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探索生命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0分)
系统地阐述自然选择学说的著作是( )
A. 《天工开物》 B. 《本草纲目》 C. 《寂静的春天》 D. 《物种起源》
为了解潍县萝卜的各个品系以及栽培现状,某研究小组先后到各萝卜主产区考察其种植环境、查阅和收集相关资料、走访相关人员。其主要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
A. 实验法 B. 调查法 C. 观察法 D. 测量法
食堂工作人员对学生每天的饭菜都要随机采集,部分留样,供有关部门进行食品安全检查。其中主要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
A. 比较 B. 抽样检测 C. 作出假设 D. 生物分类
老师布置完任务后小明立刻回家找望远镜,小刚则去搜集报纸、走访有关人士,请问小明、小刚接到的任务分别是( )
A. 观察、调查 B. 调查、观察 C. 观察、实验 D. 调查、实验
下列对“研究响尾蛇是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实验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 设计一只没有被响尾蛇袭击过的死老鼠,其目的是形成对照
B. 将被响尾蛇袭击过的死老鼠和没有被响尾蛇袭击过的死老鼠都拖动一段弯曲路径,这两条路线可以不同
C. 环境温度必须适宜响尾蛇的活动
D. 实验结论应是: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猎物的
“关于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科学探究中,假设总与实验结果保持一致
B. 设计对照实验时,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相同
C. 在阴暗潮湿处容易发现鼠妇,这可以作为假设的一个依据
D. 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应该设置光照和黑暗两组环境,其他条件一致
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学研究的范畴:( )
A. 春来秋去气候变化万千 B. 对人类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C. 仲夏之夜蛙鸣声声流萤点点 D. 无公害绿色果蔬的生产
下列有关科学家及生物学发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林奈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命名法
B. 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C. 达尔文运用实验的方法建立了“进化学说”
D. 人类基因组计划破译了人体细胞内全部DNA所含的遗传信息
某市饲养的淡水鱼类最适合在20~28℃的温度范围内生活。夏天气温升高,鱼的生活会受到影响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进行科学探究。下列叙述中,可以作为这个问题假设的是( )
A. 夏天气温升高,鱼的生活会受到影响吗
B. 夏天气温下降,鱼的生活是否会受到影响
C. 在夏天,水中的氧气较多,水草茂盛
D. 夏天气温升高,鱼的生活会受到影响
为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按照对照实验的要求,表中应分别设计为( )
A. 明亮、25℃ B. 明亮、0℃ C. 阴暗、0℃ D. 阴暗、25℃
如图所示,在一个黑暗的空间内架设Y字形走道,放置数只昆虫幼虫于起点,并在走道中间放一个隔板,阻挡光线,在甲处放置一个光源,观察到幼虫都朝甲处移动。若重新把这些幼虫再放回起点,那么应进行下列哪一实验及得到哪种结果可以推测此幼虫具有趋光行为( )
A. 将光源移走,幼虫仍朝甲处移动;再将光源移到乙处,幼虫仍朝甲处移动
B. 将光源移走,幼虫仍朝甲处移动;再将光源移到乙处,幼虫随机移动
C. 将光源移走,幼虫随机到处移动;再将光源移到乙处,幼虫朝乙处移动
D. 将光源移走,幼虫随机到处移动;再将光源移到乙处,幼虫随机移动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蛙卵的孵化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别 水质 水量 水温 蛙卵数 孵化的蝌蚪数
A组 河水 1000毫升 25 ℃ 30个 28只
B组 自来水 1000毫升 10 ℃ 30个 11只
A. 该实验探究的是: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
B. 该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蛙卵孵化的影响
C. 将蛙卵数增加至每组60个
D. 该实验不太科学,需改进实验方案
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一定数量的鼠妇(用m表示)放在同一个纸盒中,一半置于盖上纸板的较暗环境中,另一半置于盖上玻璃板的较亮环境中。推测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将两棵长势相近的草莓幼苗分别栽入两个花盆中并编号为A、B;
每天对A花盆中草莓喷洒用清水配制的0.02%甲壳素溶液,同时对B花盆中草莓喷洒等量的清水;
将上述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地方20天,最后数出每棵草莓根的数目和测量每条根的长度,计算出总长度。
针对上述实验设计和评价正确的是( )
A. 实验结果是甲壳素能促进草莓根系生长
B. 实验结论是A组草莓根总长度大于B组
C. 实验目的是研究清水是否对草莓根系生长有影响
D. 实验前要数出每棵草莓根的数目并计算根的总长度,计算实验前后的差值
二、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下面是霏霏同学对某项科学探究活动的实验设计:材料用具:一截劈开的竹筒(长15 cm)、1只蚂蚁、1杯浓糖水、1杯清水、1个放大镜、2支滴管
实验步骤:在竹筒的两端,分别用两支滴管各滴上1滴浓糖水和1滴清水,将1只蚂蚁等距离放在两滴液体之间(如图)。
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蚂蚁的取食情况。
请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本实验作出的假设是 ;实验变量是: 。
(3)对实验结果的预测与分析:
预测一: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清水一端并停留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不能说明蚂蚁喜欢吃甜食。
预测二: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并停留,则说明 。
(4)本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 。
(5)实验后,霏霏应如何处理蚂蚁 答: 。
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时,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鼠妇爬走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 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吗 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1)根据题干中提出的问题,你认为实验的变量是 。
(2)作出假设: 。
(3)制订并实施探究方案:
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
在铁盘两侧的 处各放5只鼠妇;
从第二分钟起,每分钟对鼠妇的分布情况进行一次统计, 并将统计结果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环境 2min 3min 4min 5min 6min
明亮
阴暗
环境 7min 8min 9min 10min 11min
明亮
阴暗
若要得出相对准确的结论,应该依据的数据是( )
A.3时的记录
B.7时的记录
C.11时的记录
D.平均值
(4)分析结果:
如果全班共分成了五个小组,实验结束后,各小组将实验的数据填到教师提前在黑板上设计的表格中,结果如表。
环境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0只 9 只 8只 10只 8只
实验的最终数据是:明亮处的鼠妇数量为 只,阴暗处的数量为 只,这种处理数据的方式称为 ,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这个实验所探究的非生物因素是 ,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 (请写出两种)。
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为什么
实验结束后,鼠妇该怎样处理呢
某小组在“探究环境条件对叶绿素形成的影响”活动中,作出的假设是:光照能影响叶绿素的形成。据此该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甲组 乙组
环境条件 阴暗、低温 光照充足、适宜温度
实验材料 一定数量的韭苗 与甲组数量相同的韭苗
处理方法 将甲、乙两组植物栽种在相同环境中一段时间
(1)全班同学讨论后认为:按上述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不能对“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假设进行探究,因为实验方案中的变量有 个。
(2)请根据“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假设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甲组 乙组
环境条件 、适宜温度 光照充足、
实验材料 一定数量的韭苗 与甲组数量相同的韭苗
处理方法 将甲、乙两组植物栽种在相同环境中一段时间
(3)请写出支持假设的实验预期结果: 组植株呈现绿色。
(4)上述研究方法属于 法。
某研究员欲探究营养物质X和物质Y对大白鼠体重增加量的影响,将一批大小及生理状况相同的大白鼠平均分成四组进行实验。研究员先测量各组大白鼠的原始质量,再分别依实验设计进行不同的处理,如表所示。除此之外,其他喂养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一样。然后每周都分别记录大白鼠的质量,再把各组每周所测得的质量和原始质量相减即为各组的体重增加量,如图所示。
组别 实验处理
甲 提供营养物质X,注射物质Y
乙 提供营养物质X,未注射物质Y
丙 未提供营养物质X,注射物质Y
丁 未提供营养物质X,未注射物质Y
(1)根据上表,研究员欲探究“在未提供营养物质X时,注射物质Y对大白鼠体重增加量的影响”,则他应该选取 两组进行对照,其变量是: 。
(2)根据所给的资料和数据判断,有关营养物质X及物质Y在4周内会不会使大白鼠的体重增加量超过100克的推论,下列最合理的选项是 ;
理由是 。
A.营养物质X及物质Y都会
B.营养物质X及物质Y都不会
C.营养物质X会;物质Y不会
D.营养物质X不会;物质Y会
(3)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我们可以建议研究员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了,提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学说。
2.【答案】B
【解析】查阅和收集相关资料、走访相关人员是调查法常用的方法。
3.【答案】B
【解析】食堂工作人员对学生每天的饭菜都要随机采集,部分留样,供有关部门进行食品安全检查。其中主要运用的科学方法是抽样检测。
4.【答案】A
【解析】观察过程中除了用肉眼,有时候还需要借助一些工具,例如望远镜、放大镜等;调查时有时候需要查阅资料、走访有关人士。
5.【答案】B
【解析】本对照实验的变量是响尾蛇毒液的气味,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且适宜。因此, 拖动两只死老鼠的路径应相同。
6.【答案】A
【解析】 科学探究中,假设并不都是与实验结果相一致的;实验的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 可能是假设不正确, 也可能是实验设计不科学或实验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设计对照实验时,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应相同。在阴暗潮湿处容易发现鼠妇, 这可以作为假设的一个依据。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其变量是光, 应该设置光照和黑暗两组环境, 其他条件一致。
7.【答案】A
【解析】春来秋去气候变化万千,属于地理研究的范畴,对人类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仲夏之夜蛙鸣声声流萤点点、无公害绿色果均属于生物研究的范畴
故选A
8.【答案】C
【解析】解:A、林奈是瑞典的植物学家、冒险家,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命名法,即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命名法.不符合题意.
B、沃森、克里克的研究方向是蛋白质的x射线衍射.1951年克里克与沃森相遇,他们共同完成了一个伟大的成就,那就是揭开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之谜.他们俩人利用获得的x射线衍射实验的结果建构了DNA的精确模型.不符合题意.
C、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用的是考查、调查、分类、比较等方法.符合题意.
D、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测出人类基因组DNA的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发现所有的人类基因,找出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符合题意.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一些生物学的生平事迹,据此作答.
注意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的事迹,注意知识的积累.
9.【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过程。解题关键是熟知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做出符合科学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
【解答】
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做出符合科学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假设的内容是由问题决定的,因此,在作假设时,首先要清楚这里的问题是什么。第二,假设的做出与你的基本预测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你的基本预测是肯定的,你的假设就是肯定的假设;如果你的基本预测是否定的,你的假设就是否定的假设。因此“夏天气温升高,鱼的生活会受到影响吗?”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作假设为:夏天气温升高,鱼的生活会受到影响,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答案】A
【解析】本实验探究的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光照,所以在设置对照实验时, 除光照这个变量不同外,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其他条件都应相同。所以表中应分别设计为明亮、25℃
11.【答案】C
【解析】实验设计的关键是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探究的是“幼虫具有趋光行为”,实验变量是光照,所以在设置对照时,除光照这个变量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其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若在甲处给予光照,观察到幼虫都朝甲处移动;重新把这些幼虫放回起点,将光源移走后,幼虫随机移动;再将光源移到乙处,幼虫都朝乙处移动, 则可以推测幼虫具有趋光行为。
12.【答案】D
【解析】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 其他因素应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 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性。从题表中可以看出, 该实验变量除了水质外还有水温, 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所以该实验不太科学, 需改进实验方案。
13.【答案】D
【解析】推测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开始是1/2m,先逐渐增多,后趋于稳定,故选D。
14.【答案】D
【解析】题干中没有数据证明甲壳素能促进草莓根系生长。“A组草莓根总长度大于B组”是实验现象,不是实验结论。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甲壳素是否对草莓根系生长有影响。实验前要数出每棵草莓根的数目并计算根的总长度,实验后再数出每棵草莓根的数目并计算根的总长度, 比较两组数据的差值, 得出实验结论。
15.【答案】(1)蚂蚁是否喜欢吃甜食 (2)蚂蚁喜欢吃甜食(或蚂蚁不喜欢吃甜食) 糖 (3)蚂蚁喜欢吃甜食 (4)蚂蚁数量太少(或没有设置重复实验) (5)把蚂蚁放回大自然
【解析】(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蚂蚁是否喜欢吃甜食 (2)本实验作出的假设是:蚂蚁喜欢吃甜食或蚂蚁不喜欢吃甜食。该实验探究蚂蚁是否喜欢吃甜食,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糖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3)由于生物具有趋向有利刺激、逃避不利刺激的特性,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并停留,则说明蚂蚁喜欢吃甜食。(4)探究实验一般不能只选取一个实验对象, 否则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不足以说明问题。该实验的不足之处是蚂蚁数量太少。(5)探究活动结束后, 应把蚂蚁放回大自然。
16.【答案】(1) 光(2) 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 (3) 中央 C
(4)1 9 取平均值 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光 温度、湿度(或声音等,合理即可) 否 鼠妇数量太少,会有偶然性,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放回大自然
【解析】(1)该实验探究的是“光对鼠妇的分布的影响”,实验变量是光, 在设计实验时, 要给鼠妇提供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2) 假设是应用已有知识或经验, 对问题作出的设想, 此实验作出的假设可以是: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3)制订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鼠妇比较胆小,应给它一个时间适应新的环境, 时间长一些更接近真实情况。因此若要得出相对准确的结论, 应该依据的数据是11时的记录。(4)①因为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所以要进行多次实验 明亮处的鼠妇数量=(0+1+2+0+2)5=1(只),阴暗处的鼠如数量=(10+9+8+10+8)5=9(只),因此实验的最终数据是:明亮处的鼠妇数量为1只,阴暗处的数量为9只,这种处理数据的方式称为取平均值,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光对鼠妇的分布也有影响, 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非生物因素有阳光、空气、水分、温度、湿度等 , 这个实验所探究的非生物因素是光,还有温度、湿度等因素可能对鼠妇的分布也有影响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鼠妇数量太少,会出现偶然性,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例如采集的鼠妇生病、受其他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不准确④要养成关爱动物的好习惯 , 保护动物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所以要把鼠妇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
17.【答案】 (1)3 (2)阴暗 适宜温度 (3)乙 (4)实验
【解析】 (1)某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有光照、温度、植物种类3个变量,不能构成一组对照实验, 也就不能对“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假设进行探究。(2)(3) 根据“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假设, 所设计的对照实验只能有光照一个变量, 其他条件都应相同, 且适宜, 如温度都要适宜, 植物种类也要相同。支持假设的实验预期结果是:乙组韭苗处于光照条件下, 叶绿素能够形成, 因而呈现绿色。(4) “探究环境条件对叶绿素形成的影响”,所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实验法。
18.【答案】 (1)丙和丁 是否注射物质Y (2)C 提供营养物质X的大白鼠四周后体重增加量都超过100克, 未提供营养物质X的大白鼠四周后体重增加量都低于100克 (3)再挑选几批大白鼠进行同样的实验(或多做几次相同的实验, 合理即可)
【解析】 (1)研究员欲探究“在未提供营养物质X时, 注射物质Y对大白鼠体重增加量的影响”, 则他应该选取丙和丁两组进行对照, 其变量为是否注射物质Y。(2)由题图中的数据可知,提供营养物质X的大白鼠四周后体重增加量都超过100克, 未提供营养物质X的大白鼠四周后体重增加量都低于100克。(3)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我们可以建议研究员再挑选几批条件相同的大白鼠进行同样的实验(或多做几次相同的实验等) 。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