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16 16:4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
瓜分中国狂潮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了解左宝贵、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 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的能力和唯物史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春愁南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万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世间无物抵春愁,
合向仓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有感》
爆发:_______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
平壤战役:清军将领_______中炮牺牲。
黄海大战:致远舰管带________壮烈殉国。
辽东半岛战役:日军在______制造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日军进攻威海卫,_________自杀殉国,_____________全军覆没。
自主预习
1894
左宝贵
邓世昌
旅顺
丁汝昌
北洋舰队
一、甲午中日战争
一、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经济实力迅速提升,开始对外扩张,制定大陆政策
朝鲜
中国
亚洲乃至全世界
日本
大陆政策
欲称霸世界,必先征服亚洲;
欲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
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
材料三:为迎接慈禧六十大寿(1894年),修建颐和园,挪用海军经费,耗资三千万两白银。光绪大婚庆典(1889年),耗费银子500万两。
材料二:日本……岁添巨舰。中国自十四年(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 ——李鸿章
材料一:“而同时期的中国,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洋务等强兵政策不但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国家经济和国防力量难以得到加强。清朝政局日趋衰败......” —— 日本学者
一、甲午中日战争
清:清政府国力日趋衰败,军备废弛
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经济实力迅速提升,开始对外扩张,制定大陆政策
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出兵朝鲜。东学党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到了6月中旬,日本在朝军力已经是清军的2倍,中日战争迫在眉捷。
导火索:
一、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5月朝鲜东学党起义
1894.7.25
1894.9.15
1895.2.2
1894.9.17
黄海海战
丰岛
平壤
旅顺
威海卫
1894.11
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
旅顺大屠杀
1894年11月21日,日军占领旅顺,对城内进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杀。
旅顺全城两万余人遭到残忍屠杀,仅为日军清理尸体的36人幸免。
致远舰直冲敌舰
邓 世 昌
近代著名海军将领,祖籍广东番隅,黄海海战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为国捐躯。
时间:1895年初
爱国将领:丁汝昌
结果: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威海战役
中国当时有4亿人口,有军队95万,海军世界排名第9,亚洲第1 ,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日本是小国,只有29万军队,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思考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为什么失败?
1893年——甲午战争前一年,明治天皇又决定此后六年,每年从内库中拿出30万元帑[ tǎng ] 银,用于海军建设。而这,已经超过了皇室开支的十分之一。此举再次带动了日本政府议员主动献出四分之一薪俸用做造舰。
——《龙旗——清末北洋海军纪实》
在西太后的心目中,颐和园比海军更重要,因此,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三十万两”以建造颐和园。通过这种腾挪,一艘一艘的铁甲舰化为颐和园的山水花木。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中国皇室VS日本皇室
结合材料,你发现两者的区别表现在哪里?
清政府统治腐败
思考: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写给丁汝昌的劝降书:“贵国目前的处境……源于一种制度,这是几千年的传统,当贵国与外界隔绝时,这一制度可能是好的,现在它却过时了,在今天的世界里,已不可能与世隔绝了。”
清政府落后的封建制度
根本原因——
1895年《马关条约》——战争的结果
1895年中日谈判,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伊藤博文
李 鸿 章
《马关条约》内容
《马关条约》
影响:
列强侵略由商品输出变为
资本输出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赔款日本兵费二亿两白银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
工厂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 。
——《纽约时报》评论
企图独霸中国东北
履行对俄结盟义务
法国
德国
日 本
沙俄
意欲在远东扩大侵略势力
清政府
赎辽费
3000万
两白银
二、瓜分中国的狂潮
开端 三国干涉还辽
三国干涉还辽的根本目的是为中国争取利益么?
三、“瓜分”中国狂潮
主要表现:
加剧了民族危机
①抢夺利权;
②强租海港;
③划分“势力范围”;
沙俄
法国
英国
美国
德国
《时局图》反映了什么问题?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国别
沙俄
英国
德国
法国
日本
强租海湾及地区
“势力范围”
旅大租借地
九龙/威海卫租借地
胶州湾租借地
广州湾租借地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长江流域
山东
广东广西云南
福建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门户开放”政策(1899年)
目的:
内容:
实质:
为了维护美国在华利益
①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
②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反映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甲午炮声的回响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惨败给当时的中国人带来怎样的影响?
唤醒了中国人民空前的民族意识
2018年06月12日习近平乘船赴威海湾的刘公岛考察,习近平说“要警钟长鸣,铭记历史教训,13亿多中国人要发奋图强!”
124年后的甲午炮声回响
落后就要挨打!
1.甲午中日战争开始之前,李鸿章认为如果中国不先与日本开仗,日本应该也不会动手,此“万国公例”,谁先开战,就是谁理亏,因此没有进行军事准备与战前部署,而是向英、俄、德、法、美等国进行控诉,积极争取列强出面调停,并且还要求前线清军静守勿动,“可则守,不可守则退”。李鸿章上述做法的实际结果是 (  )
A.贻误战机,造成清军被动局面
B.造成列强矛盾,形成有利局势
C.有理有据,未给日军战争借口
D.运用外交手段,避免战争损失
A 
巩固提升
2.2021年9月21日,国家文物局证实在大连庄河海域的沉船就是124年前中弹沉没的北洋水师的经远舰。据此可以判断,该舰参与了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抗日战争
3.清末郑观应有诗写道:“东沟海战天如墨, 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这首诗描写的战役中牺牲的爱国将领是 (  )
A.左宝贵 B.邓世昌
C.徐邦道 D.丁汝昌
C 
B 
4.黄海海战中,丁汝昌套用1866年利萨海战的冲撞战术,将战舰横排迎敌。但是丁汝昌忽视了30年来军舰速度的提升,又失去了纵向列队的最高火力和相对移动优势,最终落败。黄海海战的战术反映出 (  )
A.清政府积极借鉴、融合外国战例
B.观念陈腐导致战败
C.清政府没有全力支持海军
D.外国战术不适合中国战场
B 
5.海军提督丁汝昌曾接到李鸿章的电文:“有警时,丁提督应率船出,傍台炮线内合击,不得出大洋浪战,致有损失。”这一命令直接导致清军 (  )
A.平壤战役失利 B.丧失黄海制海权
C.北洋舰队覆没 D.丢失旅顺等地
C 
6.“李鸿章只能在计算赔款利息、割让台湾的时间以及换约地点、期限等问题上,恳求日本稍稍宽容。他对伊藤博文说:‘贵国何必急?台湾已是口中之物。’伊藤博文贪婪地回答:‘尚未下咽,饥甚。’”材料所述内容涉及的应该是 (  )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南京条约》 D.《北京条约》
A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甲午中日战争
瓜分中国狂潮
背景
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经过
结果
影响
丰岛海战(1894、7)—标志开始;
平壤战役:左宝贵
黄海海战:邓世昌;失去制海权
旅顺战役:徐邦道;日军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丁汝昌;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签订《马》(割地、赔款、开口岸、开工厂)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手段:抢夺利权 强租海港 划分“势力范围”
美国:“门户开放”政策(1899)
板书设计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论语》
教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