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人物描写一组》之《两茎灯草》教案+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13《人物描写一组》之《两茎灯草》教案+反思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6 23:04:4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13《人物描写一组》之《两茎灯草》教学设计-统编版五四制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监生、诸亲六眷、揩揩眼泪”等词语,并理解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的语句,走进严监生内心,感受严监生鲜活的吝啬鬼形象。
3.感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试着练习用神态和动作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
4.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的方法,刻画严监生吝啬的形象。
2.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意图】
从教材的编排意图看,《人物描写一组》之《两茎灯草》是让学生学习习作中选取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到习作中。因此,本课教学通过补充材料,引导学生感受严监生临死仍惦记节省灯油这件事是表现人物吝啬的最典型事例,抓住动作、神态描写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回顾单元导读 引出学习课题
1.回顾单元学习目标、前两个片段的描写方法。
2.导入本课内容:《人物描写一组》之《两茎灯草》作者又是如何刻画人物的呢?
齐读课题
二、简介作家
作品理解难懂词语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吴敬梓,他生活在 300年前,他文学作品的语言、用字与我们现在有很大的不同,你能试着填一填吗?
1.第一组古今不同古时称男童为()古时称中医医生为()。病情再不见轻文中写成()。一声连着一声文中写成()教师适时指出古文与现代文的不同“称呼变了,意思不同,说法变了”。
2.第二组理解词语明清两代指在国子监读书或取得进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称为(监生)。所有的亲戚文中称为(诸亲六眷)擦擦眼泪文中写成(揩揩眼泪)因此惦记、挂念文中写成(故此记念)
3.第三组用字的不同“以后”——“已后”“睁的滴溜圆”——“睁的的溜圆”
4.读一读。看来同学们已经熟悉了吴敬梓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些词语读一读吧!
三、体会人物形象学习典型事例
1.引出两根指头的谜
(1)朗读课文的前半部分,思考:此时的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状态?(出示句子)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2)你能用一个四字词来形容一下此时的严监生吗?(病入膏肓,无药可救,行将就木,奄奄一息)
(3)想象画面,指导朗读。(板书:两根指头)。
2.解开两根指头的谜底
(1)严监生的这两根指头,给大家出了一道难解的谜,诸亲六眷们都猜了些什么呢?师生合作朗读(
2)原来,严监生临死伸着的两根指头,指的是那两茎灯草啊!(板书:两茎灯草)
3.体会人物形象
(1)按照常理,一个人临死时,他会惦记什么呢?(惦记亲人,惦记遗产,惦记工作)而严监生却惦记着那两茎灯草费油啊。
(2)同学们,你们知道一茎灯草烧一整夜耗地油需要多少钱吗?仅仅需要几文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几毛钱,贵吗?太便宜了,那严监生家里是不是特别穷,点不起这两茎灯草呢?不是,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3)补充材料儒林外史中有这样的介绍:这严致和是个监生,家私豪富,足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童仆成群,牛马成行。良田百亩,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少有几百两银子。
你有什么感受?如果此时你就站在严监生的床前,你会对他说什么呢?(板书吝啬)
4.学习典型事例补充严监生吝啬的事例:每天数金子、学鸡叫催工人们早起干活、给工人们发放的饭都是定量的;不舍得吃一丁点儿肉、不舍得花钱买补品、临死惦记节省灯油。你觉得哪个最能表现严监生的吝啬?(板书:典型事例)
四、走进人物内心 学习描写方法
1.巧设问题,体会构思的精妙当严监生为那两茎灯草费油闭不上眼,伸出两根指头的时候,我们就让赵是直接揭开谜底,故事也是完整的呀,为什么还要大侄子、二侄子、奶妈来猜呢?(板书:构思精妙)
2.静心阅读,走进人物内心:画出描写严监生反应的语句,从他的动作、神态中推想,他在想什么。做好批注。
交流:
(1)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他想:不对,不对,我说的是那两茎灯草啊!)摇一次头不对,摇两次头,不对不对,摇三次头呢?不对不对不对呀!此时的严监生心里多么(着急)。你能读出他的着急吗?他已经命悬一线了,哪能摇得这么利索,谁再来试一试。
(2)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他想:你还惦记着我的钱,真是气死我了,看我的手,我指的是那茎灯草呀!)此时的严监生真是(心急火燎、心急如焚)。带着动作读一读。
(3)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他想:又没猜对,又没猜对,我说的是那两茎灯草啊!难道你要让我死不瞑目吗?)教师引导读严监生反应的句子:为了这两茎灯草,大侄子没猜对时,他是那样的着急。
生读(1)。为了这两茎灯草,二侄子没猜对时,他是那样的心急火燎。
生读(2)。还是为了这两茎灯,奶妈没猜对时,他简直绝望了。
生读(3)。
3.对比阅读,体会描写的传神(出示 PPT)你认为哪组描写好,说说你的理由?小组交流。
第一组(原文) 第二组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他摇了摇头,伸着两个指头。
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他又摇了摇头,伸着两个指头。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他还是摇了摇头,伸着两个指头。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
同样是摇头,同样是伸着两个指头,作者写出了次数——两三遥,遥了几摇;写出了程度——狠狠地摇,越发指的紧了;写出了样子——睁着眼摇,闭着眼摇,指着不动。多么传神、生动又富有变化呀,让我们看到了严监生的内心,也使人物有血有肉,形象鲜明。现在你说中间这部分内容能删掉吗?这里有精妙的构思,有传神的描写。(板书:描写传神)
五、总结写作方法 巧妙学以致用
1.总结写法
越要紧时偏慢慢续写,拖延折腾是行文一定不移之法。——《齐省堂增定儒林外史》慢慢续写,写出了精妙的构思,慢慢续写,写出了传神的描写,在慢慢续写中严监生吝啬的形象越来越鲜明,慢慢续写,也把这两根指头写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个经典。
2.学以致用既然慢慢续写是行文一定不移之法,我们也来写一写吧。这是一位同学写妈妈生气时的表现,你能帮他修改一下,放慢妈妈发脾气的镜头,通过对妈妈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表现她的生气吗?学生练笔交流
3.结束语:刚才我们通过对妈妈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直接表现妈妈的生气,我们还可以间接描写,写写妈妈发脾气时,我和爸爸的表现。这是《刷子李》要教给我们的人物描写的方法——侧面烘托。我们一起期待下一节课吧。
《人物描写一组》之《两茎灯草》课后反思
《人物描写一组》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单元)中的一组课文。《两茎灯草》是其中的第三个片段,节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这个片段语言精炼传神,刻画了一个爱财胜于爱命的守财奴形象。回顾这节课,从备课到上课,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优点:
(一)抓单元导读,紧扣人文主题:在整个构课的过程中,我始终紧紧抓住部编版教材的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展开教学。“字里行间众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要了解每一个人的特点必须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进行挖掘和提炼。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二)思文章定位,梳理教学思路:我先思考课文的定位问题。《人物描写一组》课文类型是一篇课文的单元化,而《两茎灯草》是一组中的一个,应该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角度引领学生学习。另外,要突出本课的另一个学习重点“学习选取典型事例”。于是,我的教学思路是:回顾单元导读,引出学习课题——简介作家作品,理解难懂词语——体会人物形象,学习典型事例——走进人物内心,学习描写方法——总结写作方法,巧妙学以致用。
(三)扫清阅读障碍,品语言悟形象:由于本课是古白话文,里面的用词、用字和现在不尽相同,如“哥子”“一声不倒一声”“已后”等等。这些都给孩子们的阅读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如果不先扫清词语障碍,将无法进行人物的品读及写法的体会。我让学生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对于难理解的词语出示意思让学生填空,这样降低了学习的难度,理解词语的难点很容易就解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出示引导朗读写严监生病重的句子,积累语言,感悟严监生的病入膏育,使学生对文中人物形象,语言文字,对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有深刻的印象。
(四)拓资源丰满人物,学习选取典型事例当严监生为灯盏里烧的是两茎灯草,恐费了油不肯断气的时候,我提出一个问题:严监生家里是不是特别穷?学生从课本中寻找答案后,我补充资料,学生了解了他的富有,初步感受到他的吝啬。我又举严监生吝啬的几个事例,学生对他的吝啬有了更深的理解。众多事例的对比中,学生明白了严监生吝啬的形象是通过“临死惦记节省灯油”这一典型事例表现出来的,解决了本节课的一个重难点。
(五)多种交流方式,揣摩课文学写法:对五年级学生,如何引导学生揣摩作者写作方法,并学习写作方法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内容。教学时,我以著名作家肖复兴的写作心得引入,引导学生静心阅读,从严监生的动作、神态中揣摩他的心情并说出他内心的想法,利用课文留下的空白,补充人物心理活动。严监生吝啬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越来越鲜明。小组合作,对比阅读,原文和“他摇了摇头,伸着两个指头”相比,那组描写好,好在哪里?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体会到作者生动、传神的动作神态描写,并能学以致用。这也是教学这节课的初衷,并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
一堂课下来静心反思,如果学以致用环节设计一个对严监生的描写,再出示原著的内容,继而推荐阅读《儒林外史》,学生们会不会对古典名著有更多的兴趣?但是如果这样的话,又没有仅仅围绕单元主题展开,或是用更多的《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形象结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