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0七上·靖远期末)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 )
A.村庄和集镇 B.城市和乡村 C.农村和渔村 D.古城和小镇
2.(2021七上·随县期末)人们会根据当地气候环境建造各种特色的民居建筑,聚落的形态也各有不同,下列有 关民居与聚落说法错误的是( )
A.热带沙漠气候的西亚,房屋墙厚,窗小,屋顶大多高耸
B.寒冷地区民居一般墙体厚实
C.湿热地区民居墙体薄,门窗大,通风效果好
D.聚落在平原地区呈团块状;沿着河流,谷地等多呈条带状
3.(2021七上·罗庄期末)读“某地区乡村聚落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地聚落总体形态及其影响因素是( )
A.团块状 气候因素 B.团块状 地形因素
C.条带状 气候因素 D.条带状 河流因素
(2)一般情况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镇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2021七上·东莞期末)读"我国某地传统民居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是( )
A.屋顶坡度大,门窗较多 B.屋顶坡度小,门窗较小
C.屋顶坡度大,墙体较厚 D.屋顶坡度小,墙体较高
(2)这种建筑反映了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
A.长冬无夏 B.四季如春 C.炎热多雨 D.干燥少雨
5.(2021七上·蚌埠期末)观察下面四幅民居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一些特色民居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地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其中为东南亚热带地区传统民居的是(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2)a图民居能体现当地的气候特征( )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暖湿润 D.寒冷干燥
6.(2021七上·汉寿期末)福建土楼依山就势,以当地特有的泥土、细沙、木材和楠竹等为建筑材料,采用特殊工艺建造而成,是中国特色鲜明的大型土居建筑。读福建土楼景观图,回答下面小题。
(1)对土楼保护措施中,最符合文化遗产保护要求的是( )
A.拆旧新建 B.整旧如新 C.修旧如旧 D.建新如旧
(2)关于图中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聚落 B.居民多从事非农产业
C.乡村聚落 D.汇聚了大量社会经济活动
(3)亮亮游览土楼时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在土楼墙上刻了“亮亮到此一游”
B.把香蕉皮扔在土楼内的角落里
C.用手深情的抚摸土楼的大门
D.劝导游客,爱护土楼内的设施
7.(2021七上·渑池期末)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傍晚,法国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造成近800年历史的箭形塔尖倒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次日发表声明:“巴黎圣母院是历史、建筑和宗教遗产的杰出代表,也是文学遗产的丰碑,是我们集体记忆中独一无二的存在。”
(1)巴黎圣母院建筑属于( )
A.佛教建筑 B.伊斯兰教建筑
C.基督教建筑 D.犹太教建筑
(2)巴黎圣母院的遗产类型是( )
A.自然遗产 B.非物质遗产
C.文化遗产 D.自然、文化双遗产
8.(2021七上·西宁期末)欧洲北部居民房屋有尖顶高耸,屋顶坡度大的特点,这主要是因为( )
A.气候湿热,利于通风散热 B.雨雪天气多,利于雨雪流泻
C.气候寒冷,利于采光增暖 D.沙尘天气多,防止沙尘堆积
(2021七上·岚皋期末)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完整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的地方,当地层层落落的吊脚木楼与自然和谐共融,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建筑”。读西江千户苗寨的景观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9.吊脚楼与自然环境和谐共融,体现在( )
A.屋顶坡度较大,利于排水 B.土石材料建房,就地取材
C.墙体较厚,利于御寒 D.窗户较少,防止蚊虫进入
10.从传承和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大力开发商业网点,吸引游客
B.拆除全部古建筑,为现代建筑腾出空间
C.保护传统风貌,建立村寨博物馆
D.大力发展工业,增加经济收入
11.(2021七上·营口期末)聚落民居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下图四种民居中,能反映气候湿热的是( )
A. B.
C. D.
12.(2021七上·丹东期末)下列关于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乡村聚落的规模一般比城市聚落的规模小
B.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服务业,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
C.乡村聚落的道路要比城市聚落密集
D.乡村聚落的出现要比城市聚落晚一些
13.(2021七上·顺城期末)下列有利于聚落形成的地理条件有 ( )
A.地形崎岖,资源贫乏 B.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C.交通闭塞,通讯不畅 D.人口稀少,资源丰富
14.(2021七上·牡丹江期末)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故人庄”作为聚落具有的特点是( )
①规模较小 ②规模较大 ③人口密集 ④人口稀疏
⑤是从事农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⑥是从事非农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2021七上·临漳期末)读聚落景观图,回答下列各题。
15.四幅景观图片中,属于城市聚落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6.下列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地形平坦的甲聚落呈团块状
B.丙聚落的人们一般从事捕鱼等生产活动
C.乡村和城市的聚落规模没有差别
D.丁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17.下列关于聚落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不对传统聚落加以保护,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B.应尽力保护那些具有传统特色、民族特色的聚落
C.对于那些较为破旧的聚落,一律拆除,以利于美化环境
D.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2021七上·昭阳期末) 2021年2月14日,云南翁丁老寨发生严重火灾,翁丁佤寨的民风民俗是整个佤族地区文化传承发展的缩影,是世界佤文化的源生地、是中国部落文化最后的活体、是佤族文化的活态博物馆。下图为翁丁老寨及传统民居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翁丁老寨( )
A.属于乡村聚落 B.工业生产发达
C.建筑高大密集 D.道路纵横交错
19.翁丁老寨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寒潮多发——木结构利于保暖
B.湿度较大——底层架空利于防潮
C.冬季雪多——屋顶陡峭便于排雪
D.光照不足——窗户较大便于采光
20.在翁丁佤寨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应该( )
A.拆除重建 B.翻新使用 C.加强保护 D.禁止参观
二、综合题
21.(2022七上·江城期末)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图1、2是聚落景观图,图3是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聚落可分为 和 两类,图1体现了 聚落的特点。
(2)图3中A、B、C三处聚落都属于 聚落。三个聚落的选址,从交通因素分析其共同点是 。
(3)A、B、C三处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 处,理由是 。
(4)C聚落附近森林资源丰富,如果在C处建一造纸厂,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是 (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
三、图文分析题
22.(2021七上·朝阳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村,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传统村落不仅有美学价值,而且对完善新农村规划、提高城市建设水平都是有益借鉴。
材料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我国皖南古村落,以西递、宏村为代表,保持了中国传统的古村落面貌,村庄背依青山,清流穿村而过,白墙黑瓦的古民居与秀美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被誉为“桃花源里人家”。
(1)聚落是人们的聚居地,主要形式有乡村和城市,从景观特色看,皖南古村落属于 。居住在乡村的人们一般从事的生产活动是 。
(2)乡村和城市聚落有较大的差异,下列属于城市景观的是( )
①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学校、医院②道路纵横、车辆很多③有农田、果树、池塘④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聚落分布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皖南古村落以 和 为代表。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条件有 (一点即可)。
(4)由于自然和社会的原因,一些特色鲜明的传统聚落正在逐渐减少,面对这种状况,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保持原有的特色聚落,拒绝现代文明进入
B.为了招揽游客,在传统聚落附近大兴土木,建设宾馆和饭店
C.为了建经济开发区,拆掉古建筑群,用现代建筑取代那些已经破旧的聚落
D.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前提下修缮传统聚落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
【解析】【分析】人们集中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都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故答案为: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按照聚落的规模大小,可以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规模较大,占地广,以二三产业为主;乡村聚落规模较小,占地少,以第一产业为主。
2.【答案】A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热带沙漠气候的西亚,气候炎热干燥多风沙,房屋墙厚,窗小,屋顶多为平顶,故A错误。寒冷地区民居一般墙体厚实,有助于保暖,故B正确。湿热地区民居墙体薄,门窗大,通风散热效果好,故C正确。聚落在平原地区呈团块状;沿着河流,谷地等较平坦的地方,多呈条带状,故D正确。故答案为:A。
【点评】聚落的民居建筑,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例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构筑的小冰屋墙体很厚,有利于保持室内温度;气温高的地区,聚落墙壁较薄,房间较大,窗户较小,从而达到防暑的效果;热带多雨地区人们一般都建双层木楼或竹楼,通风较好,人居住在楼上比较凉爽干燥。而有的民居则是适应于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而创造的,如中国福建客家人因聚族而居,创造出大土楼的特色建筑。
3.【答案】(1)D
(2)A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1)由图可以看出,这里的聚落是呈条带状,这是因为聚落是沿河分布,受河流的影响,故答案为:D。(2)一般情况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镇的是甲地,因为这里位于河流交汇处,条件优越,故答案为:A。
【点评】(1)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如农业生产方式,经济发展,传统风俗习惯,文化背景、政治、军事、宗教、交通等。
(2)聚落一般尽量靠近水源,特别是有方便清洁的生活用水,故多沿河流两岸、湖泊四周分布,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观。地形对乡村聚落的影响十分明显,平原地区聚落较为集中,规模较大,形态多为团状;山区的居民多依山建筑居民点,高矮参差,成为山村或山区集镇。各个地区降水量大小会直接影响房屋建筑的形态。降水丰富的地区住宅房屋多为斜顶,有利于雨水下流,降水越丰富,屋顶坡度越大。
4.【答案】(1)A
(2)C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1)由图可以看出,图中所示的传统建筑是高脚屋,屋顶坡度大、墙体高且薄,门窗多,故答案为:A。(2)由上题可知,访传统建筑是高脚屋,房屋墙体高、屋顶坡度大,说明这样的地区全年炎热多雨,墙体高、坡度大有利于排水散热,故答案为:C。
【点评】(1)聚落的民居建筑,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例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构筑的小冰屋墙体很厚,有利于保持室内温度;气温高的地区,聚落墙壁较薄,房间较大,窗户较小,从而达到防暑的效果;热带多雨地区人们一般都建双层木楼或竹楼,通风较好,人居住在楼上比较凉爽干燥。
(2)传统民居深受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对民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选址、建筑材料,朝向等方面,我国的传统房屋建筑常用“南尖北平”来描述,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房顶坡度大,利于雨季排水,而北方降水少,房顶坡度较小(平顶屋)。
5.【答案】(1)B
(2)A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东南亚的湿热的气候与丰富的物产
【解析】【分析】(1)传统民居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读图可知,a是西亚的传统民居,b是东南亚的传统民居,是二层木楼或竹楼,东南亚气候湿热,人住上层,可以防潮,通风散热。c是北冰洋沿岸的冰屋,d是内蒙古高原的帐篷。根据题意选B.(2)读图可知,a是西亚的传统民居,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因为该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墙厚窗小可以防辐射,防风沙。故答案为:A。
【点评】聚落的民居建筑,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例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构筑的小冰屋墙体很厚,有利于保持室内温度;气温高的地区,聚落墙壁较薄,房间较大,窗户较小,从而达到防暑的效果;热带多雨地区人们一般都建双层木楼或竹楼,通风较好,人居住在楼上比较凉爽干燥。而有的民居则是适应于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而创造的,如中国福建客家人因聚族而居,创造出大土楼的特色建筑。
6.【答案】(1)C
(2)C
(3)D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分析】(1)2008年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对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应遵循原真性和真实性,应当是修旧如旧,C正确。故答案为:C。
(2)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通过题目材料和图片可知,当地人们从事农业劳动,无高楼大厦,建筑相对较为分散,福建土楼为乡村聚落,C正确。故答案为:C。
(3)作为一名游客,我们要做到文明旅游,因此劝导游客,爱护土楼内设施是正确做法,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1)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了各族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历史根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要切实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明确管理主体,加快遗产保护立法,合理开发,适度利用,提高保护技术,加强研究,扩大宣传教育,做好后备项目的申遗准备工作。
(2) 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按照聚落的规模大小,可以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规模较大,占地广,以二三产业为主;乡村聚落规模较小,占地少,以第一产业为主。
(3)旅游资源是旅游开发的必备条件之一,是构成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旅游资源,也就没有旅游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旅游资源是脆弱的,常常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些是可以在一定时间后自行修复,有些则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保护旅游资源就是保护旅游业的发展。
7.【答案】(1)C
(2)C
【知识点】世界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分析】(1)佛教建筑主要是佛塔和佛寺,A错误。伊斯兰教建筑主要是清真寺,B错误。法国巴黎圣母院建筑属于基督教建筑,C正确。犹太教建筑是犹太教堂,D错误。故答案为:C。(2)“自然遗产”代表地球演化历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地域,A错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且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B错误。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C正确。巴黎圣母院建筑不属于自然遗产,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1)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三大宗教。基督教是世界第一大宗教。至今主要发达国家,除了日本,都是基督教文化主导的国家,尤其在欧洲、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的广泛地区。伊斯兰教发源于阿拉伯半岛,主要传播于亚洲、非洲,以西亚、北非、西非、中亚、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最为盛行。佛教发源于古印度。
(2)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包含文化景观)、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类。广义概念,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物质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8.【答案】B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欧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
【解析】【分析】欧洲北部所处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降雪量大,为了避免厚厚的积雪压塌房顶,因此,欧洲北部的建筑多为尖顶状,以减轻积雪对房顶的压力。结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聚落的民居建筑,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例如北极圈附近居住的因纽特人构筑的小冰屋墙体很厚,有利于保持室内温度;气温高的地区,聚落地区墙壁较薄,房间较大,窗户较小,从而达到防暑的效果;热带多雨地区人们一般都建双层木楼或竹楼,通风较好,人居住在楼上比较凉爽干燥。
【答案】9.A
10.C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点评】当地的建筑风格大多是为了适应当地的地形和气候,例如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厚实防风防寒,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轻薄,通风透气。传统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等信息,因此在城市和乡村的建设中,要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的发展于保护之间的关系。
9.吊脚楼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体现在: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当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丰富,故A正确。吊脚楼用竹木为材料,就地取材,当地森林资源丰富,故B错误。墙体薄,因为当地夏季炎热、冬季温和,故C错误。窗户较大,有利于通风散热,故D错误。故选A。
10.从传承和保护的角度考虑,“大力开发商业网点,吸引游客”、“拆除全部古建筑,为现代建筑腾出空间”和“大力发展工业,增加经济收入”都是破坏当地聚落的做法,不可取。只有“保护传统风貌,建立村寨博物馆”有利于保护当地聚落,故选C。
11.【答案】D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热带沙漠地区民居为墙厚窗小的房屋,目的为了减少热量的传递和风沙的入侵,A错误;B是冰屋,它所处的气候是终年寒冷的极地气候,B错误;C是蒙古包,它所处的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C错误;D竹楼,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它的房顶呈“人”字型,“人”字型房顶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一般竹楼为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高脚是为了防止地面的潮气和通风,竹楼通风条件极好,非常适宜于高温潮湿的气候条件,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当地的建筑风格大多是为了适应当地的地形和气候,例如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厚实防风防寒,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轻薄,通风透气。
12.【答案】A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
【解析】【分析】聚落是人们长期居住并进行生产生活的场所,根据生产方式的不同,聚落可划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乡村聚落的规模一般比城市聚落的范围更广,但聚落的规模要更小,故A正确。 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农业,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和服务业,故B错误。乡村聚落的道路要比城市聚落稀疏、落后,故C错误。 乡村聚落的出现要比城市聚落早一些,先是有乡村聚落再有城市聚落,故D错误。故选A。
【点评】乡村聚落一般规模比较小,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和捕鱼等生产活动,而城市聚落一般规模很大,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工业和服务业等。
13.【答案】B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
故答案为:B
【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14.【答案】B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
【解析】【分析】由题目可知,“故人庄”的特征是乡村聚落,这种聚落具有规模小、人口稀疏,从事的都是以农业生活活动为主的聚居地,规模大、人口密集、从事非农业活动的是城市聚落,故答案为:B。
【点评】乡村聚落一般规模比较小,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和捕鱼等生产活动,而城市聚落一般规模很大,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工业和服务业等。
【答案】15.D
16.D
17.C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点评】乡村聚落一般规模比较小,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和捕鱼等生产活动,而城市聚落一般规模很大,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工业和服务业等。
15.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和乡村景观有明显的差别,城市自然景观变化快,道路纵横,网线密集,高楼林立,故本题选D。
16.团块状聚落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而甲图是梯田景观,地势崎岖,A错;丙聚落为蒙古包,人们一般从事放牧等生产活动,B错;乡村和城市的聚落规模差别较大,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比乡村聚落规模大、道路纵横密集、建筑物密集等,C错;丁聚落为城市,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D正确,故本题选D。
17.对典型聚落完整地加以保护,对保存历史文明的遗存、保护人类多民族“文化生态”的平衡、保持地域特色、保护地方乡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那些较为破旧的聚落,应该分具体情况,不能为了美化环境,一律拆除,故本题选C。
【答案】18.A
19.B
20.C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点评】(1)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根据规模大小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乡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城市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即乡村和城市的本质区别是生产方式不同。乡村农业人口较多,人口密度小,以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第一产业为主,以自然景观、自然生态环境为主,社会生活单一;而城市非农业人口较多,人口密度大,以工业、服务业等第二、三产业为主是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人造景观、人工生态环境较多,社会生活丰富。
(2)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3)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文化水平,因此要加以保护。
18.读图,并根据材料分析可知,翁丁老寨属于乡村聚落,以农业生产为主, 建筑低矮稀疏,道路稀疏,交通不便。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9.翁丁老寨位于云南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 木结构可以就地取材;底层架空利于防潮; 窗户较大便于通风散热; 屋顶陡峭便于排水。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在翁丁佤寨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保护,修旧如旧;要限制参观人数,但不能禁止参观。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1.【答案】(1)城市;乡村;城市
(2)乡村;河流沿岸(地形平坦,靠近水源)
(3)B;地形平坦开阔(河流交汇,水源充足)
(4)不合理;该地位于上游,造纸厂污染水源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1)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两类。图1聚落特点是建筑高大密集,人口稠密,交通发达,判断为城市聚落。
(2)由图可知,A、B、C三处聚落建筑低矮且分散,人口较稀疏,为乡村聚落。三个聚落都位于河流沿岸地区,水运较便利。由于B处相比于A、C两处,地形平坦广阔,位于河流的交汇处,B处更容易发展成城市。
(3)C处位于河流的上游,造纸厂会污染水源,因此建在C处不合理。
【点评】聚落形成的条件包括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等,聚落通常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乡村聚落一般规模比较小,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和捕鱼等生产活动,而城市聚落一般规模很大,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工业和服务业等。
22.【答案】(1)乡村;耕作(放牧/捕鱼)
(2)D
(3)西递;宏村;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气候适宜)
(4)D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1)聚落是人们的聚居地,主要形式有乡村和城市,从景观特色看,皖南古村落属于乡村。居住在乡村的人们一般从事的生产活动是农业生产活动,如,耕作、放牧、捕鱼。
(2)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景观有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学校、医院;道路纵横、车辆很多;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有农田、果树、池塘属于乡村景观。故答案为:D。
(3)聚落分布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皖南古村落以西递和宏村为代表。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条件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气候适宜等。
(4)一些特色鲜明的传统聚落正在逐渐减少,要在保持原有的特色聚落,但是不能拒绝现代文明进入 ,A错误。不能为了招揽游客,而在传统聚落附近大兴土木,建设宾馆和饭店,B错误。为了建经济开发区,不能拆掉古建筑群,而用现代建筑取代那些已经破旧的聚落,C错误。应该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前提下修缮传统聚落,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0七上·靖远期末)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 )
A.村庄和集镇 B.城市和乡村 C.农村和渔村 D.古城和小镇
【答案】B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
【解析】【分析】人们集中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都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故答案为: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按照聚落的规模大小,可以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规模较大,占地广,以二三产业为主;乡村聚落规模较小,占地少,以第一产业为主。
2.(2021七上·随县期末)人们会根据当地气候环境建造各种特色的民居建筑,聚落的形态也各有不同,下列有 关民居与聚落说法错误的是( )
A.热带沙漠气候的西亚,房屋墙厚,窗小,屋顶大多高耸
B.寒冷地区民居一般墙体厚实
C.湿热地区民居墙体薄,门窗大,通风效果好
D.聚落在平原地区呈团块状;沿着河流,谷地等多呈条带状
【答案】A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热带沙漠气候的西亚,气候炎热干燥多风沙,房屋墙厚,窗小,屋顶多为平顶,故A错误。寒冷地区民居一般墙体厚实,有助于保暖,故B正确。湿热地区民居墙体薄,门窗大,通风散热效果好,故C正确。聚落在平原地区呈团块状;沿着河流,谷地等较平坦的地方,多呈条带状,故D正确。故答案为:A。
【点评】聚落的民居建筑,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例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构筑的小冰屋墙体很厚,有利于保持室内温度;气温高的地区,聚落墙壁较薄,房间较大,窗户较小,从而达到防暑的效果;热带多雨地区人们一般都建双层木楼或竹楼,通风较好,人居住在楼上比较凉爽干燥。而有的民居则是适应于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而创造的,如中国福建客家人因聚族而居,创造出大土楼的特色建筑。
3.(2021七上·罗庄期末)读“某地区乡村聚落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地聚落总体形态及其影响因素是( )
A.团块状 气候因素 B.团块状 地形因素
C.条带状 气候因素 D.条带状 河流因素
(2)一般情况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镇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D
(2)A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1)由图可以看出,这里的聚落是呈条带状,这是因为聚落是沿河分布,受河流的影响,故答案为:D。(2)一般情况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镇的是甲地,因为这里位于河流交汇处,条件优越,故答案为:A。
【点评】(1)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如农业生产方式,经济发展,传统风俗习惯,文化背景、政治、军事、宗教、交通等。
(2)聚落一般尽量靠近水源,特别是有方便清洁的生活用水,故多沿河流两岸、湖泊四周分布,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观。地形对乡村聚落的影响十分明显,平原地区聚落较为集中,规模较大,形态多为团状;山区的居民多依山建筑居民点,高矮参差,成为山村或山区集镇。各个地区降水量大小会直接影响房屋建筑的形态。降水丰富的地区住宅房屋多为斜顶,有利于雨水下流,降水越丰富,屋顶坡度越大。
4.(2021七上·东莞期末)读"我国某地传统民居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是( )
A.屋顶坡度大,门窗较多 B.屋顶坡度小,门窗较小
C.屋顶坡度大,墙体较厚 D.屋顶坡度小,墙体较高
(2)这种建筑反映了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
A.长冬无夏 B.四季如春 C.炎热多雨 D.干燥少雨
【答案】(1)A
(2)C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1)由图可以看出,图中所示的传统建筑是高脚屋,屋顶坡度大、墙体高且薄,门窗多,故答案为:A。(2)由上题可知,访传统建筑是高脚屋,房屋墙体高、屋顶坡度大,说明这样的地区全年炎热多雨,墙体高、坡度大有利于排水散热,故答案为:C。
【点评】(1)聚落的民居建筑,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例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构筑的小冰屋墙体很厚,有利于保持室内温度;气温高的地区,聚落墙壁较薄,房间较大,窗户较小,从而达到防暑的效果;热带多雨地区人们一般都建双层木楼或竹楼,通风较好,人居住在楼上比较凉爽干燥。
(2)传统民居深受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对民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选址、建筑材料,朝向等方面,我国的传统房屋建筑常用“南尖北平”来描述,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房顶坡度大,利于雨季排水,而北方降水少,房顶坡度较小(平顶屋)。
5.(2021七上·蚌埠期末)观察下面四幅民居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一些特色民居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地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其中为东南亚热带地区传统民居的是(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2)a图民居能体现当地的气候特征( )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暖湿润 D.寒冷干燥
【答案】(1)B
(2)A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东南亚的湿热的气候与丰富的物产
【解析】【分析】(1)传统民居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读图可知,a是西亚的传统民居,b是东南亚的传统民居,是二层木楼或竹楼,东南亚气候湿热,人住上层,可以防潮,通风散热。c是北冰洋沿岸的冰屋,d是内蒙古高原的帐篷。根据题意选B.(2)读图可知,a是西亚的传统民居,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因为该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墙厚窗小可以防辐射,防风沙。故答案为:A。
【点评】聚落的民居建筑,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例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构筑的小冰屋墙体很厚,有利于保持室内温度;气温高的地区,聚落墙壁较薄,房间较大,窗户较小,从而达到防暑的效果;热带多雨地区人们一般都建双层木楼或竹楼,通风较好,人居住在楼上比较凉爽干燥。而有的民居则是适应于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而创造的,如中国福建客家人因聚族而居,创造出大土楼的特色建筑。
6.(2021七上·汉寿期末)福建土楼依山就势,以当地特有的泥土、细沙、木材和楠竹等为建筑材料,采用特殊工艺建造而成,是中国特色鲜明的大型土居建筑。读福建土楼景观图,回答下面小题。
(1)对土楼保护措施中,最符合文化遗产保护要求的是( )
A.拆旧新建 B.整旧如新 C.修旧如旧 D.建新如旧
(2)关于图中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聚落 B.居民多从事非农产业
C.乡村聚落 D.汇聚了大量社会经济活动
(3)亮亮游览土楼时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在土楼墙上刻了“亮亮到此一游”
B.把香蕉皮扔在土楼内的角落里
C.用手深情的抚摸土楼的大门
D.劝导游客,爱护土楼内的设施
【答案】(1)C
(2)C
(3)D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分析】(1)2008年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对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应遵循原真性和真实性,应当是修旧如旧,C正确。故答案为:C。
(2)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通过题目材料和图片可知,当地人们从事农业劳动,无高楼大厦,建筑相对较为分散,福建土楼为乡村聚落,C正确。故答案为:C。
(3)作为一名游客,我们要做到文明旅游,因此劝导游客,爱护土楼内设施是正确做法,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1)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了各族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历史根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要切实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明确管理主体,加快遗产保护立法,合理开发,适度利用,提高保护技术,加强研究,扩大宣传教育,做好后备项目的申遗准备工作。
(2) 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按照聚落的规模大小,可以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规模较大,占地广,以二三产业为主;乡村聚落规模较小,占地少,以第一产业为主。
(3)旅游资源是旅游开发的必备条件之一,是构成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旅游资源,也就没有旅游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旅游资源是脆弱的,常常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些是可以在一定时间后自行修复,有些则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保护旅游资源就是保护旅游业的发展。
7.(2021七上·渑池期末)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傍晚,法国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造成近800年历史的箭形塔尖倒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次日发表声明:“巴黎圣母院是历史、建筑和宗教遗产的杰出代表,也是文学遗产的丰碑,是我们集体记忆中独一无二的存在。”
(1)巴黎圣母院建筑属于( )
A.佛教建筑 B.伊斯兰教建筑
C.基督教建筑 D.犹太教建筑
(2)巴黎圣母院的遗产类型是( )
A.自然遗产 B.非物质遗产
C.文化遗产 D.自然、文化双遗产
【答案】(1)C
(2)C
【知识点】世界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分析】(1)佛教建筑主要是佛塔和佛寺,A错误。伊斯兰教建筑主要是清真寺,B错误。法国巴黎圣母院建筑属于基督教建筑,C正确。犹太教建筑是犹太教堂,D错误。故答案为:C。(2)“自然遗产”代表地球演化历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地域,A错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且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B错误。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C正确。巴黎圣母院建筑不属于自然遗产,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1)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三大宗教。基督教是世界第一大宗教。至今主要发达国家,除了日本,都是基督教文化主导的国家,尤其在欧洲、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的广泛地区。伊斯兰教发源于阿拉伯半岛,主要传播于亚洲、非洲,以西亚、北非、西非、中亚、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最为盛行。佛教发源于古印度。
(2)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包含文化景观)、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类。广义概念,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物质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8.(2021七上·西宁期末)欧洲北部居民房屋有尖顶高耸,屋顶坡度大的特点,这主要是因为( )
A.气候湿热,利于通风散热 B.雨雪天气多,利于雨雪流泻
C.气候寒冷,利于采光增暖 D.沙尘天气多,防止沙尘堆积
【答案】B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欧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
【解析】【分析】欧洲北部所处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降雪量大,为了避免厚厚的积雪压塌房顶,因此,欧洲北部的建筑多为尖顶状,以减轻积雪对房顶的压力。结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聚落的民居建筑,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例如北极圈附近居住的因纽特人构筑的小冰屋墙体很厚,有利于保持室内温度;气温高的地区,聚落地区墙壁较薄,房间较大,窗户较小,从而达到防暑的效果;热带多雨地区人们一般都建双层木楼或竹楼,通风较好,人居住在楼上比较凉爽干燥。
(2021七上·岚皋期末)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完整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的地方,当地层层落落的吊脚木楼与自然和谐共融,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建筑”。读西江千户苗寨的景观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9.吊脚楼与自然环境和谐共融,体现在( )
A.屋顶坡度较大,利于排水 B.土石材料建房,就地取材
C.墙体较厚,利于御寒 D.窗户较少,防止蚊虫进入
10.从传承和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大力开发商业网点,吸引游客
B.拆除全部古建筑,为现代建筑腾出空间
C.保护传统风貌,建立村寨博物馆
D.大力发展工业,增加经济收入
【答案】9.A
10.C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点评】当地的建筑风格大多是为了适应当地的地形和气候,例如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厚实防风防寒,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轻薄,通风透气。传统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等信息,因此在城市和乡村的建设中,要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的发展于保护之间的关系。
9.吊脚楼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体现在: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当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丰富,故A正确。吊脚楼用竹木为材料,就地取材,当地森林资源丰富,故B错误。墙体薄,因为当地夏季炎热、冬季温和,故C错误。窗户较大,有利于通风散热,故D错误。故选A。
10.从传承和保护的角度考虑,“大力开发商业网点,吸引游客”、“拆除全部古建筑,为现代建筑腾出空间”和“大力发展工业,增加经济收入”都是破坏当地聚落的做法,不可取。只有“保护传统风貌,建立村寨博物馆”有利于保护当地聚落,故选C。
11.(2021七上·营口期末)聚落民居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下图四种民居中,能反映气候湿热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热带沙漠地区民居为墙厚窗小的房屋,目的为了减少热量的传递和风沙的入侵,A错误;B是冰屋,它所处的气候是终年寒冷的极地气候,B错误;C是蒙古包,它所处的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C错误;D竹楼,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它的房顶呈“人”字型,“人”字型房顶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一般竹楼为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高脚是为了防止地面的潮气和通风,竹楼通风条件极好,非常适宜于高温潮湿的气候条件,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当地的建筑风格大多是为了适应当地的地形和气候,例如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厚实防风防寒,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轻薄,通风透气。
12.(2021七上·丹东期末)下列关于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乡村聚落的规模一般比城市聚落的规模小
B.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服务业,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
C.乡村聚落的道路要比城市聚落密集
D.乡村聚落的出现要比城市聚落晚一些
【答案】A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
【解析】【分析】聚落是人们长期居住并进行生产生活的场所,根据生产方式的不同,聚落可划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乡村聚落的规模一般比城市聚落的范围更广,但聚落的规模要更小,故A正确。 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农业,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和服务业,故B错误。乡村聚落的道路要比城市聚落稀疏、落后,故C错误。 乡村聚落的出现要比城市聚落早一些,先是有乡村聚落再有城市聚落,故D错误。故选A。
【点评】乡村聚落一般规模比较小,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和捕鱼等生产活动,而城市聚落一般规模很大,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工业和服务业等。
13.(2021七上·顺城期末)下列有利于聚落形成的地理条件有 ( )
A.地形崎岖,资源贫乏 B.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C.交通闭塞,通讯不畅 D.人口稀少,资源丰富
【答案】B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
故答案为:B
【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14.(2021七上·牡丹江期末)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故人庄”作为聚落具有的特点是( )
①规模较小 ②规模较大 ③人口密集 ④人口稀疏
⑤是从事农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⑥是从事非农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答案】B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
【解析】【分析】由题目可知,“故人庄”的特征是乡村聚落,这种聚落具有规模小、人口稀疏,从事的都是以农业生活活动为主的聚居地,规模大、人口密集、从事非农业活动的是城市聚落,故答案为:B。
【点评】乡村聚落一般规模比较小,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和捕鱼等生产活动,而城市聚落一般规模很大,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工业和服务业等。
(2021七上·临漳期末)读聚落景观图,回答下列各题。
15.四幅景观图片中,属于城市聚落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6.下列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地形平坦的甲聚落呈团块状
B.丙聚落的人们一般从事捕鱼等生产活动
C.乡村和城市的聚落规模没有差别
D.丁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17.下列关于聚落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不对传统聚落加以保护,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B.应尽力保护那些具有传统特色、民族特色的聚落
C.对于那些较为破旧的聚落,一律拆除,以利于美化环境
D.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答案】15.D
16.D
17.C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点评】乡村聚落一般规模比较小,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和捕鱼等生产活动,而城市聚落一般规模很大,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工业和服务业等。
15.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和乡村景观有明显的差别,城市自然景观变化快,道路纵横,网线密集,高楼林立,故本题选D。
16.团块状聚落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而甲图是梯田景观,地势崎岖,A错;丙聚落为蒙古包,人们一般从事放牧等生产活动,B错;乡村和城市的聚落规模差别较大,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比乡村聚落规模大、道路纵横密集、建筑物密集等,C错;丁聚落为城市,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D正确,故本题选D。
17.对典型聚落完整地加以保护,对保存历史文明的遗存、保护人类多民族“文化生态”的平衡、保持地域特色、保护地方乡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那些较为破旧的聚落,应该分具体情况,不能为了美化环境,一律拆除,故本题选C。
(2021七上·昭阳期末) 2021年2月14日,云南翁丁老寨发生严重火灾,翁丁佤寨的民风民俗是整个佤族地区文化传承发展的缩影,是世界佤文化的源生地、是中国部落文化最后的活体、是佤族文化的活态博物馆。下图为翁丁老寨及传统民居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翁丁老寨( )
A.属于乡村聚落 B.工业生产发达
C.建筑高大密集 D.道路纵横交错
19.翁丁老寨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寒潮多发——木结构利于保暖
B.湿度较大——底层架空利于防潮
C.冬季雪多——屋顶陡峭便于排雪
D.光照不足——窗户较大便于采光
20.在翁丁佤寨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应该( )
A.拆除重建 B.翻新使用 C.加强保护 D.禁止参观
【答案】18.A
19.B
20.C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点评】(1)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根据规模大小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乡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城市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即乡村和城市的本质区别是生产方式不同。乡村农业人口较多,人口密度小,以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第一产业为主,以自然景观、自然生态环境为主,社会生活单一;而城市非农业人口较多,人口密度大,以工业、服务业等第二、三产业为主是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人造景观、人工生态环境较多,社会生活丰富。
(2)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3)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文化水平,因此要加以保护。
18.读图,并根据材料分析可知,翁丁老寨属于乡村聚落,以农业生产为主, 建筑低矮稀疏,道路稀疏,交通不便。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9.翁丁老寨位于云南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 木结构可以就地取材;底层架空利于防潮; 窗户较大便于通风散热; 屋顶陡峭便于排水。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在翁丁佤寨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保护,修旧如旧;要限制参观人数,但不能禁止参观。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二、综合题
21.(2022七上·江城期末)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图1、2是聚落景观图,图3是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聚落可分为 和 两类,图1体现了 聚落的特点。
(2)图3中A、B、C三处聚落都属于 聚落。三个聚落的选址,从交通因素分析其共同点是 。
(3)A、B、C三处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 处,理由是 。
(4)C聚落附近森林资源丰富,如果在C处建一造纸厂,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是 (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
【答案】(1)城市;乡村;城市
(2)乡村;河流沿岸(地形平坦,靠近水源)
(3)B;地形平坦开阔(河流交汇,水源充足)
(4)不合理;该地位于上游,造纸厂污染水源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1)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两类。图1聚落特点是建筑高大密集,人口稠密,交通发达,判断为城市聚落。
(2)由图可知,A、B、C三处聚落建筑低矮且分散,人口较稀疏,为乡村聚落。三个聚落都位于河流沿岸地区,水运较便利。由于B处相比于A、C两处,地形平坦广阔,位于河流的交汇处,B处更容易发展成城市。
(3)C处位于河流的上游,造纸厂会污染水源,因此建在C处不合理。
【点评】聚落形成的条件包括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等,聚落通常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乡村聚落一般规模比较小,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和捕鱼等生产活动,而城市聚落一般规模很大,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工业和服务业等。
三、图文分析题
22.(2021七上·朝阳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村,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传统村落不仅有美学价值,而且对完善新农村规划、提高城市建设水平都是有益借鉴。
材料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我国皖南古村落,以西递、宏村为代表,保持了中国传统的古村落面貌,村庄背依青山,清流穿村而过,白墙黑瓦的古民居与秀美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被誉为“桃花源里人家”。
(1)聚落是人们的聚居地,主要形式有乡村和城市,从景观特色看,皖南古村落属于 。居住在乡村的人们一般从事的生产活动是 。
(2)乡村和城市聚落有较大的差异,下列属于城市景观的是( )
①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学校、医院②道路纵横、车辆很多③有农田、果树、池塘④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聚落分布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皖南古村落以 和 为代表。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条件有 (一点即可)。
(4)由于自然和社会的原因,一些特色鲜明的传统聚落正在逐渐减少,面对这种状况,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保持原有的特色聚落,拒绝现代文明进入
B.为了招揽游客,在传统聚落附近大兴土木,建设宾馆和饭店
C.为了建经济开发区,拆掉古建筑群,用现代建筑取代那些已经破旧的聚落
D.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前提下修缮传统聚落
【答案】(1)乡村;耕作(放牧/捕鱼)
(2)D
(3)西递;宏村;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气候适宜)
(4)D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1)聚落是人们的聚居地,主要形式有乡村和城市,从景观特色看,皖南古村落属于乡村。居住在乡村的人们一般从事的生产活动是农业生产活动,如,耕作、放牧、捕鱼。
(2)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景观有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学校、医院;道路纵横、车辆很多;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有农田、果树、池塘属于乡村景观。故答案为:D。
(3)聚落分布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皖南古村落以西递和宏村为代表。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条件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气候适宜等。
(4)一些特色鲜明的传统聚落正在逐渐减少,要在保持原有的特色聚落,但是不能拒绝现代文明进入 ,A错误。不能为了招揽游客,而在传统聚落附近大兴土木,建设宾馆和饭店,B错误。为了建经济开发区,不能拆掉古建筑群,而用现代建筑取代那些已经破旧的聚落,C错误。应该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前提下修缮传统聚落,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