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猫 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6.猫 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0 08:4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猫同步练习试题
一、选择题
1.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历史车轮 ,时代潮流 。历史只会眷顾 、 、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A.滚滚向前 浩浩荡荡 坚定者 奋进者
B.滚滚向前 浩浩荡荡 奋进者 坚定者
C.浩浩荡荡 滚滚向前 坚定者 奋进者
D.浩浩荡荡 滚滚向前 奋进者 坚定者
2.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天的怀念》文章的末尾写得最美,既有写景,又有抒情。母亲离开了我们,“我”和妹妹一起去看菊花。看菊花既是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也是对母亲遗愿的达成,还是“我”新生活的开始。“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既是母亲临终前无尽的嘱托,也是“我”明白的“我”生命的真谛,“我”要照顾好妹妹,和妹妹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活得更加精彩。表达了“我”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希望。
B.老舍《济南的冬天》中一反以往厚重、富有沧桑感的现实主义风格,以轻快、自然的笔调描绘了一块冬天里的宝地。作者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用准确、优美的文字,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抒发了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C.《猫》写了“我”们一家养猫的故事,其中详写第二只猫。因为第二只猫有趣、活泼,给我们一家人带来了很多快乐,并且能够抓老鼠。它的亡失让我们伤心了很久。这只猫集中表达文章热爱动物的主题。
D.《植树的牧羊人》是法国作家让·乔诺1953年写的一篇小说,讲的是一个离群索居的牧羊人,通过近半个世纪坚持不懈地植树,把土丘变成了绿洲,他通过自身的经历证实了孤独者能够找到幸福的方法——爱让生活充满阳光。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失踪(zōng) 似的(sì) 颈下(jǐng) 娱乐(yú)
B.污涩(sè) 叮嘱(zhǔ) 红绫(líng) 怅然(chàng)
C.怂恿(sǒng) 屋脊(jí) 懒惰(duò) 凝望(níng)
D.蜷伏(quán) 活泼(pō) 郁闷(yù) 惩戒(chěng)
4.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隔壁 消耗 隐约 妄下断语
B.讨厌 忧郁 安祥 若有若无
C.预警 偶然 挣扎 提心掉胆
D.愤恨 辨护 衔着 畏罪潜逃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今天发试卷了,我考得不是很理想,在回家的路上总怕爸爸批评我,真是让人提心吊胆。
B.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C.他平时学习刻苦认真,这次期中考试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真让他喜出望外。
D.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6.对下列句子的描写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语言描写)
B.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外貌描写)
C.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心理描写)
D.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动作描写)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妹便怂勇着她去拿一只来。
B.门口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
C.我的暴怒、我的谑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D.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李老师关切地叮嘱我们天气冷了,要多穿点衣服,免得受凉了。
B.在反腐高压下,一些贪官纷纷畏罪潜逃,但最终还是被抓获归案。
C.小区内的电梯频出故障,居民们终日提心吊胆。
D.他们两个是同桌,不仅学习都很好,而且彼此谦恭有礼,真可谓针尖对麦芒。
9.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诅咒(jǔ) 相称(chèn) 预警 叮嘱
B.倚靠(yǐ) 怂恿(sǒng) 懒惰 冤枉
C.蜷伏(quán) 惩戒(chěng) 消耗 挣扎
D.虐待(nüè) 污涩(sè) 辨诉 抵抗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猫》选自《郑振铎文集》,作者郑振铎是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
B.课文共写了三只猫,重点写的是第一只猫。
C.对第三只猫的死,“我”比前两只猫“更难过得多”。
D.课文篇末“我”的忏悔是出于良心的自责。
二、综合性学习
11.综合性学习
(1)世间万物,和谐相处,构成了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为更好地参与到社会的和谐发展中,某班级开展了“关爱生灵”班级主题活动。
①为了帮助同学们明确“关爱生灵”的意义,营造人人参与活动的氛围,请你拟写一句内容相关的话,作为宣传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徜徉古诗词,感受美好生活。
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___”是自然万物恬静优美画面的生动再现;杜甫的“____,自在娇莺恰恰啼”是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精美展示;孟郊的“_____,____”更是对人世间崇高母爱的高声礼赞。
(2)品生活原味,写心灵悟语。
一场暴雨袭击重庆,一只叫花花的流浪狗每天上岸搜寻食物,吃饱后冒险游过一公里宽的江面,赶到洪水淹没大半的珊瑚坝孤岛上,给刚出生的四个狗宝宝喂奶。“英雄母亲”花花的光荣名号不胫而走,花花被热心网友评为“感动中国十大动物”之一。然而让人遗憾的是,记者后来在珊瑚坝采访时得知,花花和四个狗宝宝已失踪多日了。由于长江边不断出现神秘人士捕杀流浪狗的现象,不少人怀疑花花母子已遭毒手!
请写出你读了上述材料后的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2.第二只猫亡失了以后,他写“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亡失了以后,他写“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两句话可不可以颠倒顺序?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它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鸣”,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叙写了“我”第三次养猫的经历。
B.文中“我”的情感变化过程是:愤怒→悔恨→无奈→悲痛。
C.猫的含冤受屈与“我”的狂暴武断形成对比,为后文写“我”的难过与后悔作铺垫。
D.选文表达了对人类虐待动物的批判之情,希望全社会都能保护、关爱小动物。
14.结合全文,说说文中原句比改句表达效果更好的原因。
(原句)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改句)我以为真是“畏罪潜逃”了。
15.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结尾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的作用。
阅读《猫》(节选),完成各题。
猫(节选)
郑振铎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像对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①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②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③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④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可怜”一词是对这只猫命运的概括,也为下文写这只小猫的不幸遭遇埋下伏笔。
B.“若有若无”说明这只猫由于长相不好看,性情忧郁,不讨人喜欢,不被家人重视。
C.两次写猫“对鸟笼凝望着”,暗示我“我”和家人认为这只猫有咬芙蓉鸟的企图,为下文“证实”猫的“罪状”埋下伏笔。
D.“悲楚”一词,说明“我”从这只猫的叫声中听出冤枉,听出了不公平。
17.下列对加横线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①句:写芙蓉鸟“叫得很好听”,与这只猫“若有若无”形成对比,为下文芙蓉鸟被咬后“我”和妻子的言行埋下伏笔。
B.第②句:“我”看到黑猫“嘴里衔着一只黄鸟”,就意识到冤枉家里的猫了,心中无比自责。
C.第③句:用拟人手法,写“我”冤枉了这只不能说话辩诉的猫后感到非常内疚、自责和痛悔。
D.第④句:因为我们给予前两只猫很多关爱和温暖,第三只猫我们并不喜爱,也不关注,还冤枉了它,所以它的死亡使“我”更加难过。
1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从文段中看,“我”对猫的情感变化过程是讨厌——愤怒——悔恨。
B.从“我”对猫的情感变化过程来看,“我”是一个有良知、严于律己、敢于反省自责的人。
C.文章最后说“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因为养猫会给家里带来许多麻烦,引发许多不愉快的事情。
D.这只猫的遭遇告诉人们,仅仅根据一点可疑的迹象就得出主观臆断是错误的,依靠自己的强势和暴力进行随意的惩戒只会伤害无辜。
五、填空题
19.本文是一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文章运用朴素的文字,生动传神地记述了三只猫的故事,呼吁我们要_______,________。文章也体现了“我”严于律己、反对主观臆断、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
2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三妹便怂恿着她去要一只来。
(2)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
(3)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21.全文用________人称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从中表现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同的感受。
22.从文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我”的心理变化?这一变化表现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23.选段写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请将下列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补充完整。
买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相大白
24.“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中的“似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参考答案:
1.A
2.C
3.B
4.A
5.C
6.A
7.D
8.D
9.B
10.B
11. (1)示例 ①关爱生灵,从我做起。②情撒万千生灵,创建和谐家园。 (2)早有蜻蜓立上头 留连戏蝶时时舞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3)示例 ①英雄母亲,受人尊重;卑劣小人,遭人唾弃。②拥有宽广的爱心,让世界永远充满温馨。
12.不可以,因为按照情感的递进顺序来写的。
13.D
14.示例:原句把“我以为”放在后面,构成倒装句,突出强调了“我”的武断和自以为是,为后文揭示真相埋下伏笔,比改句表达效果更好。
15.内容上:“我”妄下断语,冤枉了第三只猫,致使它含冤而死,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表现了“我”的愧疚和忏悔。“永不”表现了“我”决绝的态度。结构上:以永不养猫结尾,呼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16.D
17.C
18.C
19. 善待生命 同情弱小
20.(1)鼓动别人去做。(2)通过处罚来警戒。(3)犯了罪怕受制裁而偷偷逃跑。
21. 第一 快乐 辛酸、愤恨 悔恨
22.不喜欢—愤怒—虐待—难过。表现出“我”是一个有良知、热爱小生命、敢于自责的人。
23. 猫凝望 猫被疑 猫蒙冤 猫受罚
24.“似乎”一词不能删去。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的“特别注意”,只是“我”的猜测和推断,并不十分肯定,所以用“似乎”一词更加准确。删去后与事实不符。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