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2022-2023学年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单元强化练习(word版 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十章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2022-2023学年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单元强化练习(word版 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8-16 13:3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十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倡导“免用一次性筷子”的出发点是( )
A. 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 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 减少固体垃圾 D. 移风易俗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
A. 降低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B. 提倡秸秆焚烧
C.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 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
1906年后,为了保护黑尾鹿,政府鼓励猎人大量捕杀凯巴伯森林的美洲狮和狼。据图分析, 自1925年后,黑尾鹿数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缺乏天敌制约 B. 人类大量捕杀
C. 自然灾害导致死亡 D. 食物短缺
下列哪项不是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的作用( )
A. 生产木材和林副产品 B. 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C.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 畜牧业的主要生产基地
以下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包括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B.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C. 整个地球都属于生物圈 D. 是各种生态系统构成的整体
在一个由草、兔子和狼组成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狼杀绝,兔子数量将( )
A. 先上升后下降 B. 保持相对稳定 C. 迅速上升 D. 迅速下降
下列哪项措施不利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
A. 施用农家肥 B. 作物秸秆还田
C. 长期使用化肥 D. 保护农田中的青蛙
在一个养分充足的湖泊中,有许多浮游植物使得这一水域不适合人们荡舟观赏,下列哪一方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量地减少这些浮游植物( )
A. 大量引入肉食性鱼类 B. 尽量捕捞草食性鱼类
C. 大量引入吃浮游植物的鱼 D. 完全除去浮游动物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主要的生产者是( )
A. 农民 B. 农作物 C. 杂草 D. 害虫
下列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最为突出的是( )
A. 森林生态系统 B. 湿地生态系统 C. 草原生态系统 D. 城市生态系统
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 自然灾害 B. 天敌过多 C. 生态环境被破坏 D. 动物瘟疫
江苏湿地资源丰富,具有面积庞大的湿地生态系统。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能有效蓄水、吸污、净化水质
B. 能调节区域小气候
C. 是所有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
D. 是两栖动物、鸟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
下列自我调节能力从高到低的生态系统排列顺序是( )
A. 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
B. 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
C.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
D. 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
下列做法中,不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的是( )
A. 超市购物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B. 把垃圾进行分类后再处理掉
C. 不使用含磷的洗衣粉 D. 外出就餐时使用一次性筷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造福子孙后代。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B. 过度放牧造成草场的土地沙化,能通过草场的自动调节快速恢复原样
C. 发展生态农业有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D. 建立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是保护生态系统的有效措施
据报道,近期抽检的大米中,出现了镉超标的毒大米。为了避免镉超标大米的出现,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不要再开采含镉矿石 B. 关停所有生产重金属的化工厂
C. 严格控制含镉污水的排放 D. 水稻种植过程中不再使用化肥
下列四组生物中,能生活在同一生态系统中的一组是( )
A. 高粱和大豆 B. 猎豹和猕猴 C. 莲花和紫菜 D. 丹顶鹤和仙人掌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下列甲~丁四项事实中,支持这一观点的共有( )
甲: 20世纪70年代,在南极的企鹅等动物体内检测到DDT
乙: 大气在不停地、有规律地环流
丙: 蒲公英的果实随风飘散
丁: 红嘴鸥每年从西伯利亚迁徙到昆明越冬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环保工作者对某地最主要的草食动物——野兔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监测,得到如图所示的数量增长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野兔种群数量大量减少,即将灭绝
B.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野兔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
C. 在生态系统的调节下,该野兔种群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D. 野兔数量在第4年突然增加后下降,很可能是因为天敌狼突然灭绝
在下图所示的密封容器内,绿色植物在富含腐殖质的潮湿土壤中生长,土壤中还有一些小昆虫,在适宜的条件下,瓶内生物能存活较长时间,这就是生态瓶。下列有关该生态瓶的正确说法是( )
A. 生态瓶中只存在生产者和消费者
B. 生态瓶中的非生物因素只有空气和土壤
C. 该生态瓶就是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
D. 该生态瓶可以长期放在阴暗处
二、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如图展示了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的草和灌木属于 ;图中的田鼠、兔、蝗虫、麻雀、鹰都是 。
(2)若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成分是 和 。
(3)图中共画出了 条食物链,它们互相交错,形成食物网。
(4)在生态系统中,虽然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在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继“红豆水”之后,云南东川因污染而变成白色的小江又被冠以“牛奶河”之称,罪魁祸首正是当地企业。部分选矿企业为了追逐利润,在环保配套设施不完善、未办理环保竣工验收手续的情况下,通过私设暗管暗渠,将含有镉等有毒有害成分的矿水直接排入小江中,致使河水中出现大量乳白色沉淀物,绵延数千米,小江变成了臭气扑鼻的“牛奶河”。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决定探究“牛奶河”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实验小组准备了生长状况相同的20只同种且健康的小蝌蚪,平均分成A、B两组,分别放在两个水缸中,其中A组中盛有洁净的、未被污染的河水,B组中盛有 。将A、B两个水缸放置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用相同的饵料喂食蝌蚪, 观察蝌蚪的生长情况。
(2)请你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
若A、B组的蝌蚪都正常生长,说明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面对环境污染,我们可以做哪些有益的工作
四、资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恩施硒元素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大棚种植瓜果蔬菜时,运用了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该技术是将植物秸秆在微生物菌种、植物疫苗等作用下,定向转化为植物生长所需的二氧化碳、无机养料等,实现农作物的优质高产。请回答问题:
(1)在大棚内种植瓜果蔬菜,利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能提高产量, 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将秸秆中的 分解,产物可供植物再利用。
(2)种植瓜果蔬菜的大棚是一个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3)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使用的植物疫苗,有效解决了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病虫害泛滥、农药用量日增、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若种植农作物时使用农药,农药中的有毒物质会通过 进入人体。
(4)此公司欲从美国引进一种国内没有的蔬菜进行种植,但有关部门告诉该公司,引进新物种时必须严格遵守我国相关规定, 否则有可能造成生物入侵,从而破坏当地生态系统原有的 。
(5)此公司想进一步提高大棚内种植瓜果蔬菜的产量,请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列举一种措施(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除外) :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略
2.【答案】D
【解析】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
3.【答案】D
【解析】由题图可知,从1906年到1925年,由于黑尾鹿的天敌被大量杀害,黑尾鹿的数量快速上升。当黑尾鹿的数量达到一定量时,大量的植物被黑尾鹿吃掉,导致1925年后,黑尾鹿的数量因食物短缺而大量减少。
4.【答案】D
【解析】略
5.【答案】C
【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的总和, 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主要是土壤层),以及生活在其中的各种各样的生物。
6.【答案】A
【解析】如果将狼杀绝,则兔子的数量先因狼数量的减少而增加,一段时间后,草的数量因兔子数量的增加而减少,兔子的数量又会因草数量的减少而减少因此 ,该生态系统中兔子的数量将会先上升后下降。
7.【答案】C
【解析】长期使用化肥会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8.【答案】C
【解析】根据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量减少这些浮游植物,就要增加浮游植物的天敌——吃浮游植物的鱼,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浮游植物数量过多的问题。
9.【答案】B
【解析】农民、害虫都是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农作物、杂草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但农田生态系统中,农作物的数量远远大于杂草的数量,因此最主要的生产者是农作物。
故选B。
10.【答案】D
【解析】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因此,城市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程度上受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
11.【答案】C
【解析】略
12.【答案】C
【解析】湿地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的肾,能有效蓄水、吸污、净化水质、调节区域气候的能力。同时,湿地也是许多野生生物,比如两栖动物、水禽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虽然湿地的物种丰富,但其生物多样性并没有诸如热带雨林等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丰富。
故选C。
13.【答案】C
【解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森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 自我调节能力最强, 能够长期处在比较稳定的状态。农田生态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 其自我调节能力弱。
14.【答案】D
【解析】使用一次性筷子, 会消耗大量木材, 造成资源浪费。
15.【答案】B
【解析】略
16.【答案】C
【解析】不能为了避免镉超标大米的出现,而关停所有生产重金属的化工厂和停止开采含镉矿石。如果水稻不使用化肥,会影响水稻的产量,这也是不可取的。
17.【答案】A
【解析】A.高粱和大豆都属于农作物,都生活在农田生态系统中,A正确。
B.猎豹和猕猴都是野生动物,猕猴营攀援生活,主要生活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猎豹的运动系统发达,能善于奔跑,主要生活在广阔的草原生态系统中,B错误。
C.莲花生活在淡水生态系统中,属于淡水植物,紫菜生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属于海生植物,C错误。
D.丹顶鹤主要生活在沼泽等湿地生态系统中,仙人掌主要生活在沙漠生态系统中,D错误。
故选A。
18.【答案】C
【解析】蒲公英的果实随风飘散,便于蒲公英的繁殖,不能说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9.【答案】A
【解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使得生态系统内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因此该野兔种群不会在短时间内灭绝。
20.【答案】C
【解析】A.生态瓶中不仅有生产者、消费者,还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而不是“只存在生产者和消费者”,A错误;
B.生态瓶中的非生物因素不仅有空气、土壤,还有水、温度等,而不是“只有空气和土壤”,B错误;
C.该生态瓶既有生物部分还有环境部分,因此就是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C正确;
D.生态系统需要非生物的能量,因此该生态瓶必须放在温暖向阳处,让生产者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而不可以长期放在阴暗处,D错误。
故选C。
21.【答案】(1)生产者 消费者 (2)分解者 非生物成分 (3)6 (4)自我调节
【解析】(1)(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图中的草和灌木属于生产者;图中的田鼠、蝗虫、兔、麻雀、鹰,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通过消耗绿色植物合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所以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该图若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3)从图中可以看出“”表示捕食关系(或吃与被吃的关系)。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通过食物关系构成食物链。图中食物链有:草田鼠鹰、草兔鹰、灌木兔鹰、草蝗虫麻雀鹰、草麻雀鹰、灌木麻雀鹰,共6条,它们相互交错,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4)在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22.【答案】(1)“牛奶河”的河水 (2)“牛奶河”的河水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没有影响 若A组蝌蚪正常生长,B组蝌蚪死亡或畸形或发育迟缓或发育过快等,说明“牛奶河”的河水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有影响(要求写明可能的现象及结论) (3)提高环保意识、爱护环境。(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2)对照实验中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该实验中A缸不做任何处理,是对照组。本实验中“牛奶河”的河水对蝌蚪的生长发育的影响存在三种可能:促进、抑制、无影响。如果要探究“牛奶河”的河水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变量应为是否有“牛奶河”的河水。(3)言之有理即可。
23.【答案】(1)有机物 (2)太阳能 (3)食物链 (4)生态平衡 (5)增加光照
【解析】(1)在大棚内种植瓜果蔬菜,利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能提高产量,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将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物可供植物再利用。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3)有毒物质可沿着食物链积累,生物所处营养级越高,其体内有毒物质含量越高。
(4)由于外来物种在当地天敌少,繁殖能力强,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其快速增殖会使其他本地生物受到威胁,因此盲目引进外来生物很有可能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5)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增加光照、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等。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