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赏析 学案
预习课文
基础知识梳理
1.对《夜上受降城闻笛》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沙似雪”、“月如霜”,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无垠的沙漠如同积
雪的荒原,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写出了沙的洁白、月的寒冷。
B.开头两句近镜头描写了登城所见的景象,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
心境的愁惨凄凉。
C.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含在对景物和情
态的描写之中。
D.“一夜征人尽望乡”,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
展现其心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
2.对《夜上受降城闻笛》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思乡的诗作。
B.“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描写了一幅边塞雪夜的独特
景色。
C.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
“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
愁惨凄凉。
D.“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正面写情。“一夜”和“尽
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3.对《夜上受降城闻笛》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音,末句抒心中所
感,写的是情。
B.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
C.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想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
滔的感情的洪波。
D.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功,就在于把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
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意境浑成,简洁空灵。
学习
1.认识作者。
李益,字________,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后迁河南郑州,
________代诗人。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________诗
作出名,擅长绝句,尤其是________绝句。
2.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3.试归纳本诗的主旨。
4.理解诗意,填诗句。
(1)《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句子是:___________
(2)《夜上受降城闻笛》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诗
句是:___________
当堂小测
让我们来挑战吧!你一定是最棒的!
阅读诗句,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是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的“折
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2.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字的妙处。
3.从诗的末句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梳理
1.B
2.B 解析:描绘了一幅边塞月夜图。
3.B
学习微课
1.君虞;唐;边塞;七言
2.回乐峰前的沙地白的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
凉的芦管,一夜间戍边的军人个个眺望故乡。
3.诗歌前两句通过写景,交代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写戍边将士的思乡
奠定情感基调;后两句通过“芦管声”引发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4.(1)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2)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当堂小测
1.“折柳”是古代关于惜别的一首名曲,后人在送别中常有折柳的习
俗。“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
种思乡之情是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本诗的
关键。
2.“散“字准确的表现了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地,勾出
了多少旅人的情思。
3.从“故园情”三字可以看出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