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科学入门》单元检测精编B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科学入门》单元检测精编B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1.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4-08-06 16:29:06

文档简介

第一章《科学入门》单元检测精编B卷
说明:本卷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40分)
1、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 ( )
A.调查 B.实验 C.观察 D.阅读
2、当你感冒到医院看病时,医生通常问你是否头痛、咳嗽、鼻塞,然后给你测量体温。医生采取这种方法的目的是( )21cnjy
A、提出问题 B、提出猜想 C、获取事实与证据 D、交流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为了节省药品,实验结束后将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B、为了节省火柴,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C、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超过酒精灯容量的2/3
D、为了方便,用嘴熄灭酒精灯
4、下列仪器中,可以直接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是( )
A、烧杯 B、集气瓶 C、试管 D、量筒
5、在长度测量中,决定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的因素是( )
A.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 B.实际需要达到的标准
C.测量者估计的数字 D.测量次数的多少
6、下面叙述的几种测量圆柱体周长的方法中,不能用的是(  )
A.把一纸条紧包在圆柱体上,在纸条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个孔,然后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量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B.在圆柱体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圆柱体在纸上滚动一圈.用刻度尺量出纸上两颜色处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C.用细丝线在圆柱体上绕上一圈,量出丝线的长度即可
D.用一根橡皮筋拉紧在圆柱体上绕一圈,量出绕过圆柱体橡皮筋的长度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7、下列单位的换算,正确的是( )21cnjy
A.12分米3=12分米3×1000=12000厘米3   B.1.8米=1.8×1000 =1800毫米
C.0.5厘米3 =0.5毫升×1000=500毫升 D.0.556升=0.556×1000毫升=556毫升
8、某同学为了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相同的大豆种子,并且设计如下的实验:这个实验设计应当改进的错误是两个花盆( )
花盆
光线情况
温度


向阳处
20℃*
充足

阴暗处
20℃
不充足
A.都应该放在向阳处 B.都应当浇给充足的水
C.温度都应当是0℃ D.都应当不浇水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9、自2013年4月,上海发现第一起N7H9禽流感的病例以来,多个省市的科学工作者联合研究多月,找到了克治该病毒的方法。科学工作者这种联合研究说明科学探究过程需要( )
A.提出问题 B.合作与交流 C.制定计划 D.检验与评价
10、木尺受潮后膨胀,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会( )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D.难以确定
11、关于体温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21cnjy
A.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B.体温计测准确度要求达到0.1摄氏度
C.使用体温计时能离开人体读数 D.体温计可以测量冰水的温度
12、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首先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其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
B.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点保持水平
C.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D.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
13、测量一块金属材料的体积,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量水的体积时视线俯视,量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时视线仰视,则所测得的金属块的体积将( )21cnjy
A、大于实际体积 B、等于实际体积 C、小于实际体积 D、无法判断
14、下列几种测量方法:①为了测1张纸的厚度,先用刻度尺测出100张纸的厚度,然后算出1张纸的厚度;②为了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先用量筒测出适量水的体积,再测出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然后算出小石块的体积;③为了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先用天平称出50枚大头针的质量,然后算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和①方法同类的有( )
A.只有② B.只有③ C.②和③都是 D.都不是
15、A和B两支温度计,A的玻璃泡比B大,但B的玻璃管内径比A大,现用它们来测量同一盘水的温度,则测量的准确度较高的是( )
A、A B、B C、A和B一样 D、无法确定
16、下图所示的四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7、体温计的水银面指在38℃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量出生病同学的体温,第一次为
38.5℃,第二次为39.5℃,第三次为39.5℃,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有第一次正确 B、只有第三次可能不正确
C、只有第三次正确 D、第三次肯定正确,第一、二也可能正确
18、两支内径不同,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看到
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 )
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C.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21cnjy
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得较低,示数相同
19、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某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长度为8cm,放在沸水中时,水银柱长度为28cm,把它插入20℃的水中,则水银柱长度为( )
A、20cm B、12cm C、8cm D、以上都不对
20、现在通用的鞋的号码数是指人的脚跟到脚趾尖的距离的厘米数。一位同学想请人在外地给他买一双合适的球鞋,他利用手头仅有的一把受潮膨胀了的木尺测出自己的脚长是23厘米。他应该买下面列出的哪个号的球鞋?( )
A、22号半 B、23号 C、23号半 D、不能确定
21、如右图所示为伽利略温度计(烧瓶内有空气,细管中有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气温升高,液体膨胀,液体上升
B、若气温升高,气体膨胀,液体上升
C、若气温下降,气体缩小,液体下降
D、A和B两点的值,B点的温度值要大点
22、以下操作导致的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在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若视线是俯视的,则测得的体积比液体的真 实体积要大21cnjy
B、一把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小些,则用这把刻度尺测得的数值比真实值要大
C、用累积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绕线时没有紧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大
D、用钢直尺在冬天和夏天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时,则夏天的测量值比冬天要大
23、某人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一小桌每边长为0.980米,后来把米尺跟标准米尺对比,发现此米尺实际长度为1.002米。则小桌每边真实长度是( )
A.1.000米   B.0.982米 C.1.020米   D.0.978米
24、在量筒中盛一定体积V1的水,把石块浸没在量筒中,水面上升到V2,则石块的体积为V1-V2,这种测量体积用到的方法是(  )21cnjy
A.类比法 B.对比法 C.等效法 D.模型法
25、当一位科学家通过实验宣称在某领域获得一项重要发现时,判断这项发现是否可信的最好理由是( )
A.该领域其他专家的意见 B.实验报告撰写的详细程度
C.该科学家是否为这一领域的权威 D.他人能否重复其实验并得到相同的结果
二、简答题(32-33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2分)
26、在用量筒和水测量小石块的体积时,如果石块的体积较大,则需要增加的器材是 .如果要测量小木块的体积,除了量筒和水外,还需要的器材是 ,由于木块具有吸水性,所测得体积会偏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7、某厂有一批机器表面需要涂一层油漆,该批机器表面积有50平方米,需涂的漆层厚0.5毫米,则共需油漆的体积是__________升,如果每个漆桶的溶剂是6升,则需要这种漆__________桶。21cnjy
28、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 —V1。乙同学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后水的体积V1 ,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 ,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 V2。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你做此实验将选择哪种方法: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
(2)如果两同学读数都是正确的,两同学计算出的石块体积可能不相等,比较大的是_____
(选填“甲”或“乙”)。
29、如右图,先在杯子里装满水再盖上硬纸板,然后用手压着硬纸板将杯子倒置过来,你猜想会发生什么现象?你的猜想 。动手实验后,你看到的现象是 。对此现象,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你提出的问题是 。
30、如图是小华测量木塞体积的实验,由图可知木塞的体积是 cm3,其中四个步骤中不需 要的是 (填序号)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1、在题后横线上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滴管取用后平放或倒置会 。
(2)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会 。
(3)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向手心,会 。
(4)用试管刷洗试管时,用力过猛会 。
32、给你一个圆柱体、一张纸条、一枚大头针、一把刻度尺和两只直角三角板,想办法测圆周率π的值
33、有一支刻度不准确但刻度线均匀的温度计甲,把它与一支标准的温度计乙对比后发现,当乙的示数为20℃时,甲的示数为15℃;当乙的示数为80℃时,甲的示数为95℃。问:当甲的示数为—2℃时,乙的示数为 ;是否存在这样一个温度,使甲与乙的示数正好相同?如果存在,那么该温度是 21cnjy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
34、蚂蚁过的是群居生活,它们都有自己的“家”。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蚂蚁开展了有关探究:
(1)同学们对一窝蚂蚁做了三天的观察,统计离开蚁窝的蚂蚁数目,每次观察五分钟,其结果如下表。分析观察结果,小明作出了下列推论,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时间
各观察时段离开蚁窝的蚂蚁数目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第1天
8
27
98
101
104
66
4
第2天
1
4
17
21
27
15
2
第3天
9
26
110
118
107
60
7
A.第一天觅食活动最旺盛 B.这窝蚂蚁的蚂蚁数量为437只
C.上午6:00前蚂蚁并不活动 D.中午前后蚂蚁活动较为频繁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同学们为探究蚂蚁寻找到食物后是如何回家的,进行了以下实验:
选择1只正要回家的蚂蚁,用刀片切掉蚂蚁的左右侧触角,然后把它放回原地。观察它的运动情况。同学们设计该实验时,提出的假设是 ;
该小组的实验设计还不够完善,请你提出改进意见。① ;
② 。21cnjy
(3)对于蚂蚁你还探究的问题是 。
35、科学课上,同学们观察了右图所示的实验:用细线将一金属小球悬挂起来,把小球拉到一定的高度(此时细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为α,小球离开最低位置的距离为S),然后释放,小球将左右摆动。
(1)课后小宁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小球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或摆动的快慢) 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对此,同学们进行了探究。小宁提出猜想:小球摆动的快慢可能跟细线的长度(L)有关。于是小宁和小军来到实验室,找来了以下器材:A.秒表 B.长为0.8m的细线 C.长为1.0m的细线
D.铜球 E.铝球(D、E两球体积相等,都有相同的小孔,便于系线)
为了验证小宁的猜想,请你帮他们设计出简要的实验步骤。
选用的器材是(选填上列器材前的字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小宁提出的问题,除了他的猜想外,请你再提出一个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学校要开运动会,几个同学讨论怎样才能把铅球掷得更远.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小莉认为:铅球掷出的距离,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速度大小有关;
小强认为:铅球掷出的距离,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射出仰角θ(投掷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有关.21cnjy
李红说:“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探究吧”,于是,他们制作了一个小球弹射器(如图所示),它能使小球以不同速度大小和方向射出,弹射方向与水平的仰角,可由固定在铁架台上的量角器读出,他们通过5次实验得到表中的数据:
实验序号
射出速度v/(m/s)
射出仰角θ
射出距离(水平距离)s/m
1
5
30°
2.9
2
10
30°
9.5
3
10
45°
10.8
4
10
60°
9.1
5
15
30°
20.7
请你根据上述所收集的信息和相关证据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验证小莉的猜想,应选用序号为 的实验数据,得出的 结论是:在 一定时,物体抛出 越大,抛出的距离越远.21cnjy
(2)为了验证小强的猜想,应选用序号为 的实验数据,射出 仰角θ为 时,物体抛出的距离最远.
(3)根据研究结果,请你给参加掷铅球的运动员提出一条有价值的建议: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第一章《科学入门》单元检测精编B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C
C
A
D
D
B
B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D
C
B
A
D
B
D
B
C
21
22
23
24
25
D
B
C
D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20分)
26、细线、溢水杯 细铁丝(或针) 大
27、25 5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8、甲 乙21cnjy
29、纸片会可能会掉下来,水会流出。 纸片没有掉下来,水没有流出 纸片为什么不会掉来?
30、6 ①和③
三、实验探究题(32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30分)
34、(1)D (2)蚂蚁要靠触角来识别回家的路 实验用的蚂蚁数量过少,可能出现偶然性,应该多用几只蚂蚁试验 要设置对照实验,和没剪掉触角的蚂蚁对照。21cnjy
(3)蚂蚁之间的交流是如何实现的?(或蚂蚁喜欢什么食物?)(答案合理即可)
35、(1)ABCD或ABCE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用长0.8米和1.0米的细线分别系住小球,让它们抬起相同的高度,放下,看它们摆动10次所用的时间,算出一次所用的时间,比较大小
(2)摆动的快慢可能与质量有关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