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讲评:总会想起那张照片(5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作文讲评:总会想起那张照片(5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6 23:5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智慧分享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明代王守仁的《教条示龙场诸生》
本次作文存在问题(形式上)
1.阅读疲劳段落长。
2.字小看完眼酸胀。
3.错字集中阻文意。
4.修改过多害华章。
本次作文存在问题(内容上)
1.行文三行就转题。
2.语段之中无题意。
3.描述不多叙述多。
4.结尾空讲大道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文。
如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拍下那张照片是最容易不过的事,照片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自拍照、毕业照、旅游照、新闻照等,比比皆是。照片记录了生活点滴,照片呈现了大千世界,有的令人喜悦、感动,有的令人痛苦、惭愧,有的令人思索、回味......总有那么一张照片会让我们印象深刻。
请以《总会想起那张照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自选(除诗歌外);600字以上;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题目中的关键词是“总”这个表示频率的词,要落实在文章中。这一点练过审题的同学应该能够关注到。
题目容易,就要在选材和写法上呈现写作功力,在提示部分,已经列举了照片有很多类别,选生活中的自拍照、毕业照、旅游照,或者是生活中的家庭照,活动中的留念照无不可入文,即使题目中的新闻照片,只要能够触动“我”的心灵,让我“总是”想起也是有话可说的。
总之,在选材上,无不可入文,较量的是立意的高下。照片是定格的瞬间,永远的记忆,定格的画面中的人景物需要描写,因为这是“总”会想起的理由,写在开头,可以引发下面的倒叙,写于结尾,可以意味深长。
审题分析
作文题属于材料+标题类型,审题难度不大。 首先要明确的是那张照片应该是过去的一张照片,学生要在文章中反映出照片中的人、物、场景;
其次,要在文章中突出“总会想起”,“总会想起”即是印象深刻,学生要写出照片中的人、事给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并在文中揭示出“总让你想起”的意义。
这篇文章要求突出个人感受。学生要通过自己的笔触去表现照片对于自己人生的意义、价值,启示、思考,个人感悟必不可少,写出真情实感,彰显思想深度非常重要。
作文类型
首先关键是扣紧‘总是‘’,所谓“总是”就是指一段时间,要写出时间过程。
其次要写出为什么总是想起,这就是文章的立意,这是分数高低的关键。估计很多同学会写亲情、友情,如果没有更好的立意,除非语言表达功底深厚,情感细腻可能会得高分,否则分数就一定很平常了。
如何写出高分?
【选材角度】
由“那张照片”为突破口,进行选材构思,我们可以从下面的三个角度进行选材:
人——静态的人像(定格人物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动态的人像(人物间的交流、互动……)
物——植物/静物(模样、瞬间);动物(瞬间的表情、动作、互动时刻……)
景——自然景观(一树、一花、一木……);人文景观(建筑、公共设施……)
由上面分析可见,如果能深挖到“照片”背后的故事,会更有深意。
【立意分析】
选材不难,就意味着拼立意,我们可以从照片的选取将立意进行区分。
<个人身边照片>
①个人情感
②成长感悟
例如:每当看到父母年迈的身影,总会想起父母年轻时的那张照片,感恩父母为自己的辛苦付出。
<公众网络照片>
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真正能做到的人不多。选材新颖,就要避开亲情、友情之类的材料。比如可以写共享单车、校园里的满马樱丹、旅行中拍到的有深刻寓意的风景、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感人的一幕场景等等。
一、选材新颖
要从这张照片挖掘出它背后所蕴含的深意,也就是要写好为什么总会想起的原因,这是成败的关键。如果只是停留在亲情、友情这个层面,得高分是很难的了。
怎样挖掘深意,要有大格局、大视野,这张照片能够折射出我们这个时代、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精神、灵魂或者是人生的感悟等等,那就是非同凡响的立意。
二、立意深刻
举个例子,写共享单车——
曾经在网络上看到一张共享单车被拆卸(喷漆、上锁、扔进河里等等)的照片,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子里,一段时间以来,总会想起它。想起它,心就会痛!
主体部分写出几个生活中不讲文明、没有公德之心的人和事,每每遇到这些事的时候就想起它,想起它,心就会痛!
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高铁技术世界领先,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各地,一带一路,为世界规划蓝图,中国要成为真正的大国,民众就应该要有和他相称的素质!
那张照片像一面镜子,照见了国人的灵魂!
分析:
【佳作1】
总会想起那张照片
我总会想起那张在香港林间拍摄的照片。 暑假,一家人来到表姐生活的城市——香港。走在街上,两旁高耸入云的楼房如片片黑云般,令我沉重、压抑。 “走,我们骑车去!”表姐热情地挥挥手。
我踩着单车,跟随表姐离市中心而去。忽然,随着一个急转弯,大片葱茏的绿色蹦跳着映入眼帘。这是一片森林!我心生惊叹。
车轮碾过落叶,发出“沙沙”的声响,似一曲悠扬的小调;阳光透过树丛,洒下斑驳的亮点,像一地晶莹的珍珠。我悠闲地穿梭于林间,享受着自然的洗礼,心中那根长久以来紧绷着的弦,渐渐松弛。
前方,表姐正和一群好友并排骑行在一起。我按捺不住激动,飞快拿出相机,对准他们按下快门。
我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照片:淡淡斜阳下,一条悠长的小径分隔左右。一边,是香港市区的高楼林立、灯火闪耀;另一边,是郊野丛林的连绵不绝、青葱翠绿。小径上,一行好友嬉笑玩乐的背影朦胧纯美;半空中,几只飞鸟展翅翱翔的身姿飘逸轻盈。
从前,我的照片中,总是只有城市,只有人群,或显纷扰嘈杂,或显单调空泛。面对这张香港林间的照片,我忽然找到了原因。
是啊,人群有了飞鸟的点缀,更显灵动;城市有了绿树的搭配,平添生机。人本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水滴溅出大海,便不再蔚蓝;人类脱离自然,便不再多彩。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相互融合,才能创造出“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
离开香港后,我总会想起那张在林间拍摄的照片。
当一栋栋高大的写字楼在美丽的街心绿地上拔地而起时,我想起了那张照片,不禁思考:什么时候,我们能在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间,寻找到完美的平衡点,给大自然以生存延续的空间?
当一块块“仅供观赏,请勿踩踏”的牌子在规整的公园草坪边竖立时,我想起了那张照片,不禁疑惑:什么时候,我们能真正消除与大自然之间的隔阂,给每个人以亲近自然的机会?
直到如今,那张在香港林间拍摄的照片,总会浮现在我的眼前,它时时提醒着我:
人与自然,“和”为贵;人与自然,“合”最美!
简评:选材独特,立意深刻。小作者永难忘记的那张照片,是一群好友在香港这个国际化大都市郊外的森林里骑行玩乐的画面。城市的繁华和郊野的绿意很自然地共存在一起,在这个画面的背后,是作者对香港在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做到完美平衡的称赞。文章最后自然地发出了我们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呼吁,触动人心。
【佳作2】
总会想起那张照片
那张照片和其他照片一起,夹在我厚厚的、落满灰尘的相册里。但是,它却在我的记忆中显得分外清晰。 那是一张由赛场摄像师拍下的照片,记录的是我的一场击剑比赛的最后一刻。
我仍然记得那次实力悬殊的晋级赛,我的对手是一位技术远远高于我的击剑高手。他可以在剑道上熟练地运用巧妙的步法、精湛的技术、意想不到的手段击中我,我却只能用蹩脚的技术抵挡着,被他凌厉的进攻逼得连连后退。在中场休息时,我甚至问教练:“我可以选择退出吗?”
教练严肃地看了我一眼,说:“永不服输!”
我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提剑上阵。“永不服输”这一句话不知怎么的一直在我心头萦绕,激励着我继续抵抗和进攻。但是最后对手还是率先拿到了赛点——只差一剑就能获胜。他娴熟地调节了一下他那把银光闪闪的剑的弧度,准备迎接他的胜利。
这关键的一剑开始了,对手显然打算尽快结束这场比赛,一开始就运用各种招数向我刺来,我几乎被逼到了临界线上。此刻,“永不服输”这铿锵的四个字在我心中咆哮,我抬剑,冒险地腾身跳起——这是我从没想过、也从没人教过我的招式——剑尖向下一指,奋力刺中了对方的胸口,兔起鹘落之间,完美得分。
虽然,这场比赛最后我还是输了,但赛后握手时,对手的眼里闪着一丝笑意:“你那一击真是令人不可思议!”我回头望着教练,教练也赞许地点点头。后来我中断了击剑的学习,临别时,教练拿来那场比赛精彩的抓拍,在我腾跃起的身影下用油性笔写上“永不服输”四个遒劲有力的字,赠给了我。
至此,那张照片就被我收藏起来。当我遇到学习上难以逾越的困难或对手的时候,总会想起那张照片上奋斗的身影,就有了继续挑灯夜战的勇气;当我遇到自我认识的困境时,想起那张照片上我坚持到最后一刻不认输的意志,就有了坚持做自己的毅力;当我遇到体育赛场上艰苦的训练时,想起那张照片上我几近绝望又拔剑而起的动作,就有了努力拼搏的动力。
最重要的是,那张照片所代表的永不服输的精神,已经逐步渗透进了我的血液。我总会想起那张照片,总会在困难面前昂首奋斗,永不服输。
简评:叙事简约而生动。小作者由相册里的那张照片引出回忆,详细叙写了照片背后的故事,故事很简单,但简单中有铺垫,有波折,有高潮,这才是写作功力的体现。尤其是描写最后一刺的那几句话长短得当、干脆利索,令人印象深刻。“永不服输”四个字在文中反复出现,凸显了文章的主旨,点明了小作者“总会想起那张照片”的理由。
总会想起那张照片
星期天的早晨,小区的花园里,几个老太太正在鸟语花香中缓缓地打着太极。栀子花的清香让我驻足,顺着香味寻去,一朵朵白色的小花散布在低矮的小树间。白色单瓣的小花,香味绝不逊于大朵的。我蹲下去,想好好感受一下。远处,一架纸飞机划来,欲扑向我。我一伸手,它便落在了掌心。
随即,一个小男孩也奔了过来,停在了我的面前。我立刻明白了,他是奔着这架纸飞机而来的。没等他开口,我便伸手递给了他。
他快乐地把纸飞机用力推了出去,又去追……
这让我不由地想起了她——那个和我一起坐在屋顶,放飞纸飞机的女孩。那一刻,明明是最后的一面,明明是分别,我和她却笑得那样透彻。如同,这栀子花的清香;如同,有着这简单线条的,白色的纸飞机……
“毕业喽!毕业喽!”小考一结束,我们便提着这些年来积存在教室里的考卷欢呼着,走在了回家的小路上。路旁的栀子花也是那样的芳香,就像我们考完后的心情。
我们像往常一样回家,有说有笑,不知什么时候就到了那个路口,该分别的路口。提着沉重的试卷,走在路上,气氛不知什么时候渐渐沉寂。
她依旧笑着,挽着我的手臂,昂着头,大声喊到:“走!”
她高亢的声音,花朵一样的笑容,打破了这尴尬的气氛。我心里第一次感觉酸酸的,也和她一样,昂着头,走着。
“去哪儿?”我接过她的话。
“那儿!”她指着我家的屋顶。
说完便拉着我的手奔向那儿。
深蓝校服的短裙被风吹得摇摆,披散的发丝被风吹得摇曳。时间过得好快啊,好想就这样一直跑下去,却一会儿就到了。
站在楼顶上,风拂过我们的脸颊,有些微凉。她不语,取出一张满分的试卷,叠了一架朴素的黑白色的纸飞机,顺着风势向前掷去,仿佛不想接受什么似的。她突然转身对着我说:“让烦恼都飞走吧!”我暗暗地笑了一下,也取出试卷,如同她一样将烦恼都抛出去。
夕阳斜射,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她回家了。我下了楼梯,回到家里。父亲取出手机递给我。两个穿着校服的女孩,腾在空中将纸飞机抛出的画面映入我的眼帘。我呆住了,眼泪悄悄滑落……
远处,小男孩还在快乐的放飞,我已不知不觉长大了……什么时候,一不小心,又让我想起了那张照片……
恰当的素材,合适的剪裁,精巧的设计,融合真实的情感,酝酿了电影镜头般的画面。文学的真实来源于生活的真实。
总会想起那张照片
2017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穿上军装”程序传遍了网络。朋友圈里铺天盖地的军装照我已记不真切,唯独奶奶那张照片中的笑靥总会浮现在眼前。(《总会想起那张照片》应该是一篇命题作文,与常见的写老照片不同,作者选择了最时髦、最新潮的刷屏应用“穿上军装”来作为自己的事件,这样的选择更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自从老屋只剩奶奶一人居住后,晚辈们比以往更频繁地去看望奶奶。那天是八一建军节,我坐在奶奶旁边扇着蒲扇,陪她一起看电视新闻。爸爸向我们展示他刚完成的P图作品,我们一家四口都“穿上了军装”,英姿飒爽。奶奶摸出眼镜,好奇地研究起这些照片,像个孩子一样惊叹:“你们好厉害啊!”(这段话写出了奶奶对“我们”一家四口“军装照”的羡慕,引出了下文为奶奶拍“军装照”。)
我提议帮奶奶也拍一张这样的照片。我扶她起来时,她还推辞说“我年纪都那么大了,就算了吧”,而面对我的手机镜头,她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想,我理解这种“口是心非”的可爱。奶奶把她的老花镜摘下又戴上,犹豫了半晌还是选择摘下,眼神自信而坚定。我替奶奶选择了五五式女军服造型,假如奶奶桃李年华去参军,应当是这身着装。(这一段写的是事件的经过,奶奶的推辞,奶奶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以及奶奶把老花镜戴上又摘下,把这个简单的拍照过程写得波澜起伏。这其中,既体现了奶奶可爱的“口是心非”,又显示了“我”对奶奶的细心照顾。)

奶奶的“军装照”
照片中重回年轻的奶奶梳着干练的短发,身穿棕绿色小翻领军装,红色肩领章十分鲜艳,头戴无檐软军帽,不戴眼镜显得很有精气神。奶奶看着这张穿越时空而来的军装照乐开了花,爷爷生前是军人,大伯和爸爸也都当过兵,军旅情怀对这个家而言有着深刻的意义。(这句话描写了奶奶的“军装照”,并写出了奶奶对“军装照”的满意。)
每当我翻看手机里这张照片,就会想起拍照时的情景,还会想起我陪跳完广场舞的奶奶走回家的路上,她总是紧握着我的手。奶奶已经快八十岁了,她的手开始变得比以前僵硬,她的脚步逐渐迟缓,她总会混淆我和姐姐的名字……亲人不免有些担心,但奶奶却倔强地证明自己不服老,紧紧地抓住爱与希望。我仿佛看见她打理完院子里心爱的花花草草,神采奕奕地向我们招手。(就“军装照”事件而言,这一段是很明显的补叙。我们时常说,叙述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到底要怎样来运用这些不同的叙述方式呢?其实,形式服从于内容是最好的选择。当我们需要了解奶奶的生活背景的时候,补叙自然而然就发生了。补叙的目的,是让读者进一步了解照片背后的奶奶,她的不服老的性格。)
虽然奶奶韶华已逝,但我相信付出更多的时间去关心、照顾她,她会拥有永远年轻的心态,就如那张军装照上的她一样。(结尾,回到了我们和奶奶的关系上,我们尊老爱老,奶奶就会永远年轻。文章到这里,划了一个很圆满的句号。)
初中生的记事作文,一般来说总是既写事又写人,记事有条理清晰、生动具体,写人要突出性格、活灵活现。这篇记事作文很好地体现了上面的要求,事写的是一件很潮的事——给奶奶照网络流行的“军装照”,人写的是一个不服老的老人——奶奶。
写事必然涉及选材,选择生活中最新潮、最时髦的事情,这样的作文一上来就能抓住人。八一节前后的“军装照”,一度在朋友圈刷屏。跳出老生常谈的“作文腔”,直接逼近生活,写这件事情,当然能够抓住读者的眼球。写完给奶奶照军装照,文章并没有结束,作者又补叙了奶奶的生活种种:快80岁了,总会混淆“我”和姐姐的名字,但她不服老……当奶奶的形象树立起来之后,作者在结尾上升到了尊老的主题,整篇文章完美结束。
每一篇范文,都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借鉴。比方说这篇作文,我们也完全可以去学习一下它的叙事技巧、写人技巧,但是最让人感兴趣的还是作者从活生生的生活中取材的意识和能力。
我童年的相册,静静地靠在书柜里。
我又拿起了它,拂去上面的浮尘,翻开那一页页的喜怒哀乐的旧照,仿佛又在聆听鸟语,又闻到了那扑鼻的花香。从那张张精致的小照片中,我又回忆起了那段时光。
瞧!那张照片中扶着油菜花,面带微笑,红扑扑的脸上既是喜悦又显紧张的小男孩就是我。在我的身后,是明黄色的油菜花海,头顶是湛蓝的天空,几朵云彩在惬意地游荡,而我的身边,则是一只活泼的小蜜蜂,在不停地翻飞,我还听见“嗡嗡”的声音了。
那是二年级时,我去嘉兴观赏油菜花时拍下来的。可一路上只是些稀稀落落的油菜花,始终未见想象中漫山遍野的花海,我不免有些失望。妈妈安慰我:“或许刚刚途中的花就很漂亮了。”返回的途中,我竟觉得路边的花也有几分风姿,便下车欣赏。我想:或来时无心观赏吧。
例文展示
童年的美景,静静地藏在相册里。
路旁是大片的油菜花田。花朵开得正盛,花瓣撑开明黄色的小伞,花蕊在与阳光相互挑逗着,使我活跃起来。亮黄色、淡黄色、金黄色,在花海中尽情舒展身姿。各种黄色、绿色,汇聚成了一幅色彩缤纷的画卷,闪动着,给我以无限的遐想。一只活泼的蜜蜂在花丛中游玩,更给景色添了几分灵气。
妈妈对我说:“咨列,去照张相吧。”我恐惧地盯着蜜蜂,摇摇头,躲到了她身后。姐姐哈哈大笑:“你这个胆小鬼,还怕蜜蜂 笑坏我了。”我不满地看着“肆无忌惮”的姐姐,嚷嚷:“我才不是胆小鬼呢。”妈妈鼓励我:“咨列,别怕。蜜蜂可不会蜇你呢。”我忐忑不安地朝花海走去,心中祈祷着蜜蜂别注意到我,十分紧张。蜜蜂竟落在我的鼻子上,好奇地打量着我。妈妈朝我微微一笑,我便信心十足,放松了下来。
童年的我,静静地留在美景里。
我伫立于花海之中,手扶油菜花,一手揽天,共同赏花,身体微微向后仰。我陶醉在花海中,与花海中的蜜蜂和谐相处,与美丽的景色融为一体。我高挥右手,脸上荡漾着喜悦的笑容,一束阳光正好洒在我的脸上。
瞬间,妈妈按下了相机,将这美丽的瞬间永远地记住。或许无需最美丽的景色,只需用最美丽的心态欣赏美景。照片定格了美景,定格了我的笑脸,定格了我的感情,定格了我的美好的记忆。
智慧分享
只有暂时的领先,
没有永远的落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