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探索生命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20220816手动选题通用卷1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揭示出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来源于原始的共同祖先,不同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从而建立了“进化学说”的科学家是
A. 拉马克 B. 林奈 C. 达尔文 D. 海尔蒙特
使生物学研究进入分子生物学阶段的标志是( )
A. 实验法的运用 B.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C. 达尔文的进化论 D. 林奈的生物分类
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生物的( )
形态
结构
分类
生理
遗传和变异
进化
生态
A. B.
C. D.
“石蚕靠着它们的小鞘在水中任意遨游,它们好像是一队潜水艇,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一会儿又神奇地停留在水中央。它们还能靠着那舵的摆动随意控制航行的方向”这是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描写石蚕的一段话。他主要运用了哪种科学探究方法( )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跟踪法 D. 测量法
科学研究中,基于多次观察和实验而对自然现象做出科学解释的是( )
A. 问题 B. 假设 C. 结果 D. 理论
在“响尾蛇是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实验中,若剪掉响尾蛇的舌头,它还能不能追寻到已中毒的猎物( )
A. 一定不能 B. 不能
C. 可能 D. 要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关于科学探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B. 观察时要有目的,要实事求是
C. 一次实验中一般只有一个变量,其他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
D. 科学探究过程中首先要作出假设,然后制订计划,实施计划
某学习小组准备对淮安地区不同水域环境中鱼类的生存状况进行探究。他们预测“污染的水质会影响鱼类的生存”,这属于科学探究基本过程中的( )
A. 提出问题 B. 作出假设 C. 制订计划 D. 得出结论
下列关于实验法基本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A. 观察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并完成实验得出结论
B. 观察并提出问题设计并完成实验作出假设得出结论
C. 设计并完成实验观察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得出结论
D. 作出假设观察并提出问题设计并完成实验得出结论
在设计探究实验时,下列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是( )
A. 有光干燥、无光湿润 B. 有光湿润、无光干燥
C. 有光湿润、无光湿润 D. 有光有空气、无光无空气
有的生物学实验需要测量数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往往存在误差,因此需要设置重复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如果重复组的实验数据十分相近,则说明这个实验结果在大概率上排除了偶然因素的影响
B. 如果重复组的实验数据十分相近,取其中一组的数据即可代表实验结果
C. 实验时用更多的同样材料同时进行实验,也是开展重复实验
D. 重复实验需要保证同一个实验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做几次
灰雁栖息在沼泽地,它们的巢比较简陋,孵化前有些卵会滚出巢,但灰雁总能设法将卵滚回去。请根据如下实验记录,分析灰雁依据什么识别自己的卵( )
编号 模型卵的特点 灰雁的反应
1 形状大小与灰雁卵相同 不弄回巢中
2 形状大小,颜色与灰雁卵相同 不弄回巢中
3 形状大小、颜色、褐色斑点与灰
雁卵相同 弄回巢中
4 带褐色斑点的方块 弄回巢中
A. 形状大小 B. 形状大小和颜色
C. 形状大小、颜色和褐色斑点 D. 褐色斑点
下列各项科学探究中,不是采用调查法的是( )
A. 我国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
B. 我国在2010年进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
C. 同学们在调查校园生物种类
D. 女动物学家珍妮古道尔在非洲森林中研究黑猩猩,她如实记录下了黑猩猩的食物、生活环境、表达情感的方式及叫声的含义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照条件是实验的变量 B. 可以用1只鼠妇完成
C. 只有光影响鼠妇的生活 D. 在一个盒子进行,不用设置对照
为了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如表所示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对该种植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大棚 甲 乙 丙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
温度 30℃ 30℃ 20℃
A. 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B. 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C. 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D. 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
二、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小明同学要想了解本班同学的近视发病率,请据此回答问题。
(1)现有两种方案:
抽查法:任意抽取班上3组同学进行调查。
普查法:对全班同学进行调查。
你认为方案 (填序号)获得的数据更准确。
当调查对象较多时常采用方案 (填序号)。
(2)小明同学调查该校七、八、九年级学生的近视发病率,结果如图所示,你认为随着年级越来越高,学生的近视发病率有 的趋势。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浇水的量对马铃薯生长情况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
取3个大小相同的花盆,分别装满沙土,并编号。
将3个发芽、大小相同的马铃薯处理后分别埋进3个花盆中,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将3个花盆按表中的要求分别培养、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花盆
编号 培养条件 实验结果
1 室温、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马铃薯正常生长
2 室温、光照充足、不浇水 马铃薯很快死亡
3 室温、光照充足、大量浇水 马铃薯一段时间后死亡
(1)你对该实验提出的问题是:
(2)该实验的变量是: 。
(3)为什么除浇水量不同外,温度和光照条件均相同 。
(4)该实验设计有一个缺陷,请指出: 。
(5)设置花盆1的目的是: 。
(6)从实验结果来看,你可以得出结论是: 。
香蕉营养丰富,是人们非常喜欢食用的一种水果。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观察发现,夏天逐渐成熟和腐烂的香蕉常常会招引来许多果蝇。一些同学认为是香蕉腐烂时的酒味招引来了果蝇,另一些同学则认为是香蕉成熟时的香味招引来了果蝇。于是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诱捕果蝇的瓶子,他们将3只甲瓶和3只乙瓶随机均匀地放置在一个果蝇较多的地方。一段时间后他们将诱捕到的果蝇数记录在表中。回答下列问题:
瓶类 甲瓶 乙瓶
瓶号 1 2 3 总计 1 2 3 总计
果蝇
数量 2 3 5 10 36 35 37 108
(1)在同学们的实验方案中,实验中的变量是: ;设计甲、乙两种瓶子的目的是: 。
(2)甲、乙两种装置所用瓶子、纱布、开口、所装液体浓度及数量等都完全相同,其目的在于 。
(3)同学们用3只甲瓶和3只乙瓶而不是用1只甲瓶和1只乙瓶的意义是: 。
(4)仅根据同学们的实验方案及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学家的主要成果,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学家的主要成果。
【解答】
拉马克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科学名词;林奈提出了生物分类,有分类之父之称;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揭示出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来源于原始的共同祖先,不同的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从而建立了“生物进化论学说”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海尔蒙特探究柳苗之谜。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B
【解析】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标志着生物科学的发展进入分子生物学阶段。
3.【答案】D
【解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4.【答案】A
【解析】法布尔运用观察法研究昆虫的特性。
5.【答案】C
【解析】科学研究中, 基于多次观察和实验而对自然现象做出的科学解释是结果。
6.【答案】D
【解析】 没有通过实验, 不能简单地判断“剪掉响尾蛇的舌头, 它还能不能追寻到已中毒的猎物“。要想得出结论, 唯一的途径就是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7.【答案】D
【解析】在科学探究活动中, 我们首先要发现并提出问题, 然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有针对性地作出假设, 再制订计划, 实施计划。
8.【答案】B
【解析】作出假设是指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某学习小组预测“污染的水质会影响鱼类的生存”,这属于科学探究基本过程中的作出假设。
9.【答案】A
【解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提出问题后, 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然后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证据,再分析所得的证据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
10.【答案】C
【解析】 对照实验只能存在一个变量,选项A、B都存在光和水分两个变量, 选项D存在光和空气两个变量, 所以A、B、D都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选项C只存在光一个变量, 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
11.【答案】B
【解析】 科学实验的数据应取各重复组实验数据的平均值,取其中一组的数据代表实验结果是错误的, 可能会导致较大误差。
12.【答案】D
【解析】模型卵形状大小、颜色与灰雁卵相同,灰雁不弄回巢中,说明灰雁不是依据形状大小和颜色来识别自己的卵的;模型卵形状大小、颜色、褐色斑点与灰雁卵相同,灰雁弄回巢中,与编号2实验结果对比,说明灰雁有可能是依据褐色斑点来识别自己的卵的;模型卵为带褐色斑点的方块,灰雁弄回巢中,进一步说明灰雁依据褐色斑点来识别自己的卵。
13.【答案】D
【解析】女动物学家珍妮古道尔如实记录下了黑猩猩的食物、生活环境、表达情感的方式以及叫声的含义,采用的是观察法。
14.【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探究实验的思路和原则,难度小。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低。解答关键是记住和理解探究实验的思路和原则。
【解答】
A.探究实验的思路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施实验、得出结论和交流探讨;探究实验的原则是单一变量和等量对照。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光照是自变量,A正确;
B.为避免偶然性,实验材料要尽量多一些,B错误;
C.鼠妇的生活不仅受到光照影响,还有水分、温度等影响,C错误;
D.探究实验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因素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若没有对照实验,实验结论缺少科学性和说服力,D错误。
故选A。
15.【答案】A
【解析】一组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甲、丙无法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因为这组有两个变量: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故A分析错误;乙、丙可以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故B分析正确;甲、乙可以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故C分析正确;题表中,甲、乙、丙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故D分析正确。
16.【答案】(1)② ① (2)增长
【解析】(1)调查法包括抽查法和普查法,调查时要根据所要调查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调查具有破坏性时以及无法进行普查时、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用抽查法;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法,利用普查法获得的数据更准确。当调查对象较多时,常采用抽查法。(2)题图为小明同学调查该校七、八、九年级学生的近视发病率的调查结果,从中可以发现,随着年级越来越高,学生的近视发病率有增长的趋势。
17.【答案】 (1)浇水量对马铃薯生长情况有影响吗 (2)浇水量 (3)保证单一变量 (4)每个花盆都只放了一个马铃薯, 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 误差较大 (5)进行对照(形成对照) (6)浇水量对马铃薯生长情况有影响
【解析】(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浇水量对马铃薯生长情况有影响吗 (2)根据实验记录可知, 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浇水量。(3)该实验除浇水量不同外, 温度和光照条件均相同, 目的是保证单一变量。(4)本实验中每个花盆都只放了一个马铃薯, 实验材料太少, 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 误差较大。(5)设置花盆1的目的是与花盆2、花盆3进行对照。(6)据题表中实验结果可知: 浇水量对马铃薯生长情况有影响。
18.【答案】 (1)糖溶液的香味和酒味 进行对照实验 (2)控制无关变量, 确保变量的单一性 (3)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4)香蕉的酒味对果蝇的吸引力比香味更强
【解析】 (1)在同学们的实验方案中, 实验中的变量是糖溶液的香味和酒味; 设计甲、乙两种瓶子的目的是进行对照实验。(2)甲、乙两种装置所用瓶子、纱布、开口, 所装液体浓度及体积等都完全相同,其目的在于控制无关变量, 确保变量的唯一性。(3)同学们用3只甲瓶和3只乙瓶而不是用1只甲瓶和1只乙瓶的意义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4)根据实验方案及实验结果, 得出的结论是: 香蕉的酒味对果蝇的吸引力比香味更强。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