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一厘米》 学生
课型:新授课 九年级 主备:张武 李伟华 李芳 审阅:
【学前反馈】
【目标导入】
1.理解母亲为儿女的成长所付出的努力。
2.了解心理活动对人物刻画的作用。
3.体会文中比喻的妙处
【自主探究】
结合课本了解文学常识和文章字词。
1、 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成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 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
2、 毕淑敏: 女,1952年出生于 ,当代女 。代表作有《 》、《 》和长篇小说《 》、《 》等。
3、 了解字词。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戳( ) 皲裂( ) 挑剔( ) 脱臼( )
雄赳赳( ) 锲而不舍( ) 冥思苦想( )战战兢兢( )
彬彬有礼( ) 狡黠( ) 按捺 ( )
解释下列词语。
皲裂:
温文尔雅:
锲而不舍:
狡黠:
彬彬有礼:
释然:
【合作交流】
1、课文哪些情节表现了女主人公“要成为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所做出的艰辛努力?
表现在:在儿子面前,时刻注意检点自己;不把西瓜皮啃得太苦;为儿子买了本没心要买的票;倒假带儿子参观寺院;强压怒火,不与人争吵;写信为自己讨公道
2、课文中用了许多独特而形象的比喻。试找了几句,结合上下文,体会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举例分析:
以她现有的家境要培养出具有大家风度的孩子,需要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这很难,就像用小米加步枪打败飞机大炮一样,但并不是做不到。
用小米加步枪打败飞机大炮比喻教育孩子的困难,表现出了陶影教育孩子的决心。
陶影爱抚的目光像蚕丝包裹着儿子,随小也的步伐,这目光像柔软的蚕
丝从茧中抽了出来。
把原本无形的目光比喻成蚕丝,使之变得可感了,很形象,同时也表现了母爱如丝,绵绵不断。
日子像雪白的面粉,毫无变化地流泻过去。
用面粉作比,符合人物的身份,很独特。同时面粉的白给人单调的感觉,也表现出陶影焦急的心情。
【展示提升】
1、 陶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陶影是一个普通的女工,一个普通的母亲,她身上有很多的缺点,家境的不富裕使得她想尽办法处处节俭,占便宜。她是一个可笑的小人物,但又是一个令人敬佩的母亲。为了孩子她时时检点自己,为了孩子她尽量做到温文尔雅,显得高贵,显得有教养。但要做到这些是那么的不容易,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千千万万母亲的良苦用心。
陶影是一位懂得养儿且教的道理的母亲,她在儿子面前严于律己,注意言传身教,有强烈的责任心,有坚定的信心。她是一位有着强烈的的正义感、责任感,善良、大度、宽容和有自尊的母亲
2、 文中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试找出两处,加以分析。
A为什么要买票呢?就是没有她,车也要一站站地开,也不因此没有司机和售票员,也不会少烧气油。
这是她为自己的行为找的可笑的借口,她也是由此减轻自己逃票的不安心理与内疚心情。
B陶影的手抖得像在弹一张无形的古筝。怎么办?吵一架吗?她不怕吵架,可是她不愿意孩子看见这一幕,为了小也,她忍。
可以看出她当时的心理斗争是多么激烈。但她为了儿子,强压怒火,爱子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3、作者所写的是一件小事,一个妈妈带孩子去公园,因为公园门口的尺度不准确而被误会是逃票,而那高度正巧差了一厘米 。在许多关注天下大事的人的眼里,这的确是一件小事,可在一位母亲的眼中,这却是一件不能含糊的大事。这是一种 以小见大 写法?
作者通过这样一件小事,一个小故事,写出了一个如何让一个孩子有健康的心灵,或者说个人应该怎样看待尊严的问题。这样的主题,在我们如今这个社会中有着振聋发聩的意义。的主题。
【达标检测】
指出下列语句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1)“小也,你不够的。还差一厘米。”她温柔地说。 ( )
(2)陶影一个箭步冲过去,啪地一下打在孩子的头颅上,声音清脆,仿佛踩破一个乒乓球。 ( )
(3)陶影觉得见了鬼:莫非孩子像竹笋一样见风就长 ( )
(4)她勃然大怒了:“谁叫你把瓜皮啃成这样!” ( )
(5)陶影突然有些伤心,不就是一座庙吗 怎么连妈妈都不等了,旋即又释然,带儿子出来,不就是要让他快乐嘛! ( ) 编号:6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一厘米》 学生
课型:新授课 九年级 主备:张武 李伟华 李芳 审阅:
【学前反馈】
【目标导入】
1.理解母亲为儿女的成长所付出的努力。
2.了解心理活动对人物刻画的作用。
3.体会文中比喻的妙处
【自主探究】
结合课本了解文学常识和文章字词。
1、 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成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 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
2、 毕淑敏: 女,1952年出生于 ,当代女 。代表作有《 》、《 》和长篇小说《 》、《 》等。
3、 了解字词。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戳( ) 皲裂( ) 挑剔( ) 脱臼( )
雄赳赳( ) 锲而不舍( ) 冥思苦想( )战战兢兢( )
彬彬有礼( ) 狡黠( ) 按捺 ( )
解释下列词语。
皲裂:
温文尔雅:
锲而不舍:
狡黠:
彬彬有礼:
释然:
【合作交流】
1. 课文哪些情节表现了女主人公“要成为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所做出的艰辛努力?
2、课文中用了许多独特而形象的比喻。试找了几句,结合上下文,体会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展示提升】
1、 陶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 文中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试找出两处,加以分析。
3、作者所写的是一件小事,一个妈妈带孩子去公园,因为公园门口的尺度不准确而被误会是逃票,而那高度正巧差了一厘米 。在许多关注天下大事的人的眼里,这的确是一件小事,可在一位母亲的眼中,这却是一件不能含糊的大事。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作者通过这样一件小事,一个小故事,写出了一个
的主题。
【达标检测】
指出下列语句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1)“小也,你不够的。还差一厘米。”她温柔地说。 ( )
(2)陶影一个箭步冲过去,啪地一下打在孩子的头颅上,声音清脆,仿佛踩破一个乒乓球。 ( )
(3)陶影觉得见了鬼:莫非孩子像竹笋一样见风就长 ( )
(4)她勃然大怒了:“谁叫你把瓜皮啃成这样!” ( )
(5)陶影突然有些伤心,不就是一座庙吗 怎么连妈妈都不等了,旋即又释然,带儿子出来,不就是要让他快乐嘛! ( ) 编号:6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