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同步练习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描绘的景色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诗人虚构的?
B.石子入浅水,水花四溅,虚张声势;石子入深潭,悄无声息,不动声色。
C.在人生的旅途中,你的身边需要有三、两个知心好友。
D.“你先坐下,”她说:“我们好好谈谈。”
2.下面对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哲人说,你想的对象大,心就大;你想的对象小,心就小。
②空间小,心就会像小水洼,即使一阵微风也能使之心神不宁;空间大,心便会像海一样,装得下十二级飓风,万丈狂澜。
③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心灵空间的大小取决于一个人的思想、襟怀。
④宽容是一种美好的品行,它需要心灵有足够大的空间。
⑤也就是说,心里面想着绝望、仇恨,与怀着向往、宽容,其心灵空间截然不同。
A.④③②①⑤ B.①⑤②③④ C.④②①③⑤ D.①②⑤④③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万维网的推动下,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伴随着网络的发展相继出现。
B.时尚的目的不是用服装来展现痛苦与不幸,而是让人们感到舒适、自信。
C.我们不得不否认中国花样滑冰运动员以最好的表演征服了现场裁判和观众。
D.为了给孩子们创造良好的读书条件和氛围,政府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设了休闲书屋。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什么地方我曾经看见这样一棵苍老的枸杞树呢?是在某处的山里吗?是在另一个地方的花园里吗?
B.当一个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你走来,他给你的印象是爽直、纯洁、豪华、富丽。
C.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写过一行不朽的警句:“我的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可以说这行诗是象征诗派的代表。
D.著名作家、翻译家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月25日逝世,其著作有《洗澡》《干校六记》《我们仨》等。
5.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人格是什么?
②只有恪守纯洁,崇高的人格,
③一个人人格猥琐、低劣,其一生必将渺小、肮脏;
④才能造就亮丽、伟岸的人生。
⑤人格是心灵的护佑、人生的座基。
A.①⑤④②③ B.①⑤③②④
C.②④①⑤③ D.③②④①⑤
6.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自清,我国现代散文家。他的散文《背影》截取父子离别中最鲜明的片断一一父亲的背影,通过特写,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
B.《傅雷家书》是傅雷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的家信的汇编。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C.高尔基的《海燕》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文中的“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人民群众排山倒海的力量;“海燕”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D.《狼》是明代文学家蒲松龄的作品,课文写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较量,文笔简练,情节曲折。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刀下。
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今天发试卷了,我考得不是很理想,在回家的路上总怕爸爸批评我,真是让人提心吊胆。
B.据英国《卫报》2020年2月2日报道,坦桑尼亚教堂礼拜活动中至少20人因踩踏事件丧生,牧师畏罪潜逃。
C.对一切事物,都不能妄下断语。如果妄下定论,必然落人错误的论断。
D.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们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跆拳道,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8.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人只有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才不会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迷失方向。
B.明代黄凤池辑有《梅竹兰菊四谱》,从此,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
C.有的孩子在十三四岁的时候总喜欢说“不”,尤其喜欢对自己的父母说“不”。
D.武汉“医护专车”志愿者车队的武汉姑娘陈灵毓说:“我爱武汉,不论它好还是不好。”
9.下列字形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怂恿(yǒnɡ) 污涩(sè) 蜷伏(quán) 嗔怪(chēn)
B.丰腴(yú) 斑斓(lán) 迷惘(wǎnɡ) 蹒跚(pán)
C.窗棂(línɡ) 温煦(xù) 笨拙(zhuō) 放肆(sì)
D.暮霭(ài) 卑劣(liè ) 羞怯(què) 余辉(huī)
10.请选出下列语句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句中的“里”是名词。
B.“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句中的“一遍”是数量词。
C.“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句中的“狭隘”一词是褒义词。
D.“学如道水行舟,不进则退。”句中的“进”和“退”是一组反义词。
二、综合性学习
11.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每年四月是我国“全民读书月”。一个爱阅读的民族,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实力。
材料二:湖北省著名的百岁将军童陆生,他的健康经验有“三乐”,即心宽为乐,读书为乐,助人为乐。他深知读书可以陶冶性情,延缓衰老。至今,他除了读医学、文学杂志外,还整理出多个诗集和回忆录。
材料三:《语文课程标准》向中学生推荐了几十本经典必读书目,但遗憾的是,我们常常看到许多中学生的经典阅读只停留在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上。
(1)请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概括出一个共同的结论。
(2)针对材料三中的中学生读书现象,学校准备开展“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的主题活动,如果让你去请材料二中的童陆生将军到学校来报告,你准备怎么对他说?
三、语言表达
12.请仿照画波浪线的例句,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句子。
生活中,许多人和事的意义不是单一的。父母,不只是生养我们的亲人,更是精神的导师;_______;__________ 。厚重的生活需要我们用心领悟。
四、现代文阅读
①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三妹是最喜欢猫的,她常在课后回家时,逗着猫玩。有一次,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②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③隔了几天,二妹从虹口舅舅家里回来,她道,舅舅那里有三四只小猫,很有趣,正要送给人家。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礼拜天,母亲回来了,却带了一只浑身黄色的小猫同来。立刻三妹一部分的注意,又被这只黄色小猫吸引去了。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它在园中乱跑,又会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地查问几次。每次总要寻找了一回,方才寻到。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我回家吃中饭,总看见它坐在铁门外边,一见我进门,便飞也似地跑进去了。饭后的乐,是看它在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把它捉了下来,极快地爬上去了。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了。……
④午饭时,张婶诉说道:“刚才遇到隔壁周家的丫头,她说,早上看见我家的小猫在门外,被一个路的人捉去了。”
⑤于是这个亡失证实了。三妹很不高兴的,咕噜着道:“他们看见了,为什么不出来阻止?他们明晓得它是我家的!”
⑥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⑦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
⑧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⑨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⑩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自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郑振铎《猫》)
13.探究有关“我”的心理描写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①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的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②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③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④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14.结合选文,就本文所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做赏析。
燕子
席慕容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了起来:
“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地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是听错了,好可惜!”
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苍翠翠的,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小鸟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
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
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又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
“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燕子啊……”
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凯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看:“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
怀中的凯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也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飞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内政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部国家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注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的孤单。在我的朋友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提出我的问题,一定可以马上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唯一的反应,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其实,不必向别人提出问题,我自己心里也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15.通观全文,本文写了哪些“美丽的错误” 为什么说这些错误是“美丽的”?
16.本文标题是燕子,但一开始却写了一件有关歌曲《送别》的往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回答。
17.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朦胧的欢喜
朦胧的悲伤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8.作者认为我们有时候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但有时候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简要谈谈。
五、填空题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止有剩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缀行甚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屠大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屠自后断其股____________________
(5)苫蔽成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屠暴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意暇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狼亦黠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这自然是一些外地来的观光客,他们大概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因为他们只看到一个有着一大把胡子的大男人,屈着膝,弯着腰,低着头在草地上爬着,一边不时回头偷看,一边大声地学着鸭子的叫声——至于那些小鸭子,那些叫人一看就明白原委的小鸭子,却完全不露痕迹地藏在深深的草里,你叫那些观光客怎么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呢?
选自康拉德 劳伦兹《动物笑谈》
人们说,作者的“心”在哪儿,他的“笔”就在哪儿。你从这段文字中读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顾野有麦场( )
(2)其一犬坐于前( )
(3)缀行甚远( )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5)一狼径去( )
(6)屠暴起( )
(7)弛担持刀( )
(8)一狼仍从( )
(9)一狼洞其中( )
(10)狼亦黠矣( )
22.请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 )
(2)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 )
23.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非宁静无以致远( )
(2)博学而笃志( )
(3)未若柳絮因风起( )
(4)两狼之并驱如故( )
2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 )
(2)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 )
(3)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 )
参考答案:
1.B
2.C
3.B
4.B
5.B
6.D
7.D
8.A
9.D
10.C
11.(1)阅读对于一个人乃至整个民族都很重要。
(2)示例:童将军(童老),你好!久闻您喜好读书,非常敬慕。我校即将开展“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主题活动,想请您去作报告,为全校师生指点迷津。我们恭候您的光临!
12. 朋友,不只是顺境中的锦上添花,更是困境中的雪中送炭; 成功,不只是滴落的汗水,更是失败的结晶
13.①交代了作者的主观感情的变化过程:“欢愉”——“酸辛”——“欢愉”——“怅然”“愤然”——“暂时平静”——“悔恨”,互相映衬;②是文章的暗线,以作者的主观感受贯穿全文始终,展开故事情节的叙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流露出一种热爱小生命,同情弱小者和敢于自责的感情;④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跌宕起伏。
14.示例一:对比。将前两只猫的外貌与第三只猫的外貌对比,自己对前两只猫和对第三只猫的态度形成对比,突出强调“我”敢于自责、同情弱小者、热爱小生命的感情。
示例二:伏笔的设置。伏笔的设置表现为:写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在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枉。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把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示例三:铺垫,照应。第一只猫死后,“我”安慰三妹说:“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这句话表现了这只猫的死带给我们的感受,虽然难过,但还不至于太伤心,也为后面第二只猫的到来做铺垫。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这句话表示我们全家伤心的程度加深了,在结构上起着总结上文的作用,又为下文被动收养流浪猫做了铺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比上一句程度更深,一个“永不”显示了作者态度的决绝,放在文章最后,既呼应了开头,又开拓了文意,也是对全文的总结。
15.本文写了以下“美丽的错误”:①“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 ②“我”把“乌秋”误认为“燕子”。这些错误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们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排解我们远在他乡的孤寂,缓解我们的思乡之苦。
16.内容上:“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与“我”把“乌秋”误认为“燕子”两件事性质相同,都属于“美丽的错误”,寄托了深邃的乡愁;结构上:作者由有关《送别》的往事自然地引出了和“燕子”有关第二件事。
17.(1)朦胧的欢喜:儿时外婆给自己唱歌,唱到了燕子,此时注视着南国的“燕子”,回想起和故乡亲人在一起的快乐日子,时间虽然久远,但值得回味。朦胧的忧伤:注视着南国的“燕子”,燕子寄托了作者浓浓的乡情,心中觉得孤寂和伤感,无法排解。(2)连用了四个反问句,作者将“乌秋”认成了故乡的“燕子”,增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作者突然在南国发现“燕子”的惊喜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心中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18.生活当中我们应该去面对真相,但“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这些“错误”是人们无法得到自己所憧憬的事物时,那种强烈的渴望所造成的,用它可以慰藉心灵的遗憾。因此,作者舍不得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是借燕子来弥补没法回到故乡的遗憾。结合自身实际合理即可给分。
19. (1)仅,只 (2) 连接、紧跟 (3)处境困迫,为难 (4)大腿 (5)覆盖、遮盖 (6)突然 (7)从容、悠闲 (8)狡猾
20.(示例)我体会到了作者对动物、自然的挚爱,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他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崇高的科学精神。
21. (1)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2)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3)连接,文中是紧跟的意思 (4)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5)离开 (6)突然 (7)解除,文中指卸下 (8)跟 (9)打洞 (10)狡猾
22. 比喻 拟人
23. (1)达到 (2)坚定 (3)趁,乘 (4)一起
24.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