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5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5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7 23:3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论语》十二章
1.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
2.准确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
基本内容。




走近孔子
孔子是最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是最伟大的教育家,相传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贤人。
孔子是最伟大的典籍整理编订家,整理《诗》《书》,删修《春秋》。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千古圣人”“至圣”“万世师表”。孔子在世界的影响也很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
西方有学者尊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论语》是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论语》是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四书”之一,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必读书目。
※《论语》还是出成语最多的书。
※《论语》是仅次于《圣经》的世界
第二大畅销出版物。
※《论语》在影响世界历史的100部
名著排行榜中排第11名。
认识《论语》
文体知识
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就是个人讲话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对话的辑录。在中国古代,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老师的言论,多用口语,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求篇章结构,不讲求篇章、段落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称之为语录体。作为一种文体,语录体具有亲切、警策、精辟的特点。《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
语录体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诵读课文
曾子( ) 吾( ) 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 )逾矩( ) 罔( )
殆( ) 箪( ) 堪( )
好之者( ) 曲肱( ) 焉( )
如斯夫( ) 笃志( ) 论语( )
不亦说乎( ) 愠( )
zēnɡ

xǐnɡ
chuán
yú jǔ
dài
dān
kān
hào
ɡōnɡ
yān


lún
yuè
yùn
读准字音
wǎnɡ
自主学习、疏通字词
请借助课下注释,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用现代汉语说出每一章的大意。
方法提示:
1.在有疑问的词语下面打个“?”
2.在你认为需要着重强化理解的词语下面打“△”,可以把注释写到词语旁边。
3.口头说出每一章《论语》的大意。
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而 不 愠, 不亦君子乎?”
按时
同“悦”, 愉快
志同道合的人
了解
生气,恼怒
指有才德的人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整体感知、翻译句意
第二章 曾子曰:“吾日三 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 不习乎?”
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下文所说的三个方面
自我检查、反省
谋划
竭尽自己的心力
诚实
老师传授的知识
温习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第三章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迷惑,疑惑
上天的意旨
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越过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有所成就,说话办事有把握;四十岁能通情达理,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而不会逾越规矩。”
旧的(知识)
领悟
可以

(这一点)


第四章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以 (之) 为 师 矣。”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思而不学则殆。”
迷惑
疑惑
第五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终究会疑惑而无所得。”
第六章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贤德
简陋
能忍受
翻译: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呀,颜回!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自得其乐,多么高尚呀,颜回!”
第七章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喜欢,爱好
以……为乐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 一说,指仁德。
第八章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冷水
代词,指胳膊

不正当的手段
介词,对,对于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第九章 子曰:“三人 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 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虚数,
几个人

于此,
在其中
代词,指他们的
优点、好的方面
顺从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其中,选取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就对照自己,(如果有)就改正自己的缺点。”
第十章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代词,这,指河水
休息,止息
翻译:孔子对着滔滔的江水,感慨地说:“时光就像这流去的江水一样,日夜不停呀!”
往、离去
第十一章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改变
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翻译:孔子说:“一国军队的主帅可以被夺去,一个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军队
第十二章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志向坚定
恳切 考虑
翻译: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仁在其中矣。”
文言文九字翻译法
1.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
2.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
4.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
6.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
7.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通假字)
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9.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用意译)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智慧。
在读中领悟文意、在读中积累语汇、在读中质疑思辨、在读中陶冶情怀。
再读课文
法国大思想家伏尔泰对孔子十分推崇,在《哲学辞典》中,他写道:“东方找到了一位智者,他在公元前五百余年便教导人们如何幸福地生活。”
我问你答
◆通假字
不亦说乎(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同“悦”,愉快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我问你答
◆古今异义
匹夫不可夺志也 ( )
有朋自远方来
( )
古义:平民百姓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古义:志同道合的人 今义:朋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温故而知新
古义:学过的知识 今义:原来的,从前的
古义:泛指多数,虚数 今义:数词,三
不亦君子乎
古义:指有才德的人 今义:泛指人格高尚的人
◆一词多义


可以为师矣(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动词,成为,做
介词,替
动词,了解
动词,得到,懂得


学而时习之(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不亦乐乎(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代词,指学过的知识
代词,指学问和事业
形容词,快乐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仁在其中矣( )
人不堪其忧( )
代词,它的

人不知而不愠( )
学而时习之( )
博学而笃志( )
连词,表转折,然而,却
连词,表顺承,然后
连词,表并列,又
代词,这样的
◆词类活用
吾日三省吾身( )
温故而知新( )( )
传不习乎( )
学而时习之( )
名词作状语,每天
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理解和体会
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名词作状语,按时
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
饭疏食(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名词用作动词,吃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文言句式
判断句:
贤哉,回也!
(“也”表判断)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也”表判断)
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
【省略介词“以”后面的宾语“之”,应为“可以(之)为师矣。”】
其不善者而改之。
【省略动词(择),应为“(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走近《论语》深处,探寻思想内涵
第一章: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三句讲修身做人。
第二章:讨论学习方法,说明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第三章: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第四章:讲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
第五章: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第六章:讨论思想道德修养,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第七章:讲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
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每一章的哲理。
第八章:讲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应乐在其中,不羡慕、不贪图不义之财。
第九章:前两句讲正确的学习态度: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弥补不足。后两句讲的是要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对照别人不好的地方修正自己的缺点。
第十章:说明要学会珍惜时间。
第十一章:前两句将正确的学习态度。即使是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也不可以被轻易改变。
第十二章: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
整体感知
内容梳理
学习态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修身做人
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对于孔子的为学之道你有什么想法呢?
你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哪些地方你觉得有异议?你认为该如何?
品读治学篇
在新知与旧知的关系上,孔子认为“温故”可以“知新”。也只有“温故”“知新”的人才能当老师。这里,孔子强调的是“新知”,是那种开拓、创新的精神。
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读书而不通过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我最欣赏“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乐之”才能全身心的置身其中,才能有真知灼见,才能有所成就。所以要提高学习兴趣,全身贯注投入学习。
我最欣赏“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优点,我们要虚心向他人学习,时刻关注身边的人与事,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品读治学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品读修身之乐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倒装、感叹、反复、描述、对比
极美的结构、深挚的情感
品读修身之乐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看似平淡的短短十个字,把清苦的生活说得富有情味,说明孔子确实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同时又运用了比喻,将“不义而富且贵”比作“浮云”,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坚持道义的坚定信念。
品读修身之乐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你可以用这样的句式表达你的思考:
这两章都写了 ,都有_______

对比赏析
有的同学说这两章都写了贫困。颜回极贫,处之泰然,孔子困窘,自尊自爱。
有的同学说这两章都写了志趣。颜回清贫,不改求学的乐趣;孔子不得温饱,却安贫乐道。
也有同学说,这两章都写了心境。颜回清贫,心境恬淡,孔子清贫,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
还有同学认为这两章都写了追求。前者是孔子的深情赞叹,后者是孔子的自述心志。这两章都描写生动,情趣盎然,表现了高尚的节操,高洁的品性。这两章都写了“乐”。坦然的心境,表现了开阔的心胸,表现了内心的强大。
我来说说
言寡尤(过错),行寡悔
有个孩子在家中经常乱发脾气,他的爸爸受不了了,就把他领到篱笆边对他说:“以后你每发一次脾气,我就在篱笆上钉一根钉子。”一天下来孩子发现钉了一大堆的钉子,自己都不好意思了,觉得要克制。爸爸又对他说:“以后你能一天不发脾气,就拔掉一根钉子。”这个孩子真的就努力地克制自己,终于有一天,这一天的到来多不容易呀,终于那一天,孩子高兴地对爸爸说:“钉子都拔光了!”但是爸爸指着篱笆上的洞对孩子说:“你每发一次脾气就好像在亲人的心上戳了一个洞,虽然可以道歉,但洞却永远留下了。
个性解读
选择《论语》十二章中一则或一句试做解读。在你选择解读的那则、那句下面画横线,并在旁边写写提示自己发言的关键词。
友情提示:
可选用生动的小故事
可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
可利用相关背景资料
可引用相关格言警句
个性解读
有的同学解读第二则是这样说的:我觉得在学习中前面的知识学得扎实,掌握得牢固,再学习后面的知识就要容易一点。
有的同学说,他解读的是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小故事解读:有一个人家两个儿子分家产,父亲有个匾上有“学问”二字,儿子便把它锯开,一人拿一个字回去。各自按照匾上的字来做,一个拼命地学,一个拼命地问,最后都是一无所成。故事告诉我们的也是要努力学习,也要开动脑筋问。
我的论语心得
孔子确实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有记载:孔子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这个故事还可以用来解读那一条呢?
有的同学说我想用论语中的其他一个句子来解读这一则,小学里我们背过:“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和这里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差不多。
我的论语心得
《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你觉得学习它有怎样的意义?
激励志向
陶冶情操
启迪智慧
积累语言
“孩子启蒙教材应是《论语》。”
“孩子在13岁之前一定要不管懂不懂,先把重要的东西放到肚子里面。”
积余学子,后生可畏,血气方刚、文质彬彬!须知任重道远,岁不我与,一定要当仁不让、发愤忘食、学而不厌、择善而从、见贤思齐;万不可华而不实、患得患失、怨天尤人!一定要努力做到精益求精、有始有终,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心安理得、尽善尽美!浩瀚《论语》,博大精深;研读《论语》,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