流】

现象
结论
化学方程式
⑵Si02不溶于水,怎样以SiO2为原料制备H2Si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三、提高训练
1.工业上制造金刚砂(SiC)的化学方程式是SiO2+3C==SiC+2CO↑,在这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
A.1︰2 B.2︰1 C.1︰1 D.3︰5
2.物质A是一种高熔点化合物,不溶于强酸中,但能与纯碱在熔融时反应生成化合物B,同时放出气体C;把气体C通入B的溶液中,得化合物D;D在干燥的空气中转变为化合物E,将E加热又重新得到化合物A。
⑴A、B、C、D、E的化学式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_E_________
⑵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多种方法鉴别下列两组白色粉末物质(注:①能够写化学方程式的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②鉴别方法可以不用填满,若序号不够也可以自己再添)。
(1)Na2CO3和SiO2



(2)CaCO3和Na2SiO3



◇课后评价◇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1)
班级—— 姓名—— 学号——
1.利用光导纤维能够传递光的性质,可以把光信号传到远方,构成光的“有线通信”系统,这就是光纤通信。下列关于制光导纤维的原料及传递光信号的物理原理均正确的是
A.CaCO3 ,光的折射 B.SiO2 ,光的全反应射
C.CaO,光的干涉 D.Na2CO3 ,光的衍射
2.生石灰中往往含有杂质CaCO3和SiO2 ,检验它是否存在这两种杂质的最好试剂是
A.水 B.盐酸 C.硫酸 D.烧碱溶液
3.工业上制造金刚砂(SiC)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 + 3C SiC +2CO↑。在这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2 B.2:1 C.1:1 D.3:5
4.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受潮及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在包装袋中应该放入的化学物质是
A.硅胶、硫酸亚铁 B.食盐、硫酸亚铁 C.生石灰、食盐 D.无水硫酸铜、蔗糖
5.现有下列五个转化,其中不可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①SiO2→Na2SiO3 ②CuSO4→CuCl2 ③SiO2→H2SiO3 ④CuO→Cu (OH)2
⑤Ca3(PO4)2→Ca(H2PO4)2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④⑤
6.下列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石墨变成金刚石 B.原硅酸变成硅酸
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 D.用石英坩埚熔化烧碱
7.和空气接触可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组合是①石灰水;②SnCl2溶液;③水玻璃;④Na2S溶液;⑤固体火碱;⑥Na2O2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①③⑤⑥
8.向下列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滴加稀硫酸,沉淀溶解的是
A.Na2SiO3 B.BaCl2 C.FeCl3 D.NaAlO2
9.要除去SiO2 中的CaO杂质,最适宜的试剂是( )
A.纯碱溶液 B 盐酸 C 硫酸 D 苛性钠溶液
10.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大量存在的是
A.K+、SiO32-、OH-、Na+ B. Na+、H+、CO32-、SO42-
C.K+、H+、SiO32-、Cl- D.OH-、Na+、HCO3-、Cl-
11.(1)将下列硅酸盐改写成氧化物的形式(改写时注意金属氧化物在前,非金属氧化物在后,低价在前,高价在后,H2O一般写在最后)。
镁橄榄石(Mg2SiO4)____________;②高岭石[Al2Si2O5(OH)4]_____________。
(2)许多含氧酸及其盐类均可以类似地改写成氧化物形式,请继续改写下列物质:
HNO3___________;HCOOH__________。通过以上改写可知,HNO3的酸酐为______,HCOOH与浓H2SO4反应可制_________气体。
(3)已知在一定条件下,铁在氯气中燃烧可以生成Fe3Cl8 ,它可以看作是________(化学式)。生成该物质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把河沙(主要成分是SiO2)跟镁粉按一定质量比(质量比约大于15:24)混合均匀,装入试管中加热约1分钟后发生剧烈反应,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化合物和一种硅化物。待生成的混合物冷却后放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立即产生气泡并伴有爆炸声,产生的气体是一种能在空气中自燃的气态氢化物。
写出河沙与镁粉在加热条件下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是__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生成的混合物放入稀硫酸中,产生的气体是(填化学式)____________。
写出产生爆炸声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1)
课前预学
相关知识点的回顾
1.硅在地壳中的含量第二位
2.
预学能掌握的内容
1.26.3、2、化合。
2.4、不易、不易、碳、硅。
3.12、结晶、无定、硅石
4.4、中心、4个顶角、1:2、立体网状、高、大、很不活泼
课堂互动
【思考交流】
⑴CD
⑵ NaOH溶液能与玻璃中的SiO2 反应生成Na2SiO3 ,使瓶塞部分粘结而无法打开。因此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而要用橡胶塞。
【思考交流】

现象 滴入酚酞溶液显红色,再滴入盐酸红色消失,并有透明胶状物质生成
结论 Na2SiO3 溶液呈碱性,与酸反应生成了H2SiO3 且H2SiO3 难溶于水
化学方程式 Na2SiO3+2HCl==H2SiO3 ↓+2NaCl
⑵ SiO2+2NaOH=Na2SiO3+H2O Na2SiO3+2HCl==H2SiO3 ↓+2NaCl
提高训练
1.A
2.A:SiO2 B:Na2SiO3 C:CO2 D:H2SiO3
3.(1)①焰色反应法:焰色反应为黄色的是Na2CO3,余者为SiO2。
②酸液产气法:分别取少许待测粉末,滴加稀盐酸,能够产生气体的是Na2CO3
;不反应的是SiO2。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 NaCl+H2O+CO2↑
(2)①焰色反应法:焰色反应为砖红色的CaCO3和,黄色的为Na2SiO4。
②酸液产气法:分别取少许待测粉末,滴加稀盐酸,能够产生气体的是CaCO3,剩余的为Na2SiO3。CaCO3+2HCl=CaCl2+H2O+CO2↑
课后评价
1.B 2.B 3.A 4.A 5.B 6.C 7.A 8.D 9B 10A
11.(1)①2MgO·SiO2 ②Al2O3·2SiO2·2H2O (2)N2O5·H2O CO·H2O N2O5 CO (3)FeCl2·2FeCl3 氯气的量不足(或铁过量)
12.(1)SiO2+ 4Mg 2MgO + Mg2Si 放热 (2)SiH4
(3)SiH4 +2O2 = SiO2+2H2O
高温◇课前预习◇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2)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相关知识点的回顾
1.查阅初中化学教材(上)中的氮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其对应的氧化物的分子式。
氮元素的化合价
氧化物的分子式
2.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如何?举例说明。
3.氮气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化学活泼性怎样?
二、预习能掌握的内容
1.氮气是一种 色 味的 溶于水的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 。
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 (既不能 也不能 )。在一定条件下,N2和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NO NO2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密度等)
主要化学性质(相互转化)
收集方法
来 源
3.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对大气的污染
(1)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都是有 气味、 的气体,其危害性主要表现为:
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引起 疾病,严重时会使人死亡。②大气中的NO2和SO2溶于水后形成 性溶液,随雨水降下,成为 。正常雨水由于溶解了 ,pH为 ,而酸雨的pH< 。酸雨有很大的危害,能直接破坏农作物、森林、草原,使土壤、湖泊 ,还会加速建筑物、桥梁、工业设备、运输工具及电信、电缆的 。③ 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
(2)汽车尾气中除含有氮氧化物外,还含有 ,未燃烧 、
化合物(如使用含铅汽油)和 等。
(3)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都是有用的化工原料,但当它们分散到大气中时,就形成了难以处理的污染物。因此,工业废气排放到大气中以前,必须 ,防止NO2和SO2等污染大气,并充分利用原料。
三、预学中的疑难问题
1.
2.
◇课堂互动◇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2)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学习目标
1.初步掌握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重要性质,实验探究由二氧化氮制硝酸的可能方法。
2.了解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防治,增强环保意识。
3.学会有关氮氧化物的计算。
二、学习过程
【科学视野】信使分子——NO
二、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1.NO的生成(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自然界中NO的生成
汽车尾气中NO的产生
【探究活动】观察预先收集好的NO、NO2并进行实验:将盛满红棕色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观察;(在水下用手指将试管塞紧)再把试管直立起来,振荡,松开手指,观察;再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也可改为针筒或视频实验)
(针筒实验:1.用充有NO气体的针筒抽入空气,观察现象。 2.一针筒内注有20 mL紫色石蕊试液,将其注入另一贮有60 mLNO2气体的针筒内,仔细观察针筒内的现象。3.将2反应后的针筒吸入少量的空气,观察现象。)
【教师释疑】溶于水,实际是与水反应而溶解
【总结归纳】
2.NO的主要性质
(1)物理性质: 色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
(2)化学性质:
3.NO2的主要性质
(1)物理性质: 色 气味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 ,易液化, 溶于水。
(2)化学性质:
【思考】两种气体的收集方法相同吗?
【练习1】 双线桥表示二氧化氮与水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
【思考与交流】1.解释为何“雷雨发庄稼”?
2.通常情况下,下列各组气体不能共存的是 ( )
A.SO2与O2 B.NO2与NO C.O2与N2 D.NO与O2
3.下列气体溶于水,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SO2 B.CO2 C.NO2 D.Cl2
【科学探究】课本P92 现给你一试管二氧化氮,其它药品仪器自选。
1.设计实验,要求尽可能多的使二氧化氮被水吸收。
【交流与展示】 展示学生设计最优方案。
实验步骤 现象 解释(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
(2)
(3)
2.你的设计对工业生产硝酸有什么启示?(从原料的充分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方面考虑)
【观看视频】氮氧化合物与氧气混合溶于水的实验。
【练习2】 某试管内盛有NO2气体12体积,把它倒立于盛水的水槽中,剩余____气体,试管内的气体为_____体积,试管内的溶液为____溶液。如要使试管内充满水,则应通入02___体积。
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观看视频】1.工业尾气的污染。
2.酸雨的危害。
【阅读】P94资料卡片:防治酸雨的措施
(1)调整 结构,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质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燃煤产生的 和 等。
(2)加强 管理,强化 执法,严格控制 的排放量。
(3)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 治理技术和设备:
①原煤 技术,可以除去燃煤中大约40%~60%的无机硫。
②改进燃烧技术,减少煤燃烧过程中 和 的排放量。
③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 。目前主要用 法,脱硫效果较好,可以除去烟气中85%~90%的二氧化硫,但是成本较高。
三、提高训练
1.一定条件下,将等体积的NO和O2混合于一试管中,然后将试管倒立于盛水的水槽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约占原气体总体积的 ( )
A.1/4 B.3/4 C.1/8 D.3/8
2.把30mLNO2和O2的混合气体,通入倒立于水槽中装满水的量筒内,最后剩余7.5mL气体,原混合气体中有NO2_______mL,O2________mL。
◇课后评价◇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2)
班级 姓名 学号
1.环保部门每天都会发布空气质量信息,下列物质不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 ( )
A.二氧化硫 B.氮氧化物 C.二氧化碳 D.悬浮颗粒
2.下列现象主要与NO2有关的是  ( )
A.臭氧空洞 B.酸雨 C.光化学烟雾 D.温室效应
3.在体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a mol NO和b mol O2,反应后容器内N原子数和O原子数之比为 ( )
A.a/b B.a/2b C.a/(a+2b) D.b/a
4.在某氮的氧化物中,氮和氧的质量之比是7:12,则该化合物中氮的化合价为  ( )
A.+5   B.+3    C.+2   D.+1
5.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混合物),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柱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原来试管中盛装的可能是什么气体            ( )
A.可能是N2与NO2的混和气体 B.可能是O2与NO2的混和气体
C.可能是NO与NO2的混和气体 D.只可能是NO2一种气体
6.将盛有N2和NO2 的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经过足够时间后,气体体积减少为原来的一半,则原混合气体中N2和NO2 的体积比是 ( )
A. 1:1 B. 1:2   C. 1:3 D. 3:1
*7.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 、O2 、SO2 、NO 、NO2 中的两种或多种气体。现将此无色透明的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肯定有SO2 和NO B.肯定没有Cl2 、O2和NO2
C.可能有Cl2和O2 D.肯定只有NO
8.工业废气中氮氧化物是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之一。
已知2NO2+2NaOH===NaNO3+NaNO2+H2O,NO2+NO+2NaOH===2NaNO2+H2O。现有a mol NO2和b mol NO的混合气,若用足量的NaOH溶液将其完全吸收,则混合气中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必须满足的关系是 ( )
A.a=b/3 B.2a=b C.a≥b D.a9.下表是某城市空气质量每周公报的部分内容。对表中3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 )
项目 空气污染指数(API)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描述
总悬浮颗粒 52 Ⅱ 良
二氧化硫 7 I 优
二氧化氮 24 I 优
A.焚烧垃圾 B.使用含磷洗衣粉 C.汽车排放的尾气 D.用煤和石油产品作燃料
10.在一倒置于水槽且装满水的容器中,依次通入一定体积的NO2、NO和O2,充分反应后,若容器中仍充满水,则通入的NO2、NO和O2体积比可能是 ( )
A.1:1:1 B.4:3:2 C.4:16:13 D.4:3:4
11.有气体:H2 Cl2 O2 HCl NO NO2 NH3 SO2 CO2
A   B
(1)若洗气瓶是干燥的,由A口进气,可收集的气体
有 ;
(2)若瓶中充满水,可收集的气体有 。
12.光化学烟雾形成的化学过程是:当汽车尾气产生的NO2在日
光照射下分解成NO和O原子,即开始光化学烟雾的循环,
不断的产生臭氧,这个循环过程包括下列三个化学化学方程式:
(1) NO2 ==NO+O   (2)2NO+O2==2NO2    (3)O2+O==O3
写出以上化学反应的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13.(1)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3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站产生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 ( ) A.温室效应  B.白色污染C.酸雨产生  D.农药、化肥污染
(2)将CO2、SO2 分别通入Ca(OH)2溶液中至过量,现象如何?能否用Ca(OH)2溶液鉴别CO2、SO2?列举鉴别CO2和SO2的方法。
(3)某次采集酸雨样品,每隔一段时间测定一次PH,得到如下数据:
时间 开始 8小时 16小时 24小时 32小时 40小时 48小时
PH 5.0 4.8 4.5 4.3 4.2 4.0 4.0
问题:放置时,雨水样品PH变化的主要原因                。
(4)将盛有12mLNO2和O2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还剩余2mL无色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是              ( )
A.1.2mL B.2.4mL C.3.6mL D.4mL
(5)下列混合气体和水反应时,一种气体的体积减少,另一种气体的体积增加的是
A.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B.氢气和氧气
C.氧气和二氧化氮          D.氯气和氯化氢气体
*14.将vmL NO和NO2的混合气通过水吸收后,得到amL无色气体A,将此无色气体A与等体积O2混合,再通过水充分吸收后,收集到5mL无色气体B。试回答:
(1)A气体是 ,B气体是 ;
(2)A气体的体积是   mL;
(3)v的取值范围是 。
15.将标况下4升NO2和1升O2混合充满烧瓶,然后倒插入水槽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假设硝酸未进入水槽)若是4升NO和3升O2,浓度又是多少?若是NO2、NO、O2的混合气体,也是刚好溶于水完全反应,则溶液的浓度在什么范围内?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2)
参考答案
课前预学
一、
1.
氮元素的化合价 +1 +2 +3 +4 +4 +5
氧化物的分子式 N2O NO N2O3 NO2 N2O4 N2O5
2.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有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如游离态的氮元素存在于空气中的N2,化合态的氮元素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蛋白质和地壳中的矿物中。
3.氮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不溶于水。化学性质很稳定,通常情况下很难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二、
1.无 无 不 五分之四 很稳定(燃烧 支持燃烧) N2+O2 =========2NO  
2.
NO NO2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密度等) 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主要化学性质(相互转化) 极易被氧气氧化2NO+O2=2NO2 易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
收集方法 排水法 向下排空气法
来 源 自然界放电、汽车尾气、工业尾气 汽车尾气、工业尾气等
3.
(1)刺激性 有毒 ①呼吸道 酸 酸雨 二氧化碳 5.6 5.6 酸化 腐蚀 氮氧化物 
(2)一氧化碳 碳氢化合物 含铅 颗粒物
(3)回收净化处理
课堂互动
1.N2+O2 ========= 2NO    N2+O2 =====2NO
2.无  略大 难  2NO+O2=2NO2 
3.(1)红棕 刺激性 大 易 3NO2+H2O=2HNO3+NO
【思考与交流】 
1.     N2+O2 =====2NO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硝酸将土壤中的矿物质转化为可溶于水的硝酸盐,易被植物吸收。
2.D 3.AB
【练习2】 NO 4 硝酸 3 
三、提高训练
1.C  2.NO218 O212或 NO2 28.5 O2 1.5
课后评价
1.C  2.BC  3.C  4.B  5.BC  6.C  7.AB  8.C  9.B  10.AC
11.(1) Cl2 O2 HCl NO2 SO2 CO2 (2) H2 O2 NO
12. 3O2 ==2O3
13.(1)A C
(2)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不能用Ca(OH)2溶液鉴别CO2、SO2;鉴别CO2和SO2的方法可以是:闻气体的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是SO2,无气味的是CO2;将两支分别充满CO2和SO2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液面上升高的是SO2,低的是CO2;将CO2和SO2分别通入酸性KMnO4(或溴水)中,能使它褪色的是SO2,不能的是CO2 ;将CO2和SO2分别通入品红溶液中,能使它褪色的是SO2,不能的是CO2 ;将CO2和SO2分别通入H2S的水溶液中,出现淡黄色沉淀的是SO2,无沉淀出现的是CO2等等。
(3)雨水样品里SO2和中强酸H2SO3不断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生成强酸H2SO4,溶液中的H+ 浓度不断增大,所以PH不断下降;至SO2和H2SO3全部被氧化后,溶液中形成的H2SO4的浓度不再变化,所以PH不再变化。
(4)A D (5)A
14.(1)A为NO,B为O2 (2)20mL (3)2015.0.036mol/L;0.026mol/L;0.026mol/L放电或高温
高温
放电或高温
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