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 鹭 教案(第二课时 )

文档属性

名称 1白 鹭 教案(第二课时 )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6 23:0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白 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想象并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
2. 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 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
3. 背诵课文,积累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 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
教学难点
能想象并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
教学过程
Ⅰ复习巩固,以旧引新
1. 复习巩固,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1)听写重点词语。
(2)背诵 1~5 自然段。
2. 过渡:“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作者为什么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 骨子里的散文诗”呢? (这两句话从文章结构上来说是前后照应)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 文第 6 ~ 11 自然段,去感受白鹭的神韵,感受课文的意境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美的独 特感受吧!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词语,夯实知识,训练能力。通过背诵,回顾上节课所 学内容,回味白鹭那精巧如诗的外形美,积累语言。依据第 1 自然段和第 11 自然 段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品读课文的兴趣,感悟这两句话在文章结构上前后照应的关系。
Ⅱ 想象画面,感悟神韵美
1. 小组合作,边读边想象画面。
(1)欣赏 6~8 自然段,试着读出画面美。
(2)四人为一小组,说说你最喜欢的画面的样子,并用简洁的语言为它取个名字。
2. 引导交流,说中悟神韵。
(1)比较归纳,取画名:课文第 6~8 自然段描绘了哪三幅优美的图画?你为每幅图起了什么样的名字?
学生交流。
预设:清田垂钓图、清晨瞭望图、黄昏低飞图……
(2) 描述画面,悟神韵:请你选择第 6~8 自然段中的一个自然段,说说你仿佛看到 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第 6 自然段的内容,感悟白鹭钓鱼时的悠然、宁静。
3. 第 6 自然段的内容,清田垂钓图。
(1)思考:“钓鱼”能换成“捉鱼、捕鱼”吗?
不能,“钓”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白鹭惬意地在水田钓鱼,让整个大自然充 满了诗情画意。
(2)“清水田”“玻璃框”“镜匣”,根据这些词语,你能想象出怎样的画面?体会到 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周围的风景,就好像是为白鹭精心设计的一样。这田地因为白鹭的身影好像变成 了一幅名画。体会到作者对白鹭的深爱之情。
(3)指名读:带着这种感受,读出白鹭在水田中“钓鱼”的悠然、宁静之美,突出 清水田的环境之美。
4. 第 7 自然段的内容,清晨瞭望图。
(1) 课件出示 白鹭的嗜好是什么? (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
提问:“嗜好”是什么意思?从“孤独”“悠然”“嗜好”这些词语中,你能感受到 什么?你能想象白鹭在干什么吗? (“嗜好”指特殊的爱好。白鹭枝头独立的姿态的超 凡脱俗,飘然世外之美。在远眺)
(2) 课件出示 理解:“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引导想象:白鹭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 吗? (不是在望哨。“望哨”给人紧张、不安稳的感觉,而白鹭站在树顶时的状态是悠 然的)
(3)指名读,读出白鹭闲立枝头远眺的悠然之美。
5. 第 8 自然段内容,黄昏低飞图。
(1)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在黄昏时的乡村,人们偶见白鹭低飞的画面会是 怎样的?人们会有什么感受?
(2)为什么作者说“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怎样理解 “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3)结合生活实际,把下面内容补充完整。
课件出示 结束了一天的功课,走在放学路上的孩子偶遇白鹭,会对它们 说:“ ”
农民伯伯在田里耕完地,偶遇白鹭,会对它们说:“ ” 张罗好晚饭,等待家人归来的母亲,偶遇白鹭,会对它们说:“ ”
(4)男女生分读,读出画面的清澄之美。
6. 小结: 水田钓鱼、枝头独立、空中低飞,这些本是白鹭的生活习性,然而,作者运用了拟人和对比的手法,写出了白鹭在不同场景中如诗如画般的美丽,表现了白鹭 的优雅独特,看到这样的画面就如同在读“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设计意图】 白鹭的神韵之美以及“清澄的形象化”等, 学生难以感悟。突破 难点的方法还是读和想象。通过引导学生品读第 6~8 自然段中的关键句,反复运用 图文对照的方式朗读,想象补白,描述画面,在文字与画面的转换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感悟文章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
Ⅲ 整体回顾,升华感情
1. 首尾兼顾,概括总结内容。
小组讨论交流第 9、10、11 自然段。
(1)小组问题:
①“铿锵 (的歌)”与“精巧的诗”有什么不同?
②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探究 1: 白鹭的外形美和诗的哪方面有关联?有怎样的关联?
探究 2: 白鹭在各种场景中的动态美和诗的哪方面有联系?有什么联系?
③开头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为什么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 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结合全文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2)小组解答:
①引导学生体会“铿锵 (的歌)”与“精巧的诗”的不同:“铿锵”给人的感觉是太 喧嚣太热烈;白鹭的形象是恬淡的、悠闲的,所以更像是一首意蕴深厚的诗。
②白鹭的外形美如诗的结构一样精巧,白鹭的动态美如诗的意境一样韵味无穷。
③这两段话语意递进,白鹭外在表现出来的诗意,是因为它骨子里有诗的意韵。内 在有诗的神韵,外在才能表现出诗的韵味,白鹭是从内到外的散文诗。
(3)点拨:作者运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结尾再次强调白鹭是诗,有两方面用意:
一是照应开头“精巧的诗”;二是深化了“诗意”的表达,升华感情。
(4)总结:诗的美在于美得精致、有韵味。作者一再把白鹭比作诗,是因为在作者 的心里,白鹭的外形之美如诗的结构一样精巧,白鹭的动态之美如诗的意境一样韵味无 穷,作者借对白鹭的诗意的描写,抒发了喜爱和赞美之情。白鹭以其外形和活动,所展 现出来的富含诗词意境、意蕴的诗意之美,使它成为古今文人公认的诗词意象的典型。
2. 朗读和背诵课文,再次感受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播放配乐,让学生配乐朗读,进一步体会课文描写的意境。
分段朗读,体会每一个段落描写和赞美白鹭的不同角度。
指导学生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 课文语言优美,如诗如画,学生可以自主朗读,感受白鹭的诗意之美,体会文章所描写画面的情感之美。
Ⅳ 拓展阅读,积累语言
1. 课件出示
白 鹭
白鹭,你从远远的雨空掠过,横飞到更遥远的云雨去,仿佛一道光明划过混沌。
你像灵性的火花,在这天雨浑茫的黄昏,以横飞的流线美和澄澈的光白抒怀着诗 意,而你原本是诗化的灵物,雨空掠翔就是一首灵韵的诗。
你横飞到更遥远的云雨去了,你的蓑羽载了云雨,载了我的窗,穿越了雨空,在山 外的落日飞翔。
落日里,你蓑羽上的云雨和窗,云蒸霞蔚为满天的红光,而你在红光里抒写你生命 的诗韵。
2. 阅读上面的短文《白鹭》,回答问题:
(1)读一读,给短文描写的画面起两个不同的名字。
(2)对照课文,看看短文和课文有哪些异同。
Ⅴ 课堂小结及作业
1. 课堂小结:读过这篇文章后,我们可以发现如诗一般美好的白鹭就在我们身边。 正如伟大的艺术家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衷心地希 望同学们多亲近生活、感受生活,用你的一双慧眼,去发现寻常事物中触动你心灵的美的东西,并写下自己的独特感受。
【设计意图】 由课内到课外,由文本到生活。让学生留心生活,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让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
2. 当堂检测。
3. 课后作业。 (推荐阅读刘学刚《春天的黄鹂》,
板书设计
1.白鹭
身段 色素
精巧的诗(总起)
不同场景中的美
水田钓鱼
枝头独立
空中低飞
韵在骨子里的 散文诗 (总结)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这篇课文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诗,通过朗读,学生感受到了语言美、意境美,激发 了对美的感受,从而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对个别学生关注较少,使他们没有很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在讲解课 文的写作手法时一带而过,部分学生不能很好把握。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注重朗读的基础上,教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方法,比如默 读,希望这样能加快阅读速度并能更快地理解课文。同时我还要多关注学困生,使他们能 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