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17 15:44: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破镐京
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
东周建立
春秋开始
公元前476年
春秋结束
公元前475年
战国开始
公元前221年
秦朝建立
战国结束
公元前256年
东周灭亡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东周
注意:一般认为东周包含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秦末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公元前
221年
秦始皇病逝
王朝兴替
重大事件
秦朝
秦代时间轴
公元前
207年
刘邦攻入咸阳
秦朝灭亡
公元前
202年
西汉建立
公元前
210年
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
209年
楚汉战争
击破六国
统一中国
建立秦朝
公元前
230年
一.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勃兴(或起源和奠基)时期
二.秦汉时期(BC221~220年)——封建大一统时期
三.魏晋时期( 220~581年)——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四.隋唐时期(581~907年)——封建社会的繁荣、古代中华文明的鼎盛时期
六.明清时期(1368~1840)----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是一个繁盛与危机并存的时代,社会处于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前夜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远古~1840年)
五.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907~1368)——中华文明继续发展,封建国家分裂、 民族融合高潮时期
本课框架
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秦的统一
二、两千年之政,秦政也
——秦的统治
三、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秦的灭亡
客观条件(必然性)
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顺应社会经济发展;
自身条件(可能性)
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
商鞅变法,奖励耕战,遵循法家,奠定基础;
一、秦的统一
天时
地利
人和
1.背景
1、秦王嬴政有坚忍刚毅的性格和敏锐迅捷的决断力
人质 过继 杀身之祸 父亲早逝
母亲私通 权利 阴谋
吕不韦 嫪毐 赵太后
2、嬴政锐意进取,破格任用一批谋臣猛将A.让郑国修郑国渠;B.重用李斯等客卿
3、嬴政善于发现人才,广泛招募各国精英A.重用并虚怀待尉缭B.重视韩非C.勇于认错,信任王翦
可能性:4、秦王嬴政个人雄才大略
一、秦的统一
2.策略
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3.过程
韩赵魏楚燕齐
BC230-BC221年
灭六国
(喊赵薇去演戏)
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读右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
A.②③①⑤
B.②①⑤⑥
C.①③⑤④
D.④③⑤⑥
北征匈奴,南平百越
东海
临洮、羌中
长城
南海
疆域的统一
秦帝国:人口达2100万
400年后:罗马帝国全盛时期2000万
现今伊犁州450万
想一想
春秋争霸、 战国七雄局面的出现给秦朝带来的教训是: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应加强中央权力
应限制地方权力


皇帝制度
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
地方行政制度
(郡县制)
吸取周亡的历史教训: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政治:
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与民主政体相对。
即是一种决策方式,皇帝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
即中央管理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中央
地方
君权
相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两对矛盾?
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
二、秦的统治
制度的统一
1.政治体制的创设——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是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专制主义是决策方式
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中央集权是管理方式
有学者认为“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家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材料表明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变化的主要趋势(  )
A.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 B.民族认同感的增强C.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 D.中原文化已经统一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
A
天下共主
天下独主
共主的意思是大伙都是平等的,只不过我的威望、感召力或军事力量强大,所以大伙都愿意奉我为主
独主的意思就是,皇帝/国君是这个国家唯一的君主,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秦以后都是如此。
1.政治体制的创设——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
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伏羲、神农、燧人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依据材料归纳:
秦朝时期皇帝制度的特点。
材料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材料二:“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三: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皇位世袭
皇帝特定称谓:朕
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
特殊的礼仪;
避讳(为尊者讳);
特殊的用色规定(不同朝代有不同的规定)等。
具体礼仪凸显独尊地位
六枚一套的御玺:御玺是皇帝专用,体现皇权至高无上,任命国家官员和任命四夷官员所用御玺不同,说明处理国事有内外区别。
政治体制的创设——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三公九卿制(中央官制)
皇 帝


御史
大夫
太尉
(牵制)
(统率)
直接控制
九卿
奉常
郎中令
卫尉
太仆
廷尉
典客
宗正
治粟内史
少府
军事(虚设)
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监察国家事务
副丞相,律令图籍,监察百官
(位低权重)
三公九卿,各司其职,互相牵制,保证皇权。
(2015天津文综)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D
〖朝议制度〗朝议制度仅仅表明大臣们有权参与政治决策,减少君主决策失误,有话语权,三公九卿可发言,没有具体行政职务的博士也可进言。但没有决策权,最终必须经皇帝裁决,所以制约不了皇权。参与政治决策与有决策权是两回事。
朝议制度是否可以制约皇权?
(3)郡县制(地方行政制度)
政治体制的创设——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朝议
——《史记·秦始皇本纪》
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行政长管称郡守;郡下设县,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考核。县以下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郡县制最早出现不是在秦朝
早在春秋后期,一些诸侯国在新兼并的地区上已不再进行分封,而是改为设置郡、县,县制起源于春秋时楚国,郡制起源于秦国;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广泛实行郡县制;秦统一全国后将郡县制推广到各地。因此,郡县制最早出现不是在秦朝。


乡 里 亭
中央
郡守
县令
直接任命
相较于分封制,郡县制的优势?
中央垂直管理
巩固国家统一
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VS
分封制
血缘
郡县制
地域
基础
分封制与郡
县制是适应不同
社会生产力条件
(经济基础)之
上的上层建筑,
应用历史辩证的
眼光看待。
隶属关系
相对独立
直属中央
统治权(独立的政、财、军
权)
权力
管理权
利于中央集权
和国家统一
官僚政治
作用
性质
拓展疆土,导致割据
贵族政治
性质: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相同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作用: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皇帝
太尉、丞相、
御史大夫
九卿
郡守、郡尉、郡丞
县令、县尉、县丞
三老、啬(sè)夫、游徼(jiǎo)
地方权力
集中
中央权力
集中
皇帝





特点:
1.皇权至高无上,权力高度集中。
2.中央直接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3.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垂直管理制度。
小结: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政治: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颁布《秦律》
经济:确立土地私有;统一车轨、货币、度量衡
文化:书同文;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军事:南伐越族,修灵渠;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2.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
①颁行法律,编制户籍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废除六国的法律,把《秦律》推行于全国。
《云梦睡虎地秦简》局部
云梦秦简,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提供了自秦孝公至秦始皇时期陆续修成的秦律的部分内容,其中有刑律的律文和解释,有名目繁多的其他律文,还有案例和关于治狱的法律文书。
户籍制度(史记记载)
秦自商鞅变法之后,秦就建立起以一夫一妇小家庭为单位的户籍制度。也叫编户齐民。除了商人、赘婿等之外,凡拥有土地或是官府授田的人,都必须在官府的户口册上登记户籍;居民要迁徙户口,也必须向官府办理“更籍”手续。通过这样的制度,千千万万的编户小农被纳入国家的控制,保证了国家财政赋役的实施。
李斯云:“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2.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统一货币、车距、度量衡
货币:秦半两:圆形方孔钱
统一
度(长度)量(容积)衡(重量)
车轨:车子两轮间的距离统一为6尺
②修驰道、直道
经济
思想
2.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文字,以“小篆”为通用官方字体;下令除医药、卜筮农艺等实用性著作以及国家博士所藏《诗》、《书》、百家语外,凡私人所藏一律交官府销毁;谈论《诗》、《书》者死;严禁私学。
①统一文字
②焚书坑儒,思想控制
◆小结: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
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
——加强各地经济联系;
统一文字(官方:小篆、民间:隶书)
——促进各地文化交流;
修建驰道、灵渠
——加强联系,维护安定统治;
修筑万里长城——防御匈奴;
进行大规模移民
----控制豪富,巩固统治。
一条类似今天的高速公路--直道
驰道是皇帝的专用车道,皇帝下面的大臣、百姓,甚至皇亲国戚都是没有权利走的。秦汉时期最为流行,规定的宽度是五十步,两旁种有树。驰道类似于今天的国道所以直道比驰道快。
〖知识拓展〗 驰道 秦统一后第二年,秦始皇就下令,修筑从咸阳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驰道基本遍布全国,主要郡县都有驰道与首都咸阳相通。 直道 北方匈奴仍然是秦帝国最大的威胁,为保证军队的快速调遣及后勤物资供给,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修筑一条自咸阳林光宫(今陕西淳化县境内)直通九原郡(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南)的大道,称为直道。秦直道全长700多千米,路面最宽达60米以上。秦驰道就是当时的国家级公路,而秦直道则因道路通畅、路基优良而堪称古代第一条“高速公路”。 五尺道 五尺道是征服西南夷后修筑的,是连接云南与内地的最古老的官道,这条道路尽管狭窄,却和秦始皇在全国其他地区兴修的宽达五十步的“驰道”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是云南与蜀的重要商道。
天下归一 : 秦统一的意义
在此之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上是分裂的,所谓“诸夏”或“中国”,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并无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直到秦统一,“中国”二字才有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具有明确政治制度的庞大帝国和明确地理区域的广大国土和民众。更重要的是,“大一统”观念由此深入人心,促使中国各民族产生融合智慧、发展共同文化的伟大理想。——邹纪万:《秦汉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选角度,评析材料观点,并谈谈你对“天下归一”的理解。(要求:持论有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
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
二、为中国民族之抟[tuán]成;
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
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钱穆《国史大纲》
三、秦的灭亡
1.秦的暴政
秦始皇统治时期全国总人口不过2000万,其中成年男丁大约450万。
·北伐匈奴,征调30万男丁,
·修筑长城,征用40万民夫,
·戍守边境,率30万民众常驻河南地,
·秦始皇陵,动用徭役、刑徒70多万人,修筑30多年,
·阿房宫和秦始皇陵,动用100多万劳力,
·秦直道,动用数10万军工、民工突击修筑。
大兴土木
赋役沉重
刑法严苛
焚书坑儒
死刑
枭首:斩首后,将其首级悬木示众
车裂:五马分尸
连坐
一人有罪,全家、邻里或有关之人同受刑罚。
铁桎
束颈的铁钳
生埋: 又称活埋或坑杀
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化。
一人有罪,灭绝其宗族。
族诛
三、秦的灭亡
2.二世而亡
1、出生: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
2、被立为王:公元前247年,13岁。
3、亲政:公元前234年。20岁
4、灭六国、称皇帝:公元前221年,39岁
5、焚书坑儒:公元前215年
6、去世:公元前210年 ,49岁
公元前230-公元前207
公元前259-公元前210
下令将秦始皇无子嫔妃全部陪葬;
把修骊山陵墓的工匠全部活埋;
诛杀兄弟姐妹22人;
杀蒙恬等大臣不计其数;不断增加赋税和徭役。
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攻占咸阳,秦朝灭亡。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
大泽乡起义
(农民战争)
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西周
东周
春秋
战国
BC2070
BC1600
BC1046
BC771
BC476
BC221
秦朝
BC207
BC202
BC206
秦建立
秦灭亡
楚汉之争
西汉
刘邦 项羽
进驻咸阳,“约法三章”,废秦苛法 进入咸阳,放纵部下烧杀抢掠
广纳人才,势力壮大 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分封失当,缺稳固根据地
取得胜利,建立汉朝。 最终失败,乌江自刎。
得民心且顺时代潮流者得天下
项羽,楚名将项燕之孙
与叔叔项梁杀会稽郡守响应陈胜吴广起义
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击败消灭秦军主力
进军咸阳,杀秦王子婴,烧秦宫室,收财宝妇女
自立西楚霸王,分封诸侯,抑制刘邦
刘邦,出身农家,初任沛县泗水亭长
释放刑徒而亡匿,后起兵投奔项梁
公元前209年,率军进咸阳,秦朝灭亡,与父老“约法三章”,深得民心
退至巴蜀,“暗度陈仓”,重返关中
围项羽于垓下,公元前202年建立西汉
封建地主阶级之间的帝位之争
由秦末农民大起义到西汉建立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秦二世胡亥继位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号为“张楚”
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日益壮大
公元前202年,经过四年楚汉战争,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
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秦亡,历时15年
三、秦的灭亡
3.秦制未亡
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期也可能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经过汉代的完善和巩固,又继续推行了1700年,其间逐步作了修正。
——《剑桥中国秦汉史》
不过,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烙印。中国已由分封制的国家改变为中央集权制的帝国,并一直存在到20世纪。如果说中国的西方名字(China)由秦(Ch’in)而来,那是恰当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
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毛泽东·七律 读《封建论》
百代皆行秦政制。
——毛泽东
千秋功过:谁与评说秦始皇?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史记》
“功越千世!”——新朝王莽
“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唐太宗
“周王道穷也,其势必变而为秦,举前代之文制,一切铲除之,而独持之以法。西汉之治,简严近古,实赖秦之驱除也。惜乎扶苏仁懦,胡亥稚蒙,奸宄内发,六国余孽尚存。因天下之怨,而以秦为招,再传而蹙,此始皇之不幸也。”—— 张居正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祖龙是千古英雄挣得一个天下。”—— 李贽:《藏书》
★历史人物评说的几点基本原则
3.采取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观点;
1.依据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史实;
2.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大背景下,
分析历史人物的活动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功: 1)灭六国,统一全国,结束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建立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巩固,统一,促进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总评:功大于过。尽管暴政对秦代产生了消极影响,但秦始皇实现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是对中华民族贡献巨大的杰出历史人物。
过:
焚书坑儒、严刑酷法、大兴土木与徭役,激化阶级矛盾,是导致秦朝速亡的根本原因。
雄才大略一统江山,短命王朝专制滥觞
法家理论
专制根基焚书坑儒思想统一
政治
经济
文化
天下统一专制集权
官僚政治
三公郡县
统一货币度量衡器
交通发达
服务经济
编制户籍整顿风俗赋役沉重
苛政暴行
社会
灭亡原因
15载春秋转瞬即逝
但或许刚刚开始
它终将会以另一种方式影响着中国的历史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