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2022年暑假八年级物理上册自学特训
第三章《光现象》单元练习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2北京冬残奥会会徽名为“天、地、人”,是一个充满动感的人形,暗示着残疾人在运动和生活中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会徽图形是由三基色构成的“之”字形,仿佛一个向前跳跃的运动员,体现了运动的概念。三种颜色的三个笔画组合起来成为一个运动的人形,即为“天、地、人”,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下列不是三基色的是( )
A.黄色 B.绿色 C.红色 D.蓝色
2.试卷上的文字是黑色的,这是因为()
A.文字反射黑色光 B.文字吸收黑色光
C.文字反射所有色光 D.文字吸收所有色光
3.下列关于颜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视多彩画面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B.能把各种色光都全部吸收的不透明体是白色的
C.绿光通过绿玻璃照在白屏上呈绿色光
D.隔着蓝玻璃片看红布,看到红布是蓝色的
4.有一种叫“测温枪”的测温仪器,把“枪口”对准人的额头或手腕,显示屏就能直接显示人体的温度。测温枪测温利用的是( )
A.红外线 B.紫外线 C.红光 D.紫光
5.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并将这条带箭头的直线称为光线,这种研究方法叫建立模型法,下面关于光和光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和光线都是真实存在的 B.光和光线都不是真实存在的
C.光是真实存在的,而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 D.光不是真实存在的,而光线是真实存在的
6.如图所示,AB为一物体,C一个不透明的物体,若人眼在不同的区域1,2,3,4处观察物体AB,则人眼完全看不到物体AB的区域是( )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7.如图是小科同学在金华燕尾洲公园拍摄的照片,其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是( )
A. 彩虹桥的“倒影” B. 水杉的“树影”
C. 郁金香呈“红”色 D. 婺江水面“波光粼粼”
8.一只小鸟在平面玻璃幕墙前飞来飞去,欣赏它自己在幕墙中轻盈的“身影”。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身影”始终和小鸟一样大 B.小鸟靠近幕墙过程中,“身影”远离幕墙
C.“身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小鸟在玻璃幕墙上所成的等大的实像
D.“身影”到幕墙的距离大于小鸟到幕墙的距离
9.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应该选用较薄的玻璃板
B.实验中蜡烛A远离平面镜,所得的像会变小
C.该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D.实验用带刻度的坐标纸为了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10.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壁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
A.水平向左移动
B.水平向右移动
C.竖直向上移动
D.竖直向下移动
11.一个雨后的晚上,天刚放晴,地面虽干,但仍留有不少水潭,为了不致踩在水潭里,下面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时,地面发亮处是水潭 B.迎着月光走时,地面暗处是水潭
C.背着月光走时,地面发亮处是水潭 D.迎着和背着月光走时,地面发亮处是水潭
12.唐诗宋词璀璨夺目,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如太白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描述李白月下独酌,顾观地上己影,俯看杯中自己。从物理学来看,关于“地上己影”和“杯中自己”的描述,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前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二、填空题
13.阳光下看到一朵花是红色的,是因为这朵花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红光;透过蓝色的玻璃看这朵花,则这朵花呈现______色。
14.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无色透明三棱镜后,白色光屏上会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一现象叫光的___________。若在三棱镜和光屏之间竖放一块蓝色透明玻璃板,光屏上将___________(选填“不会”或“仍会”)出现彩色光带。
15.在用电视机遥控器调节频道时,利用的是遥控器发出的______;验钞机能辨别人民币的真伪,它的原理是:______能使荧光物质发光;自行车的尾灯是由______组成的,当汽车发出的光照到自行车尾灯时,它会将光沿原路反射回去,以便引起司机的注意。
16.2020年6月21日出现了日偏食现象(如图甲),同时在树荫下看到了许多月牙形的光斑(如图乙),日食形成的原因是 _____;月牙形光斑是 _____的像,月牙形光斑形成的原因与日食形成的原因 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17.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___________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___________。
18.小李站在平面镜前1m处,则他离自己在镜中的像___________m,当他慢慢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如图所示,演员在对着镜子画脸谱,如果演员远离镜子,则演员在镜子中的像将___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从图中可以看到镜面并没有竖直放置,演员的脸与其像对应部位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___(填“垂直”或“不垂直”)。
20.如图所示,有一束光垂直于平面镜入射,则反射角是________,光的传播方向改变的度数是________度,若要让反射光线恰好沿水平向右射出,可以将平面镜________(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________度。
21.一束平行光与镜面成30°角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大小是________,人迎着反射光的方向可以看到刺眼的光,而在其他方向却看不到反射光,这是由于在镜子表面发生了_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我们在各角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由于发生了_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其中每一条光线都________(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三、作图题
22.如图所示,根据小孔成像的原理画出物体AB在虚线上成的像A'B'。
23.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保留作图痕迹)
24.画出图中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OB。
四、实验题
25.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______。
(2)点燃A蜡烛,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_(选填“前”或“后”)侧观察,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用光屏放在B蜡烛处,光屏上______(选填“有”或“没有”)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像。
(4)如果把A蜡烛远离玻璃板移动一段距离,则A蜡烛的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6.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选择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如图甲所示,先让纸板A、B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沿纸面射入一条光束EO,并找到反射光束OF,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反复实验比较两角的大小可得:反射角 _____(“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为了排除所得规律的偶然性,要改变 _____的角度,多测几组入射角与反射角,并进行比较;
(2)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_____;
(3)如果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时,将纸板B向后旋转,_____(“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4)如图乙所示,另一同学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到O点,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他 _____(“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
参考答案:
1.A
2.D
3.C
4.A
5.C
6.C
7.B
8.A
9.B
10.C
11.A
12.C
13. 反射 黑
14. 色散 不会
15. 红外线 紫外线 互成直角的平面镜
16. 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太阳 相同
17. 同一直线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8. 2 不变
19. 不变 垂直
20. 0° 180 顺时针 45
21. 60° 镜面反射 漫反射 遵循
22.
23.
24.
25. 较黑暗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前 相等 等效替代法 没有 虚 不变
26. 等于 入射光线 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不能 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