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猜猜他们都是第一单元中的哪些诗人?
清醒孤独、高洁不群、狂放不羁、鄙弃礼法 阮籍
爱国志士、渴盼北伐、语言沉郁雄浑、明白晓畅 陆游
醉心自然、安逸恬淡、诗风平淡隽永 陶渊明
才华横溢、精通音律、自成一体 李清照
忧国忧民、关心时事、命运多舛、受尽磨难 杜甫
自信乐观、蔑视权贵、怀才不遇 李白
才秀人微、怀才不遇、诗风俊逸豪放 鲍照
忠君爱国、高洁执着、忠怨激愤 屈原
针砭时弊,关心民生,语言平和通俗、流畅自然 白居易
读下列评价,猜猜他们都是哪位诗人?
执着不屈,前度刘郎 刘禹锡
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辛弃疾
妙解音律、词风清空 姜夔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
旷达超脱、圆融自适 苏轼
以一首诗跻身大唐一线诗人行列 张若虚
改革先锋、频遭贬谪、诗文大家、正直傲岸、地图炮祖师爷 柳宗元
似直而纡,似达而郁 韦庄
精通音律、典雅精工、词中老杜 周邦彦
词风秾艳、辞藻华丽、描摹女子情态传神自然 温庭筠
边塞诗人、李白杜甫的好友、尚质主理、敢于批判揭露 高适
拟行路难
《行路难》,乐府旧题,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寄寓悲愤之情。拟,摹仿。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
行路难∶道路难行,人生之路(仕途)艰险坎坷。
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
人生也是有命的(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像水流向不同方向,怎么能行时叹息坐时愁?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因要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唱。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呢!哎,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敢多说什么呀!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对比阅读
《拟行路难》其四
鲍 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对比阅读
朝代 表现手法/技巧 思想情感
原因
鲍照 《拟行路难》 魏晋南北朝 (南朝·宋) 比兴、反问、 动词、设问 满腹愁绪、悲愤无处宣泄
门阀制度压制人才
李白 《行路难》 唐朝 用典、虚实结合 满腹愁绪 但潇洒自信、乐观积极 经济繁盛政治开明
文化自信
拓展:时代背景总结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社会动荡,诗风苍凉雄健,倡导建功立业。
中晚唐国事衰微,始终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多借古讽今
北宋词重义理,南宋词重爱国,明末词重忠义
盛唐时期边塞诗构成“盛唐精神”的壮丽音节,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蜀相》《书愤》对比阅读
《蜀相》作者探访武侯祠,追忆诸葛亮功业与精神,吊古伤己,怀古寄志。
咏史怀古诗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书愤》围绕“愤”,以时间为脉,追忆往事,书写了从早年到晚年的两重悲愤:身世之愤,家国之愤。重誓报国。
探究两首诗作者的生平经历与社会背景
杜甫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①读书和壮游时期(35岁以前)积极进取 涉世不深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②困守长安时期(746—755,35—44岁)
忧国忧民
政治理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第一篇为人民呼喊的杰作——《兵车行》
揭露杨国忠兄妹荒淫享乐生活的——《丽人行》
③战乱流离时期(756—759,45—48岁)许身社稷,志在匡国
安史之乱 左拾遗
他的诗歌创作,因血与泪的滋养,达到了巅峰状态。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三吏”“三别”
④漂泊西南时期(760—770,49—59岁)
壮志难酬,烈心不已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孤危自死,社会依然,四语之中,涵深哀焉。
——鲁迅
杜甫的诗歌风格:
“沉郁顿挫”
沉郁:思想内容。
“沉”即“深”——深刻、深广、深厚
“郁”即“积”——真实、凝重、含蓄
顿挫:艺术形式。
字面上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情感的千回百折;节奏的徐疾相间;音调的抑扬顿挫;旋律的跌宕起落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人生经历:
出身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
生于两宋之交,一出生就经历了大宋史上乃至是中国史上最耻辱的靖康之难。
经历过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家仇国恨的复杂情感早在他幼小的心灵扎根。
他以文官身份进入朝堂,希冀能获得官家的全力支持。
只可惜,宦海几经浮沉,陆游心心念念的北伐中原、兴复宋室至死也未实现。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一身报国有万死”
“扫胡尘”、“靖(平定)国难”
“死前恨不见中原”
亘古男儿一放翁! 铁马冰河“空入梦”!
比较两首诗,完成下面的表格。先在小组范围内与其他同学交流,然后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篇目
《蜀相》
《书愤》
写作时间
作者经历
社会状态
760年
1186年
到达成都,修建杜甫草堂,定居浣花溪畔
赋闲在乡
离乱时代
离乱时代
比较两首诗,完成下面的表格。先在小组范围内与其他同学交流,然后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主要意象 诸葛亮
个人情感
(杜)慨叹——忠心、功绩
(陆)羡慕——矢志不渝
杜——不得重用的痛苦(旷古悲凉)
陆——渴望北伐复国(建功立业)
比较两首诗,完成下面的表格。先在小组范围内与其他同学交流,然后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艺术技巧
语言风格
杜——情景交融
陆——用典明志
杜——沉郁 陆——悲壮
《蜀相》中,一生不得志的杜甫吊古以记恨;
《书愤》里,铁马冰河空入梦的陆游,以诸葛亮自况,寄托满怀忠愤之情。
总结
以意逆志,心同此心;
知人论世,意同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