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歌舞音乐》教学设计
课题:非洲歌舞音乐
教材选用: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
教材分析:本单元大主题是《亚非音乐神韵》,分《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和《非洲歌舞音乐》两课时。本课的内容是《非洲歌舞音乐》,教材提供了四首作品,分别是《非洲赞歌》、《鼓舞》、《门库尔雅》和《男孩之舞》,课件光盘又提供了三个舞蹈片断,教学资源算是比较充裕。依据我所任班级学生的特点和自身的教学风格,在本课的设计中,我选择了教材提供的《非洲赞歌》、《鼓舞》和课件光盘上的《约鲁巴阿杰舞》,另外又收集整理了《燃烧的非洲》、《厨房交响曲》、电影《我是谁》片断六个音乐素材作为教学内容,其中《燃烧的非洲》作为课前音乐,渲染气氛,引领学生进入广裹的非洲音乐天地。
教学目标:
1、学会击打《鼓舞》多层次的节奏,从情感上对非洲歌舞音乐产生兴趣。
2、聆听《非洲赞歌》,并能主动参与边击拍边演唱。
3、在欣赏、实践、感悟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非洲歌舞音乐的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播放自制的音乐视频《燃烧的非洲》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图片和音乐,创设意境,唤起学生的聆听欲望。
二、揭示课题——《非洲歌舞音乐》
播放视频片断《厨房交响曲》。
出示问题:此片断带给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设计意图】播放此片断,目的是想引导学生发现节奏,从而引出本课非洲歌舞音乐的关注的重点就是非洲歌舞音乐复杂多变的节奏。
(一)非洲的鼓乐
1、鼓是非洲音乐节奏的基础,是表达音乐语言最重要的乐器,它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一件其它乐器无法比拟的,被称为非洲音乐之魂。
(1)赏鼓:展示各种非洲鼓图片,了解非洲鼓丰富的形状特点与持鼓方式。
(2)听鼓:
①初听布隆迪圣鼓表演片断教师介绍:在布隆迪,圣鼓向征着国王的权力,象片皇族的正统与种族的延续。圣鼓是在特定场合表演的一种鼓乐,如国王加冕时或播种季节来临时进行表演。圣鼓表演时首席鼓手以有力的身体动作,带领众鼓手敲击出洪亮的、富有震撼性的鼓声。
②再次聆听《鼓舞》第一部分,
思考:
A、节奏的强弱特点有什么变化?
B、音乐中除了节奏声你还听到了什么?
(3)打鼓:参与两组典型的《鼓舞》节奏片断练习,体验布隆迪圣鼓的强烈震憾力。
(4)呈示非洲鼓谱的演奏技法图,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赏鼓、听鼓、打鼓三个环节,让学生充分感受布隆迪圣鼓特有的强弱特点及震天动地、气吞山河的场面。
2、马林巴——非洲的木琴
非洲的打击乐器除了鼓之外,另外还有一件被称为是非洲的木琴(马林巴琴)。它除了能敲击出节奏之外,还能打出音高。
欣赏《门库尔雅》:简单了解马林巴的音色特点及功能。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在课堂中没有作重点,简单地一带而过,让学生了解打击乐器除了鼓这类没有音高的乐器以外,还有音高的乐器,可以在歌声中作伴奏。
(二)非洲的歌唱——《非洲赞歌》
1、看谱聆听《非洲赞歌》。
思考:
①歌曲的伴奏曲器是?
②歌曲的演唱有什么特点?
③旋律的进行有何特点?
歌曲用马林巴伴奏,演唱类似于说话的朗诵,我们称之谓是说唱,并伴有笑声和欢呼声。
2、分析旋律、节奏的特点。
旋律句式方整短小,曲调是五声音阶,节奏音型重复、四度模进等方式进行。
3、学唱歌曲,体验来自非洲旷野的回响。
歌唱的时候一起打节奏,节奏在弱拍上出现,非洲音乐的特点是强化弱拍。
4、视频欣赏,感受广袤原野纯朴自然的歌唱。
下面我们再次来体验一下,听听加纳人是如何赞颂他们美丽、广袤的阿非利加大地的。
【设计意图】围绕问题进行欣赏、讨论、分析、歌唱,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能力,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三)非洲的舞蹈
在非洲,人们认为音乐不仅能赞美自然,还可以歌颂天地神灵,驱除魔病。所以人们常常在哼唱着古朴的旋律的同时还跳着奇异的舞蹈来进行部族间的情感交流与祭礼活动。
舞蹈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
传统的礼仪性歌舞和民间自娱性歌舞。
礼仪性的舞蹈有敬神舞、驱邪舞、狩猎舞、丰收舞等。民间自娱性舞蹈一般没有固定的程式,不受时间、场合和人数的限制,带有明显的娱乐性和即兴性。
1、非洲舞蹈的功能与分类
(1)传统礼仪性歌舞——欣赏《我是谁》片断。
(2)民间自娱性歌舞——欣赏《约鲁巴阿杰舞》片断。
2、依据提供的节奏律动,进行肢体律动表演。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跺脚拍手拍肩 膀 拍腿拍脚 扭腰跺跺脚
【设计意图】选择两个不同体裁的舞蹈片断,让学生感受传统礼仪舞与民间自娱自乐舞蹈的各自风格特点。
三、合作探究
1、非洲歌舞音乐的主要特点?
(分组讨论)
2、非洲歌舞音乐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影响与贡献?
【设计意图】抛出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探究分析,对整堂的教学起到一个总结提升的作用。
四、节奏呼应练习:
体验“一领众合”的表演形式。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歌灵动 舞飞扬 非洲歌舞 真魅力 真魅 力
五、在《燃烧的非洲》音乐中结束本课。
【设计意图】在课的结尾部分,通过师生一起合作节奏呼应练习,引导学生再次感受体验“一领众合”的非洲声乐与器乐表演形式,在节奏声中结束课堂,体现非洲的音乐灵魂。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从教学内容的选定,到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课后的拓展练习,我都力求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使他们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保持一种积极愉悦的心态,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让学生在一堂课的时间里了解、体验进而喜欢非洲音乐呢?我觉得教学内容的选定很重要。新课程理念提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努力开发和使用各种课程资源。所以我把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大胆的重组和整合。本节课《非洲歌舞音乐》,书上提供的是《非洲赞歌》(歌唱和马林巴演奏)、《鼓舞》、《门库尔雅》(马林巴二重奏)、《男孩之舞》(舞蹈鼓乐)这四个曲目,而且都是音乐,没有动态的图象资料。这些资料对于初次接触非洲音乐的学生来说,可能还不够直观和生动。因此,我保留了重点曲目《鼓舞》、《男孩之舞》,并新添了一段非洲人的歌舞片段欣赏,把《非洲赞歌》和《门库尔雅》作为课后作业。这样的组合,让学生们在听觉和视觉两方面的刺激下全面地了解了非洲音乐,不会感到枯燥与乏味。
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始终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目标,遵循艺术的愉悦性原则,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已有的文化程度出发,设计了导入激趣、体验导趣、实践渗趣等环节,并运用多媒体和学生充分参与两大手段来完成,使学生在欣赏、想象、表达、交流、模仿等一系列的活动中获得经验,增强能力。本堂课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顺利地完成了老师设定的教学目标。
纵观教学过程的设计,我始终以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启发者的身份出现,把学生推向主体。用趣味的、现代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自省自悟,从而一步一步地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真正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每一个教学环节得以顺利突破。但音乐鉴赏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怎样的课才算一节好课?带着这样一些问题,我将继续在音乐教育领域坚持不懈的探索、思考,这也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