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时训练(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时训练(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8 12:3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时训练
一、选择题
1.对本文写作特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抓住平常小事来叙述,事事见真情。
B.本文语言简淡厚重、朴实丰美。
C.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我”的暴怒无常衬托了母亲的坚韧、顽强。
D.本文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母亲的崇高形象。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侍弄(shì) 憔悴(cuì) 整宿(sù)
B.絮叨(dao) 砸碎(zhá) 药膳(shàn)
C.豌豆(wān) 瘫痪(tān) 鲜血(xuě)
D.捶打(chuí) 蕴含(yùn) 患病(huàn)
3.在以下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四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晋朝人读诗,是兰亭集会、曲水流觞。唐朝人读诗,是高朋满座、冠盖京华。革命者读诗,是狱中绝笔、肝胆相照。而我们的方式,就是《中国诗词大会》。
①世易时移,诗心不改
②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③天才诗人青史留名,但他的身后却并不寂寞,因为诗意是属于每个人的
④每一代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纪念、传承
A.③②①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②①④③
4.第一自然段中“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
B.母亲非常疼爱儿子,看见儿子痛苦时的举动,母亲忍受不了,悄悄躲出去,自己暗自伤心,但又怕儿子做出“傻事”,所以偷偷地关注着儿子的动静。
C.母亲了解儿子的倔强性格,可是面对儿子瘫痪的双腿,却又无可奈何,每当儿子折磨自己时,为了不伤他的自尊心,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D.母亲理解儿子的痛苦,心疼他,但又受不了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二、填空题
5.文学常识对对碰。
史铁生(1951-2010),当代作家,曾任______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务虚笔记》,散文《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病隙碎笔》等。
6.解释下列词语或根据所给意思写出词语
(1)诀别:_____。
(2)_______ :遇到出乎意料的事情而特别高兴。
(3)____:形容人脸色不好。
三、综合性学习
7.阅读如阳光围绕着我们,如朋友陪伴着我们。在我们伤心绝望之时,它是我们心灵的一剂良药。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课外阅读状况调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有同学在学校论坛里发起了关于阅读兴趣的调查,绘制了以下表格。请仔细阅读表格中的数据,说说你的发现。
中学生阅读兴趣统计表
文学名著 言情小说 恐怖故事 搞笑漫画
很喜欢 13% 22% 26% 63%
随便看看 44% 56% 61% 33%
不喜欢 43% 22% 13% 4%
(2)小明同学在论坛里发了下面的帖子,请你在“回复”中劝说他积极地阅读名著。【帖子】我觉得名著都是长篇大论,读起来太费劲,还是看漫画比较轻松。
四、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8.对标题“秋天的怀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的表层含义是: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怀念。
B.标题“秋天的怀念”是全文的线索。
C.标题中的“秋天”隐喻着生命的成熟、思想感情的沉淀。
D.标题暗示着作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的心理过程,在母亲去世后,在风轻云淡的秋天才真正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9.下列对本文画横线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画线句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我”当时内心的痛苦和绝望。
B.文章第③段画线句运用景物描写,写树叶飘落的样子,烘托了“我”悲凉的心情。
C.文章第④段画线句是一句叙述性的语句,没有必要独立成段,可以直接放在第③段段末,不影响全文的情感表达。
D.文章第⑦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北海的各色菊花。象征着母亲的期望:无论遭遇怎样的厄运,都要活得坚忍,活出尊严,活出自我生命的个性与美丽。
10.对文章末句“好好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好好活”虽是朴素至极的话,却寄予着母亲对儿子最纯粹的爱与期望。
B.“好好活”一词是反语,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埋怨。
C.第一次“好好活”是母亲见我轻生,近乎本能的呐喊。是母亲在恳求儿子坚强起来,珍惜生命。
D.第二次“好好活”是母亲离世后,“我”和妹妹领悟到母亲未说完的话的深意:是母亲满怀的牵挂和揪心,也是对儿女未来生活的期望,希望他们珍爱生命,勇敢活下去。
(二)阅读《秋天的怀念》,完成各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养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诀别。
⑥邻居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选自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
11.“看花”是本文的中心事件,也是叙述线索。请梳理全文内容,完成填空。
①“我”暴怒无常,母亲劝“我”看花。
②“我”看树叶飘落,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母亲去世后,妹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划线句子属于哪种记叙顺序?具体说说它的作用。
13.史铁生的语言质朴而含蕴深厚,请品味下面加点词语蕴含的情感。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诀别。
14.你认为文章最后浓墨重彩的写菊花的原因是什么?
15.历来,“秋天”在传统文化里,总被文人赋予一定情感,读读下面诗句,说说如果将本文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链接:秋风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唐·刘禹锡《秋风引》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同行的时光
房蒙
①旧历八月的北方小镇,碧空如洗,阳光柔软而熨帖——真是一年里最好的时光了。
②可是再好的时光里也会有人变老,我的外婆,她也一年一年老去了。早先几年,外婆就被姨妈接到城里去住了。
③听说我要回来,外婆早早地下楼,在路口处晒着太阳等我。年近九十岁的她的确是苍老了,梳在耳后的头发从花白变成雪白,牙齿也几近掉光了,像是一件古旧的物件蜷曲在光影里。
④我很乐意加入他们晒太阳的队伍里。时间在阳光和影子的胶着中缓缓而过,夕阳西下,黄昏的样子,使人想起“鸟倦飞而知还”的诗句。我扶她回家,宽阔平整的水泥路上,零星地散落着几片枯黄的叶子。
⑤我陪地慢慢地挪步,如同小时候地扶我学步的样子。傍晚的街道上,少有行人,世界有一种难得的安静。木质手杖杵地的声响在暮色里传出很远,像是大地上的某种震颤,又仿佛世间只有我们两个在走。在要拐弯的时候,地忽然说:“咱们再往前走一段吧。”她指着前面不远的地方,“咱们走到那里,再走回来。”
⑥说实话,地这个提议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年纪轻轻就落下一身毛病的她,几乎从不出门。也因此,虽然自父亲故去后我就同她一起生活,但真正同行一段路的次数却屈指可数。
⑦我四年级的时候,就要去对面村子上学了。我们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是个个子不高红脸膛的民办教师。开学不久,他让我在黑板上听写,写到“图”字的时候,我想当然先写一个“口”字,再在里面填上一个“卷”字——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仅有的两个老师打架跑掉了,我其实已有大半年没有上过课了——他就把我推出门去,然后把门关上再让我进去。现在看来这实在是一次生动的教学,可那时的我,却觉得受了莫大的委屈。我铁了心要转到另外一个班上去,那个班的班主任是学校的校长,一个看上去相当和蔼的人。我把这个决定告诉母亲,被一口回绝。于是又告诉外婆,她竟毫不犹豫地要陪我去学校一趟——那个校长平日里喊她嫂子,大概她一出面,这事儿就好办了。那一次似乎是地这些年里走得最长的一段路了。事情自然得到了解决。
⑧还有一次是更早的时候,我大概只有四五岁,那是我记忆里外婆唯一一次到山上劳作的情形,并且带上我。
⑨四年前,外婆胆结石的毛病变得严重了,隔三岔五地复发,浑身战栗,发高烧,呕吐。我回到老家,租了一辆小面包车,送她到城里去做进一步的检查。因为担心路上的颠簸,就让她靠在我的臂弯里。那是我长大后第一次与她如此贴近,也是第一次察觉到她瘦小身躯里藏匿的羸弱。我像是捧着一团细小的火苗。那时,我真是担心她一走就再也回不来了。可是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般糟糕,她后来到省城做了一个简单的腹腔镜手术,住了几天院就回来了。前来探望的人见到她精神矍铄的样子甚至有些吃惊——他们以为从此要卧床不起了。这大概算作我人生里最重大的一次凯旋。
⑩三十年来,我所能记起的与她同行的时光就只有这么多了。
暮色逼近,我同外婆相互搀扶着上楼。
过了而立之年,我才觉得自己终于长大了,我与外婆的角色,似乎也在这样的时光流转里相互对换,我变成一个大人,而她慢慢退缩成一个需要时刻关照的孩子。然而,即便年近不惑,我也还是时常感到人生中的一些缝隙,不知何时皲裂开来,那是任何成长都于事无补的裂隙。
不得不承认,这样的裂隙让我感到惧怕。即便只是黄昏里短短的一段路,我也害怕走着走着,会丢掉搀携的那个人。从此再没有人指引我折回的旧路,只能独自一个人走进浩大而幽深的森林——那时,我将永远丢掉一个叫作“孩子”的身份。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的“阳光柔软而熨帖”,为下文晒太阳的情节做了铺垫。
B.外婆帮助“我”转班,表现了外婆为支持“我”学习而不辞辛苦。
C.文章用质朴的语言,抒写了“我”和外婆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
D.本文运用倒叙的叙述顺序回忆了“我”与外婆同行的时光。
17.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画线句子。
(1)我像是捧着一团细小的火苗。(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2)这大概算作我人生里最重大的一次凯旋。(赏析加点词语)
18.文章写了几段“我”与外婆“同行的时光”,请简要概括。
19.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思?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D
3.B
4.A
5. 北京 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命若琴弦 我与地坛 合欢树
6. 多指不再相见的分别 喜出望外 憔悴
7.(1)中学生倾向于阅读消遣性、刺激性的读物,对文学名著的兴趣不高。
(2)小明,阅读名著不仅仅是享受故事情节带来的轻松愉快,我们还可以在书里体验不同的人生,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丰富自己的见识,陶冶自己的情操。让我们一起阅读名著,好吗?(意思对即可)
8.B
9.C
10.B
11. 央“我”看菊花 推我看菊花
12.插叙。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那步田地,突出了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无私的爱。
13.“绝”的含义是一定,坚决,确定地。“竟”的含义是没想到,意料之外。简单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深深的愧疚和怀念之情。
14.菊花象征母亲对我的爱和母亲坚韧、隐忍的品格,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借菊花赞美母亲的淳朴、高洁;绚烂的菊花象征着美好的生活,表明作者将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
15.①“秋天”是背景和“引子”,秋天贯穿全文,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②“秋天”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③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 ④“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16.D
17.(1)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患重病的外婆比作火苗,生动形象 地写出外婆的羸弱,表现了“我”照顾外婆时的小心和担心。
(2)“凯旋”原意是“战胜归来”,在这里指“我”陪外婆去省城做手术,外婆战胜病魔,不仅没有卧床不起,还精神矍铄,准确地表达了“我”的激动喜悦之情。
18.①八月的一天,“我”扶外婆回姨妈家;②四年级时,外婆陪“我”到学校找校长转班;③四五岁时,外婆带着“我”到山上劳作;④四年前,“我”送外婆到省城检查身体。
19.“我”搀扶着年迈的外婆同行,害怕她会突然去世,留下独自前行的我,“我”将永远失去外婆的慈爱,独自面对生活。表达了“我”对外婆一天天老去的深深的担忧和惧怕,也表达了“我”对外婆的依恋、疼惜和深深的爱。(意对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