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他是书法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他是诗人,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
他是领袖,为人民谋幸福。
——毛泽东
猜一猜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一、朗读全词,整体感知
注意:
重音、停连、节奏等,把握本词的 感情基调。
激昂雄壮
欢快奔放
激愤悲壮
沁园春 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二、赏析上阙,情读雪景
给词作中的几幅雪景图拟写小标题:
(1)______图
(2)______图
(3)______图
(4)______图
北国冰雪
长城大河
群山高原
雪后晴日
壮 美
示范:1.北国冰雪图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千里” “万里”是互文,意思是千万里范围之内到处是“冰封” “雪飘”。作者登高望远,视野开阔,并在想象之中扩展视觉形象,使视线远达千万里,形成了广阔的意境,显示了宏大的气魄。
“封”,写的是一种静态,显得凝然安静;
“飘”是动态 ,显得舞姿轻盈——一静一动,使得雪景在静穆中又有飘舞的生动。
大地坚冰封冻,长空大雪纷飞,冰雪充塞于整个天地,大笔勾勒间气势磅礴、境界宏阔。
小结:品读词语和表现手法
2.长城大河图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大河”,专指黄河。“长城”和“黄河”,位于北国,最能反映北国风貌。不仅如此,它们还是整个中华大地的象征。“内外”、“上下”。地域广阔,气概雄伟。
“莽莽”有无边无际,气势雄浑的意思;“惟”的意思是只,强调了只剩下无边无际的白茫茫一片,景象十分壮阔;
“顿”字,则写出冻结之速,寒威之烈,全局让人不禁联想到昔日这条母亲河波涛滚滚的雄壮气势。
天地间浑然一色,冰天雪地,整幅画面奇伟雄浑。
3.群山高原图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意思是: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群山高原活泼奔放的特点。
“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意思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群山、高原以人的品格,生动地写出了群山和高原与天相接的壮阔之景,突出了它们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的气概。
天群山高原图充满活力和奋发的态势。
山——“银蛇”
原——“蜡象”
动静结合
“一切景语皆情语”,从壮美的雪景中你读出了诗人的怎样的情感?
示例:
读到“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我读出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由衷的热爱,读出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读出了誓死保卫中华大地的决心。
读“欲与天公试比高”,我感受到作者按捺不住的豪情壮志,读出作者精神振奋、意气风发,要主动挑战,大展宏图的英雄气概。
4.雪后晴日图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雪后晴日图,把美景比作少女的衣装,使祖国的山河之美在雄壮之外又平添妖娆可爱。
三、答疑解惑,感知伟人胸襟
诗人究竟是站在哪里,他怎么能看到这么远、这么广阔的景象?
“望”——高
地理位置
精神胸襟
“须”——等到
实景+想象
“意象”——物象+情感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
“杨柳”“长亭”与别离结下了不解之缘。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
“大雁”“明月”常表思乡之苦。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
“梅”“竹”寄托了君子的品格。
毛泽东诗词意象气魄宏大。
四、研析下阕,意读情怀
1.朗读下阕,补写对联:
望雪景壮美如画,绘江山如此多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惜英雄竞相折腰,看今朝谁主风流。
论帝王文治武功,赞今朝风流人物。
2.朗思考:下阕评说英雄帝王和赞美今朝风流人物,与上阙写壮美雪景,有什么关联?
壮美雪景
评说英雄帝王
赞美今朝风流人物
诗人评论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历代最富有代表性的、功绩卓著的帝王。“惜”字定下了对历代帝王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之意。
3.如何理解作者对历代帝王的评论?
“略输”“稍逊”“只识”含蓄地批评他们长于武功而短于文治、才能不足。“俱往矣”他们已经成为过去。对这些帝王的评论,蕴含着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帝王的自信。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今朝”的风流人物定然不负历史使命,主宰江山、缔造历史、开创伟业。表现了诗人坚定的自信和敢为天下先的伟大抱负。
小结:分析议论抒情句
写作背景:《沁园春 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学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他面对茫茫原野、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了这首词。
4.如何理解“今朝”的“风流人物” ?
结合写作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1.诗人自指
2.领导人民斗争的无产阶级
3.人民群众、无产阶级
“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毛泽东自注)
五、总结方法,学以致用
《沁园春长沙》(1925年秋)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补充资料:毛泽东和他的诗词
《赞井》(1906年,13岁)
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
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
简注:少年毛泽东违反校规,老师为惩罚他,出题作诗“赞井”,毛泽东沿井转两圈,口出了这首诗。
《呈父亲》(1910年,17岁)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做声!
四言诗·奋斗
(1917年,24岁)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
与地奋斗,其乐无穷!
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七言诗·自信人生(残句)
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水击三千里
西江月·秋收起义
(1927年秋,34岁)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采桑子·重阳(1929年10月,36岁)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清平乐·会昌(1934年夏,41岁)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此作品于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一心情。”当时,中共和红军由博古,周恩来和李德(德国人)“三人团”领导。毛泽东被排挤出了领导集团,在会昌“养病”。
忆秦娥:娄山关
(1935年2月,42岁)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清平乐·六盘山
(1935年10月,42岁)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七律·送瘟神
(1958年7月1日,65岁)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注: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你从毛主席的诗歌中体会到了哪些美?
大气磅礴的意境美
超凡脱俗的人格美
深邃隽永的哲理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