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的魅力》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变形现象,认识美术中变形创新 手法的多样性,体验、学习变形人物画。
2、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与发现的习惯,提升观察与创新思维的品 质,发展其想象与个性化创造的能力。
3、 使学生养成关注生活、勤动脑、巧创造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态 度,抒发乐于创新、奇思妙想的情感。
二、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掌握哈哈镜变形的方法,进行人物变形绘画。
2、 教学难点:进行变形绘画时,体验个性和趣味性。
三、 教具准备
课件、彩色卡纸、画好变形后的作品等。
四、 学具准备
彩色卡纸、彩色笔、铅笔等
五、 教学过程
(-)动画激趣,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一段动画。(长颈鹿变形动画)
师:同学们喜欢动物吗?那你们认识长颈鹿吗?最近它经历了一 件特别匪夷所思的事情,你们想知道吗?
生:想。
师:那还等什么,快让我们一起去瞧一瞧吧!(播放动画)
师:事情我们了解了,是不是非常神奇,它变成什么样子啦?
生:身体变形了,它的脖子和腿都变短了。
师:是不是很有趣?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变形的乐趣?那就让我 们一起走进变形的世界,感受变形的魅力吧!
(板书课题)
(二)观察景象,联系生活
课件展示(安徽宏村建筑物水中倒影图片、玻璃幕墙映射的变 形 )
师:变形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一起来看这些景象,
都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生:水中倒影和玻璃墙上映出的房子都变的弯弯曲曲。
师: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会变形吗?
生:知道,水中的波纹导致了房子倒影的变形。
师总结:没错,是凹凸不平使房子的倒影发生了变形。在生活中 还有很哪些类似于这样的变形现象呢?现在快速的转动一下你的小 脑筋,可以与小组内其他的伙伴分享一下。
生代表回答:后视镜、放大镜、勺子……
师总结:除了生活中的这些变形,还有一种特别会变形的神奇魔 镜,它你们照过这样的镜子吗?
生:哈哈镜。
师:没错,哈哈镜是表面凹凸不平的镜子,它会把人变成不同的 样子!同学们,当你们身边人站在哈哈镜面前,被哈哈镜改变了, 你们还能认出他们吗?
生:能!
师;那就让我们猜猜他是谁!
(三)学习新知,掌握重点
(1)课件展示照哈哈镜的小男孩照片,让学生猜猜是班级里的哪位 同学。
师:仔细观察,镜中的小男孩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身体变胖了,头和脚变小了。
师:变化后的外部轮廓像什么 让生大胆想象,畅所欲言。
这个男孩镜中的样子就像以前用过的木桶,所以这种变形现象就称 为:桶形变化。(板书并展示“桶形变化”的纸片教具)这种变化 的特点是:中间向外扩张,两头变小。在人物独有特点的表现上还 采用了夸张的手法,使身子更胖,头和脚变得更小(引导学生利用 夸张手法表现人物的特征。)
紧接着依次讲解并用卡纸纸片展示其余三种变形变化,以身边 的同学变形照片为例展示变化特征:
枕形变化,特点:镜中的人物形象像枕头,两头胖中间向内挤压。
波纹变化,特点:镜中的人物形象像水中的波纹,变得弯弯曲曲; 拉伸变化,特点:镜中的人物形象像有两个人在两边拉着一样,变 得又瘦又长;
(2)课件展示名家作品蒙克的《呐喊》和莫迪里阿尼的《珍妮》。 师:变形方法可真丰富,不仅我们感觉有趣,著名的油画大师也非 常喜欢。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名家作品采用了哪种变形方法呢? 生代表回答:《呐喊》是波纹变化。
师:这样的运用,让你感受到画中人物有着怎样的情绪呢?
生:恐惧、悲伤、害怕……
师:你们真是读懂了画家的想法。那这幅作品呢?
生:《珍妮》是拉伸变化。
师:这样运用,显现出模特更怎么样?
生:显得更高、更瘦了。
师总结:不同的表现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表现效果。
师:了解完这么多,老师也想尝试一下绘制哈哈镜中的形象画呢! 教师逐步示范并讲解重点。(教师示范)
(四) 提出要求,完成作业。
出示任务:用喜欢的变形方法,画出哈哈镜中的自己。要求: 要求:1 .构图饱满,画面顶天立地。2.添加细节,画面丰富有趣。
学生自主表现,教师巡视指导。
(五) 作品展示,多元评价。
学生完成作业后,展示作品,学生评、自评、教师评。出现主 要问题:个别同学人物形象绘制的太小,未能撑满外形。
(六)拓展延伸,教师小结。
师总结:老师看到同学们还在意犹未尽,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很 多的变形现象,它们都散发着不同的美。课下让我们换个全新的视角, 细心观察,用心体会,去发现生活中不一样的美,继续探索无穷的变 形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