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课标】1 春 课件(共44张PPT)+教案+学案+素材+同步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新课标】1 春 课件(共44张PPT)+教案+学案+素材+同步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6 07:50:36

内容文字预览

(共44张PPT)
写景抒情的散文
1《春》朱自清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4.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
核心素养
第二课时
盼 春1. 作者为什么要连用两个“盼望着”,用一个不也同样可以表达作者期盼的心情?
叠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一方面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另一方面,也把读者的心悬起来了。
2. “春天的脚步近了”“近”字用得好不好、准不准?说明理由。
此时春天还没有到,所以一个“近”字非常准确。把春天拟人化,写它的脚步,仿佛一个你最喜欢的人在远处向你招手,缓缓地向你走来,一种欣喜之感油然而生,让人倍感亲切。
3. 第一段在全文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开头扣题,在内容上,点明了春的到来。从结构上统领全篇,有开启下文的作用。
内容品读
绘春1.齐读第二段,思考:接下来呢,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


太阳
朗润(
涨(冰消雪化后春水 )
红(表现出春日融融的暖意 )
林木抽芽,山川变绿,使山色由暗变淡渐渐明朗,由枯干转为润泽 )
2.赏析:“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眼。 ”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刚睡醒的样子”“张开了眼”生动地表现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欣欣然”的意思是欢欢喜喜地,赋予大自然万物以人的感情,不仅人们喜欢春天,大自然的万物也喜欢春天。
“刚”字用得精准,照应“春天的脚步近了”的“近”。“近”是说靠 近而未到,“刚”是说已到,才到。
3.自由朗读课文3-7段
4.思考、讨论:第2自然段与3-7自然段存在着什么关系?
这里采用“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来描绘春天。
文中写了“山、水、太阳”,总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整体轮廓。
总分关系
春草图
1.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草的?
嫩嫩的
绿绿的
满是的
钻(顽强的生命力)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孩子嬉戏(排比)
写春草的可爱
(触觉)
情态:
质地:
色泽:
长势:
偷偷地(不知不觉出现的情态)
(拟人)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
跑,捉几回迷藏
2. 本段第3句用“坐”“躺”“打”“踢”“赛”“捉”等动词写孩子们在草地玩耍场景。思考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在春草图中,加入孩子们玩耍的场面,是侧面描写。通过孩子玩耍表现春草带给人的欢乐。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使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偷偷”体现草受春的催发不经意间长出,小草悄然而出的情态,也表现出作者的惊喜之情。
“钻”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 ,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
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与“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 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原句运用拟人手法,更能体现出小草顽强、旺盛的生命力,描写的生动使小草同人一样也具有了生命力。
味觉 由春花联想到秋实 虚实结合,以虚衬实
作用:不仅描绘出春花的艳美色彩,而且增强了语言的气
势及音乐美,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春花的繁盛。
视觉 比喻、拟人 —— 不但写出了野花的多,还写出了
它闪闪发光的明丽色彩。
把音响和热闹的景象全写出来了
春花图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视觉 拟人——各种花竞相开放的情态
听觉、视觉 衬托花的繁茂、甜香
正面描写
视觉 比喻、排比
— 侧面描写
花朵多:
花色艳:
花味甜:
蜜蜂闹 蝴蝶飞:
野花:
本段的写景顺序:
空间顺序(树上——花下——遍地)
1.春花图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句子)?
(1)拟人,写春花多和报春的气势。
(2)比喻、排比,写春花色彩的艳丽。
(3)通感,写春花气味的甜香。
(4)比喻,写春花种类的繁多。
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
观察景物必须“五官开放”,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感受景物的美。
请分析,“春风图”从哪些感觉写出春风的什么特征?
春风图
“吹面不寒杨柳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
花香
鸟鸣:清脆、婉转
笛声:嘹亮
(通过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感受)
(触觉)
(嗅觉)
(听觉)
柔、暖
(风唱春)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
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
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
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
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
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
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
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
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修辞手法
“吹面不寒杨柳风”——
“(鸟儿)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引用
比喻、拟人
拟人
春雨图
春雨有什么特点?作者从哪几方面写的?
像牛毛 像花针 像细丝
紧密
多、连绵、细密、轻盈
薄烟
轻盈
润物:
(比喻 排比)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
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
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
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
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
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
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
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
,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
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
的,在雨里静默着。
特征
恩泽
全:写范围,意境展现得相当开阔。
织:与细丝的比喻相照应。
笼:春雨迷蒙时特有的景状。
斜:暗写春风。
缀景:
树叶
小草
安静而和平的夜
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
地里的农民
静默的房屋
闪光
细长
(拟人)
(润物细无声)
正面
侧面
1.作者怎样描写雨中特有的景象的?
明确:雨中的景象写了两个方面:
一是雨中的自然景物——树叶和小草;
二是雨中的人间景象——雨中的行人和劳作的农民,渲染出“安静而和平”的气氛。
2.你能发现“春雨图”的写景是按照怎样的层次吗?
提示从:从“雨、树叶、小草”到“走着的人”
①由静景到动景
②由写物到写人
③由近到远
名称 特征 角度(顺序) 修辞
春雨图
雨多、细密、轻盈
由物到人 、由近到远、由静景到动景
排比、比喻、
拟人
迎春图
1. 前几幅主要写春天的自然美,这一幅由景及人,表现了人们怎样的精神状态?
人人迎春:城乡 老小
舒活 抖擞
一年之计在于春
颂扬奋发向上的精神
憧憬未来美好的生活
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 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 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2. “一年之计在于春”是什么意思?在此有什么含义?
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及早安排好。
激励人们把握时机,奋发向上,辛苦劳作,要抓紧这大好春光,抓紧生命的春天,认真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获取丰收。
同时也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要创造美好生活,积极向上的感情。
赞 春1.最后三个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突出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赞春
像娃娃——“新”
(万物复苏,新的生命的开始)
像小姑娘——“美”
(百花争艳,景色动人)
像青年——“力”
(春天充满活力)
2.这三个自然段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三个比喻句从“娃娃”写到“小姑娘”又写到“青年”,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成长过程,排列有序,不能调换。
三个比喻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独立成段,更能强调春的不同的成长过程,抒发作者强烈的赞美春天的真挚感情。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主题思想
巧用修辞手法
在朱自清的<<春>>里走了一回,我想大家一定对朱自清佩服得五体投地了.他为什么能把文章写得那么好,而我们却不能呢 下面我们再到他的文章里去好好探寻一番,看能不能学到一些妙招。
很好,同学们立即就发现了他的第一个秘密---
1.比喻 例: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拟人
例: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排比
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上了一层薄烟。
写作特色
《春》这篇文章在修辞上最大的特色是运用了大量比喻。
什么是比喻?参考课文第5页。
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可以分为明喻和暗喻,暗喻没有比喻词。
品读下面的比喻句,说说这个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把野花比作眼睛、星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花的细小且繁多,表达了作者对野花的喜爱之情。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如果把这个喻体换成能体现喜爱之情的其他事物,表达效果有什么不一样吗?
“粉尘”的细小在“形似” 上与野花差距太大,也没有“眨呀眨的”动感,不够形象,不能将作者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粉尘,像宝石。
“宝石”价值不菲,与野花“遍地是”没有共性,缺乏灵动与生机。
1.视觉
例: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听觉
例: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4.触觉
例:“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嗅觉
例: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呵,大家确实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么快就发现了他的第二个秘密:
调动全身的各个感觉器官,用心去体验,看看他都运用了哪些感觉器官吧。
那么除了运用修辞和发挥各种感觉器官的作用外,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呢?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2.鸟儿将窠巢安在……(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对,那就是扩写…(用一些动词和形容词,来突出描绘事物的特征。)
认真观察,力求细致。
可以从景物的形态、颜色、声音、味道、性质等着笔,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来发现美。
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比如通过联想,想象写景)。
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增加文章的文采。
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安排景物 。
如何准确形象描述景物?
这一番探寻,同学们的收获可不小吧 以后,希望大家要试着把今天学到的妙法用到你们的写作中去,让你也能笔下生花。
朱自清的《春》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美丽春光,令人陶醉,这是因为作者的笔端饱蘸对春天的热爱之情。正是这种热爱大自然的精神和对山水花草的细致观察,才使作者笔下的景物变得鲜活生动。
读着朱自清的《春》,我们如临春的世界。春,以其特有的隐语,开启我们的希望之门;以其特有的柔性,为我们调好人生温和却不失亮丽的底色。
课堂总结
春的寄语:
把握人生的春天
创造美好的明天
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ān)。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读诗结课
春日/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浑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rùn shī______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 )清脆的喉咙,唱出wǎn zhuǎn______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 )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给文段中加红色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_____改为____;_____改为_____。
(3)解释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呼朋引伴: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有一个词语的感彩发生了变化,请找出并解释。
【答案】(1)润湿 yùn niàng nòng 宛转 hè (2)浑 混;清 轻 (3)呼唤朋友,招引同伴(4)卖弄 ;有意显示、炫耀。
随堂练习
B 【解析】该项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2.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定有误的一项是( )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拟人)
B.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拟人)
C.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排比)
D.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拟人)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履款款而行。她携着神奇的小花篮,把五彩的鲜花撒向山坡,撒向田野; ,___________ , ; , , 。
示例:
她伴着淅沥的小雨点 把美丽的故事讲给鱼儿 讲给青蛙
她跟着山间的小溪流 把婉转的歌儿唱给青山 唱给牧童
她带着归来的小燕子 把春天的喜讯传遍山村 传遍农家
3.仿照画线句的句式,再写两句。
1.抄写课后生字词,给“晕”“和”注音,并组词,形近字“潦、嘹、燎、瞭”等注音、组词。
2.写一段关于春天的描写语句,要求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3.完成积累拓展四。(不抄题)
作业布置

盼春(开篇点题,总领下文)
绘春
春草图(报春)
春花图(争春)
春风图(唱春)
春雨图(润春)
迎春图(迎春)
颂春
娃娃(新)
小姑娘(美)
青年(力)
比喻、拟人
生机
活力
希望
板书设计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 春
核心素养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
4.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用优美语言和写景物技巧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读出春天的特点,表达美好的感受,体会用词准确生动的语言美。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一堂课,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的脚步,一起领略了他笔下如诗如画的春景。朱自清是绘景的大师,他有条不紊地对春天富有代表性的景色进行了全方位的描绘,使各种图景跃然纸上。这堂课,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读这篇美文,感受一下它的语言美和手法美。当我们进入《春》的艺术境界中,我们会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被洋溢的诗情所感染。
二、研读课文
(一)盼春
1.作者为什么要连用两个“盼望着”,用一个不也同样可以表达作者期盼的心情?
明确:叠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一方面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另一方面,也把读者的心悬起来了。
2.“春天的脚步近了”近字用得好不好、准不准?说明理由。
明确:此时春天还没有到,所以一个“近”字非常准确。把春天拟人化,写它的脚步,仿佛一个你最喜欢的人在远处向你招手,缓缓地向你走来,一种欣喜之感油然而生,让人倍感亲切。
3.第一段在全文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开头扣题,在内容上,点明了春的到来。从结构上统领全篇,有开启下文的作用。
(二)绘春
1.齐读第二段,思考:接下来呢,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
明确:山朗润(林木抽芽,山川变绿,使山色由暗变淡渐渐明朗,由枯干转为润泽 )
水涨(冰消雪化后春水 )
太阳红(表现出春日融融的暖意 )
2.赏析:“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
明确: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刚睡醒的样子”“张开了眼”生动地表现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欣欣然”的意思是欢欢喜喜地,赋予大自然万物以人的感情,不仅人们喜欢春天,大自然的万物也喜欢春天。
“刚”字用得精准,照应“春天的脚步近了”的“近”。“近”是说靠 近而未到,“刚”是说已到,才到。
3.自由朗读课文3-7段。
4.思考、讨论:第2自然段与3-7自然段存在着什么关系?
明确:总分关系。这里采用“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来描绘春天。文中写了“山、水、太阳”,总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整体轮廓。
5.③--⑦段绘春部分描绘了什么景物?
明确:草、花、风、雨、人
假如你是一个画家,你能不能根据③-⑦段绘春部分画出几幅图画,并且给每一幅加上小标题。
如:____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春草图
(1)作者使用了哪些词语描绘春草?描绘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明确:偷偷、钻→旺盛的生命力;嫩嫩、软绵绵→草的质地;绿绿→颜色;一大片一大片……→草的长势(叠用形容词→细致描绘春草的生机)
(2)本段第3句用“坐”“躺”“打”“踢”“赛”“捉‘等动词写孩子们在草地玩耍场景。思考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明确:在春草图中,加入孩子们玩耍的场面,是侧面描写。通过孩子玩耍表现春草带给人的欢乐。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使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春花图
(1)春花图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句子)?
明确:①拟人,写春花多和报春的气势。
②比喻排比、写春花色彩的艳丽。
③通感,写春花气味的甜香。
④比喻,写春花种类的繁多。
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
(2)春花图的特征是什么呢?写作手法上是什么呢?是从什么角度和顺序去写的呢?
明确:花朵多:视觉 拟人——各种花竞相开放的情态
花色艳:视觉 比喻、排比
花味甜:味觉 由春花联想到秋实 虚实结合,以虚衬实
以上是从正面来描写的。
蜜蜂闹 蝴蝶飞:听觉、视觉 衬托花的繁茂、甜香— 侧面描写。把音响和热闹的景象全写出来了,不但写出了野花的多,还写出了它闪闪发光的明丽色彩。
本段的写景顺序:空间顺序——由高到低(树上——花下——遍地)写作手法:正面与侧面相结合,虚实结合。
●春风图(风唱春)
观察景物必须“五官开放”,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感受景物的美。请分析,“春风图”从哪些感觉写出春风的什么特征?
明确:“吹面不寒杨柳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柔、暖(触觉)
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香(嗅觉)
鸟鸣:清脆、婉转;笛声:嘹亮(听觉)
修辞手法:“吹面不寒杨柳风”—— 引用;“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比喻、拟人;“(鸟儿)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拟人
●春雨图
(1)作者抓住了春雨的什么特点?
明确:作者抓住春雨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雨多,“最寻常”“一下就是三两天”;二是轻柔细密,“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2)作者怎样描写雨中特有的景象的?
明确:雨中的景象写了两个方面:一是雨中的自然景物——树叶和小草;二是雨中的人间景象——雨中的行人和劳作的农民,渲染出“安静而和平”的气氛。
(3)你能发现“春雨图”的写景是按照怎样的层次吗?
提示从:从“雨、树叶、小草”到“走着的人”
明确:①由静景到动景;②由写物到写人;③由近到远
●迎春图
(1)前几幅主要写春天的自然美,这一幅由景及人,表现了人们怎样的精神状态?
明确:人人迎春:“城乡 老小 舒活 抖擞 一年之计在于春 ”颂扬奋发向上的精神,憧憬未来美好的生活。
(2)“一年之计在于春”是什么意思?在此有什么含义?
明确: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及早安排好。
激励人们把握时机,奋发向上,辛苦劳作,要抓紧这大好春光,抓紧生命的春天,认真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获取丰收。
同时也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要创造美好生活,积极向上的感情。
6.比较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等图画,完成下面的表格。
明确:
图画名称 景物特征 描写角度(顺序) 写作手法
春草图 嫩、绿、多、软 由物到人 正面与侧面结合
春花图 多、艳、甜 由高到低 虚实结合
春风图 和悦 触觉、嗅觉、听觉 多感官描写
春雨图 细密、轻盈 由物到人、由近到远 动静结合
迎春图 春到人欢 由景及人 与开头呼应
7.迎春图与其他四幅图之间有何关系?
明确:其他四幅图层层铺垫,很好地烘托了迎春图。
(三)赞春
1.这三个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突出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明确:三个句子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刚落地的娃娃”表现了春天的“新”,像新生命的开始,给人以无限希望;“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状写春天的“美”,令人喜爱;“健壮的青年”,赞美春天充满活力。这三个句子又构成排比句,三句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成长过程,赞美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了它的“新”“美”“充满活力”。
2.这三个自然段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这三个比喻句从“娃娃”写到“小姑娘”又写到“青年”,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成长过程,排列有序,不能调换。
三个比喻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独立成段,更能强调春的不同的成长过程,抒发作者强烈的赞美春天的真挚感情。
主题思想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四、写作特色
1.巧用修辞。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味下列句子的语言美。
(1)盼望着,盼望着……
明确: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
(2)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明确: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宣告春天到来,表达喜春之情。
(3)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明确: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画出了春的轮廓。
(4)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明确: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
(5)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明确: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情景。
(6)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明确: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野花多、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情景。
(7)“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明确:“吹面不寒杨柳风”运用了引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写出春风的温暖。“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的柔和。
(8)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细密。
2.炼字精美。
仔细揣摩下列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明确:用“朗润”写春山光泽;用“涨”写春水涣涣;用“红”写春日暖人。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明确:“偷偷”二字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用“嫩嫩的”写春草的质地;用“绿绿的”写春草的色泽。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明确:“闹”字,不仅有声响,还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境界全出。
(4)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明确:一个“斜”字,不说春风,却已含蓄地写出了春风。一个“笼”字准确地写出了这层薄烟的情状。
(5)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明确:一个“逼”字,写出了在春雨的滋润下,小草特别得青。
(6)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明确:“城里乡下”,说范围之广;“家家户户”,表人数之多;“老老小小”,言年龄之全。“也赶趟儿似的”,“也”照应前文“春花图”中的花的“赶趟儿”。前文的“赶趟儿”写百花争春,这里的“赶趟儿”写人在争春。
3.调动感官。
视觉: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听觉: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嗅觉 :风里带着泥土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着。
触觉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4.修饰扩写。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2)鸟儿将巢安在……(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
5.韵律优美。
阅读文章后,你能简要说说文章是如何体现韵律美的吗?
明确:(1)文中句式以短句为主,节奏明快,适合描写春天的旋律;
(2)运用大量叠字,如“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的”“软绵绵的”,增添了音乐美感;
(3)大量运用轻声、儿化词,轻盈优美;排比句和“了”字的运用,增添了语言的韵味,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思考:《春》是我们学过的不可多得的美文之一,作者把文章写得如此之好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明确:①观察细致,留心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特征。
②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语言生动形象。
③调动人的感觉器官,使难写的事物形象突出。
④在平日学习中,要勤观察、抓特征、多揣摩、多练笔、多读书、活运用。
五、课堂小结
朱自清的《春》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美丽春光,令人陶醉,这是因为作者的笔端饱蘸对春天的热爱之情。正是这种热爱大自然的精神和对山水花草的细致观察,才使作者笔下的景物变得鲜活生动。
读着朱自清的《春》,我们如临春的世界。春,以其特有的隐语,开启我们的希望之门;以其特有的柔性,为我们调好人生温和却不失亮丽的底色。
六、读诗结课
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春日/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七、随堂练习
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浑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rùn shī______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 )清脆的喉咙,唱出wǎn zhuǎn______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 )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给文段中加横线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_____改为____;_____改为_____。
(3)解释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呼朋引伴: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有一个词语的感彩发生了变化,请找出并解释。
【答案】(1)润湿 yùn niàng nòng 宛转 hè (2)浑 混;清 轻 (3)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4)卖弄 ;有意显示、炫耀。
2.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定有误的一项是( )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拟人)
B.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拟人)
C.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排比)
D.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拟人)
B 【解析】该项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3.仿照画线句的句式,再写两句。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履款款而行。她携着神奇的小花篮,把五彩的鲜花撒向山坡,撒向田野; , , ; , , 。
示例:
她伴着淅沥的小雨点 把美丽的故事讲给鱼儿 讲给青蛙
她跟着山间的小溪流 把婉转的歌儿唱给青山 唱给牧童
她带着归来的小燕子 把春天的喜讯传遍山村 传遍农家
八、作业布置
1.抄写课后生字词,给“晕”“和”注音,并组词,形近字“潦、嘹、燎、瞭”等注音、组词。
2.写一段关于春天的描写语句,要求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3.完成积累拓展四。(不抄题)
板书设计:
图景美——抓住景物特征表现景物情状
结构美——“总分总”式;巧妙的构思
情感美——盼-爱-赞
修辞美
春 语言美 炼字美
韵律美
烘托 正面与侧面结合
呼应 动静结合
手法美 写景方法灵活 虚实结合
感官结合
远近结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春》同步检测
(满分:60分 时间:45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7分)
1.文学常识填空。(3分)
本文作者朱自清,字佩弦,系江苏省扬州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_________、诗人、学者、_______战士,他的代表作有诗文集《绿》散文集《 》《荷塘月色》等。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 。“ ”,刚起头儿, , 。
3.阅读语段,回答问题。(10分)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 )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hóu( ) 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清风流水应和( )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窠巢( ) hóu咙( ) 应和(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
(3)“酝酿”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感彩看,“卖弄”为贬义词。
B.“呼朋引伴”“繁花嫩叶”两个词语结构相同。
C.“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一句中,“牧童”“短笛"是名词,“这”是指示代词,“嘹亮”是形容词,“响”是动词。
D.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拟人、引用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柔和欢快的春风图。
(5)“像母亲的手抚摸(吹)着你。”加点的词和括号中的词,你觉得哪个用得好些,为什么?(2分)
4.下边句子中的着重号表示朗读时的重音,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B.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C.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D.在雨里静默着
5.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B.朗润(明朗润泽) C.卖弄(向别人讨好) D.宛转(形容歌声抑扬动听)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B.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C. 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使我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D. 散文《春》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中国作家朱自清的作品。
7.选出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2分)
A.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B.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C.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8.下面一段话的顺序已被打乱,如将其还原,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②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③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②①③    D.③④②①
9.2020春晚开场舞《春潮颂》“五彩缤纷人欢腾,扭起秧歌迎新春”拉开了新年的序曲;一声春雷,唤醒了万物:草儿绿了,杏花开了,燕子来了……同学们,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吧!(10分)
(1)【春之别称】人们对春天的称呼特别多,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两个。(2分)
(2)【春之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段节气歌中暗含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其中有一个既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请你写出它的名称,并用一句话表达你对这一传统节日的理解。(3分)
(3)【春之诗词】在学校组织的校园诗词大会上,命题老师出示了下列两幅图片,请你为其配上恰当的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名句。(2分)
① ②
(4)【春之赞歌】朱自清在《春》中这样描写野花:“(野花)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请仿照该句的句式描写一种春天的事物。(3分)
二、阅读理解(23分)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12分)
【甲】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节选自朱自清《春)
【乙】初夏是美的,那是有别于艳阳春的另一种美。如果说春天的美美在百卉争妍。那么初夏的美就美在万类竞绿。该用什么词来简括初夏的景色呢?“绿肥红瘦”?不,那写的是暮春花事;“绿暗红稀”——这才差不离!“绿”而“暗”,形容绿的浓重;“红”而“稀”,可见芳华渐渐褪了,但还不是绝无。在哪儿呢?我放眼向四周搜索,哎,找到了,田沟边那丛野蔷薇,不正星星点点地开着几朵小红花么?但那红色似乎很淡,淡得近乎寂寞,尤其是映衬在周遭的浓绿之中,更显得“晚花酣晕浅”。再看那绿,却是层层叠叠,无边无涯,绿得况,绿得酣,绿得触目生凉,绿得照人如濯;一时凝望出神,仿佛整个天空都被染绿了呢。
沐浴在这片浓绿之中,思想的触须渐渐游动,游向生活的深处。绿,这不就是青春的颜色吗——我想。可是,为什么有人赞美生命常绿,有人却哀叹绿鬓易调?哦,后一种人大概只是从生理角度去估量个人生命的长度。他们不懂得:红颜会消退,须发会斑白,思想却可以永葆青春,因为思想能从时代之树的根茎里不断地汲取水分,化合阳光,组成新的叶绿素。他们也不懂得:个人的生命可以溶入事业的大海,把渺小织进浩瀚,使短暂化为永恒。对于“青春不再”、“人生无常”之类的感喟,雷锋回答得最好:“人的生命是无限的”。这句富于革命哲理的豪语,在最精辟的意义上说出了人生的价值,补充并深化了歌德的名言——“生命之树常青”含蕴的真谛。你没见,去年姑娘们精心栽植的两行新柳,今年不已经在河沿盈盈学舞了么?瓜圃也没辜负人,那几排新种上的番茄秧,前天傍晚都在贪婪地吮吸社员们浇灌的水,发出“咕唧咕唧”的响声,此刻已在晚风中点头簸脑,摇曳生姿了。黄瓜秧长得更快,几条嫩瓞(dié,小瓜)不久前还在叶底伸头探脑,怯生生地,今晚居然昂首挺肚,在架上打起秋千来了。社员们的心血和汗水渗进了幼苗,幼苗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日长夜大,吐叶开花,终于结出丰硕的瓜果,奉献给它们的主人。
——节选自陈一凡《初夏》
1.对【甲】文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比喻句不能颠倒顺序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三个句子是按颜色由深到浅的次序安排的。
B.这三种颜色是和前文“桃树”“杏树”“梨树”一一对应的。
C.“火”“霞”“雪”是按照从热到冷的次序安排的。
D.这三个句子是按照春花开放的先后次序安排的。
2.【甲】文句子“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中“仿佛”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3.【甲】【乙】两文都写到花,但两文的写作方法和写作目的各不相同。请结合下面的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6分)
(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2)田沟边那丛野蔷薇,不正星星点点地开着几朵小红花么?但那红色似乎很淡,淡得近乎寂寞,尤其是映衬在周遭的浓绿之中,更显得“晚花酣晕浅”。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11分)
送春(节选)
宗璞
①说起燕园的野花,声势最为浩大的,要数二月兰了。它们本是很单薄的,脆弱的茎,几片叶子,顶上开着小朵小朵简单的花。可是开成一大片,就形成春光中重要的色调。阴历二月,它们已探头探脑地出现在地上,然后忽然一下子就成了一大片。一大片深紫浅紫的颜色,不知为什么总有点朦胧。房前屋后,路边沟边,都让它占据了,熏染了。看起来,好像比它们实际占的地盘还要大。微风过处,花面起伏,丰富的各种层次的紫色一闪一闪地滚动着,仿佛还要到别处去涂抹。
②没有人种过这花,但它每年都大开而特开。童年在清华,屋旁小溪边,便是它们的世界。人们不在意有这些花,它们也不在意人们是否在意,只管尽情地开放。那多变化的紫色,贯串了我所经历的几十个春天。只在昆明那几年让白色的木香花代替了。木香花以后的岁月,便定格在燕园,而燕园的明媚春光,是少不了二月兰的。
③许多人不知道二月兰为何花,甚至语文教科书的插图也把它画成兰花的模样。兰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称,品高香幽。二月兰虽也有个兰字,可完全与兰花没有关系,也不想攀高枝,只悄悄从泥土中钻出来,如火如荼点缀了春光,又悄悄落尽。我曾建议一年轻画徒,画一画这野花,最好用水彩,用印象派手法。年轻人交来一幅画稿,在灰暗的背景中只画有一枝伶仃的花,又依照“现代”眼光,在花旁画了一个破竹篮。
④“这不是二月兰的典型姿态。”我心里评判着。二月兰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千军万马。身躯瘦弱,地位卑下,却高扬着活力,看了让人透不过气来,而且它们不只开得隆重茂盛,尽情尽兴,还有持久的精神。这是今春才悟到的。
⑤因为病,因为懒,常几日不出门。整个春天花开花谢,来去匆匆,有的便不得见。却总见二月兰不动声色地开在那里,似乎随时在等候,问一句:“你好些了吗?”
⑥又是一次小病后,在园中行走。忽觉绿色满眼,已为遮蔽炎热做准备。走到二月兰的领地时,不见花朵,只剩下绿色连到松墙。好像原有的一大张绚烂的色彩画,现在掀过去了,卷起来了,放在什么地方,以待来年。
⑦我知道,春归去了。
⑧在领地边徘徊了一会儿,忽然意识到二月兰的忠心和执着。从春如十三女儿学绣时,它便开花,直到雨僝(chán)风僽(zhòu),春深春老。它迎春来,伴春在,送春去。古诗云“开到荼糜花事尽”,我是总不知荼糜是个什么样儿,却亲见二月兰蓦然消失,是春归的一个征兆。
⑨僝僝迎春人人欢喜,有谁喜欢送春?忠心的、执着的二月兰没有推托这个任务。
1.怎样理解画线句“说起燕园的野花,声势最为浩大的,要数二月兰了”?(温馨提示:抓住二月兰的特点作简要概括。)(3分)
2.第③段中提到兰花,有什么作用?(温馨提示:抓住文章的主要描写对象及其特点,联想到衬托手法,并领会其作用。)(4分)
3.本文题目是“送春”,却用较大篇幅写二月兰“声势最为浩大”,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温馨提示:紧扣题目,特别是读文章时注意后半部分所突出的“送春”的内容,把握二月兰在本文的作用。)(4分)
答案与解析
一、
1.散文家 民主 背影
2.略
3.(1)kē 喉 hè
(2)清风 轻风
(3)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4) A
(5)“抚摸”一词用得好。写出了春风的温暖与柔情;“吹”则表达不出来。
4.B(重音应落在“嘹亮”上。) 
5.C〔解析: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6.B项没有语病。其他各项语病如下:A项缺宾语,可在“道德”后加“建设”。C项缺主语,删掉“经过”或“使”。D项句式杂糅。
7.C
8.C
9.(1)(示例)三春、九春、芳春、阳春。
(2)清明。人们通过踏青、扫墓之类的活动祭祀祖先和英烈等,表达怀念、感恩之情。
(3)①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示例)蝴蝶舞在花丛中,像花瓣,像树叶,还飘呀飘的。
二、
(一)
1.B
2.不可以。由花的甜味联想到秋天的果实,果实不是实写。如果去掉“仿佛”,就成了实写。
3.甲文写花运用了正面描写,通过描写桃花、杏花、梨花,来突出春花色彩艳丽的特点,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乙文写花属于侧面描写。乙文主要通过对初夏“绿”的描绘,表达对生命常绿的认识和感慨。
(二)
1.二月兰生长范围广,到处都是;开得迅猛,“忽然一下子就成了一大片”;色彩灿烂,“如火如荼”“尽情尽兴”,“形成春光中重要的色调”。
2.衬托二月兰“地位卑下”,不事张扬,“不动声色”,却能尽情尽兴地迎春、伴春、送春的特点。
3.为二月兰后来蓦然消失,伴春而去做铺垫,更显它忠心、执着的品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 《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面,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2.品味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的句子,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品味语言。
学习重难点:
重点: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两种修辞方法。
难点: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来体会景物特征;学会抓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学法指导:
1.学习本文描写技巧,运用“朗读——质疑——探究——解疑——练笔”这五个环节,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2.梳理文中字词并多次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用红笔标记你所喜欢的句子,并批注你喜欢它的理由。
3.标记文中你认为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试着对其进行赏析。
【课中导读】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
(一)盼春
1.作者为什么要连用两个“盼望着”,用一个不也同样可以表达作者期盼的心情?
明确:
2.“春天的脚步近了”近字用得好不好、准不准?说明理由。
明确:
3.第一段在全文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
(二)绘春
1.齐读第二段,思考:接下来呢,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
明确:
2.赏析:“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
明确: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刚睡醒的样子”“张开了眼”生动地表现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欣欣然”的意思是欢欢喜喜地,赋予大自然万物以人的感情,不仅人们喜欢春天,大自然的万物也喜欢春天。
“刚”字用得精准,照应“春天的脚步近了”的“近”。“近”是说靠 近而未到,“刚”是说已到,才到。
3.自由朗读课文3-7段。
4.思考、讨论:第2自然段与3-7自然段存在着什么关系?
明确:
5.③--⑦段绘春部分描绘了什么景物?
明确:
假如你是一个画家,你能不能根据③-⑦段绘春部分画出几幅图画,并且给每一幅加上小标题。
如:____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春草图
(1)作者使用了哪些词语描绘春草?描绘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明确:
(2)本段第3句用“坐”“躺”“打”“踢”“赛”“捉‘等动词写孩子们在草地玩耍场景。思考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明确:
●春花图
(1)春花图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句子批注)?
(2)春花图的特征是什么呢?写作手法上是什么呢?是从什么角度和顺序去写的呢?
明确:
●春风图(风唱春)
观察景物必须“五官开放”,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感受景物的美。请分析,“春风图”从哪些感觉写出春风的什么特征?
明确:
●春雨图
(1)作者抓住了春雨的什么特点?
明确:
(2)作者怎样描写雨中特有的景象的?
明确:
(3)你能发现“春雨图”的写景是按照怎样的层次吗?
提示从:从“雨、树叶、小草”到“走着的人”
明确:
●迎春图
(1)前几幅主要写春天的自然美,这一幅由景及人,表现了人们怎样的精神状态?
明确:
(2)“一年之计在于春”是什么意思?在此有什么含义?
明确:
6.比较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等图画,完成下面的表格。
明确:
图画名称 景物特征 描写角度(顺序) 写作手法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7.迎春图与其他四幅图之间有何关系?
明确:
(三)赞春
1.最后三个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突出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明确:
2.这三个自然段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明确:
二、主题思想
作者抓住了________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三、写作特色
1.巧用修辞。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味下列句子的语言美。
(1)盼望着,盼望着……
明确: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
(2)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明确: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宣告春天到来,表达喜春之情。
(3)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明确:
(4)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明确:
(5)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明确: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情景。
(6)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明确:
(7)“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明确:“吹面不寒杨柳风”运用了引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写出春风的温暖。“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的柔和。
(8)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明确:
2.炼字精美。
仔细揣摩下列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明确:用“朗润”写春山光泽;用“涨”写春水涣涣;用“红”写春日暖人。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明确: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明确:
(4)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明确:
(5)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明确:
(6)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明确:
3.调动感官。
视觉:
听觉:
嗅觉 :
触觉 :
4.修饰扩写。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2)鸟儿将巢安在……(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
5.韵律优美。
阅读文章后,你能简要说说文章是如何体现韵律美的吗?
明确:(1)文中句式以短句为主,节奏明快,适合描写春天的旋律;
(2)运用大量叠字,如“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的”“软绵绵的”,增添了音乐美感;
(3)大量运用轻声、儿化词,轻盈优美;排比句和“了”字的运用,增添了语言的韵味,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思考:《春》是我们学过的不可多得的美文之一,作者把文章写得如此之好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明确:①观察细致,留心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特征。
②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语言生动形象。
③调动人的感觉器官,使难写的事物形象突出。
④在平日学习中,要勤观察、抓特征、多揣摩、多练笔、多读书、活运用。
四、读诗结课
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春日/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五、随堂练习
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浑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rùn shī______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 )清脆的喉咙,唱出wǎn zhuǎn______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 )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给文段中加横线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_____改为____;_____改为_____。
(3)解释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呼朋引伴: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有一个词语的感彩发生了变化,请找出并解释。
2.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定有误的一项是( )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拟人)
B.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拟人)
C.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排比)
D.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拟人)
3.仿照画线句的句式,再写两句。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履款款而行。她携着神奇的小花篮,把五彩的鲜花撒向山坡,撒向田野; , , ; , , 。
六、作业布置
1.抄写课后生字词,给“晕”“和”注音,并组词,形近字“潦、嘹、燎、瞭”等注音、组词。
2.写一段关于春天的描写语句,要求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3.完成积累拓展四。(不抄题)
【课后导练】
阅读《春》选段,回答问题。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 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 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①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③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④“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依次概括选文所描绘的三幅图景。
春草勃发图→ 图→ 图。
2.将①-④句的文字按原文顺序排序。
3.赏析下面词句的表达效果。
(1)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换成括号中的字好不好?为什么?
小草偷偷地(慢慢地)从土里钻(长)出来。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分句的语序可否颠倒?为什么?
(3)“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花、杏儿、梨儿”一句中的“仿佛”是什么意思?它能否删掉?为什么?
(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两句。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4.作者写景,善于从多角度进行描绘。文中画线句子是从哪个角度来描写春风的?写出了春风的什么特点?春风特有的芳香是指什么?
5.作者描写雨中的乡村、行人和农民,有什么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 《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面,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2.品味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的句子,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品味语言。
学习重难点:
重点: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两种修辞方法。
难点: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来体会景物特征;学会抓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学法指导:
1.学习本文描写技巧,运用“朗读——质疑——探究——解疑——练笔”这五个环节,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2.梳理文中字词并多次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用红笔标记你所喜欢的句子,并批注你喜欢它的理由。
3.标记文中你认为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试着对其进行赏析。
【课中导读】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
(一)盼春
1.作者为什么要连用两个“盼望着”,用一个不也同样可以表达作者期盼的心情?
明确:叠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一方面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另一方面,也把读者的心悬起来了。
2.“春天的脚步近了”近字用得好不好、准不准?说明理由。
明确:此时春天还没有到,所以一个“近”字非常准确。把春天拟人化,写它的脚步,仿佛一个你最喜欢的人在远处向你招手,缓缓地向你走来,一种欣喜之感油然而生,让人倍感亲切。
3.第一段在全文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开头扣题,在内容上,点明了春的到来。从结构上统领全篇,有开启下文的作用。
(二)绘春
1.齐读第二段,思考:接下来呢,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
明确:山朗润(林木抽芽,山川变绿,使山色由暗变淡渐渐明朗,由枯干转为润泽 )
水涨(冰消雪化后春水 )
太阳红(表现出春日融融的暖意 )
2.赏析:“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
明确: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刚睡醒的样子”“张开了眼”生动地表现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欣欣然”的意思是欢欢喜喜地,赋予大自然万物以人的感情,不仅人们喜欢春天,大自然的万物也喜欢春天。
“刚”字用得精准,照应“春天的脚步近了”的“近”。“近”是说靠 近而未到,“刚”是说已到,才到。
3.自由朗读课文3-7段。
4.思考、讨论:第2自然段与3-7自然段存在着什么关系?
明确:总分关系。这里采用“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来描绘春天。文中写了“山、水、太阳”,总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整体轮廓。
5.③--⑦段绘春部分描绘了什么景物?
明确:草、花、风、雨、人
假如你是一个画家,你能不能根据③-⑦段绘春部分画出几幅图画,并且给每一幅加上小标题。
如:____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春草图
(1)作者使用了哪些词语描绘春草?描绘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明确:偷偷、钻→旺盛的生命力;嫩嫩、软绵绵→草的质地;绿绿→颜色;一大片一大片……→草的长势(叠用形容词→细致描绘春草的生机)
(2)本段第3句用“坐”“躺”“打”“踢”“赛”“捉‘等动词写孩子们在草地玩耍场景。思考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明确:在春草图中,加入孩子们玩耍的场面,是侧面描写。通过孩子玩耍表现春草带给人的欢乐。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使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春花图
(1)春花图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句子)?
明确:①拟人,写春花多和报春的气势。
②比喻排比、写春花色彩的艳丽。
③通感,写春花气味的甜香。
④比喻,写春花种类的繁多。
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
(2)春花图的特征是什么呢?写作手法上是什么呢?是从什么角度和顺序去写的呢?
明确:花朵多:视觉 拟人——各种花竞相开放的情态
花色艳:视觉 比喻、排比
花味甜:味觉 由春花联想到秋实 虚实结合,以虚衬实
以上是从正面来描写的。
蜜蜂闹 蝴蝶飞:听觉、视觉 衬托花的繁茂、甜香— 侧面描写。把音响和热闹的景象全写出来了,不但写出了野花的多,还写出了它闪闪发光的明丽色彩。
本段的写景顺序:空间顺序——由高到低(树上——花下——遍地)写作手法:正面与侧面相结合,虚实结合。
●春风图(风唱春)
观察景物必须“五官开放”,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感受景物的美。请分析,“春风图”从哪些感觉写出春风的什么特征?
明确:“吹面不寒杨柳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柔、暖(触觉)
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香(嗅觉)
鸟鸣:清脆、婉转;笛声:嘹亮(听觉)
修辞手法:“吹面不寒杨柳风”—— 引用;“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比喻、拟人;“(鸟儿)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拟人
●春雨图
(1)作者抓住了春雨的什么特点?
明确:作者抓住春雨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雨多,“最寻常”“一下就是三两天”;二是轻柔细密,“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2)作者怎样描写雨中特有的景象的?
明确:雨中的景象写了两个方面:一是雨中的自然景物——树叶和小草;二是雨中的人间景象——雨中的行人和劳作的农民,渲染出“安静而和平”的气氛。
(3)你能发现“春雨图”的写景是按照怎样的层次吗?
提示从:从“雨、树叶、小草”到“走着的人”
明确:①由静景到动景;②由写物到写人;③由近到远
●迎春图
(1)前几幅主要写春天的自然美,这一幅由景及人,表现了人们怎样的精神状态?
明确:人人迎春:“城乡 老小 舒活 抖擞 一年之计在于春 ”颂扬奋发向上的精神,憧憬未来美好的生活。
(2)“一年之计在于春”是什么意思?在此有什么含义?
明确: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及早安排好。
激励人们把握时机,奋发向上,辛苦劳作,要抓紧这大好春光,抓紧生命的春天,认真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获取丰收。
同时也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要创造美好生活,积极向上的感情。
6.比较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等图画,完成下面的表格。
明确:
图画名称 景物特征 描写角度(顺序) 写作手法
春草图 嫩、绿、多、软 由物到人 正面与侧面结合
春花图 多、艳、甜 由高到低 虚实结合
春风图 和悦 触觉、嗅觉、听觉 多感官描写
春雨图 细密、轻盈 由物到人、由近到远 动静结合
迎春图 春到人欢 由景及人 与开头呼应
7.迎春图与其他四幅图之间有何关系?
明确:其他四幅图层层铺垫,很好地烘托了迎春图。
(三)赞春
1.这三个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突出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明确:三个句子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刚落地的娃娃”表现了春天的“新”,像新生命的开始,给人以无限希望;“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状写春天的“美”,令人喜爱;“健壮的青年”,赞美春天充满活力。这三个句子又构成排比句,三句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成长过程,赞美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了它的“新”“美”“充满活力”。
2.这三个自然段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这三个比喻句从“娃娃”写到“小姑娘”又写到“青年”,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成长过程,排列有序,不能调换。
三个比喻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独立成段,更能强调春的不同的成长过程,抒发作者强烈的赞美春天的真挚感情。
二、主题思想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三、写作特色
1.巧用修辞。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味下列句子的语言美。
(1)盼望着,盼望着……
明确: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
(2)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明确: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宣告春天到来,表达喜春之情。
(3)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明确: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画出了春的轮廓。
(4)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明确: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
(5)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明确: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情景。
(6)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明确: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野花多、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情景。
(7)“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明确:“吹面不寒杨柳风”运用了引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写出春风的温暖。“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的柔和。
(8)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细密。
2.炼字精美。
仔细揣摩下列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明确:用“朗润”写春山光泽;用“涨”写春水涣涣;用“红”写春日暖人。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明确:“偷偷”二字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用“嫩嫩的”写春草的质地;用“绿绿的”写春草的色泽。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明确:“闹”字,不仅有声响,还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境界全出。
(4)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明确:一个“斜”字,不说春风,却已含蓄地写出了春风。一个“笼”字准确地写出了这层薄烟的情状。
(5)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明确:一个“逼”字,写出了在春雨的滋润下,小草特别得青。
(6)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明确:“城里乡下”,说范围之广;“家家户户”,表人数之多;“老老小小”,言年龄之全。“也赶趟儿似的”,“也”照应前文“春花图”中的花的“赶趟儿”。前文的“赶趟儿”写百花争春,这里的“赶趟儿”写人在争春。
3.调动感官。
视觉: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听觉: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嗅觉 :风里带着泥土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着。
触觉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4.修饰扩写。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2)鸟儿将巢安在……(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
5.韵律优美。
阅读文章后,你能简要说说文章是如何体现韵律美的吗?
明确:(1)文中句式以短句为主,节奏明快,适合描写春天的旋律;
(2)运用大量叠字,如“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的”“软绵绵的”,增添了音乐美感;
(3)大量运用轻声、儿化词,轻盈优美;排比句和“了”字的运用,增添了语言的韵味,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思考:《春》是我们学过的不可多得的美文之一,作者把文章写得如此之好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明确:①观察细致,留心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特征。
②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语言生动形象。
③调动人的感觉器官,使难写的事物形象突出。
④在平日学习中,要勤观察、抓特征、多揣摩、多练笔、多读书、活运用。
四、读诗结课
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春日/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五、随堂练习
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浑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rùn shī______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 )清脆的喉咙,唱出wǎn zhuǎn______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 )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给文段中加横线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_____改为____;_____改为_____。
(3)解释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呼朋引伴: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有一个词语的感彩发生了变化,请找出并解释。
【答案】(1)润湿 yùn niàng nòng 宛转 hè (2)浑 混;清 轻 (3)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4)卖弄 ;有意显示、炫耀。
2.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定有误的一项是( )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拟人)
B.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拟人)
C.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排比)
D.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拟人)
B 【解析】该项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3.仿照画线句的句式,再写两句。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履款款而行。她携着神奇的小花篮,把五彩的鲜花撒向山坡,撒向田野; , , ; , , 。
示例:
她伴着淅沥的小雨点 把美丽的故事讲给鱼儿 讲给青蛙
她跟着山间的小溪流 把婉转的歌儿唱给青山 唱给牧童
她带着归来的小燕子 把春天的喜讯传遍山村 传遍农家
六、作业布置
1.抄写课后生字词,给“晕”“和”注音,并组词,形近字“潦、嘹、燎、瞭”等注音、组词。
2.写一段关于春天的描写语句,要求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3.完成积累拓展四。(不抄题)
【课后导练】
阅读《春》选段,回答问题。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 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 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①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③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④“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依次概括选文所描绘的三幅图景。
春草勃发图→ 图→ 图。
春花竞放图→春风和煦图
2.将①-④句的文字按原文顺序排序。④②①③
3.赏析下面词句的表达效果。
(1)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换成括号中的字好不好?为什么?
小草偷偷地(慢慢地)从土里钻(长)出来。
不好。“偷偷地”写出了春草悄然而生的情景,给人不知不觉的感觉。“钻”形象地表现了春草冲破土层的劲,让人看到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这两个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草以人的情感,富有理趣,让人喜爱。括号里的词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分句的语序可否颠倒?为什么?
不能颠倒,因为三个比喻分别对应着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以及后面的“桃儿、杏儿、梨儿”。
(3)“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花、杏儿、梨儿”一句中的“仿佛”是什么意思?它能否删掉?为什么?
“仿佛”是好像、似乎的意思。不能删掉。这句话是从闻到花的甜味联想到果实累累,虚写了诱人的丰收美景图。如果删掉,就变成实实在在的画面,与实际不符,也没有丰富的想象意味。
(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两句。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运用拟人,将蜜蜂人格化,不仅写出了蜜蜂的声音,而且写出了春天万物生机勃勃的情态。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运用拟人、引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春风轻柔、温暖的特点。
4.作者写景,善于从多角度进行描绘。文中画线句子是从哪个角度来描写春风的?写出了春风的什么特点?春风特有的芳香是指什么?
从触觉的角度来描写春风,写出了春风和煦、温暖、轻柔的特点。泥土气息、青草味儿、花香
5.作者描写雨中的乡村、行人和农民,有什么作用?
侧面描写,烘托了春雨中安静祥和的气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