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汉族
汉字
汉语
汉学家
汉朝 公元前202-公元220年
西汉建立 和“文景之治”
第 11 课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一、忧民
文景之治的背景
陈胜、吴广起义
秦朝灭亡
楚汉之争
前207年
前206年
前202年
前209年
刘邦建立汉朝,
定都长安,
史称西汉。
西汉 车骑出行图
汉初景象
材料1:自天子不能具钧驷(毛色相同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史记》
材料2:民失作业(农业生产)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石,dàn,一石米价值五千钱),人相食,死者过半……—《汉书·食货志》
据材料,说出西汉之初是种怎样的社会景象?
汉高祖刘邦忧的是什么?
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忧民-文景之治背景
土地荒芜,物价飞涨,人口锐减百姓流离失所
如何恢复和发展生产
汉高祖:寡人近来相当烦恼,这天下是得到了,可是百姓依然流离失所,如何恢复和发展生产来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呢?
(群臣献计)
(主要人物:汉高祖和大臣。场景:在大殿召见群臣)
情景剧
——据《汉书》整理
1.兵皆罢归家
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 皆免为庶人
4.轻田租,十五而税一
2.令各(流亡的百姓)归其县,复故爵、田宅
3.民产子,复勿事二岁(免除徭役两年)
增加劳力
鼓励生产
鼓励生育
轻徭薄赋
休养生息
根据刚才措施谈谈何为休养生息?
解释
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元气,
以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稳定政治统治的政策。
二、安民
文景之治的过程
汉文帝刘恒
汉景帝刘启
(文帝)诏曰:夫农,天下之本也,其开藉田,朕亲率耕。
(文帝)诏曰:道民之路,在于务本。
(景帝)诏曰:不受献,减太官,省徭赋,欲天下务农蚕。
(景帝)诏曰: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据班固《汉书》整理
这些诏令中的核心关键词是什么?体现了文景两帝的什么思想?
农
以农为本
1.务农息民——以农为本
文帝二年:“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十二年:“赐农民今年租税之半” ……文帝十三年:“其除田租之税” ……景帝元年:“五月,令田半租,三十而税一”。
——据班固《汉书》整理
文帝二年
1/30
秦朝
2/3
高祖
1/15
文帝十二年
1/30
文帝十三年
免除
景帝元年
1/30
2.益国利民——减轻赋税
秦朝服徭役的年龄从17岁开始,一年数次。
文景帝时期服徭役的年龄从20岁开始,三年一次。
——据《史记》《汉书》整理
秦朝
17岁始,一年数次
文景时期
20岁始,三年一次
“我为(受刑而)死的人不能复生感到悲痛,而受过刑的人不能再长出新的肢体,即使想改过自新,也没办法了。我希望舍身做官府中的女仆来赎父亲的罪过,让(他)能改过自新。”
缇萦救父
3.顺天恤民—减轻徭役,废除严刑
4.以德化民——勤俭治国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京师之钱累百巨万(数目巨大),贯朽(穿钱的绳索腐烂)而不可校(校对)。太仓(京师的粮仓)之粟陈陈相因(陈粮压着陈粮),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汉书·食货志》
文景之治
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
民殷国富,百姓安居乐业
三、乐民
文景之治的启示
乐民秘诀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关注民生,以民为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那么,你认为西汉初统治者之所以能够成就“文景之治”这样的治世使人民安居乐业有什么成功的秘诀吗?
对我们现在治理国家有何启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