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知识点 1 什么是生态系统
草原上的部分生物
1.(1)通过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可以看出: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是相互 的。
(2)草地被网罩起来后,鸟飞不进去了,吃草的昆虫失去了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这说明 。
2.生态系统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 与 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作生态系统。
据图,完成3~6题。
3.下列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
A.池塘中所有的鱼 B.池塘中的水
C.池塘中所有的植物 D.一个池塘
4.生态系统是指 ( )
A.生物 B.环境
C.生物与环境 D.土壤
5.[2021·巴中] 下列各选项中,可以称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
A.校园内的榕树 B.池塘中的泥鳅
C.巴中的母亲河巴河 D.小河中的虾
6.[2021·呼和浩特] 呼伦贝尔草原广袤辽阔,夏季绿草茵茵,鸟语花香,牛羊成群。
(1)草原上草的长势、生物种类和数量在一年四季会发生较大的波动,影响其波动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2)有人为了防止鸟吃草籽儿,把一片草原用网罩了起来,过了一段时间发现,草几乎被虫吃光了,而未加罩网的天然草原,牧草却生长良好,这个实例说明 。
(3)如果由于过度放牧、鼠害、虫害等原因,导致该草原出现荒漠化。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种现象属于 。
知识点 2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
1.组成
2.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 、 的关系。
据图,完成3~6题。
3.下列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
A.兔子 B.蘑菇 C.蝗虫 D.水稻
4.[2021·柳州] 河中生活着浮游植物、剑水蚤、蜻蜓幼虫和食虫鱼,其中属于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是 ( )
A.浮游植物 B.剑水蚤 C.蜻蜓幼虫 D.食虫鱼
5.[2021·郴州] 森林中一棵枯死的大树上长了蘑菇,蘑菇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
6.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其组成应包括 ( )
A.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C.非生物部分和生产者
D.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
知识点 3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1.在中,草与兔是 的关系,它们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2.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 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作食物链。食物链开始于 ,结束于 。
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 ,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4.生态系统中的 和 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据图,完成5~7题。
5.[2021·郴州] 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条食物链中含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食物网中生物之间只有捕食关系
C.一些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积累
D.“阳光→草→昆虫→鸟→细菌”是一条食物链
6.[2021·乐山]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是 ( )
A.食物链 B.食物网 C.消费者 D.A和B
7.[2021·沈阳] 水体中的DDT(一种难以分解的化学药剂)在浮游植物、小鱼、大鱼和鹰组成的食物链中富集,体内DDT浓度最高的生物是 ( )
A.浮游植物 B.小鱼 C.大鱼 D.鹰
知识点 4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草原生态系统荒漠化
1.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 和所占的 是相对稳定的,这叫生态平衡。
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网越 ,这个生态系统越容易被破坏;相反,食物网越 ,这个生态系统则越容易保持稳定。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 的。
据图,完成4~5题。
4.[2021·新疆] 假定在一个由草、兔和狐组成的相对封闭的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把狐消灭了,那么表示兔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图是 ( )
5.[2021·上海]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各种种群数量能够保持稳定不变
B.生物群落的数量是一成不变的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数量保持恒定
D.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相对稳定
1.[2021·威海] 如为某生态系统示意图,该生态系统所含食物链的正确表示方式是( )
A.树→虫→鸟 B.光→树→虫→鸟
C.树→虫→鸟→细菌和真菌 D.光→树→虫→鸟→细菌和真菌
2.[2021·贵阳] 如表示在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各图并未按实际比例绘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①和②可表示吃和被吃的关系
B.③表示不同的生物被分解
C.④表示分解后的产物被吸收
D.阳光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3.[2021·内江] 当池塘受到轻微污染时,它能通过自身的净化作用消除污染,逐渐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此现象说明池塘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B.池塘被污染之后能恢复原状,因此人类可以随意将污染物排入池塘
C.池塘自身净化作用的大小与其生物种类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
D.当池塘受到严重污染,超出其自身的调节能力时,池塘生态系统就会失调
4.[2021·广东] 青藏高原的某自然保护区是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高原鼠兔是保护区内的重要物种,是与其有关的食物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食物网中包含高原鼠兔的食物链共有3条
B.太阳能是图中所有生物生命活动能量的根本来源
C.重金属污染物在该食物网中草的体内积累最多
D.该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不变
5.[2021·济宁] 农田属于人工生态系统,为建设美丽家园,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要充分发挥人的关键作用。如为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除图中所示组成成分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还应有 。图中的消费者,体内没有脊柱的是 。
(2)该食物网中共包含 条食物链,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 。
(3)在此农田生态系统中,鸟与昆虫之间是 关系。
(4)某地农田周边的树木被乱砍滥伐,鸟的数量骤减,昆虫数量剧增而造成农作物减产。这说明生态系统所具有的 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6.社会责任 [2021·湘西州] 你认为在秸秆还田变为肥料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
A.无机环境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7.理性思维 [2021·新疆] 在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存留的某重金属含量如下表所示,则该生态系统中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 )
生物体 A B C D E
某重金属浓度/ppm 0.05 7 0.51 58 0.39
A.A→E→C→B→D
B.D→B→C→E→A
C.
D.
8.理性思维 [2021·盐城] 如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关系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该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存在着食物关系的四种生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B.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A→B→C→D
C.若某种有毒物质进入乙后,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D
D.从功能上看,图中丙所示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答案
【基础双练】
知识点1
1.(1)制约
(2)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生物 环境
3.D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范围可大可小,但它的组成必须有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例如:一个池塘是一个生态系统,而池塘中所有的鱼、所有的植物只有生物部分,池塘中的水只有非生物部分,都不是一个生态系统。
4.C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如一片农田、一条河流。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生物部分有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真菌(分解者)。如一片农田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包括农田中的所有生物(农作物、杂草、动物、细菌、真菌)和农田中的水分、土壤、温度、空气以及生存的空间等。因此生态系统是指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5.C 校园里的榕树,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植物,没有其他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池塘中的泥鳅、小河中的虾,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他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巴中的母亲河巴河既包括了巴河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巴河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
6.(1)温度和水分
(2)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3)生物影响环境
(1)草原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所以影响草原生物种类和数量波动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和水分。(2)在草原上,存有食物链:草→昆虫→鸟,草→鸟。鸟吃昆虫也吃草籽,用网将一片草原罩起来后,昆虫没有了天敌,其因此数量增多,导致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天然草原,因有鸟的控制,昆虫数量适当,故牧草生长得良好。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为生态系统中的各成分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其中某成分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成分发生相应的变化,甚至引起整个生态系统的变化。(3)“如果由于过度放牧、鼠害、虫害等原因,导致该草原出现荒漠化”,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种现象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知识点2
1.生物 绿色植物 消费者 分解者 非生物
2.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
3.D 生产者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储存能量(能量来自阳光),养活自己和动物,是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成分。
4.A 河中生活着的浮游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剑水蚤、蜻蜓幼虫和食虫鱼属于动物,是消费者。
5.C 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随着摄食,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也进入动物体内,因此动物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蘑菇属于真菌,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够将动植物的遗体、粪便以及枯枝落叶等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因此蘑菇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分解者,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
6.D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无论大小,其组成应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知识点3
1.吃与被吃 太阳能
2.吃与被吃 生产者 消费者
3.食物链
4.物质 能量
5.C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营养关系而形成食物链,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食物网中生物之间既有捕食关系,也有竞争关系;一些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积累,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即“草→昆虫→鸟”是一条食物链。
6.D 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指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构成了食物网;随着吃与被吃,物质和能量随之一起流动。在生态系统中,如食物链:
草→兔→鹰,兔吃草,草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进入了兔的体内,鹰吃兔,兔体内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到了鹰的体内。因此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7.D 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营养级越高,生物(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富集)。据此在这条食物链中,如果水受到DDT的污染,那么生物中DDT含量最高的是鹰,最低的是浮游植物。
知识点4
1.数量 比例
2.简单 复杂
3.自动调节 一定限度
4.D 在食物链“草→兔→狐”中,如果“狐”突然灭绝,兔的数量将会先增加,草随着兔的增多而减少。后来兔的数量又因草的数量的减少而减少。
5.D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物的数量取决于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数量。如草和兔,兔多了草就少,草少了兔就被饿死,兔因饿死数量减少,草的数量就会慢慢增多,草多了,兔因食物充足数量也慢慢增多,但最终草的数量远大于兔的数量,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并维持一定的比例。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
【能力双升】
1.A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箭头的方向是由被吃的指向吃的一方。光属于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
2.D 图中的植物既可以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可以被昆虫吃,为其提供食物,还可以从自然界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是生产者;昆虫是动物,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蘑菇能把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遗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返回自然环境,属于分解者。因此①和②可表示吃和被吃的关系,③表示不同的生物被分解,④表示分解后的产物被吸收,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两部分组成的。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土壤、空气等。
3.B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人类随意将污染物排入池塘,会破坏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4.B 该食物网中包含高原鼠兔的食物链共有4条:草→高原鼠兔→鹰;草→昆虫→高原鼠兔→鹰;草→高原鼠兔→鼬→鹰;草→昆虫→高原鼠兔→鼬→鹰。太阳能是图中所有生物生命活动能量的根本来源。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有害物质积累最多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鹰的营养级最高,因此它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叫作生态平衡,生态系统有一定自动调节能力,但并不是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不变。
5.(1)分解者 昆虫 (2)4 逐级递减
(3)捕食和竞争 (4)自动调节
(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图示生物部分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图中鼠、鸟、蛇、蛙都属于脊椎动物,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2)食物链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图中食物链为:植物→鼠→蛇,植物→鸟→蛇,植物→昆虫→鸟→蛇,植物→昆虫→蛙→蛇,共四条;能量沿食物链流经各个营养级时,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3)鸟以昆虫为食,同时鸟和昆虫都以植物为食,所以鸟和昆虫之间形成了捕食和竞争的关系。(4)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6.D 分解者只能将秸秆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因此,秸秆还田既增加了土壤肥力,又降低了环境污染,秸秆变为肥料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分解者。
7.D 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某重金属浓度(ppm)从少到多依次是A 0.05、E 0.39、C 0.51、B 7、D 58,其中E 0.39和C 0.51某重金属浓度差不多,可能营养级别相同。因此该生态系统中最可能的食物链结构是选项D图所示。
8.B 呼吸作用是指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所以①③④表示呼吸作用。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图乙中A数量最多,即A位于第二营养级,D的数量最少,位于最高营养级,因此生物的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A、B、C、D,构成的食物链正确的是:甲→A→B→C→D。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D的生物数量最少,其营养级别最高,体内有毒物质积累得最多。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可以和大气之间进行双向物质交换,可以确定甲是生产者;甲和乙均有物质流向丙,丙从动植物尸体或腐烂组织获取营养维持自身生活,因此丙是分解者。乙直接消耗有机物获取营养,则乙是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