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小明在野外迷路并且口渴至极,幸好他有个无色塑料袋,小明将它套在一段叶片较多的枝条上,过一段时间后,收集了一些水,小明这是在利用植物的( )
A. 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 C. 蒸腾作用 D. 以上都是
随着花卉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现在叶片喷塑技术被很多养殖人员在使用,这样在参展期间即使多天不浇水也能保持花卉的鲜亮。叶片喷塑的目的是( )
A. 降低蒸腾作用 B. 阻止新陈代谢 C. 阻止呼吸作用 D. 阻止光合作用
成熟区生有大量根毛,其意义主要是( )
A. 增强根的固定作用 B. 增大根的吸收面积
C. 扩大根的分布范围 D. 保护幼根和根毛
下列四粒种子的不同部位受到损伤(如图所示),即使在适宜条件下也不能萌发的是( )
A. B. C. D.
如图,某实验小组探究“根的哪一部分生长最快”时对红小豆根尖描线,第二天观察到的m应该是( )
A. 根冠 B. 分生区 C. 伸长区 D. 成熟区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发育成万千枝条及绿叶的结构是( )
A. 根 B. 芽 C. 叶 D. 茎
小麦、水稻的根系主要是由什么构成的( )
A. 直根 B. 主根 C. 侧根 D. 不定根
如图所示的传粉方式为( )
A. 自花传粉
B. 异花传粉
C. 双向传粉
D. 人工辅助授粉
一朵花中,与繁殖后代直接相关的结构是( )
A. 花瓣 B. 蜜腺 C. 雌蕊和雄蕊 D. 花丝和花药
设计绿化方案时,一般不应考虑的是( )
A. 尽量种植珍贵植物 B. 植物的品种搭配
C. 尽量减少裸露 D. 保证室内的通风采光
以松、杉为主的植被类型是( )
A. 热带雨林 B. 常绿阔叶林 C. 落叶阔叶林 D. 针叶林
若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应选用下列合适的实验材料是( )
A. 不含叶绿体的叶 B. 边缘不含叶绿体(白绿相间)的叶
C. 全绿色的叶 D. 除去叶绿素的叶
某同学于6月中旬晴朗的一天做了如下的探究:从上午8点开始,在同一植物的相同位置上,每隔5小时摘取一片大小相同的叶子,并按时间顺序编号后低温保鲜, 等摘取了4片叶子(依次为甲、乙、丙、丁)后,同时进行脱色处理再滴加碘液, 颜色最蓝的是( )
A. 甲叶 B. 乙叶 C. 丙叶 D. 丁叶
关于叶片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它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
B. 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C. 叶脉属于输导组织
D. 叶片表皮上有气孔,白天全部开放,夜晚全部关闭
能进行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B.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C. 呼吸作用最重要的意义是分解有机物
D. 呼吸作用最重要的意义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夏天水生藻类(如水绵)常在白天,尤其是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浮出水面,而在夜晚却沉入水中,它们日浮夜沉的原因是( )
A. 白天光合作用旺盛,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使细胞密度变小
B. 夜晚呼吸作用旺盛,产生了水,使细胞加重
C. 白天光合作用旺盛,产生了大量氧气,使细胞密度变小
D. 夜晚二氧化碳减少,细胞体积变小,密度增加
为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装置实验前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B. 乙装置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
C. 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 丁装置实验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如图为叶肉细胞内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为相关气体,A为细胞内相关细胞结构。下列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代表氧气,代表二氧化碳 B. 细胞进行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C. A结构能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 D. 字母A代表线粒体
木材燃烧时能放出大量热量, 可以将水烧开, 把饭煮熟。木材中储存的能量是( )
A. 太阳光能
B. 电灯光能
C. 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储存在有机物里的能量
D. 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时释放的能量
移栽植物时往往暂时出现萎蔫现象,这是由于( )
A. 水分的输导受到阻碍
B. 一些根毛和幼根折断,降低了对水分的吸收能力
C. 没有及时浇水
D. 一些根毛和幼根被拉断,降低了对无机盐的吸收能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植物在生长时,灌溉的水越多越好
不同植物生长的需水量不同,同一种植物不同生长期的需水量也不同
当外界溶液浓度过低时,植物会严重缺水,出现“烧苗”现象
根是陆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叶等器官也能适量吸水
A. B. C. D.
北京地区的一些古树树干几乎中空,但仍然枝繁叶茂,展现出生命之顽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树干中的输导组织没有完全被破坏
B. 根吸收的有机物仍可以运输到叶片
C. 叶片合成的有机物仍可以运输到根
D. 根吸收的水分仍可以运输到叶片
现有两粒花生,其中一粒已长芽。各取两粒花生的一半,分别滴加一滴碘液,结果未长芽的花生变蓝,已长芽的没有变化。根据这个实验,对已长芽的花生,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里面的淀粉被分解消耗
B. 里面的淀粉、蛋白质被分解消耗
C. 里面的淀粉、脂肪被分解消耗
D. 里面的淀粉、蛋白质、脂肪被分解消耗
花在受精后,一般来说会有一些变化,下列变化中不正确的是( )
A. 花瓣和雄蕊首先凋落
B. 柱头和花柱萎缩, 花萼也随着枯萎或存留
C. 子房渐渐发育成果实
D. 受精卵吸收营养发育成种子
有关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B. 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C.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D. 人类的活动打破了碳一氧平衡导致了温室效应
二、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结合下图和“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过程:
A.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 (填“装片”或“切片”) 。
B.观察叶片的结构: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 。
C.观察叶片的下表皮:叶片下表皮上有许多气孔,它们是植物进行 作用散失水分的“门户”。在用显微镜观察时, 如果所用目镜是5,观察到的单个气孔被放大了50倍,则所用物镜的放大倍数是 。
D.画图。
(2)叶肉细胞中的 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和 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3)叶片表皮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 。
花生是一种产量高、食用广泛的坚果,又名“长生果”,下列四幅图表示的是花生的一生中几个主要阶段。请据图回答问题。
(1)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的谜底就是花生的果实,请问“白胖子”在生物学上是指 ,它是由 发育而来的。
(2)形成丁之前,植物需要经过 和 两个阶段。
(3) 我们吃的花生油来自图甲中的 。
(4)依据丁图的数量推测,丙图中某个子房里的 数量为2个,至少需要 个萌发的花粉粒才能形成。
图一所示的是根尖的结构,图二和图三所示的分别是枝芽的结构及其发育而成的枝条,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幼根的生长是通过图一中[ ]____________细胞数量的增多和[ ]____________细胞体积的增大实现的。
(2)图三中枝条的叶和茎分别是由图二中的[1]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发育而来的。
(3)植物的生长需要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等营养物质。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____________,与该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水和无机盐由根尖相应部位的细胞来吸收,再由茎中的________运输到植物的各个器官;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则由茎中的________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器官。
(4)综合(1)(2)可以看出,植物体的各器官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功能上,都是相互联系的,是一个________的整体。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如图是有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两个实验的装置图,请结合平时的实验回答:
(1)在实验一中,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遇到植物在光下释放出的气体,发生的现象是卫生香复燃,由此证明光合作用可产生 。
(2)在实验二中,将甲、乙两个装置先暗处理,再放在阳光下几小时, 然后各摘下一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观察到变蓝的是 装置中的叶片。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 。该实验的变量是 。
(3)综合上述两个实验的结论可知,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之一是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 的平衡;根据实验二的原理可知,要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可采取的措施是适当增加 的浓度。
(4)请补充完整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二氧化碳+ (贮存能量)+氧气。
某班同学探究“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回答问题。
(1)甲组同学的实验设计及实验结果见下表:
瓶号 种子及数量 实验处理 萌发的种子数量(粒)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A 绿豆100粒 适量水,
20° 52 86 94 96 96 96
B 绿豆100粒 无水,
20° 0 0 0 0 0 0
该组提出的问题是: 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
②该组的实验结论是: 。
种子的发芽率一般是指一定时间内 的种子数占全部被测种子数的百分比。发芽率超过90%的种子才适合播种。A瓶内种子的发芽率是:__________。
(2)乙组同学想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具体的实验操作见下表:
瓶号 种子及数量 实验处理
C 绿豆100粒 水完全淹没种子,冰箱冷藏(4℃)
D 绿豆100粒 适量水,放置室内(20℃)
该组同学的实验能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
1.【答案】C
2.【答案】A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C
6.【答案】B
7.【答案】D
8.【答案】B
9.【答案】C
10.【答案】A
11.【答案】D
12.【答案】B
13.【答案】C
14.【答案】D
15.【答案】D
16.【答案】C
17.【答案】D
18.【答案】C
19.【答案】C
20.【答案】B
21.【答案】D
22.【答案】B
23.【答案】A
24.【答案】D
25.【答案】C
26.【答案】(1)切片 叶脉 蒸腾 10 (2)叶绿体 线粒体 (3)细胞壁和大液泡
27.【答案】 (1)胚 受精卵 (2)传粉 受精 (3)子叶 (4)胚珠 2
28.【答案】(1)[C]分生区 [B]伸长区
(2)幼叶 [2]芽轴
(3)[A]成熟区 有大量根毛 导管 筛管
(4)统一
29.【答案】(1)氧气
(2)乙;二氧化碳;二氧化碳
(3)氧气;二氧化碳
(4)水;有机物
30.【答案】(1)水分 水分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答案合理即可) 萌发 96%
(2)不能 该实验没有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答案合理即可)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