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配套单元检测: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配套单元检测: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3-09-10 16:20: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检测题
本测试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2011·广安)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某同学做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已知白磷着火点是40℃,红磷着火点是240℃;发现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红磷都没燃烧,铜片上白磷着火燃烧。对此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 ( )
A. 物质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接触
B. 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
C. 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既供热又使白磷Ⅱ与氧气隔绝
D. 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
2 (2011·泰州)下列关于灭火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油着火,用水浇灭 B.扑灭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
C.熄灭酒精灯,用嘴吹灭 D.电器着火,直接用水浇灭
3 (2010·玉溪)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
B.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4 (2010·株洲)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
D.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并达到着火点
5 (2011·梧州)某地,一辆石油液化气运输车发生事故翻倒,储气罐部分破裂,并有液化气漏出,切不可采取的措施是(  )
A.疏散周围人群 B.用水喷气罐降温
C.控制火源靠近 D.焊接气罐泄漏处
6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
  A.水能灭火,所以电脑一旦失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C.点燃H2与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煤气(CO)与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
D.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7 下列变化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 白磷自燃 B. 硫黄燃烧 C. 火药爆炸 D. 铁丝燃烧
8 (2011·宜宾)下列不是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
A. 可燃物 B. 氧气 C. 压强 D.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9 (2011·百色)学以致用,请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安全可行的是 ( )
A. 在加油站拨打或接听移动电话     
B. 遇火灾时打开所有门窗
C. 档案资料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火 
D. 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
10 下列是一些人类生活所需要的热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
A.物体间相互摩擦产生的热量
B.电熨斗通电放出的热量
C.天然气燃烧放出的热量
D.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所吸收的热量
11 同学们野炊时,小红往灶中塞叠很多木柴,结果火焰较小且黑烟多,小兵过来将木柴取出部分并架空了一些,火焰就旺了。小兵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B.升高木柴的温度
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方便添加木柴
12 (2011·荆门)下列能源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取之不尽的天然能源是 ( )
A. 氢气 B. 太阳能 C. 天然气 D. 石油
13 (2011·无锡)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叙述错误的
是( )
A. 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B. 将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
C. 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可制得焦炭 D. 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14 (2011·河南)燃煤排出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
A. 温室效应 B. 白色污染 C. 酸雨 D. 臭氧层破坏
15 (2011·广安)下列行为与“绿色环保”理念不相符的是 ( )
A. 分类回收、利用垃圾,减少资源浪费
B. 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减少疾病传染
C. 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能源
D. 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16 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石油的蕴藏量是无限的 B.石油是“清洁燃料”
C.完全燃烧后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D.石油除了作燃料,不能再开发利用了
17 科学家探明我国南海有巨大的可燃冰带,它是在海底低温高压条件下甲烷分子与水分子形成的晶体,关于可燃冰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一种矿物燃料
B.它的化学式可写作H2O
C.它的开采能解决能源问题,不必再研究新能源
D.由于甲烷无毒,不必关注开采造成的环境问题
18 (2011·泰安)石油被人们称为“工业的血液”,它没有固定的沸点,通过加热汽化、冷凝、分离可得到汽油、煤油等产品,由此可以判定石油属于 ( )
A. 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
19 (2010·株洲)下列有关环境和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汽油、煤油、柴油等都是石油产品
B.化石燃料中最清洁的是天然气
C.酸雨对农作物、桥梁、建筑物等有破坏作用
D.为了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应将所有废弃塑料采用焚烧的方法处理
20 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煤燃烧后产生的烟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
C.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 D.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
二 填空题(共35分)
21(8分)(2010·邵阳)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_________。
(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_________。
(3)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B.跳楼逃生 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
(4)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22(6分)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若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如右图,在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上的塑料盖掀起。试问:
(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填序号) _____________。
①金属筒不加盖时 ②塑料筒中装的是煤粉时
(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3(7 分)近年来,我国多次发生瓦斯爆炸事件,瓦斯已成为导致煤矿恶性事故的“头号杀手”。
(1)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请写出瓦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列举一条煤矿安全生产的具体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发生瓦斯爆炸时,下列自救措施不恰当的是_______(填字母代号)。
A.站在原地不动 B.背对爆炸地点迅速卧倒
C.选择合适通道迅速逃生
(4)上述事例告诫我们,在使用可燃性气体时,要特别注意安全。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5分)(2010·达州节选)达州是国家“十一五”天然气开发的重点地区和“川气东送”的起点,有“中国气都”之称。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
(2)天然气与空气混合点燃易____________。
(3)若晚上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不能做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5(4分)(2011·鸡西)许多家庭做饭用罐装的“煤气”作燃料,罐中所装的是液化石油气,它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石油属于 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若厨房失火时,要移走“煤气罐”,这是利用了 的原理灭火。
26(5分)2009年12月7~18日,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会议达成了《哥本哈根协议》。“低碳经济”是此次会议的一个热门话题,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请问:
(1)煤、石油和_________常称为化石燃料,自然界中绿色植物的_____________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2)“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即只生成一种产物)。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物质,若该生产过程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则这种产物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甲醇(CH4O) B.甲酸(CH2O2) C.乙醇(C2H6O) D.乙酸(C2H4O2)
(3)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②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③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④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⑤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三 实验探究题(共19分)
27(12分)(2011·南昌)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
【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 。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 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
【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一种碱(KOH),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8 (7分)(2009·南京节选)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火柴、蜡烛、烧杯三种实验材料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提出问题】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猜想与假设】1.有可燃物 2.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3.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设计与实验】
验证 对比实验
假设1 示例:加热烧杯,烧杯不可燃 _______________(仿照示例填写)
假设2 示例:常温放置蜡烛,蜡烛不燃烧 _______________(仿照示例填写)
假设3 示例:点燃蜡烛,蜡烛在空气中持续燃烧 _______________(仿照示例填写)
【得出结论】猜想正确,燃烧必须同时满足 个条件,只要破坏 个燃烧的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反思质疑】氢气在氯气中能燃烧。燃烧是否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查阅资料】镁条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细铁丝可以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棕黄色的烟;磷能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表达与交流】根据上述内容和课本中对“燃烧”的描述,你认为 叫做燃烧。
四 计算题(共6分)
29(6分)煤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煤做燃料不仅是极大的浪费,而且固体煤中含有的硫在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还会造成环境污染。若某市冬季取暖150天,每天消耗含硫1% 的煤2 000 t,该市一个冬季向大气排放多少吨二氧化硫气体?从环保角度考虑,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检测题参考答案
1 D 解析:红磷是可燃物,没有燃烧是因为环境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2 B
3 A 解析:开挖隔离带,可清除可燃物或把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A正确;着火点一般是固定不变的,用水灭火是因为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B错误;汽油是可燃物,放置在空气中已与氧气接触,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C错误;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隔绝了氧气(或空气),D错误。
4 B解析:实验1中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所处环境一样,红磷没有燃烧只能说明是温度达不到红磷的着火点,即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实验2中温度并没有变化,只是提供了氧气,水中白磷即能燃烧,说明与氧气有关,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白磷就不能燃烧;由此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5 D 解析:石油液化气是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所以当运输车的储气罐部分破裂,并有液化气漏出时,要及时疏散人群、控制火源靠近、用水喷气罐降温等,切不可焊接气罐泄漏处。
6 C 解析:电脑失火用水扑灭能损坏器件,A说法不正确;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先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所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而分子是能分的,B说法不正确;点燃H2与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H2与CO都是可燃性气体,所以点燃CO与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C说法正确;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且只有两种元素,含氧化合物如含氧酸、含氧碱、含氧酸盐不属于氧化物,D说法不正确。
7 A 解析:自燃是缓慢氧化过程中积聚热量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而燃烧的现象,白磷自燃属于缓慢氧化。
8 C 解析:物质燃烧时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最低温度,三者缺一不可。
9 C 解析: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加油站的空气中有大量的汽油蒸气,拨打或接听移动电话会产生电火花引燃气体,所以A错误;遇火灾时打开所有门窗,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反而为燃烧提供了大量的氧气,所以B错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适宜扑灭图书、档案等的火灾,所以C正确;沼气有可燃性,闲置的沼气池内是沼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易发生爆炸,所以D错误。
10 C
11 A 解析:取出部分木柴并架空,增大了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木柴因与空气充分接触而燃烧更旺更剧烈。
12 B
13 A 解析: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是天然存在的,是化工原料,不是化工产品。
14 C 解析:二氧化碳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塑料制品引起白色污染;氟利昂的使用会破坏臭氧层。
15 B
16 C
17 A 解析:可燃冰是一种矿物燃料,故A说法正确;由题意知可燃冰是甲烷分子与水分子形成的晶体,不能用水的化学式表示,故B说法错误;可燃冰的开采能解决能源问题,但仍然要研究更清洁的新能源,故C说法错误;甲烷是温室气体且甲烷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也会产生温室效应,所以要关注开采造成的环境问题,故D说法错误。
18 D
19 D
20 B
21(1)可燃物 (2)开门使室内空气形成对流,使室内氧气更充足 (3)A
(4)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22(1)使面粉充满整个金属筒,与空气混合均匀 (2)① (3)严禁烟火(或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模拟粉尘爆炸实验的有关知识。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且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得就越剧烈,放出的热量就越多,爆炸越剧烈。因此,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同时还要保持通风透气。
23 (1)CH4+2O2CO2+2H2O (2)加强通风(或其他合理答案) (3)A (4)检验气体的纯度
24(1)甲烷(或CH4) (2)发生爆炸 (3)打开电灯或拨打电话或使用打火机等
25 不可再生 移走可燃物
26(1)天然气 光合 (2)B (3)①③④⑤ 解析:(1)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2)根据题意可知绿色化学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根据给出的物质可知B符合;(3)低碳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能量损耗。
27【知识回忆】 可燃物 ,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交流讨论】(1)减少污染(环保) 擦干 (2) 氧气(或空气)
【综合应用】放热 2K + 2H2O2KOH+ H2↑
28【设计与实验】点燃蜡烛,蜡烛可燃 点燃蜡烛,蜡烛燃烧 将燃着的蜡烛扣入一只烧杯内,蜡烛逐渐熄灭 【得出结论】 三 一 【表达与交流】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 解析:(1)明白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即物质具有可燃性、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此实验是对比实验,从假设1可知烧杯是不可燃烧的物质,后面的就要填写可燃物;假设2是没有达到物质的着火点,后面就要填写达到着火点的物质;假设3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后面就应填写氧气不充分时的燃烧。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2)据资料可知镁的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以及铁丝和磷的燃烧现象,总结燃烧的定义。
29解:整个冬季消耗煤的质量为:2 000 t×150 =300 000 t。
硫的质量为:300 000 t×1%=3 000 t,设一个冬季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硫气体的质量为x。
S+O2SO2
32 64
3 000 t x
x=6 000 t
答:一个冬季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硫的质量是6 000 t。
如果把煤改用天然气或其他清洁能源,或者把煤进行脱硫处理,社会效益会更好。
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