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半导体二极管器件
1.3 半导体二极管
1.4 稳压二极管
1.2 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
1.1 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1.5 光电器件
1.1 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一、半导体的导电性能
导体:自然界中很容易导电的物质称为导体,金属一般都是导体,如铁、铜、铝等。
绝缘体:有的物质几乎不导电,称为绝缘体,如橡皮、陶瓷、塑料和石英。
半导体:另有一类物质的导电特性处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称为半导体,如锗、硅、砷化镓和一些硫化物、氧化物等
1.1 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可做成温度敏感元件,如热敏电阻)。
掺杂性:往纯净的半导体中掺入某些杂质,导电
能力明显改变(可做成各种不同用途的半导
体器件,如二极管、三极管和晶闸管等)。
光敏性:当受到光照时,导电能力明显变化 (可做
成各种光敏元件,如光敏电阻、光敏二极
管、光敏三极管等)。
热敏性:当环境温度升高时,导电能力显著增强
1.1.1 本征半导体
完全纯净的、具有晶体结构的鍺、硅、硒,称为本征半导体。
晶体中原子的排列方式
硅单晶中的共价健结构
共价键
共价键中的两个电子,称为价电子。
Si
Si
Si
Si
价电子
Si
Si
Si
Si
价电子
价电子在获得一定能量(温度升高或受光照)后,即可挣脱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带负电),同时共价键中留下一个空位,称为空穴(带正电)。
本征半导体的导电机理
本征激发:
空穴
温度愈高,晶体中产生的自由电子便愈多。
自由电子
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空穴吸引相邻原子的价电子来填补,而在该原子中出现一个空穴,其结果相当于空穴的运动(相当于正电荷的移动)。
1.1.2 N型半导体和 P 型半导体
掺杂后自由电子数目大量增加,自由电子导电成为这种半导体的主要导电方式,称为电子半导体或N型半导体。
掺入五价元素
Si
Si
Si
Si
p+
多余电子
磷原子
在常温下即可变为自由电子
失去一个电子变为正离子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杂质(某种元素),形成杂质半导体。
多数载流子(多子):自由电子
少数载流子(少子):空穴
1.1.2 N型半导体和 P 型半导体
掺杂后空穴数目大量增加,空穴导电成为这种半导体的主要导电方式,称为空穴半导体或 P型半导体。
掺入三价元素
Si
Si
Si
Si
多子:空穴
少子:自由电子
B–
硼原子
接受一个电子变为负离子
空穴
无论N型或P型半导体都是中性的,对外不显电性。
1.2 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
PN 结: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交界面的特殊薄层
1. PN 结加正向电压(正向偏置)
P接正、N接负
外电场
IF
P
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多子在外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形成较大的正向电流。
PN 结加正向电压时,正向电阻较小,处于导通状态。
–
+
2. PN 结加反向电压(反向偏置)
外电场
P接负、N接正
少子在外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形成很小的反向电流。
PN 结加反向电压时,反向电阻较大,处于截止状态。
温度越高少子的数目越多,反向电流将随温度增加。
P
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R
1.3 半导体二极管
1.3.1 基本结构(一个PN结)
(a) 点接触型
(b)面接触型
结面积小、结电容小、正向电流小。用于检波和变频等高频电路。
结面积大、正向电流大、结电容大,用于工频大电流整流电路。
(c) 平面型
用于集成电路制作工艺中。PN结面积可大可小,用于高频整流和开关电路中。
阴极引线
阳极引线
二氧化硅保护层
P
型硅
N
型硅
(
c
)
平面型
金属触丝
阳极引线
N
型锗片
阴极引线
外壳
(
a
)
点接触型
铝合金小球
N
型硅
阳极引线
PN
结
金锑合金
底座
阴极引线
(
b
) 面接触型
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阴极
阳极
(
d
)
符号
D
二极管的组成
将PN结封装,引出两个电极,就构成了二极管。
小功率二极管
大功率二极管
稳压
二极管
发光
二极管
如何辨别二极管的正负极
对于普通二极管,可以看管体表面,有白线的一端(或者是其他标记色环或荧光)为负极。
对于发光二极管,引脚长的为正极,短的为负极。如果引脚被剪得一样长了,发光二极管管体内部金属极较小的是正极,大的片状的是负极。
万用表调到欧姆档,进行调零后,将二极管接到万用表的两个表笔之间,若表盘指针指示的电阻值很小,说明二极管两端加的是正向电压,即黑表笔接的是二极管的正极,红表笔接的是二极管的负极;反之,若表盘指针指示的电阻值很大,说明二极管两端加的是反向电压,黑表笔接的是二极管的负极,红表笔接的是正极。
二极管的实物图
1.3.2 伏安特性
硅管0.5V,
锗管0.1V。
反向击穿
电压U(BR)
导通压降
外加电压大于死区电压二极管才能导通。
外加电压大于反向击穿电压二极管被击穿,失去单向导电性。
正向特性
反向特性
特点:非线性
硅0.6~0.8V锗0.2~0.3V
U
I
死区电压
P
N
+
–
P
N
–
+
反向电流在一定电压
范围内保持常数。
二极管电路分析举例
定性分析:判断二极管的工作状态
导通截止
否则,正向管压降
硅0.6~0.7V锗0.2~0.3V
分析方法:将二极管断开,分析二极管两端电位
的高低或所加电压UD的正负。
若 V阳 >V阴或 UD为正,二极管导通
若 V阳 若二极管是理想的,正向导通时正向管压降为零,反向截止时二极管相当于断开。
电路如图,求:UAB
V阳 =-6 V , V阴 =-12 V
V阳 > V阴 ,二极管导通
若忽略管压降,二极管可看作短路,UAB =- 6V
否则, UAB低于-6V一个管压降,为-6.3V或-6.7V
例1:
取 B 点作参考点,断开二极管,分析二极管阳极和阴极的电位。
D
6V
12V
3k
B
A
UAB
+
–
解:
取 B 点作参考点,断开二极管,分析二极管阳极和阴极的电位。
V1阳 =-6 V,V2阳=0 V,V1阴 = V2阴= -12 V
UD1 = 6V,UD2 =12V
∵ UD2 >UD1 ∴ D2 优先导通, 钳位,使D1截止。
若忽略管压降,二极管可看作短路,UAB = 0 V
例2:
流过 D2 的电流为
求:UAB
D2 :钳位作用, D1:隔离作用。
B
D1
6V
12V
3k
A
D2
UAB
+
–
解:
(1) 电路
0V
0V
0V
0V
0V
3V
+U
12V
R
DA
DC
A
B
Y
DB
C
3V
3V
3V
0V
0V
3V
(1) 电路
0V
0V
0V
0V
0V
3V
3V
3V
3V
0V
3V
3V
-U
12V
R
DA
DC
A
B
Y
DB
C
ui > 8V,二极管导通,可看作短路 uo = 8V
ui < 8V,二极管截止,可看作开路 uo = ui
已知:
二极管是理想的,试画出 uo 波形。
8V
例3:
二极管的用途:
整流、检波、
限幅、钳位、开
关、元件保护、
温度补偿等。
ui
18V
参考点
二极管阴极电位为 8 V
D
8V
R
uo
ui
+
+
–
–
解:
1.4 稳压二极管
1. 符号
UZ
IZ
IZM
UZ
IZ
2. 伏安特性
稳压管正常工作时加反向电压
使用时要加限流电阻
稳压管反向击穿后,电流变化很大,但其两端电压变化很小,利用此特性,稳压管在电路中可起稳压作用。
_
+
U
I
O
1.5.1 发光二极管(LED)
有正向电流流过时,发出一定波长范围的光,目前的发光管可以发出从红外到可见波段的光,它的电特性与一般二极管类似,正向电压较一般二极管高,为1.5V~3V,电流为几 ~十几mA
1.5 光电器件
1.5.2 光电二极管
反向电压作用下工作。无光照时为暗电流;有光照时为光电流。光电流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上升,但一般很小,只有几十微安,应用时须进行放大。
I
U
照度增加
符号
光电二极管
发光二极管
1.5.3 光电晶体管
用入射光控制集电极电流。无光照时为暗电流;有光照时为光电流,约零点几毫安到几个毫安。
E
C
光电晶体管
发光二极管实物图
光电二极管实物图
光电晶体管实物图
光电晶体管实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