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 鹭
教学目标
1. 认识“鹭、嫌、黛”等 6 个生字,会写“宜、鹤”等 10 个生字,会写“精巧、 配合”等 14 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3. 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 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能想象并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
教学难点
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
教学准备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鹭、嫌”等 6 个生字,会写“宜、鹤、嫌、朱”等 10 个生字,会写“精 巧、配合”等 14 个词语。
2. 理解“精巧、配合、适宜、寻常”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 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 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
教学过程
Ⅰ 古诗诵读,导入新课
1. 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题。
(1)导入: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进入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学习。请同学 们先自读课本第一单元导语页,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引读句子:这个单元的课文内容与花、鸟等有关,(学生读) 一花一鸟总关情。 这个单元的学习目标是—— (学生读) 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写 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2. 诵读经典,初识白鹭之美。
(1) 课件出示 关于白鹭的经典诗句,如张志和的《渔歌子》和杜甫的《绝句》。
白鹭在不同文人墨客的笔下各有特点,在这两位诗人的笔下,白鹭是和翠柳、桃花 等美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白鹭到底是一种什么鸟儿?竟受到文人墨客的如此青睐?今天让我们跟随郭沫若先生,细细地品味、感知白鹭的美吧!
齐读课题《白鹭》。
(2)板书课文题目,指导学生认读生字“鹭”。
提示:“鹭”是鸟类的一科,常见的有课文中提到的白鹭、朱鹭、苍鹭等。“鹭”是 上声下形的形声字。
(3) 课件出示 白鹭的相关资料以及白鹭觅食、栖息、飞翔的视频,引导学生交流从 资料中了解到了什么。
3. 介绍作者。
课件出示 郭沫若: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原名郭开贞,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主要作品:诗集《女神》《长春集》《星空》《潮汐集》 《骆驼集》《东风集》等,历史剧《屈原》《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等,回忆录《洪波曲》,评论集《雄鸡集》等。
【设计意图】 单元学习伊始,教师引导学生读单元导语,让学生对单元主题与 语文要素进行整体感知,明确学习目标,有的放矢。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直观感受白鹭之美,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Ⅱ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边读边将课文中的生字和带有生字的词语 圈出来。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思考: 郭沫若先生把白鹭比作什么 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比喻句。
2. 自读反馈,检查字词。
认读字词: 白鹭 精巧 色素 适宜 白鹤 嫌 寻常 蓑毛 长喙 黛 嵌 镜匣 绝顶 嗜好 望哨 恩惠 清澄 铿锵 韵 玻璃框 美中不足
(1)学生自由认读字词。
(2)指名认读,教师相机正音。
重点指导生字:鹭、嵌、匣、黛、嗜、韵、嫌、澄 (读音易错)。
重点指导区别形近字:嫌、谦、歉 (从音、形、义上区别,并口头组词)。
重点指导理解“黛”的意思。
黛:给出字典里的三种意思——①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来画眉。②青黑色的。 ③姓。 (让学生选择)
喙:通过看图指认理解。
3.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你认为哪些生字是容易记错或难理解?请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
预设:
(1)可以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记住“鹭、黛、嫌”这几个字的读音。
(2)借助图片,我知道了白鹭的样子,也记住了“鹭”这个字。
(3)联系生活实际,我知道了“匣”是指“收藏东西的器具,通常指小型的,有 盖儿可以开合”,读“xid”。镜匣:盛梳妆用品的匣子,里面装有可以支起来的镜子。
4. 学习写字。
(1)引导观察,说一说:哪些字比较难写?在书写这些字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 什么?
预设:
①写“鹤、韵”时要写得左右等宽,“哨、嫌、框”要写得左窄右宽。
②“恩”字要写得上窄下宽,且下面的“心”要托住上面的“因”。注意“因”字 不要写成“田”,框内的“大”末笔捺变点。
③“朱”中间的竖要写得长一些,以支撑起整个字。
④“哨”可以利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如:“消”的“氵”换成“口”就是“哨”。 书写时注意“哨”字中“肖”上面的部分不要写成“小”。
(2)教师重点点拨,引导学生关注易错字的书写。
①注意“鹤”字第三笔是“长撇”。
②框:注意与“筐”的区别。什么都能装的是筐,筐是一个有底部的容器;而框,指的是框架,轮廓状的,如条条框框、窗框、门框等。书写“框”时,注意左窄右宽, 右半部分的笔顺是先写横,再写“王”,最后写竖折。
③匣:半包围结构,注意先写横,再写里面的“甲”,最后写竖折。
④嫌:左窄右宽,写“兼”时,各横笔都在田字格的竖中线左侧起笔,右边的第一 笔点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左边的竖略短,贴近田字格的竖中线。“女”的捺点与右部 “兼”的撇形成避让。
⑤嵌:上面的“山”要写得扁小,避免头重脚轻。“甘”上面的横向左探出去,“欠” 的捺要舒展,向右探出去,以求整个字的稳定。还要提醒学生,“甘”中间是一横,不要 写成两横。
(3)学生自主练写,教师边巡视边提示书写要点。
(4)展评。
【设计意图】 五年级学生识字、写字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和功底,教学中引导 学生自己观察、给生字换偏旁、区分形近字、观察书写的规律,相互提醒、交流,培养学生自主识写生字的能力与书写的自信心。
Ⅲ 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 自由朗读课文,梳理课文思路,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白鹭的?读 完后,白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填空: 课文从( )、( )、( )( )、( )几个方面来写白鹭的美。
预设:颜色 身段 觅食 栖息 飞行
2. 指名回答,朗读句子,完成初步感受。
3. 思考: 作者面对这么美的白鹭,把它比作了什么呢?找出课文中的关键句子, 勾画出来并相互交流。
课件出示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精巧”是什么意思? (提示:可以通过近义词替换、拆字相加或联系上下文 等方法来理解) 引导体会“精巧”是精细巧妙的意思。
(2) 思考: 为什么郭老把白鹭比作诗呢?
说说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预设 1 :从第 2~5 自然段中,感受到了白鹭的外形美、色彩美。
预设 2 :从第 6~ 8 自然段中,感受到了白鹭在田间钓鱼、枝头独立、黄昏时低飞 ,三种不同场景下所表现出来的美。
师: 在郭老的笔下,白鹭韵味无穷。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 直接赞美白鹭的关键语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情感。同时落实“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这一学习目标。
Ⅳ 精读课文,感受外形美
1. 默读第 1~5 自然段,思考:
课件出示 白鹭的精巧表现在哪里呢?边读边想,画出相关的语句并作批注。
预设:第 5 自然段是围绕第 2 自然段来写的,从“色素的配合”和“身段的大小” 两个方面写出了白鹭形象的适宜。
课件出示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1)提问:“适宜”是什么意思?从课文第 1 ~ 2 自然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体会:句子中的“适宜”指白鹭的颜色配合、身段大小都恰到好处。这句话写 出了白鹭的外形精巧如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2)指导朗读:读好“一切”“适宜”,读出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2. 对比感悟,品“身段美”。
(1) 课件出示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读句子,思考:作者把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相比的用意是什么?
预设:作者将白鹤、朱鹭、苍鹭与白鹭作对比,用“太大”“嫌生硬”“大了一些”“太 不寻常”等词语表现出白鹤、朱鹭和苍鹭的不“适宜”,从而侧面突出白鹭的“适宜”。
(2)小结:第 3 自然段的对比式描写,衬托出白鹭的身段美。
(3)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指名读)
课件出示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美往往蕴含在生活中,蕴含在我们常见的事物中,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就会发现白 鹭那独特的美。
3. 感悟排比,品“形体、色彩美”。 (1)教师引导: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白鹭“一切都很适宜”的美?学生交流。
赏析第 5 自然段。
课件出示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2)读句子,想象白鹭外形的精巧美,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3)引导交流:从“雪白”“铁色”“青色”“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中能感受到白鹭“色素的配合”十分适宜;从“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中 能感受到白鹭“身段的大小”恰到好处。这是对“适宜”的具体描写。
(4)提问:“一分”“一忽”是什么意思? 引导体会:
①两个“一分”和两个“一忽”,在文中都是强调数量极其微小,小到极致。作者
用词准确,说明了哪怕色素、身段发生一丁点儿变化,都会影响白鹭的美,从而凸显了 白鹭美的精巧、适宜。
②查字典理解“素”“黛”。(“素”的意思是“白”,“黛”的意思是“黑”)
③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根据图片理解“蓑毛”“长喙”。
4. 对比阅读,体会情感。
(1)教师介绍:“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处描写,是借鉴并化用了战国时楚国文学家宋玉的作品《登徒子好色赋》中 的句子。
课件出示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郭沫若《白鹭》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2)朗读文段,比较并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运用“增减、长短、素黛、白黑”这几组反义词构成了排比式的语句,使 语段整齐匀称,如诗一般。
(3)学生交流体会。
① 郭老为什么能把白鹭写得这么细腻?
预设:作者善于观察,并且十分喜爱白鹭。
② 你能仿照郭老的句子试着说一组排比句吗?
预设:那湛蓝的天空,那洁白的云朵,那碧绿的田野,那清清的小河,增之一分 则太亮,减之一分则嫌暗,青之一忽则嫌浓,白之一忽则嫌淡。
(4)作者将对绝代佳人的描写用到白鹭身上,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 白鹭的外形之美, 以及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5.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赞美白鹭“精巧如诗”。
(1)导读:同学们不仅感受了白鹭精巧的外形美,也体会到了文章表达的精巧。作
者用诗意的语言写出了白鹭因为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老师将课文中的部分语句以诗的 形式写了出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教师指导朗读。 (配图片和音乐)
白鹭 / 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 / 身段的大小 / 一切都很适宜
那雪白的蓑毛 / 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 / 那铁色的长喙 / 那青色的脚 / 增之一分则嫌 长 / 减之一分则嫌短 / 素之一忽则嫌白 / 黛之一忽则嫌黑
课件出示完成填空:白鹭确实是一首精巧的诗,你瞧它 。
(2)学生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 1~5 自然段。课件出示配文的插图,指名 配乐读。师生合作读。试着背诵第 1~5 自然段。
【设计意图】 阅读就是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这个环节紧扣“适宜”二字,引导 学生深入文本,抓住“嫌生硬”“太不寻常”等关键词,在对比阅读中体会白鹭的 美。同时让学生明白作者描写白鹭时借鉴并化用了宋玉的文章中的名句,让学生通 过类比阅读进一步体会白鹭之美, 其外形的“适宜”程度无可挑剔, 实在精巧如诗。 帮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将图画、文字、音乐结合起来感受和体会,通过形式多样的读,体会表达方法,抒发情感,背诵积累。
Ⅴ 课堂小结及作业
1.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读熟了课文,学习了本课生字,掌握了字音,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 方法,同时还领略了白鹭的外形美。
2. 当堂检测。
3. 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表中的生字。
(2)背诵课文第 1~5 自然段,并摘抄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
【设计意图】 本文语言优美,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型范本,学生可以通过摘抄文句积累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