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第一章
认识生命
章末专题分类练
章末专题分类练(一)
[范围:第一章]
第一章 认识生命
专题一 认识动物、植物及其他生物
1.(2021西城期末)下列四种自然现象中没有直接体现生命现象的是( )
A.花开花谢 B.叶落归根
C.秋去冬来 D.大雁南飞
C
2.(2021海淀期末)以下诗词中不含有生物的是 ( )
A.春花正夹岸,何必问桃源
B.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C.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D.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B
3.(2021朝阳期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动地描绘了一个自然界常见的景象。它体现了生物都需要( )
A.获得营养 B.繁殖后代
C.进行呼吸 D.生长发育
[解析]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螳螂捕食蝉,黄雀捕食螳螂,螳螂和黄雀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表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A
4.(2021朝阳期末)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
图Z-1-1
B
[解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蘑菇、眼虫、蛇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机器人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
5.“老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进洞里”体现了生物具有的生命现象是( )
A.具有新陈代谢的特性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
D.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B
6.(2021顺义期末)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荷花、兔子、月季属于陆生生物
B.鸡、鸭、猪为家禽
C.棉花、大豆、花生为农作物
D.紫菜、海带、鸵鸟为水生生物
[解析] 兔子、月季属于陆生生物,荷花属于水生生物;鸡、鸭为家禽,猪为家畜;棉花、大豆、花生均为农作物;紫菜、海带为水生生物,鸵鸟为陆生生物。
C
7.同学们发现墙角石头表面覆盖着一层淡淡的绿色,非常湿滑。下列选项中不能用于判断这一层绿色中是否存在生物的是( )
A.是否能生长 B.是否为绿色
C.有无细胞结构 D.有无应激性
B
8.“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对应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
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发育、繁殖
[解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述了顽强的野草具有生命周期,属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D
9.在我国北方,梧桐树一到冬天就落叶,说明生物体( )
A.能够生长和发育
B.成熟个体能够繁殖后代
C.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解析] 在我国北方,梧桐树一到冬天就落叶,这是梧桐对低温环境的反应,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
10.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通常分为三类,即酵母菌、霉菌和大型真菌。下列各组生物,都属于真菌的一组是 ( )
A.酵母菌、灵芝、根霉
B.大肠杆菌、银耳、猴头菇
C.青霉、蘑菇、紫菜
D.香菇、毛霉、乳酸菌
A
[解析] 真菌通常分为三类,即酵母菌、霉菌和大型真菌。其中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霉菌包括青霉、曲霉、毛霉、根霉等;生活中的各种蘑菇、木耳、银耳、灵芝等属于大型真菌。大肠杆菌、乳酸菌属于细菌,紫菜属于藻类。
专题二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1.生活在水中的被子植物的叶片非常薄,并且根系很不发达,这是对下列哪种环境的适应 ( )
A.阴暗环境 B.干燥环境
C.水环境 D.土壤环境
C
12.蚯蚓一般穴居生活,但夏季雨后蚯蚓常在地面上活动,原因是( )
A.土壤中蚯蚓缺乏食物
B.蚯蚓得不到足够的氧气
C.蚯蚓喜欢雨后晒太阳
D.蚯蚓承受不了土壤的压力
B
[解析] 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有机物的土壤里,靠湿润的体壁进行气体交换。雨后地面积水,土壤中氧气减少,蚯蚓无法呼吸,所以夏季雨后蚯蚓常在地面上活动。
13.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下列叙述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蚁穴溃堤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蚯蚓松土 D.青蛙冬眠
D
[解析] 蚁穴溃堤体现了生物蚂蚁对环境堤坝的影响;大树底下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钻洞使土壤疏松,同时,蚯蚓的粪便中含有多种无机盐可增加土壤肥力,表明蚯蚓能影响环境;青蛙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为了避免温度过低冻伤甚至冻死,青蛙便进行冬眠,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
14.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状是对下列哪种环境的适应 ( )
A.缺少水分 B.害虫捕食
C.缺少营养 D.温度过低
[解析]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保水能力,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
A
15.有人认为“茶水浇花好”,但实际上长期向花盆里倒茶水,会使土壤偏酸性。山茶、杜鹃等在这样的土壤中生存较好,而黄刺玫、木槿等的生长会受到抑制。由此说明( )
A.生物会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各种环境
C.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
D.生物需要适宜的环境
D
[解析] 题干中茶水对植物有一定的影响,植物有的能适应这样的环境生长得较好,而有的不能适应这样的环境生长受到抑制,说明植物需要适宜的环境才能生长。
16.下列不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水生植物的叶片很薄
B.蚯蚓疏松土壤
C.种植沙生植物,沙漠变绿洲
D.植物可以防风固沙
[解析] 水生植物的叶片很薄,是其对水环境的适应。
A
17.如图Z-1-2所示为不同环境中生长的两种绿色开花植物。其中A植物可能生长的环境是( )
A.温暖地区
B.干旱地区
C.湿润地区
D.寒冷地区
图Z-1-2
B
[解析] 由题图可知,A植物地上的枝叶很少,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而根系发达,能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说明A植物生活的环境干旱缺水。
18.(2021顺义期末)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最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
A.蛇冬眠时栖息在洞穴中
B.蚯蚓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
C.雾霾导致人患呼吸系统疾病
D.绿色植物可使大气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
D
[解析] 蛇冬眠时栖息在洞穴中、蚯蚓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雾霾导致人患呼吸系统疾病,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专题三 生态系统
19.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池塘中的所有水草
B.池塘中的所有动植物
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D.一个池塘
[解析] 一个池塘既包括了池塘这个环境,也包括了池塘中所有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
D
20.有“绿色水库”和“地球之肺”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湿地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D
专题四 生物圈
2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
A.大气圈底部、水圈和土壤圈、岩石圈表面
B.大气圈、水圈和土壤圈、岩石圈表面
C.大气圈底部、水圈和土壤圈大部分、岩石圈底部
D.大气圈、水圈和土壤圈、岩石圈
A
22.地球上的生物只能生活在生物圈内的原因是( )
A.生物圈能提供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B.生物圈能为生物提供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C.生物圈能为生物提供营养物质
D.阳光、空气和水及营养物质只存在于生物圈内
A
23.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的家园。对“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观点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各类生态系统共用阳光、空气等
B.许多生物可以被带到不同的生态系统
C.生态系统多样并且相互联系
D.每种生物都能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生存
D
[解析] 生物圈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这些生态系统共用阳光、空气等。不同的生态系统之间并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许多生物可以被带到不同的生态系统。尽管许多生物可以被带到不同的生态系统,但并不是每种生物都能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生存,如荒漠生态系统中的旱生植物就不适合生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
24.地球上最大、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 )
A.海洋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生物圈2号 D.生物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