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学目标】
1.知道宇宙中的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绘图说明天体系统的级别大小,确定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2.认识太阳系的成员,确定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运用资料说出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3.利用资料证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4.了解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重点】
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难点】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设置问题,引入课堂情境
凭着你的认识,你怎样向别人描述宇宙或地球?
(学生交流,尽情畅谈,插入读课本图1-1-1“火星次表面水冰分布”,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答案分类汇总引入到: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的内容安排、知识结构:宇宙——太阳——地球)
(二)新知学习。
1.宇宙。
客观、准确的说宇宙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一直想知道,也一直在探索。 “探索无止境”,我们来看看目前最简洁最经典的结论:
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知识点说明:
这句话表明:(1)宇宙是时空的总和。(2)宇宙有三大特点:物质性、运动性、发展性。
教法说明:
在物质性特点学习部分即天体知识学习中,可以让学生自己查阅有关内容然后相互交流,也可以是教师向学生提供大量静态、动态图片,文字资料,帮助
学生认识星云、恒星、行星、彗星、流行体、卫星、星际物质,认识物质性特点,还可以通过理论、学说介绍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说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在运动性特点学习部分即天体系统知识学习中,可以引入物理学知识,从万有引力引入到天体系统概念。而天体系统层次性学习则一定要读图1-1-6“天体系统示意图”,并设计一个教学活动:将天体系统示意图转换、设计成框图。然后进行成果交流。
探讨转折:
恒星有2000多亿颗,为什么介绍太阳,而不是牛郎星、织女星、比邻星、北斗星……呢?
(学生讨论交流,会说出很多太阳对于地球的特殊、重要之处,教师加以梳理)
2.太阳。
引导学生回答:太阳的特殊地位和巨大作用。
生(略)
既然这样,我们应该对太阳有一个基本认识。你想了解太阳的哪些知识呢?(让你编书的话,你首先会介绍太阳的什么知识?)在学生回答、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梳理。
媒体展示: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提醒学生了解现象,不必深究其物理机制)。以太阳活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为例来说明:
指导学生读课本图1-1-16得出结论:(1)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变化存在相关性;(2)两者变化的周期大约为11年。(3)不同地区两者的相关性并不完全一致:第一幅图上二者为正相关,第二幅图上二者为负相关;第三幅图若干时段内是正相关,若干时段内是负相关。
小结:
太阳活动类型 概念 意义 周期 对地球的影响
黑子 光球层上出现的暗黑斑点 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11年 1.引起电离层扰动 2.产生磁暴现象 3.产生极光现象 4.影响大气状况
耀斑 色球层上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 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虽说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但我们了解它的真正目的还是为了地球,为了地球上的生命,如果没有生命,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3.地球。
仔细读图“太阳系模式图”(课件出示)
设计教学活动:将“太阳系模式图”转换成简单的示意图,交流学生设计成果。
媒体展示:
仔细读课本表1-1-1“八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
转折:
这一个假设“如果地球上没有生命”显示了地球的普通性,去掉假设,就显示了地球的特殊性。那么,为什么太阳系其他行星上没有生命,而地球上有呢?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梳理,媒体展示与总结。
学生总结感受收获:
(1)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作业布置】
1.《地理填充地图册》
2.练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