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专题分类训练
[范围:第四章]
专题一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1.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其原因不包括( )
A.环境中水越多,植物生长得越好
B.干种子必须吸足水分才能萌发
C.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水
D.水是植物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2.移栽幼苗时要尽量带些土,其主要原因是( )
A.避免损伤根毛
B.减少土壤中无机盐的丢失
C.可以促进根毛的生长
D.可减少水分的蒸发
3.与植物根尖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 )
A. 根冠细胞的细胞壁很厚
B. 分生区细胞的细胞核较大
C. 伸长区细胞比较长
D. 成熟区表皮细胞向外突起
4.农民选择在下雨或浇水前后给庄稼施肥是因为( )
A.水能提高肥料中无机盐的含量,满足植物生长所需
B.水能使肥料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植物生长所需的无机盐
C.使肥料中的无机盐与水结合成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D.使肥料中的无机盐溶解在水中,被植物吸收,并运输到各器官
5.[2020·怀柔七上期末] 植物的根和人体小肠都具有吸收功能。据图分析两者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共同结构特点是( )
A.基本结构单位都是细胞
B.都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
C.都属于生物体的器官层次
D.都有较大的吸收表面积
6.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锌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无机盐,设计了下列四组实验,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
7.表示的是根尖的几种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 根冠细胞位于根的最尖端,具有 作用,在根向土壤深处延伸时,不断地和土壤颗粒摩擦,有一部分细胞会死亡、脱落,但是这部分结构始终是存在的,并没有因为摩擦而减少或消失,你认为原因是 。
(2)根的生长是连续的。图A表示的是当前根的某一部位细胞的形态,过一段时间,它的形态将是 (用图中字母表示)。
(3)图B表示的是 区细胞,移栽植物时,如果此部分被破坏较多,植物将会出现 现象。
(4)根长长的原因是 。
(5)根据所学根尖结构的知识,分析图可知,A-D所示的细胞从根尖顶端向上的顺序依次是
(用图中字母表示)。
专题二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8.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步骤,你对该实验的理解是 ( )
A.①使叶片产生的氧气全部消耗掉
B.⑥的现象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C.④表示直接将叶片放进沸水中
D.⑤使用的染液是酒精
9.将等量的金鱼藻放入盛有凉开水的甲烧杯中和盛有池水的乙烧杯中,在阳光下照射,将会看到的现象是( )
A.两烧杯中冒出的气泡一样多
B.甲烧杯冒出的气泡少,乙烧杯冒出的气泡多
C.两烧杯中都没有冒出气泡
D.甲烧杯冒出的气泡多,乙烧杯冒出的气泡少
10.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光合作用的原料只需要二氧化碳
B.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C.二氧化碳和水都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料
D.地球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1.如果连续出现阴雨天气,会使大棚蔬菜的产量下降。主要原因是阴雨天气不利于大棚蔬菜的(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花的传粉
12.[2020·密云七上期末] 2021年10月1日,密云区白河城市森林公园如期开门迎客。该公园林地面积占公园总面积的80%,构建了以乔木为主,生物多样性丰富的自然景观。下列对公园建设意义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调节气候 B.净化空气 C.保持水土 D.以上都正确
13.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种植农作物应( )
A.尽量稀疏,留出空地,有利于农作物接受阳光
B.尽量密植,提高单位面积的种植量来提高产量
C.进行密植,让阳光照在农作物上,但农作物间相互遮光
D.合理密植,让阳光尽量多地照在农作物上,但农作物之间不相互遮光
14.为探究某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蓝蓝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分析:
①将甲、乙两装置暗处理两天;
②将两装置移至光下两小时;
③摘取叶片A、B进行隔水加热;
④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
(1)甲、乙两装置中,除了空气中的 不同外,其余条件均相同。据此可知,蓝蓝探究的问题是:
设计甲、乙两装置的目的是进行 。
(2)步骤①,将植物暗处理两天,目的是把叶片中原有的 消耗掉。
(3)步骤②将两装置移至光下两小时是为了让叶片充分进行 作用。
(4)步骤③,装酒精的是丙图中 (填“大烧杯”或“小烧杯”)。加热后,酒精逐渐变为绿色,原因是叶片中的 溶解到酒精中。
(5)步骤④滴加碘液后,只有叶片 变蓝色。该结果表明: 装置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探究的因素会影响光合作用。
专题三 人和动物的营养
15.营养素必须从食物中摄取,能够满足机体的最低需求,即生存。“三大产热营养素”是指( )
A.糖类、脂肪、维生素 B.糖类、脂肪、蛋白质
C.糖类、脂肪、无机盐 D.糖类、蛋白质、维生素
16.南南为自己设计了一份午餐:米饭、煎蛋、鸡汤。要使这份午餐营养更合理,还要添加( )
A.炒青菜 B.烤鱼 C.红烧肉 D.焖虾
17.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能预防坏血病,是因为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的( )
A.氨基酸 B.脂肪酸 C.维生素 C D.维生素 D
18.小肠是消化管中消化和吸收的主要一段,以下跟小肠吸收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
A.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
B.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
C.小肠内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
D.小肠壁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19.如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6是胃,能将蛋白质初步分解成氨基酸
B.1是肝脏,它分泌的胆汁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C.8是小肠,内有胰液、肠液和胆汁三种消化液,利于消化
D.9是大肠,只有消化功能,没有吸收功能
20.[2021·昌平二模] 结合判断有关人体营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结构①内可以消化蛋白质
B.结构②是消化的主要器官
C.结构③扩大了吸收的面积
D.吸收的基本功能单位是器官
21.如示意与小肠相通的消化腺,请据图作答:
(1)[ ] 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但是能将脂肪乳化成 ,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2)结构3是 ,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消化 的酶,经导管流入小肠,将食物中的复杂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营养成分。
(3)用肉眼观察结构4,可以看到其内壁上有很多 ,再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其上有很多 ,这样可以大大增加结构4的吸收面积。
22.小明的爸爸快要过生日了,这学期学习了人体营养与健康的知识之后,小明准备在妈妈的指导下,为全家人做一顿美食。
(1)小明为全家人制作的菜肴有:①糖醋里脊、②清炒虾仁、③拔丝红薯、④西兰花炒木耳。小明的爸爸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患有糖尿病,请根据健康饮食的相关知识,从以上菜肴中为小明的爸爸选择恰当的菜品,进行合理搭配: (填序号即可)。
(2)小明和妈妈一起购买食材时,发现一种不认识的固体食物X,也不知其主要营养成分。 于是他获取少量食物X带到学校实验室,与同学一起研究其主要营养成分。根据他们的初步推测,制订了如下实验方案、步骤:
试管编号 食物小块 所加液体 振荡摇匀 37 ℃恒温
Ⅰ 0.1克 2毫升淀粉酶溶液 是 10分钟
Ⅱ a克 2毫升b液体 是 10分钟
①根据实验目的,请为小明和同学补充实验方案:其中a为 ,b为 ,这体现了实验设计应遵循 的原则。
②向Ⅰ、Ⅱ号试管内各滴2滴碘液,Ⅱ号试管内食物小块变成蓝色,Ⅰ号无变化。可以初步判断所研究的固体食物X中,主要营养成分是 。
③如果用中A~E表示人体消化管各部位,那么C是 ,食物X起始消化的部位是[ ] ,可反映其消化过程的曲线是 (填“甲”“乙”或“丙”)。
答案
单元专题分类训练(四)
1.A 植物的生活需要水,但是如果水过多,水淹使土壤中的氧气过少,植物的根无法呼吸,时间长了容易导致植物死亡,所以并不是环境中的水越多植物生长得越好。
2.A 幼苗移栽时,往往会造成幼根和根毛受损,而使植物吸水的功能大大下降,造成植物萎蔫或死亡。所以移栽时,需要带土坨,且常在阴天或傍晚时进行,目的主要是减少幼根与根毛的损伤,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3.D 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主要是成熟区,而成熟区表皮细胞向外凸起,能够增加细胞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面积,故与吸收功能相适应。
4.D 在下雨或浇水前后给庄稼施肥,有利于肥料中的无机盐溶解在水中,进而被植物吸收,而且无机盐只能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体吸收和运输。
5.D 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主要是成熟区,而成熟区表皮细胞向外凸起,能够增加细胞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面积,故与吸收功能相适应。小肠内表面有褶皱,同样能够增加营养吸收的面积。
6.A
7.(1)D 保护 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来补充
(2)B
(3)成熟 萎蔫
(4)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伸长区细胞不断伸长
(5)DCAB
8.B ①为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消耗尽天竺葵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以免对后续实验结果造成干扰。⑥为实验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光照部分变蓝,说明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机物。因此⑥现象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用酒精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④是将叶片放进隔水加热的酒精中而不是直接放进沸水中。有淀粉的部位遇碘变蓝色,所以⑤是滴加碘液染色而不是酒精。
9.B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开水煮沸后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少,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因此甲烧杯中的金鱼藻光合作用强度较低,释放的氧气含量较少,因此在光下冒出的气泡较少。
10.A
11.A 大棚蔬菜的产量主要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越多;呼吸作用越弱,消耗的有机物越少,这样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更多,蔬菜的产量更高。呼吸作用对天气条件没有限制,因此,阴雨天不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阴雨天光照条件不好,大大降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了有机物的生成量,因此蔬菜产量会下降。
12.D 种植植物对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都是有利的。
13.D 提高作物产量的方法有:间作套种、合理密植等。其中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栽种作物或树木时密度要适当,行株距要合理,合理密植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就要充分的利用光能,合理密植、间作套种让阳光尽量多地照在农作物上,但农作物之间不相互遮光,增加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等。
14.(1)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影响吗 对照实验
(2)淀粉(或有机物)
(3)光合
(4)小烧杯 叶绿素
(5)A 乙
(1)在甲、乙两装置中,甲装置内是清水,乙装置内是氢氧化钠溶液,由于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所以最终叶片B不变蓝色,说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比较甲和乙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综合分析可知,蓝蓝探究的问题是:二氧化碳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影响吗 因此设计甲、乙两装置的目的是进行对照实验。(2)步骤①,暗处理是为了排除叶片内原有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前应将实验装置放入黑暗处,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3)为了让绿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应将植物放在光下照射,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4)酒精脱色:光照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如不脱色,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脱色时,酒精要隔水加热是因为酒精易挥发,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5)比较叶片A和叶片B,A叶片遇碘变蓝,B叶片遇碘不变蓝,因此乙装置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探究的因素二氧化碳会影响光合作用。
15.B 糖类能为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提供能量;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储存在体内,必要时会消耗脂肪给人体产能;蛋白质为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提供原料,也能为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提供能量。而水、维生素和无机盐属于非供能物质不能产热,但可以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
16.A 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米饭主要提供淀粉类,煎蛋、鸡汤主要提供蛋白质和部分脂肪,此食谱中无蔬菜水果类,会导致维生素和无机盐摄入量不足,因此应再添加上蔬菜水果类。
17.C 维生素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人体抵抗力等,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18.B 小肠是消化管上最长的一段,小肠内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可以增加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有关。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液,可用来消化各种营养物质,与小肠的消化功能有关。小肠壁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使营养物质迅速进入血液,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有关。
19.C 8是小肠,内有胰液、肠液和胆汁三种消化液,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6是胃,胃中的胃腺能够分泌胃液,胃液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1是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9大肠只有吸收功能,没有消化功能。
20.D
21.(1)1 肝脏 脂肪微粒
(2)胰腺 淀粉、蛋白质、脂肪
(3)环形皱襞 绒毛
图中各部分结构名称:1是肝脏,2是胆囊,3是胰腺,4是小肠。(1)图中1是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但是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2)3胰腺既具有外分泌功能又具有内分泌功能,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消化淀粉、蛋白质、脂肪的酶,经导管流入小肠,将食物中的复杂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营养成分。(3)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突起叫作小肠绒毛,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所以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
22.(1)②④
(2)①0.1 清水(或蒸馏水) 单一变量
②淀粉
③胃 A 口 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