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教案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3.4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教案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8-16 16:11: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姓名: 工作单位:
学科年级: 初三 教材版本: 沪粤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课属典型的科学探究课。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影响,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由于电学中的问题学生不能亲身感受,因此学生往往会凭借看到的直观表象来对研究对象下结论,继而导致错误的结论。同时,本课是今后电学学习的一个基础, 也是研究和解决电学问题的基础,因此本课内容必须通过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来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内容而不是停留在概念的强行记忆阶段。所以,我安排让学生在经历困惑、 实践、解惑的过程中完成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并初步培养学生懂得探究事物本质的一般步骤和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
二.学科核心素养分析(说明本节课可落实哪个或哪些学科核心素养)
三.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2)会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 (3)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独立设计串、并联电路电流大小的实验。 2.过程和方法 经历科学探究的 全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2) 通过探究使学生得到一种获取知识的满足感。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重点: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领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难点: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方案和学生实验操作。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电学的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科学探究性学习,教材蕴含的资源涉及到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如何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 态度、价值观。从“提出问题” 到“收集证据” 的过程都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完成。其中“猜想与假设” 要让学生明白科学性的猜想是要有科学依据的而不是胡思乱想,而“设计实验”则要让学生懂得应该有明确的测量及研究对象。 “分析与讨论” 和“结出结论” 这两个步骤则可以让学生亲自推翻自己错误的猜想,从而达到使学生明白对自然世界的认识不能只以表面现象来下结论,还应该在有了猜想后进行严肃认真的实验来验证的正确性。 另外由于时间关系,两个探究实验学生不能都做,所以以上两个模块是同时分组进行的。安排学生分组探究一个实验, 体验探究全过程,另一个实验安排成验证型实验,课堂上只体验一组实验数据, 或 考虑课后开放实验室时,让另一部分学生体验全过程。
六.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三种规格 (2.5V、3.8V 和 4.8V)或((2.5V、2.5V 和 3.8V)的小灯泡 各一只 (共 3 只)、开关一个、电源 (3V)、导线若干、学生电流表三只 及多媒体教学平台。
一、知识回顾 1、用一个开关控制两盏灯同时亮、同时灭,在右图方框内画出设计的电路图,并标明电路中电流的方向。看谁方法多画的快。 2、提问电路中电流的方向如何。 课件显示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路径,提出问题:串并联电路中电 流各自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入课题。 二、进行新课 模块一: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规律 1.提出问题: 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大小关系是什么? 请学生说明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路径, 2、猜想与假设: 学生讨论并阐述及其理由。 a.学生讨论活动。 b.学生阐述猜想,教师记录。 3.设计实验 a.设计实验的内容包括哪些? ①电路图的设计。 ②实验器材的选择。 ③简述实验步骤。 b.组织学生讨论,并请学生说明实验如何进行。 c.由实验需要的器材引入电流表的复习。 4、进行实验 a.教师将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投影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实验时参照。 b.请学生按照各自的设计分组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于记录表格内。 5.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学生实物投影展示自己小组的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串联电路中电流大小的关系。并说明如何用数学关系表达。 结论是: 。 用公式表示: 。 6.评估实验 a.评估学生实验设计中的优缺点。 b.评估实验 普遍性。 c.评估学生对于认识自然世界的不客观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科学态度来认识自然世界。 7.交流 模块二: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1.提出问题: 并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大小关系是什么? 请学生说明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路径, 2、猜想与假设: 学生讨论并阐述及其理由。 a.学生讨论活动。 b.学生阐述猜想,教师记录。 3.设计实验 a.设计实验的内容包括哪些? ①电路图的设计。 ②实验器材的选择。 ③简述实验步骤。 b.组织学生讨论,并请学生说明实验如何进行。 c.由实验需要的器材引入电流表的复习。 4、进行实验 a.教师将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投影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实验时参照。 b.请学生按照各自的设计分组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于记录表格内。 5.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学生实物投影展示自己小组的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并联电路中电流大小的关系。并说明如何用数学关系表达。 结论是: 。 用公式表示: 。 6.评估实验 a.评估学生实验设计中的优缺点。 b.评估实验 普遍性。 c.评估学生对于认识自然世界的不客观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科学态 度来认识自然世界。 7.交流 8、课堂小结 学生交流答案 学生认真观看 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或回想刚才的实验现象中灯的亮度 )引导学生猜想串联电路中电流大小的关系。 学生思考,并大胆的做出猜想。 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学生根据自己 设计的方案进行实 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小组内交流,将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给老师,全班同学一起探讨。 学生处理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认真听并做好笔记。 学生思考并举例。 学生认真完成练习。 小组内交流,将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给老师,全班同学一起探讨。 学生交流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收获,提出存在的问题, 教师与学 生共同解答,最终梳理出本节的知识结构。 通过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复习两种电路, 为后面的实验做好铺垫。 让学生把生活实际和物理知识相连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利用电流路径特点引入串联电路中电流大小关系的猜想。 本部分的提问视课堂情况而定, 有的同学可能根据经验电路中灯的亮 度相同或不同来提出猜想 ) 给学生一个发散思维,自主学习 的空间。 给学生一个平台,培养学生的创 造性思维。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培 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或回想刚才的实验现象中 灯的亮度 )引导学生猜想并联电路中电流大小的关系。 培养学生严谨 的科学态度。加深学生的对串联电路电压规 律的印象和理解。 让学生把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加强练习、及时反馈,查漏补缺。 由于时间关系,两个探究实验学生不能都做,所以 以上两个模块是同时分组进行的。 安排学生分组探究一个实验, 体验探究全过程, 另一个实验安排成验证型实验,课堂上只体验一组实验数据,或考虑课后开放实验室时,让另一部分学生体验全过程。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1、如何连接电路,从课后操作看来似乎还有较大问题,应该示范部分电路的连接。 2、部分学生不会从实验结果中找规律,应加强分析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