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学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学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8 14:4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的赏析 学案
预习课文
基础知识梳理
1.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念,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
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
B.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劈头一个“强”字,则
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境况。
C.第三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
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
D.结句用的是叙述语言,朴实无华,但是寓巧于朴,寓意深长,耐人咀
嚼,使全诗的思想和艺术境界出现了一个飞跃。
2.“菊花”是古诗词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意象,在不同的语境中寄托了不
同的情怀。以下诗句中的“菊”和本诗中的“菊”表达的思想感情最接
近的一项是( )
A.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B.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C.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D.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
3.“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
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学习
1.认识作者。
岑参,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
________代诗人,与高适并称________。
2.翻译《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一诗的意思。
3.试归纳本诗的主旨。
4.理解诗意,填诗句。
(1)写自己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
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也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
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的句子:____________
当堂小测
让我们来挑战吧!你一定是最棒的!
阅读诗句,回答问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写作背景:根据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岑参年谱》,此诗作
于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上任
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
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
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1.解释词语。
(1)故园:______________
(2)漫漫:______________
(3)龙钟:______________
(4)凭:______________
(5)传语: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4.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5.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
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梳理
1.C 解析:不是第三句,是第二句。
2.C 解析:“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借菊花表达了诗人的思乡
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故乡
篱下菊,今日几花开”表达了诗人怀念家乡的感情。所以C项最接近。
3.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
定安史之乱的渴望。诗人一直是直抒其情,“遥怜”一词将诗人对故园
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现出来;二是以想象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
战火,残垣断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
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
和对国事的忧虑。
学习
1.唐;高岑
2.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山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
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靠近这
战场零星地开放了。
3.这首诗由欲登高而引出无人送酒的联想,又由无人送酒遥想故园之菊,
再由故园之菊慨叹故园已为战场,抒发了诗人思乡的惆怅,寄托着对饱
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4.(1)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2)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当堂小测
1.(1)指作者在长安的家 (2)形容路途遥远 (3)沾湿
(4)托 (5)捎口信
2.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之情。
3.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4.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
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沾湿了双袖。
5.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
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
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淳朴的描写流
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