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节 《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设计
课 题: 俄罗斯民族风情
课 型:(高中)音乐鉴赏课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音版教材第十单元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材中包含两首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荒山之夜》。本节课选择了格林卡的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作为教学内容。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于1848年间在华沙写成。乐曲的原名是《以两首俄罗斯民歌——婚礼歌和舞曲为主题的幻想曲》,后改为现名。这是格林卡最著名的一首管弦乐作品,是俄罗斯交响音乐的奠基之作。乐曲采用两首俄罗斯民歌——婚礼歌《从山上,从高高的山上》和舞曲《卡玛林斯卡亚》的主题。前者是格林卡在俄罗斯乡间听到的,后者原来已经广泛流传。格林卡运用这两个不同性格或体裁的主题,反映俄罗斯人民生活的那些最本质的方面,用交响乐的形式把它体现出来。
这首《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是用双重变奏曲形式写成的。即这两个主题的变奏采用“整组交替”的形式。
【教学目标】
1、鉴赏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作品的风格特征;
2、熟悉、背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两个音乐主题,初步了解双主题变奏的曲式结构,了解俄罗斯民族乐派的特点及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格林卡;
3、根据主题尝试进行创作体验,加深对“变奏”作曲手法的理解。
【教学重点】
通过聆听、视唱和节奏练习,熟悉并背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两个主题,并能在聆听整部作品的时候正确听辨。
【教学难点】
感受、体验作品的风格特征。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感受主题:
聆听两个音乐主题《从山上,从高高的山上》、《卡玛林斯卡亚》
提问: 1、音乐情绪怎么样?
2、你想像、联想到了什么画面?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两个音乐主题,让学生对俄罗斯的音乐有初步印象。
二、鉴赏作品:
(一)熟悉两个主题
1、唱一唱主题一:《从山上,从高高的山上》
2、练一练主题二:《卡玛林斯卡亚》
节奏练习:由松到紧、由慢到快。
3、比一比:两首民歌
民歌 婚礼歌《从山上,从高高的上》 舞曲《卡玛林斯卡亚》
情绪 悠长、抒情略带哀伤 欢快、活泼、舞蹈性
速度 中 速 快 速
节拍 三四拍 二四拍
节奏 舒 展 紧凑、密集
4、说一说:两首民歌旋律结构的共同特点?
师引导学生找出四度音程范围内的下行音阶式进行 。
5、看一看:视频《卡玛林斯卡亚》片段。
思考: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1)了解俄罗斯民族乐器:三角琴巴拉莱卡、巴扬、多姆拉琴和芦笛等。
(2)了解西洋管弦乐队:弦乐器组、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打击乐器组
设计意图:通过唱一唱、练一练、比一比、说一说、看一看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能够进一步熟悉这两个主题在性格、体裁、结构等方面的异同点。
(二)分段聆听
了解双主题变奏曲曲式结构: 引子——第一主题的第一组变奏 ——第二主题的第一组变奏——第一主题的第二组变奏——第二主题的第二组变奏
1、引子
思考:取材哪个主题?
引导学生从旋律、节拍、速度等方面去分析。
2、第一主题的第一组变奏
思考:主题出现了几次?有什么变化?
生:主题演奏了四次(主题的呈示和它的十三次变奏)、音色的变化… …
师小结:变奏——在原旋律的基础上加上一些修饰或者围绕原旋律作一些变形。除变奏外,还运用支声复调的手法进行。(支声复调是在主旋律的上下,加进和主旋律时而平行、时而分离的陪衬旋律,是民间音乐中常用的手法)
3、第二主题的第一组变奏
思考:主题出现了几次?又有什么变化?
师小结:主题演奏了十四次(主题的呈示和它的十三次变奏),主题二的变奏比较模糊,它没有主题一的变奏清晰。旋律只在开头的一些变奏中保存原形不变,在后面的变奏中都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衍化出音调相似的完全独立的新旋律来。
4、第一主题的第二组变奏
思考:这里出现了几次变奏?与第一组的变奏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变奏三次;速度不同,情绪发生了明显变化,同前一个宁静而舒缓的旋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气氛活跃了,越来越热闹。
5、第二主题的第二组变奏
思考:与第二主题的第一组变奏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师小结:18个变奏,形成了全曲高潮。用管弦乐器模仿民间乐器,强化了主题的俄罗斯风情。舞曲旋律衍化出音调相似的新旋律,法国号和小号发出的不协和长音,产生幽默效果。
设计意图:通过分段聆听作品,让学生感受不同音乐要素所表现的不同情感,感受到民族音乐的来源是民间,进而感受民族音乐的风格特征。
(三)了解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1、作品于1848年间写成。乐曲是采用两首俄罗斯民歌――婚礼歌《从山后,从高高的山后》和舞曲《卡玛林斯卡亚》的主题写成,这是一部俄罗斯化的交响乐作品。乐曲的历史意义,正如柴科夫斯基所说:“所有的俄罗斯交响音乐,都是从《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中孕育出来的。
2、欣赏影片《作曲家格林卡》片段,了解主题二的创作素材是来自俄罗斯民间歌舞音乐。
设计意图:《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是俄罗斯两种不同民族性格的表现,而两种不同民族性格的形成,是俄罗斯地理、历史等文化的积累形成的。
(四)完整聆听《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学生活动:1、听到主题一时请举手示意并轻声哼唱。
2、主题二时拍出强拍。
3、请仔细聆听,注意乐曲的结构(双主题变奏)
设计意图:立足之前各环节的知识学习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对整首乐曲进行更为整体和清晰的聆听、感受与理解。
(五)走进格林卡:
1、 格林卡简介:结合课本P137了解相关内容。
2、欣赏影片《作曲家格林卡》片段,了解作品的创作过程。
设计意图:了解格林卡生活的时代背景、主要作品和突出成就。
三、探讨交流
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设计意图:在归纳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时,让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四、课后延伸
一部作品,就可以告诉世界是个怎样的民族。如:中国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就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创造音乐的是人民,而我们艺术家,不过是将它编成曲子而已 —— 格林卡。
推荐同学观看电影:土豆网《作曲家 —— 格林卡》,从中了解格林卡在俄罗斯音乐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设计意图:音乐教学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学生视野更加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