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端午粽》第1课时 教案+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10《端午粽》第1课时 教案+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6 14:21: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端午粽》教案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新偏旁“立字旁”和“米字旁”并知道生字变偏旁的笔顺变化。会认读生字条的生字和词语,会写“午”和“节”。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一”的变调,感受句中的情感,重点读好长句子。
3、积累叠词,初步读懂介绍粽子的顺序,从外到内,色、香、味俱全。
4、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浓浓的亲情,增加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新偏旁“立字旁”和“米字旁”并知道生字变偏旁的笔顺变化。会认读生字条的生字和词语,会写“午”和“节”。
2、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浓浓的亲情,增加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猜节日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猜节日,揭课题
今天宁老师带来了几道美食,想不想看看?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小吃货猜节日。游戏规则:小眼睛看图,小耳朵听题,猜出节日,举手说。听明白了吗?
游戏开始:(展示PPT图片)
小汤圆,圆又圆。你说——(生:元宵节)同意吗?
再听:吃月饼,赏明月。你说——(生:中秋节)猜对了。
元宵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再过不久就是五月初五端午节了。
反过来考考你,端午节吃什么?(生:粽子)
2、齐读课题,认识偏旁
嗯,“粽”是平舌音,谁来读?请你来读。(生:粽子)舌头放平读得准。你读(生读)读得真好。端午节的粽子,我们也叫它端午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端午粽)
真好,题目里有两个新偏旁,谁认识呢?(立字旁)还有一个是(米字旁)。没错,想一想,“粽”字为什么是米字旁呢?(生:因为粽子是用糯米做成的)我想你一定吃过的。请同学们伸出小手,跟着老师一起写题目:
写“端”:立字旁,横变提,我们站立的时候也要端端正正,右边上面是座——(山),下面是个而且的——“而”,
写“午”:午,撇、横、长横、竖
写“粽”:粽,米字旁,捺变点,空出位子写右边。
齐读课题 “端午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
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翻到46页,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长句子,注意停顿,多读几遍。好,摆好读书的姿势,双脚放平,眼睛看字,字字入目,左手压——(右手指)。好,按照自己的节奏读,开始吧!(生自由读)
2、读词语
读好就坐正了,同学们刚刚读的特别认真,那词语会读了吗?(请小老师领读词语) 难一点儿怕不怕呢?瞧,拼音没有了,位置也变了,还会读吗?来,开小火车读。
三、分析课文,指导朗读
1、学习第一自然段
现在宁老师要把这些词语宝宝送回到课文里去,谁来说一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4个) 谁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啊,你把“一”的变调读出来了,真好!小朋友们发现了吗?这两个“一”字读音不一样呢?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了。请同学们读“一到端午节”、“一锅粽子”。真好,我们把粽子放进锅里,叫“一锅粽子”,把粽子放进篮子里叫“一篮粽子”。我们咬一口粽子叫“一口粽子”。小朋友们,看,这个词语“总会”,舌头放平读得准。“总会”是什么意思?指名说,也就是说,只要是端午节,外婆一直会煮好一锅粽子。那“盼着”是什么意思?谁来读出外婆煮好粽子盼着我们回去吃粽子的心情。指名读,齐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习第一句
外婆把粽子做好了,那粽子是用什么做成的?听老师读第二自然段,你们一边听一边想,并用横线画出粽子是用什么做成的?“箬竹叶、糯米、枣”
出示箬竹叶,瞧,这就是箬竹叶!
箬竹叶是怎样的?青青的箬竹叶。怎样的糯米?白白的糯米。怎样的枣?红红的枣。 “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看看这三个短语,你有什么发现?
生:前面两个字都是一样的。
师:没错,我们叫它叠词,你能不能说出这样的短语?
生:蓝蓝的天、绿绿的树叶……
比较一下,青的箬竹叶、白的糯米,红的枣,哪一个更好?为什么?(用了叠词颜色更鲜艳了)。那你能读好吗?指明读,放在句子里,你能读好吗?指明读,齐读。这三个词语里都有表示颜色的词语,这句话就是讲了粽子的颜色。
箬竹叶就像一件绿衣服包在粽子外面的,糯米在粽子---里面,红枣在粽子---中间。从外面到里面再到中间,瞧,说的多有顺序呀!我们学会了这些词语,又找到了顺序,相信这个长句子难不倒你。指名读,齐读。
(2)学习第二句
接着我们来看看第二句,谁来读一读这句话?指明读。这里有一个动词:掀开,你能做一做掀开这个动作吗?
你从很远的地方到了外婆家,肚子正饿,这时候,外婆掀开了锅盖,你闻到了粽子的香味,这时候你会怎么想?(很想吃)你那能不能带着这个感觉来读一读这句话呢?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这句话讲了粽子的什么?对,这句话就是讲了粽子的香味。
(3)学习第三句
外婆看到你这么想吃粽子,就赶紧拿了一个给你吃,你就一一出示句子(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这么好吃的粽子,你会怎么吃?(大口大口地吃,迫不及待地吃)所以读这句话时,前半句可以读的快一点,你能做一做剥开的这个动作吗?
这个粽子的味道怎样?又黏又甜,真是让人回味的味道啊,后半句可以读得慢一点,好像是你想让粽子的味道在嘴里多留一会儿。谁来读一读?指明读。这句话是讲了粽子的什么呀?粽子的味道。
(4)总结
瞧,课文的第二段共三句话,第一句写了粽子的---色,第二句写了粽子的---香,第三句写了粽子的---味,粽子真是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呢,把这三句话读好了就形成色香味俱全的粽子了。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小朋友们,外婆包的粽子闻起来一股清香,咬一口又黏又甜。所以大家都夸,她包的粽子“十分好吃”。不仅十分好吃,“花样也多”,都有哪些花样呢?
让我们来读一读第三段,找一找外婆包的粽子都有哪些花样?找到了吗?都有哪些花样?你说。(生:红豆粽,鲜肉粽,红枣粽)。真了不起,一下子,都找全了。
我们一起来喊一喊这些粽子的名字。(看PPT图片)喊出“红豆粽,鲜肉粽,红枣粽”。
外婆包的粽子有这么多花样,难怪我们吃的笑嘻嘻,甜蜜蜜的,这就叫“美滋滋”,谁来读?请你读。看,她读的时候,嘴巴笑得都露出牙齿了。谁再来读?你读。我们一起读。
小朋友们,外婆包的粽子,除了给我们吃,还给谁吃呢?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我们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小朋友们,外婆的心里不仅想着我们,还想着邻居,这一小篮粽子也饱含着外婆对邻居的关爱!让我们一起读好这句话。我们,预备,起!(齐读)
4、学习第四自然段
这小小的端午粽,既包含了对亲人的爱,也包含了对邻居的爱,还包含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请一个小朋友读第四自然段,其他小朋友,一边听,一边想,端午粽还包含着什么样的感情?好,我请做得最端正的小朋友来读,(生读)
听到了吗?还包含着怎样的感情?你说。(生答)小朋友们,看看第四自然段,原来,这端午粽,还包含着中国人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之情。人们为什么用吃粽子的方式来纪念屈原呢?感兴趣的小朋友回家可以问问爸爸妈妈,也可以读一读课外书。相信你会有很多收获!
5、小朋友们今天学得特别认真,宁老师奖励大家玩“砸金蛋识字游戏”(PPT课件)
四、写字指导
学完了课文,还玩了游戏,我们知道了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现在我们来写写“节”这个字,小朋友们观察,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生说,师评价
请同学们看老师来书写。一边写一边说“写好节字窍门有,上半格写草字头。中线起笔横折钩,竖在中线不出头。师强调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我们也来写一写,拿出笔,别着急写,我们写字先正姿,头正,肩平,臂开,足安,这是坐姿,要保持好。握好笔,我们再来检查握笔姿势:老大老二对对碰,中间留个小细缝,老三笔下来帮忙,老四老五往里藏,笔杆握在骨节上。摆好姿势的小朋友开始写。
书写评价,同学评、老师评。
五、回顾总结。
作业布置:
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收集关于端午节的故事,下节课来讲给大家听。
教学反思:
《端午粽》这篇课文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材料、味道和花样。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本课第一课时,我采用看美食图片猜传统节日的方式导入课题,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我让学生当小老师领读重点词语,然后去掉拼音,开火车读词语。另外,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很能体现作者对端午粽的喜爱之情,在朗读时,我引导学生仔细去体会情感,然后通过朗读把这种情感读出来。最后,我布置了收集端午节资料,讲关于端午节的故事的作业,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端午节。不足之处:对特殊学生的关注度不够;对学生的书写指导还需要多加强;课下需要多设计一些口令,让课堂更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