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文章细致生动的描写;
3.了解文章中深刻的哲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人与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学课文的能力,提高对课文的感知、感悟能力。
教学过程:
1.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的朋友,它比较特殊,你们想认识它吗?下面就请大家看大屏幕,有谁知道它的名字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作家冯骥才笔下的《珍珠鸟》,看看在作者的笔下珍珠鸟是怎样的呢?作者与它之间有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呢?
2.释题:珍珠鸟介绍
3.作家简介:
4 . 快速浏览课文
⑴勾画读不准的、值得积累的字句。
⑵思考: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学课文前,先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用幻灯显示生字和注音)
bā wàn wǔ chǒu chú zā móu jiǎn
扒、 蔓、 捂、 瞅、 雏、 咂、 眸、 睑
(指名学生来读)
生意葱茏:形容草木生机盎然,茂盛青翠。
斑斑驳驳:原指一种颜色中掺杂着别的颜色,这里有颜色深浅不一的意思。
6 .分析课文:
(一)
(1)课文写珍珠鸟,写了几只珍珠鸟?三只
(2)这三只鸟之间是什么关系?(两只大鸟,生了一只小珍珠鸟)
(3)课文哪些自然段写大鸟?(1—5)哪些自然段写小珍珠鸟(6—14)
(4)那么大鸟从哪里来?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课文第一段)
(二)朋友送给我珍珠鸟以后,我对珍珠鸟怎么样呢?看课文对待大鸟这部分,读课文(1—5)段,找出我对待珍珠鸟的句子:(请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用幻灯显示)
设置环境 挂鸟笼 盖垂蔓 不加干扰 很少扒开叶蔓去惊动它们
(三)归纳“我”为鸟儿做了哪些事?
重新为它们加工鸟笼; 按时添食加水; 按捺住好奇心不轻易打扰
(四)我对珍珠鸟关心爱护,珍珠鸟跟我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起先如何,后来又怎样呢?(从课文中找出语句)教师归纳(用幻灯显示)
先怕人→熟悉
(五)体现这一变化过程的动词有哪些呢?(幻灯显示)
躲——伸出小嘴 ——伸出小脑袋瞅
(六)由于我的关心爱护,两只大鸟在三个月后,生了一只更可爱更漂亮的小鸟,课文哪些句子写它的漂亮,找出来?
课文中句子:①红嘴红脚……蓬松的球儿
②这些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蓬松的球儿写出了小鸟什么样的身子特点?(写出珍珠鸟毛茸茸,又肥又圆的特点)
对这个漂亮的小尤物,我自然更是关心爱护,请学生从(6—16)段中划出我对它关心爱护的句子。请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幻灯显示)
不看——我,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
大用好奇的眼去直视它们
不管——我不管它,仍然打开窗子
不赶——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
我不动声色地写,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
不写——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
(七)小鸟在我“不看、不管、不赶、不写”的爱护下,小鸟和我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找出小鸟哪些方面变化?
胆小—渐渐胆大—开始亲近我—完全信赖我
(八)“我”从和鸟儿的相处中得到了哪些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九)七嘴八舌谈理解
(十)布置作业:
1.你和小动物之间发生过什么故事吗?喜欢写作的同学可以把这个故事写下来。
(主要是对动物进行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的描写。)
2.搜集古今中外有关鸟类的诗文及关于鸟的成语。
3.完成《读<珍珠鸟>有感》。
教学反思:课文字里行间洋溢着“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课文的插图,着力表现了雏鸟对“我”的信赖,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