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17 15:24: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单元检测卷
检测范围:第一单元 满分:100分
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我们一直对“人类从哪里来”充满好奇。要探寻人类起源,下列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
A.考古发现 B.文献记载 C.神话传说 D.调查问卷
2.历史课上,同学们对老师展示的一幅“人类进化示意图”(见下图)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中比较合理的说法是( )
A.人的身高越来越高 B.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C.这群人排队领食物 D.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直立行走
3.我国考古学者在云南省元谋县通过考古发现了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原始人类并将其命名为“元谋人”。下列与元谋人无关的是( )
A.会制作粗糙的石器 B.知道使用火
C.会打井取水 D.是我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4.下列有关“北京人”(见下图)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用火烧烤食物 B.使用磨制石器
C.会烧制陶器 D.开始栽培农作物
5.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了一些兽牙和磨光石珠,还发现一枚骨针和装饰品,这说明山顶洞人( )
①以捕鱼为生 ②掌握了磨制技术 ③会缝制衣服 ④懂得爱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下图文物反映了当时( )
A.农业初兴 B.聚族而居 C.采集狩猎 D.贫富分化
7.下面邮票反映的是在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文物,它们见证了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下列说法符合河姆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状况的是( )
①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 ②他们制作的最具特色的陶器是彩陶 ③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 ④他们使用的农业工具有骨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良渚遗址主要在太湖流域,距今约四五千年。大约与良渚文化同一时期,我国的辽河流域有红山文化,黄河流域有龙山文化。这些考古发现证实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 )
A.以长江流域的水平最高 B.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C.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D.以辽河流域的最具特色
9.传说是由神话演变而来但又具有一定历史性的故事。以下属于传说的是( )
A.山顶洞人过着群居生活 B.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
C.河姆渡居民已种植水稻 D.蚩尤呼风唤雨大战黄帝
10.相传,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发明弓箭等。这些传说反映了( )
A.炎帝、黄帝有许多发明流传于世 B.炎帝、黄帝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家
C.后人对人文初祖炎帝、黄帝的尊崇 D.炎帝、黄帝是我国古代帝王的杰出代表
11.“吾祖峻德,万古流芳;平定荒漠,举世称殇。……造车指南,辨兆万民不易之方向。”这应是宋楚瑜拜谒何处时的祭文( )
A.炎帝陵 B.黄帝陵 C.舜帝陵 D.中山陵
12.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都是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原始农耕文化的特点有( )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②建筑房屋,过定居的生活
③饲养家畜 ④种植农作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观察下面示意图,判断山顶洞人应在什么位置( )
A.① B.② C.③ D.④
14.小章同学在暑期游学时,参观了一处原始聚落遗址博物馆,看到了下边复原图和文物。他参观的是( )
A.元谋人博物馆 B.周口店遗址博物馆
C.西安半坡博物馆 D.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15.在半坡遗址中出土了许多骨制的箭头、渔叉和渔钩,这说明( )
A.打猎和捕鱼在当时仍占有重要地位 B.它们主要用于和其他原始居民交换
C.它们是人们平时消遣娱乐的工具 D.当时把它们用作武器进行原始战争
16.作家冯安泽在《尧舜禹的传说》一书中用充足的证据说明尧、舜、禹是中华文明的先驱,对他们先后担任部族联盟首领的方式进行了较为严谨、客观的归纳与评价。他们“担任部族联盟首领的方式”是( )
A.战争 B.世袭 C.禅让 D.选举
17.浙江绍兴建有一座著名的大禹陵(见下图)。人们为大禹建陵主要是纪念他( )
A.治理水患,造福人类 B.品德高尚,让位给尧
C.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D.发明耒耜,教民农耕
二、非选择题(55分)
18.(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类能够使用和管制了火,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这必须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累积了经验,有了相当的智慧才有可能办到的。正因为“北京人”能够如此,才进一步证明了他们对付自然已有了一定的办法。
——摘自贾兰坡《“北京人”的故居》
材料二 古书记载:尧虽是部落联盟的首领却住在简陋的房子里,穿的是粗麻布衣服,吃的是粗米饭野菜汤,使用的是陶碗陶盆。但对百姓十分关心,部落如有人挨冻受饿,他竟觉得是自己的过错。舜也严于律己,处处以身作则,在他耕过田和打过渔的地方,人们受他的影响,都养成了谦让的好风气。
材料三 鲧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九年而不得成功,在羽山被处死。大禹总结父亲鲧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最后取得了成功。
(1)火的使用对于北京人对付自然起到了哪些作用 距今约3万年,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又生活着哪一远古人类 (4分)
(2)根据材料二,谈谈尧、舜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4分)
(3)由鲧治水失败到禹治水成功,谈谈应如何解决自然灾难问题。(2分)
19.(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黄帝以上,穴居而野处……及至黄帝,为筑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摘自《帝王世纪》
材料二 赫赫始祖……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摘自毛泽东《祭黄帝文》
材料三 近年来,争抢名人故里的现象频频发生:抢完了李白,抢赵云;抢完了赵云,抢武松;抢完了武松,抢黄帝;抢完了黄帝,抢炎帝。
(1)根据材料一指出传说中黄帝的主要发明是什么。(4分)
(2)材料二反映了作者对“始祖”怎样的情感 每年清明时节,大量海内外的华人都会赴陕西黄陵县拜祭,这又说明了什么 (5分)
(3)如何看待材料三所述的各地“争抢名人故里”的现象 (6分)
20.(20分)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先民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工具说进步】
材料一
图1、图2生产工具分别是采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5分)
(2)从图1到图2生产工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4分)
【食物话变迁】
材料二
(3)如图3、图4所示,稻谷和粟粒的出土,说明了什么 (5分)
【定居见发展】
材料三 中国古代文化在黄河流域发展到仰韶文化时,原始居民的定居生活已经比较稳固,经济生产以原始农业为主,同时采集渔猎也占有很大的比重。
(4)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原始居民能够实现定居生活的条件。(6分)
参考答案
1.A 2.B 3.C 4.A 5.B 6.A 7.D 8.C 9.D 10.C 11.B 12.D 13.D 14.C 15.A 16.C 17.A
18.答:(1)作用: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远古人类:山顶洞人。
(2)生活简朴,严于律己,平易近人,关心百姓,处处以身作则等。(答出两点即可)
(3)因势利导,顺应自然,采用符合实际的方法等。(答出两点即可)
19.答:(1)建造宫室(房屋)。
(2)情感:对黄帝的赞颂与崇敬。说明: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居。
(言之有理即可)
(3)这一现象反映了全国各地对发展旅游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视;也反映了人们对名人的盲目崇
拜,忽视了对历史名人的深层次的理解。(注意从两个方面回答)
20.答:(1)图1:打制。图2:磨制。
(2)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说明了我国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
(4)原始农业生产的发展、生产工具的革新、饲养家畜、会建造房屋等。(答出两点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