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两则_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世说新语两则_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9-10 21:1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
主备人:李贤珍 课型: 学习新知课 审核:韦新星
班 级: 组别: 姓名:
学习目标 熟读课文,理解、积累文言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学习重点 诵读课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难点 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明确为人之道。
知识链接 文言文学习方法
第一、要重视诵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篇目,加深对文言文的文意理解,培养语言感知、直觉、积累、顿悟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1)字音读准确,是诵读的起码要求。文言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僻字、通假字、破读字、古音字(如古人名、古地名、古官职名、古器物名称)等,如不首先解决这些字词的语音问题,那就根本谈不上诵读。
(2)采取各种方式读。一篇文言文,我们可以先试读一遍,或全班齐读,或个别朗读,从试读中发现读字读音中出现的问题,然后一一板书纠正,并由老师再范读一遍全文。同时通过反复诵读,利用文言构词造句的特点以及语音停顿、逻辑重音、语气声调等诵读要诀来深化词义句意的理解辨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文言文的传统的诵读方法是科学的。它利于知识的积累,利于明白事理,利于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语言的运用。
第二,学习词句理解的方法。知识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有计划地进行积累,不仅可以丰富古汉语的语言材料和知识,使之形成系统,而且也能转化为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要求每位同学都准备一个笔记本, 建立“文言知识库”,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如每册课本后的“常用实词表”和单元知识短文里要求掌握的实词、虚词,人人必须整理,但对每课词语的整理积累不能局限于该篇,要回顾、翻查从前学过的意义和用法,并随着新课的学习去丰富,即做到纵向积累和横向积累相结合。此外,进行积累不是机械地照搬照抄,而是要对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归类、比较。
我们可以用这种方式整理笔记:
(一)本课字音字形整理(二)通假字(三)重点词,分为实词和虚词的整理。注意整理时,要结合句子。(四)词类活用(五)一词多义(六)古今异义这六大部分。因为,整理的过程就是系统复习巩固的过程。
第三,文言资料的使用。有的同学不爱动脑,一到自己翻译时,喜欢抱着资料看。这样很不利于文言文翻译能力的提高,而且影响听课。有资料很好,但要用的恰到好处。对于资料提倡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这两个环节的使用。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主要有直译、意译两种,主要注意掌握直译的方法。掌握古文直译方法实际上是个实践的问题,即只有通过大量地做翻译练习,才能真正掌握、纯熟运用直译的方法。
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
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
词句之间,联系紧密。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吾”“余”为我,“尔”“汝”为你。
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自主学习案】
一、《世说新语》两则篇幅短小,语言简练,辞意隽永,同学们利用预习时间多读几遍。别偷懒,赶快行动起来吧!
二、预习好了吗?我们来检查一下自己的预习效果吧!
1、走近作者
刘义庆(403-444), (朝代)宋武帝刘裕的宗亲,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世说新语》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 ,也是六朝 的代表作。
2、给加线的字注音
雪骤( ) 撒( )盐 差可拟( )( ) 太傅( )
柳絮( ) 尊君在不( )非人哉( ) 无奕( )女
3、解释句中加线的字词: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期:____________ 行: ______________
  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过: 乃:
  C、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委: 去:
  D、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惭:________引:______顾:_________
E、与儿女谈论文义。儿女: F、尊君在不。不: 4、搜集古人吟咏白雪的诗句。(三句以上) 预习等级 组长签字
【合作探究案】 第一课时《咏雪》
一、故事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二、预习检测,了解学情。
三、朗读课文,说大意。
以小组为单位,各成员按照“读---译---讲”的步骤,解决字词句疑难。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班上集体交流解决。交流时注意倾听、质疑。
四、理解课文,说疑难。
1、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为什么?
2、“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好?
五、演读课文,说人物。
你喜欢文中的那一个人?为什么?
六、拓展延伸
1、东晋才女谢道韫把飘舞的雪花比作柳絮在空中飞扬,你会把雪花比作什么呢?
2、你能再举几例古人运用比喻吟咏白雪的诗句吗?
【学后反思,反馈目标】通过本堂课学习,我的收获是 ,我的疑惑有 。
【当堂检测案】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的交代了时间 “ ” ,地点“ ” ,人物 “ ” ,事件“ ”等要素。
2、出自于本文的成语是
3、翻译句子。
A、未若柳絮因风起。
B、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第二课时《陈太丘与友期》
【合作探究案】
一、知识抢答
1、解释词义
2、辨析古今异义
二、朗读课文说大意。
小组合作,组内释疑,如有疑难,全班交流。
三、绘声绘色讲故事
1、要求:展开想象,和小组同学交流人物对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然后绘声绘色讲给同学听。
2、师生共同探讨:1、人物的性格特点。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四、身体力行学故事。
讲一个你知道的诚实守信的故事,并谈谈自己的感悟。
思考:《陈太丘与友期》何以不入《夙惠》门?(提示:《世说新语》共36门)
五、目标反馈说体会
1、本文的文言知识积累。
2、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当堂检测案】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之( ) 5、尊君在不( ) 6、入门不顾( )
二、填空(“君”、“尊君”、“家君” 称谓有何不同?)
君( )
家君( )
尊君( )
三、选择题:下列句子加线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与友期行 B、尊君在不 C、相委而去 D、下车引之
四、问答题:
“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世说新语故事》
为友舍命的荀巨伯
  荀巨伯从远方来探视生病的朋友,恰逢胡贼围攻这座城池。朋友对荀巨伯说:“我现在快要死了,您可以赶快离开。”荀巨伯回答道:“我远道而来看望您,您让我离开,败坏道义而求生,哪里是我荀巨伯的做法!”贼兵已经闯了进来,对荀巨伯说:“大军一到,全城之人都逃避一空,你是什么人,竟然独自留下来?”荀巨伯说:“朋友有重病,我不忍心丢下他,宁愿用我的身躯替代朋友的性命。”贼兵相互转告说:“我们这些没有道义的人,却闯入了有道义的国土!”便撤退回去。全城人的生命财产都得到了保全。
巧对妙答的钟士季
  钟士季为人精明,有才干,原先并不认识嵇康,他邀请当时的贤俊之士一起去探访嵇康。嵇康正在大树下打铁,向子期为他拉风箱。嵇康举锤敲打不停,旁若无人,半天也不说一句话。钟士季起身要走,嵇康说:“听说了什么而来?看到了什么而去?”(“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士季答道:“听到了所听到的而来,看到了所看到的而去。”(“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