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1节 水循环
学习目标
1.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识别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过程,指出水循环的类型。
2.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循环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的成因:
水在通常环境条件的三态变化
动力: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
蒸发
降水
海上内循环
蒸发、蒸腾
降水
陆地内循环
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下渗
海陆间循环
水循环类型
参与水量最多
规模最大
拓展总结:结合水循环原理和生产、生活实际,说出下列图片中人类分别干预或控制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建坝截留
取水灌溉
人工降雨、人工消雨
打井抽取地下水
植树种草、地面硬底化
地表径流
地表径流
降水
地下径流
下渗、蒸发
地表径流
河涌的整治
地表径流
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
据此完成1-2题。
1.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后句说的是哪种水循环类型( )
A.海陆间循环 B.陆上内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三者都不是
2.2014年底,杭州第二水源千岛湖配水工程正式启动,四年后工程沿线近800万居民将喝上千岛湖湖水。千岛湖配水工程直接改变了流域内的( )
A.降水 B.水汽输送 C.地表径流 D.蒸发
【跟踪练习】
A
C
活动探究 课本P48 认识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
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厚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砂田作物的产量较高,品质较好。
1.分析砂石覆盖层对水的下渗的影响。
①与裸田相比,砂石覆盖层增加地表粗糙度,阻滞并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量
②与裸田相比,砂石孔隙度较大,有利于水分下渗
1.影响下渗的因素
地土生,长坡强
2020.05.22-23 广州城市内涝
原因一:硬化路面+少植被
原因二:地势平坦——排水慢
砂田和裸田的蒸发量
2.读课本图3.4,比较砂田和裸田蒸发量的差异,说明砂石覆盖层对蒸发的影响。(4分)
差异:砂田与裸田的蒸发量随季节变化的趋势较为相似。但无论何时,砂田的蒸发量总是小于裸田的蒸发量。
影响:说明砂石覆盖层可以有效抑制蒸发,减少蒸发量
2.影响蒸发的因素
光热风湿水
3.读图2,比较4月末砂田和裸田土壤含水量,归纳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及其作用。(9分)
4月末种植前砂田和裸田不同程度含水量
4月末种植前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
比较:对比砂田和裸田土壤
含水量曲线,可以发现
①随深度变大,砂田与裸田的土壤含水量差距逐渐变小;
②但同一深度土壤含水量砂田大于裸田。
影响环节:下渗、蒸发、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作用:说明砂田覆盖层具有蓄水保墒的作用
云贵高原
两广丘陵
珠江三角洲
南岭
影响珠江干流的水量因素:
收入
流域面积与支流水量
降水
支出
其它各种河流的补给方式
蒸发(光热风湿水)
下渗(地面性质)
人类活动取水
调节水量
植被覆盖率
湖泊、地下水的调节
人类活动调节(水库)
3.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
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的最主要因素,与地表径流呈正相关
流域面积(支流数量):与地表径流成正相关
植被状况:植被能涵养水源,对地表径流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地质条件(土壤质地):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
地表径流减少
蒸发量: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较大
人类活动:沿岸取水会导致地表径流量减少
活动答案:
1.影响: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量。
2.差异:砂田的蒸发量总是小于裸田的蒸发量。
影响:有效抑制蒸发,减少蒸发量。
3.比较:
①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不同,其中水分变化以0—10厘米最为明显;
②随深度变大,两者差距逐渐变小;
③但同一深度土壤含水量砂田大于裸田。
影响环节:下渗、蒸发、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作用:具有蓄水保墒的作用。
19 年 5 月 10 日,“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在青岛五四广场举行。目前岛城正创建海绵型城市,用渗水砖铺设地面,“逢雨必涝、雨停即旱”的状况将得到改善。下图中 a~g 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城市用渗水砖铺设地面,水循环的部分环节会发生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 增加 B. b 减少 C. f 增加 D. e 增加
2.下列关于水循环各环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环节 c 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②环节 d 与太阳辐射的强弱无关
③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环节 g
④环节 b 将由夏季风来完成
A.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C
D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
A______,C________,E______,F________。
(2)由A与B组成的水循环叫__________;
由D与E组成的水循环叫__________。
(3)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哪一个环节关系最密切?___。
(4)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环节是___。
(5)环节B与E水量较大的是___。
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F
C
E
I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体处于不断地更新状态,维持着全球水体的动态平衡
2、黄河上游水能资源丰富
1、黄河水更换周期约为12~20天
总结
干预
渤海湾渔场
活动:运用水循环原理,解释下列地理现象所蕴涵的地理意义。
黄龙入海
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传输的作用,从而给该地区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
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等物质---物质迁移
4、黄土高原地表形态千沟万壑
3、黄河口渤海湾渔场及“黄龙入海”景观
不断地塑造着地表形态
①促进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②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④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地表太阳辐射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4个 画课本)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陆地上的水体在不断更新,河流中的水平均更新周期为12~20天,湖泊水平均更新周期为101~102年,地下水平均更新周期为102~103年。
材料二 据统计,全球每年水的总蒸发量和总降水量均为500 000立方千米。全球海洋总蒸发量为430 000立方千米,总降水量为390 000立方千米,有40 000立方千米的水汽输送到大陆上空,陆地上约有40 000立方千米的径流又输送到海洋。
材料三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以及大江大河中下游的冲积平原均与水循环有关。
材料四 水通过水循环和水的三态变化,不断地吸收太阳辐射,传输和放出热量。
材料所描述的水循环的意义 。
①使得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②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③塑造地表形态。
④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1)促进水体更新
维持全球各个水体间的动态平衡,促进水体更新。
在一定时期内,全球的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2)、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联系起来,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从而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在一定时期内,全球的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不同水体以不同的周期自然更新,因此,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
如果人类用水过多,超过了水体更新的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导致水资源的短缺
水体 江河 湖泊 深层地下水 高山冰川 极地冰川 海洋
更新周期 16天 17年 1400年 1600年 9700年 2500年
(3)、地表形态的塑造
水循环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
降水和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地表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水循环成为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4)、缓解了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水循环对到达地表的大阳辐射能起到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水循环还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对全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水循环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
降水和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地表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水循环成为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影响气候和生态
水循环还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对全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2.列表理解水循环的意义
意义 含义 理解
促进水体自然更新 在水循环系统中,水的连续运动、转化,使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 气态水、液态水与固态水,大气水、海洋水与陆地水始终相互转化、更新
维持水量动态平衡 从总体上看,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①局部地区短时间内可能有变化;②平衡过程中水循环一直在进行
吸收、转化和传输太阳辐射能 水循环对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和传输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①太阳辐射能是水循环的动力和能量源泉;②水循环平衡了海陆之间、高低纬度间的热量收支
联系海陆的纽带 水循环是海陆间物质联系的主要方式之一 ①陆地通过径流向海洋输送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②海洋向陆地输送水汽
塑造地表 形态 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 ①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沟谷等侵蚀地貌;
②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三角洲等堆积地貌
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读图回答1~2题。
1.人类某种活动使蒸腾作用显著减弱时,可能直接导致 ( )
A.该区域降水增加 B.该区域地表径流增加
C.蒸发量不变 D.地下径流增加
B
2.关于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②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一,是联系海陆之间的主要纽带
③它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但它不能塑造地表形态
④它对地表太阳能可起到传输作用,但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