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二)(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搭配(二)(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 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8-16 10:0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搭配(二)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与策略。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具有初步的符号感和数学思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找出简单事物的搭配方法。
教学难点:有序搭配。
教学准备
课件、作业单。
教材分析
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内容难度稍有提升,不仅数据加大了,而且问题情况也更加复杂,在二年级时,学生主要通过具体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初步感受排列组合的思想和方法。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用更简洁、更抽象的方式把思考的过程和结果表达出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排列与组合知识是三年级学生初步接触,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搭配与排列。为落实新课程的理念,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用用小组共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李老师今年的年龄是由8、2组成的两位数,李老师今年( )岁。
用8、2、1又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呢?(6个)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排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师提问:用0、1、3、5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⑴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怎样才能保证不重不漏?
②你们一共写出了几个两位数?是怎样想出来的?
③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
⑵汇报:
让学生展示,边展示边说。
①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摆就能保证不重不漏。
②一共可以摆9个两位数。
方法一:固定十位
十位如果是1,有10、13、15;
十位如果是3,有30、31、35;
十位如果是5,有50、51、53。
方法二:固定个位
个位如果是0,有10、30、50;
个位如果是1,有31、51;
个位如果是3,有13、53;
个位如果是5,有15、35;
方法三:交换位置
10、30、50、13、31、15、51、35、53
(3)巩固练习:用0、2、4、6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们班选手小丽要去参加演讲比赛。她为了这次比赛,做了精心的准备。课件出示:
教师:她准备了几件上衣 几件下装 学生交流。
教师:她想请大家帮忙,如果一件上衣搭配一件下装,一共有多少种穿法
3.理解情境,获取数学信息。课件出示主题图:
教师:能根据这组信息,你会怎样搭配
预设:①短袖配短裙:②长袖配裤子:③长袖配长裙:……教师:根据这些信息,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3.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有不同的想法,究竟能搭配成几套呢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搭配中的问题。(板书:搭配(二))
(二)操作感悟,自主搭配
1.动手操作,画一画,连一连。
在作业单上和同桌画一画,看看一共能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教师巡视,及时收集学生画图过程中出现的情况:(1)摆放有序和无序:(2)方法多样和唯一:(3)记录无序。
2.汇报展示,说一说。
请学生板演,展示搭配的过程。
3.师生交流,议一议。
(三)感悟有序,体会简洁
教师:有的同学有两种,有的同学有三种,还有的同学有六种搭配的方法,请他们与大家分享是如何进行搭配的
怎样才能搭配全面,提炼总结出:“有序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并板书。
教师追问:谁能说一说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学生交流。
小结:只要有顺序地思考,就可以不遗漏、不重复地找出所有的方案。
教师设疑:除了从上衣考虑可以搭配什么下装的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今天我们有服装图片,进行模拟搭配,如果没有这些图片,我们可以怎样思考
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同桌交流,再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搭配的方法。
2.方法呈现,比较优化。
汇报交流,课件展示学生的作品。善于捕捉学生生成资源,进行交流讨论,从而完善。
3.符号意识,简洁有序。
分析讨论。先分别请两位同学说说自己方法。教师设疑:这样的方法有什么优点
全班交流,得出:有序思考,分类整理,简洁明晰,便于记录。教师追问:如果是你,你会采用哪种简洁的方式呢
学生交流汇报,可能会说用数字,图形、符号等方式进行记录。
4.列式计算,发现规律。
提出问题:每种方式都有6种搭配方法,可以怎样列算式 同桌讨论,汇报交流。
预设:一件上衣有3种搭配方法,两件上衣就有2个3种,可以列式:3+3=6(种)或者3x2=6(种)。
请学生说出算式中“3”“2”“6”各表示什么意义。突出“2件上衣”和“3件下装”。
实践应用
1.饮料和点心各选一样搭配着吃,一共有多少种吃法?(课件出示)
2.唐僧师徒四人坐在椅子上。如果唐僧的位置不变,其他人可以任意换位置,一共有多少种做法?(课件出示座位图)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什么?
布置作业
教材104页练习二十二的第2题、第3题、第4题。
板书设计
搭配
十 个 十 个 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
1 0 1 0
1 3 3 0
1 5 5 0
3 0 3 1
3 1 5 1
3 5 1 3
5 0 5 3
5 1 1 5
5 3 3 5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把排列的思想方法渗透进去,通过猜一猜充分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去感知了排列。整节课学生都沉浸在探索新知的的情境中,成了学习的小主人。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先确定十位的方法,并促使学生去观察、去发现,说一说它好在哪里?根据这种方法你能想出其他方法吗?促进了学生对其隐藏着的数学思想的领悟、认识;最后通过全班交流,进一步体验到按一定的顺序来思考问题的价值并初步掌握方法。
在教学中,我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摆一摆”、“连一连”、 “猜一猜”等数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合作,感悟了新知,发展了数感,体验了成功,获取了数学活动经验,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然而,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问题:
1.对排列本质解释的不够到位。当时已经有学生说对了,我应该让其他学生也说一说,这样学生会理解的更透彻。
2.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对于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不能灵活处理,给学生的引导不够到位,问题设计不严谨等。
3.在衣服搭配环节,虽然我一直在有意识地引领孩子们可以用数字代表上装和下装,或者是字母符号,但实践中,孩子还是没有很好说出我所预想的,所以课堂效果没有预想的好。
4.由于对教材的把控度还不够,导致教学时间没有合理的分配好,前面组合用时间有点长,导致后面的穿衣时间有点紧凑,有一个巩固习题也没有讲完就到下课时间了,在时间把控方面,我以后会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