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二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 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二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6 23:4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艳”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球”等13个字。了解“凤”字的发展及字义;
2.边读边想象画面,能和同学交流自己有新鲜感的词句,积累语言;
3.体会作者“对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表达方式,感受作者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喜爱及自豪的感情;
4.为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作铺垫。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对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表达方式,感受作者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喜爱及自豪的感情;
2.为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作铺垫。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观察教材,发现不同
1.引导学生观察“篇章页”,发现教科书的变化;
2.了解“单元主题”和“学习目标”。
(二)揭示课题,猜想内容
1.齐读课题;
2.猜想:这所学校什么样子,在哪里。
(三)引入原文,切入主题
1.出示:“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学生齐读;
2.提出问题:什么是“边疆”;
3.出示中国版图,了解“边疆”;
4.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感知“特别”
1.自读要求:读准生字;边读边想,这所学校有什么特别之处;
2.用自己的话在班上交流。老师相机板书词语,如:服装、位置……
(二)识记生字,运用方法
1.坝:出示“坪坝”(“坝”字标红、注音),借助偏旁、联系上下文、查阅字典等方式,理解字义;
2.摔跤:借助图片,了解“摔跤”这项竞技活动;
3.凤:出示课文插图,找出“凤尾竹”,引出“凤”是一种古代传说中的神鸟,了解“凤”字的演变;
4.出示词语:“汉族、鲜艳、打扮、飘扬、朗读、洁白”,检查、巩固认读。
(三)朗读课文,巩固字词
1.快速默读第三自然段,用单竖线标出“上课”“下课”两部分。
2.再读这段话,把上课和下课的场景分别读成一个词。
(上课:安静 下课:热闹)
3.请从两个场景中选择一个,通过朗读表现上课的安静和下课的热闹。
4.批画这段话里有新鲜感的句子?读一读,想象当时的画面。
三、再读课文,品味“新鲜”
(一)明确目标,师生共学
1.出示单元学习目标,结合板书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新鲜感”;
2.学生轻声读第一自然段,用直线勾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
3.全班交流:读自己勾画的词句,说说想象到的画面或想法;
4.引导发现“排比”,指导读出“节奏感”。
(二)钟声过渡,激发兴趣
1.播放铜钟的声音,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2.说说钟声的作用;
3.齐读,读出钟声的节奏感。
(三)小组合作,学法迁移
1.明确学习要求:先自读第三自然段,勾画有新鲜感的词句,再在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四、体会情感,读出“喜爱”
初步感受文章所表达出的喜爱之情,齐读课文。
五、迁移总结
《大青树下的小学》,描绘了一所可爱的边疆小学的样子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如果请你来向别人介绍一下自己的学校和校园生活,你会介绍些什么?要求:选择校园里的一个场所,练习说一说它的样子或者同学们在那里学习、活动。努力说得既准确又有“有新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