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画杨桃》第二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画杨桃》第二课时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7 15:5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画杨桃》设教学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 而像 ”说话。
2.通过理解教学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理解教学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2.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自由说“画”
师:都说我们杭州风景如画,看到”画”字,你想到了什么?
生1:我在美术课画画。
生2:画高山。
师:如果让你画西湖,你最想画西湖的什么?
生3:画湖面。
师:画怎样的湖面?
生3:画闪闪亮亮的湖面。
师:波光粼粼的湖面,多美呀!
生4:画可爱的鱼儿。
师:自由自在地游着。
生5:画许仙和白娘子的断桥。
师:哇,多么经典多么美的故事,听你们这么一说,我还真的想去走走看看。那平时,你喜欢画什么?
生6:我想画小花小草。
师:多么可爱呀。
生7:随便见到什么东西,都想画下来。
2.展示不同角度的画作
师:哦,你是个小画家呀,信手拈来。好的,这是几个小朋友画的画,小车,从侧面看画成这样,从正面看,画成这样。
师:老师请你们看这三组图,是想告诉你们什么?
生:从不同的角度看,不同的样子。
师:真会动脑筋,真会观察。
师:看到黑板上的课题,你就知道这节课我们要学什么?把课本翻开,把铅笔直尺放在课本的前面,坐端正。好,上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朗读课文
师:刚刚咱们聊了画画,著名的岑桑爷爷小时候也画画,这不,有一次上图画课,让大家画(师指着黑板上的课题,生齐说:画杨桃)。课文都预习了吗?课文读了几遍,用手指告诉我。两遍,三遍,五遍。看来都读得挺熟的,谁能响亮的读这些词。
2.读词语
【指生1读】
师:听清了吗?有什么建议?
生2:声音再响亮一点就好了。
师:哦,那你来好吗?声音要响亮。
【生2读】
师:听清楚了吗?最后一个词读“教诲”。第四声。刚刚读错了,再来读一遍好吗?
【全班齐读一遍】
3.演词语
师:能读准不算什么,厉害的是要边读边演,这四个词谁来?
【请四个小朋友上台,边读边演】
师:“哈哈大笑”这笑声多响亮呀。“严肃”绷着个脸,没有一丝笑容。“嘻嘻地笑”小声,“和颜悦色”,看她的笑容让人看得特别舒服。为什么这么演?
生:因为“和颜悦色”是很温柔,看起来很舒服。
师:哎呀,温和,悦可以组什么词?(喜悦)哎呀,温和的,喜悦呈现在脸上,就叫和颜悦色,你看,现在邓老师就在和颜悦色的给大家?(上课),现在,邓老师想把他们分开,为什么?
生1:那三个都不属于严肃一类的。
生2:一个是很高兴的,一个不高兴的,没有笑容的。
师:这三个同学表演的笑是一样的吗?
哈哈大笑笑声最响亮,嘻嘻地笑小一些,和颜悦色微笑,不发出声音,原来,笑和笑是不同的,你还知道什么笑?
生1:微笑。
生2:捧腹大笑。
师:你看,含有笑的词,还挺多的呢!选择1——2种笑,表演给你同桌看,让他猜猜是哪个词,一分钟。
【同桌一演一猜】
师:你看这笑多好,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欢声笑语,一起笑着读一遍。
【生笑着读】
4.学写“哈,嘻”
师:你看,咱们现在来看这两个字。
师:这两个字特别有意思,口字比较多,数数看,有几个口?(生回答五个),仔细观察这五个口,有什么不一样?
生1:有三个口比较扁。
生2:嘻中间的口特别扁。
生3:作偏旁的两个口比较扁。
师补充,作偏旁的口还特别靠上。
师:你看,这五个口由于位置不同,大小胖瘦都不同,伸出食指,和老师一起写。
师范写。生书空。
师:知道口为什么写扁吗?
生:笔画多了,就写扁一点。
师补充:写字就像做人一样。要相互谦让,要友好相处。请大家翻到62页,在田字格中描红一个写一个。
【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师:写完了就把笔放在课本前面,笔放好,做端正。
三、品读课文,猜测人物表情、语气、动作
1.看杨桃
师:《画杨桃》,作者有写怎样一步一步地画杨桃吗?这就奇怪了,课文足足有18个自然段,不写画杨桃,写什么呢?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想,我把杨桃画成什么了?同学们怎么做的?老师又是怎么做的?请看书,听老师读课文。
【师范读课文】
师:谁能根据提示,说说写了什么?
生: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同学们笑话我,老师在我的座位上看过了,却说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是因为看的角度不同。
师:哦,明白了,老师在教我们看杨桃,看杨桃是画好杨桃的关键。(师板书“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像这样画出看杨桃的句子。好,开始。
第一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师:这是在第一自然段。这讲的是谁看杨桃?
生:文中的“我”。
师:第二句。
生:老师看了看,在我的座位上坐了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桌前,举起我的那页纸问大家。
师:嗯,这是第五自然段,这是谁看杨桃。
生:老师看杨桃。
师:嗯,还有呢?
生:于是,老师请这几位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师:找着没,这是第12自然段,这又是谁看杨桃?
生:同学看杨桃。
师:好的,没有画齐的赶紧补画,咱们再看这三句话,“我“、老师、同学分别是怎样看的?
师:好,我是怎样看杨桃,一个词,一起说。生:认认真真地。师:几个同学呢?生:轮流师:老师呢?生:审视杨桃。(师板书“审视”)
2.学“审视”师:审视有看的意思,你从那个字看出来的?生:视。师:对了,视有看的意思,邓老师抬头向上看叫?(仰视)老师专注地看,叫(注视),老师看见了当作没看见叫(视而不见)。那“审视”是怎样地看?
生1:仔细地看。生2:认真地看。师:仅仅是仔细地看,认真地看吗?看看老师怎样审视杨桃的?(师表演)生3:就是看好之后再思考了一下。师:有思考。师:看了一次又一次,看了又看,认真地,反复地,有思考地看就是审视。一起齐读这句话。
师:看,这是《难忘的泼水节》里的周总理,他在?(审视文件),这是《邓小平爷爷植树》里的邓爷爷,他在?(申请报告),这是一位雕塑家,他在(审视作品),这是一位老师,他在?(审视作业)
3.学“五问”
师:老师审视完杨桃后,提出了一个又一个问题,现在请同学们默读5——16自然段,画出老师提出的问题,像这样,画出波浪线。
师:嗯,不错,你们都注意了问号,都读出了疑问的语气,但你们知道吗,这五个问,语气是不一样的,是有变化的,比如说,第三问里面,老师怎样地问,有个词提示了我们。
师:哪位同学来演一演?
请多生演。
师:像这样提示我们说话的动作,语气,表情,我们称之为?(提示语)
4.大胆猜测老师的语气、动作、表情
师:这第三问大家没问题了,都会读了,那其他问呢?读得时候请想想老师会有怎样的语气、表情、动作?现在请大家默读5-16自然段,试试吧。
【自己读,同桌交换自己的看法】
师:这第一问,老师应该是怎样的语气、表情,动作?大胆的猜一猜。
生1:应该是心平气和的。
请生心平气和的朗读。
师:她注意到了老师说话的表情,有没有动作?老师举起了我的画纸。第二问,应该是怎样?
生2:应该和第一问差不多,有一丁点儿严肃。
师:收起了笑容,第三问,是严肃,第四问?应该是什么动作?或者什么表情?
生3:应该是一点点温和的。
师:此时,有一个动作,用手指了指杨桃。第五问?
生4:脸上不严肃了,孩子们已经知道错了,就不再严肃了。
【师生合作读】师读提示语,生读问。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仿佛来到了画杨桃的这节课上,看,注意标点,加上表情,带上动作,读出了他们不同的语气,有问就有答,我们再配合。
师——老师,男生——同学,女生——看男生的声音,语气到不到位。
师:女生开始评,有什么好的建议?
生1:我觉得不像的时候可以挥一下手。
师生1演。
生2:不像!后面是感叹号,应该坚决点,果断点。
师生2演。
生3:好笑的时候,可以再加点笑意。
师生3演。
生4:省略号……要注意语气拖长。
师:此时,同学们知道自己错了。不好(意思了)
师生再次合作读,师——旁白,男生——师,女生——同学。(注意加上表情,动作)
师:大家看,老师审视完杨桃,就知道同学们错了,老师直接批评不就行了吗?给它换成批评的话,可以吗?思考一分钟。
生1:我觉得不可以。
师:她认为不可以,谁来帮忙?
生2:没有这一段的话,同学们就不知道自己错了。
师:这老师真有办法,通过这一问又一问,耐心地问,让孩子们自己知道错了。这每一问都是经过了思考。(板书”思考“)好,在这节图画课上,老师画了杨桃,看了又问了,那接下来,老师又问了什么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下课!
总结:课后同学们复习巩固所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