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12章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12章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8-17 08:38: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如所示,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证明了 (  )
A.细菌是自然发生的
B.细菌繁殖需要漫长的时间
C.细菌由营养丰富的肉汤产生
D.使肉汤腐败的细菌来自空气
2.下列关于米勒实验(装置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通入的气体模拟原始大气成分
B.用两个钨电极火花放电模拟闪电作为能量
C.证明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能生成有机物
D.证明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3.在研究生命起源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说法和理论,下列说法有科学依据的是 (  )
A.地球的生命可能是从外星球来的
B.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C.生命可能来自原始大气
D.腐草为萤
4.关于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下列说法不确切的是 (  )
A.米勒实验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形成有机物是可能的
B.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氨基酸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说明在原始海洋中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是可能的
C.1981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简单的有机物合成核酸,也说明在原始海洋中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是可能的
D.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已经得到了实验证实
5.一从未受到破坏的沉积岩层如所示,图中表明其中一层含有化石A,而另一层含有化石B,图示说明 (  )
A.物种A比物种B简单、低等 B.物种A比物种B复杂、高等
C.物种A出现在物种B之前 D.物种B一定生活在水中
6.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 (  )
A.数量越多 B.种类越丰富
C.结构越简单 D.个体越小
7.考古工作者发现:最古老的生物化石均为水生生物,并且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陆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这一事实说明了生物的进化趋势是 (  )
A.从水生到陆生 B.从简单到复杂
C.从低等到高等 D.以上三者都是
8.原始生命分化为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动物的根本原因是 (  )
A.运动方式不同 B.细胞结构不同
C.营养方式不同 D.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不同
9.马的足趾数由4趾逐渐演化为1趾,造成这一进化的原因是 (  )
A.马常用中趾很少用其他趾 B.人类选育的结果
C.古代马和其他动物交配产生新物种 D.自然选择的结果
10.各种各样的抗生素对治疗细菌感染造成的疾病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抗生素使用一段时间后,杀菌效果就会下降。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解释,其原因是 (  )
A.细菌对抗生素的选择作用 B.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C.抗生素的质量下降 D.人类的体质下降
11.达尔文发现在大风经常袭击的可格伦岛上,昆虫的翅要么强大,要么退化,没有中等大小翅的种类。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
A.是否经常使用翅膀的结果 B.食物获得多少的结果
C.定向变异的结果 D.大风作用下,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12.[2020·昆明] 中科院古化石专家张弥曼荣获2020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女科学家”奖,同时被评为“中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她所研究的下列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是 (  )
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哺乳类
13.下列有关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化石记录了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B.陆生生物一定比水生生物具有更复杂的结构
C.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D.生物进化的动力是自然选择
14.下列关于长颈鹿进化的叙述中,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
A.由于环境变化,长颈鹿产生了长颈的变异
B.在缺乏青草时,由于长颈鹿经常伸长脖子吃高处的树叶,才进化成了现在的长颈
C.经过生存斗争和环境选择,淘汰了颈短的长颈鹿,保留了颈长的
D.长颈鹿的变异总是朝着有利于生存的方向进行
15.冬天的雷鸟羽毛颜色和雪地颜色很相似,用达尔文进化论观点分析,这是 (  )
A.人工选择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雪把羽毛染白的结果 D.不适应环境的表现
16.达尔文在他的《物种起源》中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内容是(  )
A.生物同时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B.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C.用进废退
D.过多使用抗生素,细菌就会适应而不受其影响
17.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种现象属于 (  )
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遗传与变异 D.自然选择
18.关于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问题,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非常重要的证据
B.生物进化的基础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C.达尔文认为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
D.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无翅昆虫特别多,是因为无翅昆虫的翅膀被风吹掉了
19.在人类进化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出现原始文化和意识的物质基础是(  )
A.由四肢着地改为两足直立行走
B.前肢获得解放
C.感官集中于头部
D.头部和脑的进化
20.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分别属于 (  )
A.南方古猿、直立人 B.直立人、智人
C.能人、直立人 D.能人、智人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12分)是植物进化历程的图解,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原始生命形成以后,由于营养方式的不同,一部分进化为不能自养的原始单细胞动物,另一部分进化为含有叶绿体的A     。
(2)最早登陆的植物类群是B    和C    ,但是B和C的生殖离不开水,后来,一部分C进化为原始的    ,包括D    和E    ,D和E的生殖脱离了水的限制,更加适应陆地生活。
(3)从植物进化的历程来看,植物进化的趋势是:由    到    ,由    到    ,由    到    。
22.(8分)注射青霉素可治疗一些炎症,但如果反复使用,会致使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疗效越来越弱,开发新的青霉素也抵御不了这些病菌。请思考回答:
(1)青霉素使用之前,病菌对各种药物的抗药性存在着差异,是因为生物具有    的特性,它为细菌的进化提供了原始的材料。
(2)青霉素的使用对病菌起了    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病菌与环境之间的    实现的。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就会使抗药性强这一性状逐代积累而保留下来。
(3)现存的细菌具有很强的抗药性,这是      的结果。
23.(8分)如是现今家养鸡的品种,品种很多,但是它们的祖先却是同一种野生鸡——原鸡。试根据图示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其形成的过程。
(1)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原鸡产生了许多    ,如有些产卵多些,有些长肉多些,而且这些变异能够逐代遗传。
(2)人们根据各自的喜好,对不同的变异鸡进行    。例如,有的人需要产卵多的鸡,就淘汰了产卵少的鸡,留下产卵多的鸡来繁殖后代,这一性状会逐代积累并得到加强,就会培育出    
的良种鸡,如北京白鸡。
(3)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品种的鸡是通过      形成的。
24.(12分)如为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区域先后使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在自然界中,变异是普遍存在的。马铃薯甲虫中有些是具有抗药性的,有些没有抗药性。在遗传学上,这是一对      。
(2)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人们开始使用杀虫剂1时,对杀虫剂1    (填“有”或“没有”)抗药性的个体无法适应环境,大量死亡。所以,在使用杀虫剂1的初始一至三年效果较    。
(3)然而,对杀虫剂1    (填“有”或“没有”)抗药性的个体能够在使用杀虫剂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并且通过繁殖把抗药性性状    给后代。使用杀虫剂1三年之后,存活的个体大多为这种个体,因此杀虫剂1的杀虫效果越来越差。
(4)变异是    (填“暂时”或“永久”)有利的。当环境再次改变,人们开始使用杀虫剂2时,对杀虫剂1有抗药性对    没有抗药性的个体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在更换杀虫剂的头几年(第7~9年)又会有大批马铃薯甲虫死亡。
(5)因此,按照    的观点,图中马铃薯甲虫数量的变化实际是因为杀虫剂的    作用。
(6)马铃薯甲虫的生长发育历经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属于      发育。
答案
1.D
2.D  米勒的实验中,通入的气体是氨气、氢气、甲烷和水蒸气等,模拟的是原始大气的成分;原始地球环境中,具有闪电、高温、紫外线等,米勒通过两个钨电极火花放电模拟闪电作为能量;米勒通过模拟实验,将无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实验说明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无机小分子物质变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有可能的;米勒的实验只能说明无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环境中,能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但无法证明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3.B  关于外星起源说在目前没有找到佐证,因此不能证明。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起源于原始海洋,此说法也有化石等地质依据作为支撑。地球形成初期,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气、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不适合生命呼吸,且陆上有大量的紫外线和其他不稳定的条件,不可能有生命产生。腐草为萤是指生命是从非生命物质中直接产生的,如同腐肉可以产生蛆一样,但是这是人们的主观判断,缺乏科学依据。
4.D  米勒实验验证了: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氨基酸,成功地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结晶牛胰岛素是一种活性蛋白质,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成功证明了在生物体外可以将有机小分子物质合成为有机大分子物质。这证明了生命起源的第二步,即有机小分子物质可以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1981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简单的有机物合成核酸,也说明在原始海洋中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是可能的,证明了生命起源的第二步。在生命起源的研究中,已经得到科学实验证实的是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5.B  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越深的地层中,生物越古老,生物进化程度越低,化石生物便越简单、低等。因此物种A出现在物种B之后,且比物种B复杂、高等。越深的地层中,化石生物便越简单、低等,生活在水中的越多,但不一定都生活在水中。
6.C  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
7.A 
8.C  原始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诞生的。原始生命由于营养方式的不同,一部分进化为有叶绿体的能自养的原始藻类,另一部分进化为没有叶绿体的异养的原始单细胞动物。这些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动物再分别进化为各种各样的动植物。
9.D  古代马的四趾有长有短,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中趾发达的马跑得快,能够吃到更多的食物,能躲避敌害的捕食,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中趾不发达的马跑得慢,不能够吃到足够的食物,不能躲避敌害的捕食,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可能性就会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中趾不发达的马就被淘汰了,这样,中趾发达的马一代代的进化下去,中趾发达这一性状得到积累加强,其他三趾退化,马的脚趾数由四趾逐渐演化成单趾,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0.B  滥用抗生素是出现超级细菌的原因。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这是不适者被淘汰;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特性,不能被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这是适者生存,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些细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因此抗生素使用一段时间后,杀菌效果就会下降的原因是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药性进行了选择作用。
11.D 12.A
13.B  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但陆生生物不一定比水生生物具有更复杂的结构。
14.C  达尔文认为:古代的长颈鹿,有颈长一些的和颈短一些的,颈的长短是可以遗传的。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缺乏青草的时候,颈长的可以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来,并且繁殖后代。颈短的吃不到足够的树叶,活下来的可能性就很小,留下来的后代也更少。经过许多代以后,颈短的就被淘汰,颈长的特征就越来越明显。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长颈鹿都是颈长的。
15.B  雷鸟的羽毛颜色是一种保护色,利于捕食和躲避敌害。冬天日照时间变短,雷鸟受其影响慢慢换成白色羽毛,以便在白雪皑皑的环境中不易被发现,这是环境长期对雷鸟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
16.B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为: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17.D
18.D  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翅昆虫由于可以飞翔,被海风刮到海里死亡的机会增大,而无翅昆虫由于不能飞翔,较少被海风刮走而得以生存,并且繁殖后代,在海岛上更适应环境,所以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无翅昆虫特别多。
19.D  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森林古猿最早用四肢行走,之后逐渐用后肢行走,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天然工具。直立行走不仅使视野扩大、前后肢有了明确的分工,而且为脑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从而使人类不断进化;早期人类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学会制造工具,随着制造工具越来越复杂,它们的大脑也会越来越发达,并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逐渐发展成现代的人类社会。可见在人类进化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出现原始文化和意识的物质基础是头部和脑的进化。
20.B  人类的进化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其中南方古猿只能使用天然工具;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用骨针缝制兽皮衣物,可用标枪和长矛进行狩猎、捕鱼。“北京猿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应属于直立人阶段;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属晚期智人,因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而得名,即山顶洞人。
21.(1)原始藻类
(2)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种子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3)水生 陆生 简单 复杂 低等 高等
22.(1)变异 (2)选择 生存斗争
(3)自然选择
23.(1)变异 (2)选择 产卵多 (3)人工选择
24.(1)相对性状 (2)没有 好 (3)有 遗传
(4)暂时 杀虫剂2 (5)达尔文 选择
(6)完全变态
(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有抗药性与没有抗药性是马铃薯甲虫对于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2)马铃薯甲虫大部分对于杀虫剂1没有抗药性,对于杀虫剂1没有抗药性的个体无法适应环境,大量死亡,所以在使用杀虫剂1的初始一至三年杀虫效果较好。(3)马铃薯甲虫中对于杀虫剂1有抗药性的个体能在杀虫剂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之后能够将抗药性遗传给后代。(4)变异是暂时有利的,随着环境的改变,有利变异有可能变成不利变异。当人们开始使用杀虫剂2时,对杀虫剂2没有抗药性的甲虫大量死亡。(5)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马铃薯甲虫数量的变化是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是因为杀虫剂的选择作用。(6)马铃薯甲虫的生长发育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