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12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
消除与经典的隔膜《朝花夕拾》
部编版 七年级上
新知讲解
新知导入
《朝花夕拾》这样的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就更是充满了个体生命的童年时代与人类文化发展的童年时代所特有的天真之气。……这里的批判与嘲讽,可以视为鲁迅的杂文笔法向散文的渗透,不仅使其韵味更为丰厚,而且显示了鲁迅现实关怀的一面,这也是真实的鲁迅。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
阅
读
指
导
新知讲解
1.认识阅读经典作品的重要性?
(1)读经典作品,丰富我们的人生感受和经验。
(2)读经典作品,可帮助我们思考许多人生问题。
(3)读经典作品。有利于文化积累,让思想与大师们联网接轨。
(4)读经典作品,可以涵养性情,启迪人生。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2.怎样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1)接触名著,耐心深入阅读。
(2)查阅作者传记资料和相关评论,了解作者作品的一些情况。
(3)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主旨课内外学习沟通。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作
者
简
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1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
作
品
简
介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朝花夕拾》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朝花夕拾》,原名叫《旧事重提》,过于直白,后改名为《朝花夕拾》,更含蓄,富于文采。“朝花夕拾”的含义就是早上掉落的花,傍晚拾起,比喻晚年回忆早年的生活,也就是旧事重提,所以,其中的文章都是回忆性散文。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经典篇目
第一类:怀念师长故人 《阿长与〈山海经〉》
《藤野先生》
《范爱农》
第二类:追忆旧时生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琐记》
《五猖会》
全书经典篇目
新知讲解
全书经典篇目
经典篇目
第三类:讽刺丑恶现象 《狗·猫·鼠》
《二十四孝图》
《无常》
《父亲的病》
目 录
小引
狗·猫·鼠
阿长和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新知讲解
《 狗·猫·鼠 》——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时而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鲁迅救的一只小鼠,并把它当做自己的墨猴)。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白兔!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新知讲解
《小引》——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都没有......
新知讲解
《 阿长与〈山海经〉 》—— 阿长是鲁迅先生小时候的保姆。本文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害死了自己的隐鼠,充满了憎恨和厌恶;而对于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 山海经》,却又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劳动妇女真诚的怀念。
新知讲解
《 二十四孝图 》——所谓《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候阅读《 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 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 旧中国儿童那可怜的悲惨处境。作品也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新知讲解
《 五猖会 》——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 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表达了作者对封建时期的思想习俗的批判和大人不为孩子着想的叹息。
新知讲解
《 无常 》——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 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同时,文章深刻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而“公正的裁决在阴间”,只能在冥冥中寻求寄托,寻求“公正的裁决”。
新知讲解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描述了儿时在家中 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 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 父亲的病 》——父亲的病被江湖 庸医耽误,离世了,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 草菅人命的实质。
新知讲解
《 琐记 》——《琐记》记叙作者家道衰落后,饱受世人的冷眼而终于走上了与封建主义决绝的道路。《琐记》记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改名为雷电学校)和矿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 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 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似渴地阅读《 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新知讲解
《 藤野先生 》——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 仙台学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 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情、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和人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与敬佩之情。
新知讲解
《 范爱农 》——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旧社会、追求革命, 辛亥革命后又倍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后记》——这种感觉,恐怕是怀抱者不乏其人,而且由来已久的,不过大抵不敢毅然删改,笔之于书……
——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新知讲解
人
物
形
象
(1)长妈妈
新知讲解
——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2)藤野先生
——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3)范爱农
新知讲解
——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在父亲去世之际,听从衍太太的指示,一直在床边大喊大叫)。由此我们可以感到鲁迅先生对父亲强烈的爱。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爸爸是无情的,他没有关注到孩子在一步一步的努力,却一味地敷衍孩子,令孩子自尊心受损,便会度日如年。(严厉、慈爱)
(4)父亲
新知讲解
——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因为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自私、阴险)
(5)衍太太
新知讲解
(6)其他人物
寿镜吾——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是鲁迅先生颇为敬畏之人。
《父亲的病》中两个庸医"他“和陈莲河:自高身价,毫无真才实学,医蛊不分,草菅人命。
母亲:朴实,慈爱,爱护孩子,端庄,知书达理。
无常:爽直,公正,善良,颇具人情味。
《阿长与〈山海经〉》中的远房叔祖:爱花的读书人,藏书,字画,花草众多;喜欢舞文弄墨,寂寞,悠闲而疏懒,喜爱并尊重小孩子;胖而和蔼。
《藤野先生》中的“正人君子”之流:虚伪,追名逐利,迂腐。
新知讲解
(1)充满趣味的童心世界
主
题
思
想
①《狗·猫·鼠》例如写动物们开会商议如何左迎接大象的故事和祖母跟同“我”讲述关于猫的故事,都充满童心;其中也体现“我”喜欢小动物。
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是儿童的乐园”
③《无常》中表现“我”对连环画、花纸、民间故事、迎神赛会和目连戏等,都有着浓烈的兴趣与爱好。
④《五猖会》我对观看五猖会怀着急切兴奋的心情。
新知讲解
①《五猖会》“背书”一段中父母不懂孩子心理,自以为教育得法,却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
②《琐记》为逃避偷东西的流言到中西学堂学习。
③《二十四孝图》控诉了封建教育对童心的毒害和扭曲。
④《范爱农》范爱农在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
(2)压抑伤害的现实世界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①《琐记》求学的过程
②《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
使“我”立志学医救人。
③《藤野先生》 到东京学医,后
来又弃医从文。以唤醒国民精神
为己任。
(3)探求抉择的人生道路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①《父亲的病》中对“庸医”的讽刺;
②《狗·猫·鼠》讽刺了“ 名人教授”,表达了对暴虐者的憎恨。
③《琐记》衍太太:居心险恶的人;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④《无常》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揭露了“鬼有情,而人无情”的社会现实。
⑤《五猖会》批判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4)揭露批判的社会现实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艺
术
特
色
①擅长攫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
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有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写除夕夜长妈妈教少年鲁迅如何吃福橘、如何讲“吉利”话和元旦清晨等待鲁迅“恭喜”的情景,把这个农村妇女的渴望幸福、期待祝福的急切心情和惊喜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②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糅合为一体。
如:对藤野先生简朴外表
的勾勒,敬佩之情蕴含其中。
至于对百草园中精细的描述,
对捕鸟游戏的复述,绘声绘色
绘形,充满了诗情画意,喜爱
眷念之情溢于言表。”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③对比和反讽手法的巧妙运用。
对比手法: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中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中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讽手法:如在《藤野先生》中用“标致”来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用“精通时事”来讽刺清国留学生所“精通”的“时事”其实是些无聊的事;用“爱国青年”来反讽当时日本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而妄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狭隘的青年。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④通过对典型细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个性。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寿镜吾老先生读书时,“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寥寥几笔,把老先生那种酷爱读书,痴迷入神的情态表现得惟妙惟肖。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⑤深邃的感情。
作者以强烈的情感现身说法,对青年读者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专
题
探
究
专题一:鲁迅的童年
《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都对鲁迅的童年生活有所叙述或提及,不妨把这些内容联系起来考察,可以更全面地认识鲁迅的成长经历,有助于破除我们对鲁迅先生的隔膜感。
合作探究
示例:五猖会是鲁迅儿时的一件罕逢的盛事。这篇文章记述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以及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可见鲁迅的童年,许多来自儿童的玩性,天真的稚气都被抹杀了。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两人间的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鲁迅说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
合作探究
专题二: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
在书中,鲁迅记录下了自己的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有一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长妈妈、寿镜吾老先生、范爱农等。任选一个人物,梳理各篇中描述他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点,学习、借鉴鲁迅描写人物的方法。
专
题
探
究
合作探究
示例一: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富有爱心,热心帮助孩子,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主要情节有:①阿长名称的由来。②切切察察的毛病。③睡相不好,在床上摆成一个“大”字。④令人烦恼的规矩。⑤讲长毛的故事。⑥给“我”买《山海经》。
文章主体在于围绕《山海经》写“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到最后我对她又有新的敬意,是因为她给“我”买了《山海经》。 在《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鲁迅表达了他对阿长的爱,真诚的怀念,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让阿长安息。
合作探究
示例二:《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合作探究
关于藤野先生的六个典型事例:①藤野先生的第一节课——表现先生中规中矩,学究气,略有些古板;②上讲堂忘记戴领结——对外表不拘小节;③添改“我”抄的讲义——表现先生对学生的关心,认真负责;④先生纠正“我”绘的解剖图——表现他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循循善诱;⑤先生关心“我”的解剖实习——表现他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关心学生思想意识的进步;⑥先生想了解中国女人裹脚情况——表现他严谨求实的精神,对骨学的浓厚兴趣。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学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
专题三: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
书中有几篇作品涉及儿童教育问题,试将这些相关的内容放在一起来研读,思考鲁迅对于儿童教育有些什么体验和看法,并联系实际,看看鲁迅的哪些观点在今天仍有借鉴价值。
专
题
探
究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示例: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鲁迅先生借着说童年看《二十四孝图》的事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对儿童的不重视。儿童都读不到他们应该读的书,而人们却熟视无睹,这难道不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吗?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1.通过对典型细节的叙述和描写来把握和表现人物个性是全书的一大特色。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艺术特色)
拓
展
延
伸
作者选择了富有个性的情节和细节刻画人物的性格,使作品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选文中写寿镜吾老先生读书时,“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寥寥几笔,把老先生那种酷爱读书,痴迷入神的情态表现得惟妙惟肖。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2.散文常常将作者的人生感悟蕴含于字里行间。读了选段后,你认为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体验看法)
专
题
探
究
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让儿童接受教育的同时,也应该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3.《朝花夕拾》中还有些什么人物给你的印象比较深刻?请你写下其中两个人物,简要说说他们的特点或事例。(情节概述、人物形象)
专
题
探
究
喜欢多事、粗俗愚昧,却又真诚地关爱儿童的长妈妈;热心教诲弱国学生、毫无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在三味书屋摇头晃脑读书、“极方正,质朴,博学”的老师寿镜吾;去看迎神赛会即将出门时还要“我”背书的严厉的父亲;要用原配蟋蟀做药引的“名医”陈莲河……(写出其中两个人物的特点或事例即可。)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 消除与经典的隔膜《朝花夕拾》答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阅读经典的重要性。
2.品读名著内容,了解基础知识,分析其中感情。
过程与方法
3.理清散文名著线索,了解精彩情节,鉴赏精彩情节。
4.针对课文专题做选择性阅读,完成其中一个探究,加深对名著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鼓励学生多阅读名著,消除与名著经典的隔膜,涵养性情,启迪人生。
【学习重点】
阅读章节,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
【学习难点】
准确理解作品内涵,针对课文专题深入探究阅读,并且鉴赏。
【课时安排】
3课时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激发兴趣
《朝花夕拾》这样的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就更是充满了个体生命的童年时代与人类文化发展的童年时代所特有的天真之气。……这里的批判与嘲讽,可以视为鲁迅的杂文笔法向散文的渗透,不仅使其韵味更为丰厚,而且显示了鲁迅现实关怀的一面,这也是真实的鲁迅。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
阅读指导,明确方法
1.认识阅读经典作品的重要性?
(1)读经典作品,丰富我们的人生感受和经验。
(2)读经典作品,可帮助我们思考许多人生问题。
(3)读经典作品。有利于文化积累,让思想与大师们联网接轨。
(4)读经典作品,可以涵养性情,启迪人生。
2.怎样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1)接触名著,耐心深入阅读。
(2)查阅作者传记资料和相关评论,了解作者作品的一些情况。
(3)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主旨课内外学习沟通。
三.名著阅读,初步感知
1.作家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2.作品简介;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1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朝花夕拾》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朝花夕拾》,原名叫《旧事重提》,过于直白,后改名为《朝花夕拾》,更含蓄,富于文采。“朝花夕拾”的含义就是早上掉落的花,傍晚拾起,比喻晚年回忆早年的生活,也就是旧事重提,所以,其中的文章都是回忆性散文。
3.内容概括
《小引》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7899902&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 )——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都没有......
《 狗·猫·鼠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5010430" \t "_blank ) 》——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时而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鲁迅救的一只小鼠,并把它当做自己的墨猴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8281431&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 ))。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白兔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7562740&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 )!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 阿长与〈山海经〉 》—— 阿长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7743593" \t "_blank )是鲁迅先生小时候的保姆。本文记述儿时与阿长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7743593" \t "_blank )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害死了自己的隐鼠,充满了憎恨和厌恶;而对于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 山海经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66485718" \t "_blank )》,却又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劳动妇女真诚的怀念。
《 二十四孝图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266392" \t "_blank ) 》——所谓《 二十四孝图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266392" \t "_blank )》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候阅读《 二十四孝图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266392" \t "_blank )》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7725308&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 )”和“ 郭巨埋儿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7593700" \t "_blank )”两个故事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7240580&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 )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 旧中国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7604418" \t "_blank )儿童那可怜的悲惨处境。作品也对当时反对白话文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33005&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 ),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 五猖会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67885754" \t "_blank ) 》——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 鉴略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7997414" \t "_blank )》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表达了作者对封建时期的思想习俗的批判和大人不为孩子着想的叹息。
《 无常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65417494" \t "_blank ) 》——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 阎罗王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147544" \t "_blank )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同时,文章深刻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而“公正的裁决在阴间”,只能在冥冥中寻求寄托,寻求“公正的裁决”。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96684" \t "_blank ) 》——描述了儿时在家中 百草园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67629279" \t "_blank )得到的乐趣和在 三味书屋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27187" \t "_blank )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 父亲的病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7555175" \t "_blank ) 》——父亲的病被江湖 庸医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8344603" \t "_blank )耽误,离世了,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67815419&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 )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 草菅人命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87037" \t "_blank )的实质。
《 琐记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384174" \t "_blank ) 》——《琐记》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384174&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 )记叙作者家道衰落后,饱受世人的冷眼而终于走上了与封建主义决绝的道路。《琐记》记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460824&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 )(后改名为雷电学校)和矿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 洋务派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172403" \t "_blank )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 进化论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272532" \t "_blank )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似渴地阅读《 天演论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64731028" \t "_blank )》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 藤野先生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1902732" \t "_blank ) 》——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10428538&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 )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 仙台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194574" \t "_blank )学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 藤野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3799927" \t "_blank )先生的严谨、正直、热情、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和人格,表达了对藤野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3799927" \t "_blank )先生深切的怀念与敬佩之情。
《 范爱农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384190" \t "_blank ) 》——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旧社会、追求革命, 辛亥革命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96808" \t "_blank )后又倍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518109&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 )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后记》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324607&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 )——这种感觉,恐怕是怀抱者不乏其人,而且由来已久的,不过大抵不敢毅然删改,笔之于书……
4.主要人物及性格:
(1)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2)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3)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4)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在父亲去世之际,听从衍太太的指示,一直在床边大喊大叫)。由此我们可以感到鲁迅先生对父亲强烈的爱。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爸爸是无情的,他没有关注到孩子在一步一步的努力,却一味地敷衍孩子,令孩子自尊心受损,便会度日如年。(严厉、慈爱)
(5)衍太太——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因为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自私、阴险)
(6)其他人物
寿镜吾——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是鲁迅先生颇为敬畏之人。
《父亲的病》中两个庸医"他“和陈莲河:自高身价,毫无真才实学,医蛊不分,草菅人命。
母亲:朴实,慈爱,爱护孩子,端庄,知书达理。
无常:爽直,公正,善良,颇具人情味。
《阿长与〈山海经〉》中的远房叔祖:爱花的读书人,藏书,字画,花草众多;喜欢舞文弄墨,寂寞,悠闲而疏懒,喜爱并尊重小孩子;胖而和蔼。
《藤野先生》中的“正人君子”之流:虚伪,追名逐利,迂腐。
5.主题归纳
(1)充满趣味的童心世界
①《狗·猫·鼠》例如写动物们开会商议如何左迎接大象的故事和祖母跟同“我”讲述关于猫的故事,都充满童心;其中也体现“我”喜欢小动物。
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是儿童的乐园”
③《无常》中表现“我”对连环画、花纸、民间故事、迎神赛会和目连戏等,都有着浓烈的兴趣与爱好。
④《五猖会》我对观看五猖会怀着急切兴奋的心情。
(2)压抑伤害的现实世界
①《五猖会》“背书”一段中父母不懂孩子心理,自以为教育得法,却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
②《琐记》为逃避偷东西的流言到中西学堂学习。
③《二十四孝图》控诉了封建教育对童心的毒害和扭曲。
④《范爱农》范爱农在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
(3)探求抉择的人生道路
①《琐记》求学的过程
②《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使“我”立志学医救人。
③《藤野先生》 到东京学医,后来又弃医从文。以唤醒国民精神为己任。
(4)揭露批判的社会现实
①《父亲的病》中对“庸医”的讽刺;
②《狗·猫·鼠》讽刺了“ 名人教授”,表达了对暴虐者的憎恨。
③《琐记》衍太太:居心险恶的人;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④《无常》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揭露了“鬼有情,而人无情”的社会现实。
⑤《五猖会》批判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6.艺术特色
①擅长攫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
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有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写除夕夜长妈妈教少年鲁迅如何吃福橘、如何讲“吉利”话和元旦清晨等待鲁迅“恭喜”的情景,把这个农村妇女的渴望幸福、期待祝福的急切心情和惊喜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②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糅合为一体。
如:对藤野先生简朴外表的勾勒,敬佩之情蕴含其中。至于对百草园中精细的描述,对捕鸟游戏的复述,绘声绘色绘形,充满了诗情画意,喜爱眷念之情溢于言表。”
③对比和反讽手法的巧妙运用。
对比手法: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中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中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讽手法:如在《藤野先生》中用“标致”来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用“精通时事”来讽刺清国留学生所“精通”的“时事”其实是些无聊的事;用“爱国青年”来反讽当时日本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而妄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狭隘的青年。
④通过对典型细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个性。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寿镜吾老先生读书时,“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寥寥几笔,把老先生那种酷爱读书,痴迷入神的情态表现得惟妙惟肖。
⑤深邃的感情。
作者以强烈的情感现身说法,对青年读者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五.专题探究,加深理解
专题一:鲁迅的童年
《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都对鲁迅的童年生活有所叙述或提及,不妨把这些内容联系起来考察,可以更全面地认识鲁迅的成长经历,有助于破除我们对鲁迅先生的隔膜感。
【点拨】五猖会是鲁迅儿时的一件罕逢的盛事。这篇文章记述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以及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可见鲁迅的童年,许多来自儿童的玩性,天真的稚气都被抹杀了。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两人间的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鲁迅说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
专题二: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
在书中,鲁迅记录下了自己的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有一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长妈妈、寿镜吾老先生、范爱农等。任选一个人物,梳理各篇中描述他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点,学习、借鉴鲁迅描写人物的方法。
【点拨】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富有爱心,热心帮助孩子,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主要情节有:①阿长名称的由来。②切切察察的毛病。③睡相不好,在床上摆成一个“大”字。④令人烦恼的规矩。⑤讲长毛的故事。⑥给“我”买《山海经》。
文章主体在于围绕《山海经》写“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到最后我对她又有新的敬意,是因为她给“我”买了《山海经》。 在《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鲁迅表达了他对阿长的爱,真诚的怀念,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让阿长安息。
【点拨】《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关于藤野先生的六个典型事例:①藤野先生的第一节课——表现先生中规中矩,学究气,略有些古板;②上讲堂忘记戴领结——对外表不拘小节;③添改“我”抄的讲义——表现先生对学生的关心,认真负责;④先生纠正“我”绘的解剖图——表现他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循循善诱;⑤先生关心“我”的解剖实习——表现他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关心学生思想意识的进步;⑥先生想了解中国女人裹脚情况——表现他严谨求实的精神,对骨学的浓厚兴趣。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学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专题三: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
书中有几篇作品涉及儿童教育问题,试将这些相关的内容放在一起来研读,思考鲁迅对于儿童教育有些什么体验和看法,并联系实际,看看鲁迅的哪些观点在今天仍有借鉴价值。
【点拨】 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鲁迅先生借着说童年看《二十四孝图》的事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对儿童的不重视。儿童都读不到他们应该读的书,而人们却熟视无睹,这难道不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吗?
五.拓展延伸,巩固提升
1.通过对典型细节的叙述和描写来把握和表现人物个性是全书的一大特色。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艺术特色)
【点拨】作者选择了富有个性的情节和细节刻画人物的性格,使作品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选文中写寿镜吾老先生读书时,“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寥寥几笔,把老先生那种酷爱读书,痴迷入神的情态表现得惟妙惟肖。
2.散文常常将作者的人生感悟蕴含于字里行间。读了选段后,你认为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体验看法)
【点拨】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让儿童接受教育的同时,也应该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3.《朝花夕拾》中还有些什么人物给你的印象比较深刻?请你写下其中两个人物,简要说说他们的特点或事例。(情节概述、人物形象)
【点拨】喜欢多事、粗俗愚昧,却又真诚地关爱儿童的长妈妈;热心教诲弱国学生、毫无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在三味书屋摇头晃脑读书、“极方正,质朴,博学”的老师寿镜吾;去看迎神赛会即将出门时还要“我”背书的严厉的父亲;要用原配蟋蟀做药引的“名医”陈莲河……(写出其中两个人物的特点或事例即可。)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 消除与经典的隔膜《朝花夕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阅读经典的重要性。
2.品读名著内容,了解基础知识,分析其中感情。
过程与方法
3.理清散文名著线索,了解精彩情节,鉴赏精彩情节。
4.针对课文专题做选择性阅读,完成其中一个探究,加深对名著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鼓励学生多阅读名著,消除与名著经典的隔膜,涵养性情,启迪人生。
【教学重点】
阅读章节,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作品内涵,针对课文专题深入探究阅读,并且鉴赏。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激发兴趣
《朝花夕拾》这样的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就更是充满了个体生命的童年时代与人类文化发展的童年时代所特有的天真之气。……这里的批判与嘲讽,可以视为鲁迅的杂文笔法向散文的渗透,不仅使其韵味更为丰厚,而且显示了鲁迅现实关怀的一面,这也是真实的鲁迅。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
阅读指导,明确方法
1.认识阅读经典作品的重要性?
(1)读经典作品,丰富我们的人生感受和经验。
(2)读经典作品,可帮助我们思考许多人生问题。
(3)读经典作品。有利于文化积累,让思想与大师们联网接轨。
(4)读经典作品,可以涵养性情,启迪人生。
2.怎样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1)接触名著,耐心深入阅读。
(2)查阅作者传记资料和相关评论,了解作者作品的一些情况。
(3)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主旨课内外学习沟通。
三.名著阅读,初步感知
1.作家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2.作品简介;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1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朝花夕拾》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朝花夕拾》,原名叫《旧事重提》,过于直白,后改名为《朝花夕拾》,更含蓄,富于文采。“朝花夕拾”的含义就是早上掉落的花,傍晚拾起,比喻晚年回忆早年的生活,也就是旧事重提,所以,其中的文章都是回忆性散文。
3.内容概括
《小引》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7899902&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 )——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都没有......
《 狗·猫·鼠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5010430" \t "_blank ) 》——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时而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鲁迅救的一只小鼠,并把它当做自己的墨猴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8281431&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 ))。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白兔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7562740&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 )!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 阿长与〈山海经〉 》—— 阿长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7743593" \t "_blank )是鲁迅先生小时候的保姆。本文记述儿时与阿长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7743593" \t "_blank )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害死了自己的隐鼠,充满了憎恨和厌恶;而对于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 山海经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66485718" \t "_blank )》,却又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劳动妇女真诚的怀念。
《 二十四孝图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266392" \t "_blank ) 》——所谓《 二十四孝图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266392" \t "_blank )》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候阅读《 二十四孝图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266392" \t "_blank )》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7725308&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 )”和“ 郭巨埋儿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7593700" \t "_blank )”两个故事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7240580&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 )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 旧中国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7604418" \t "_blank )儿童那可怜的悲惨处境。作品也对当时反对白话文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33005&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 ),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 五猖会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67885754" \t "_blank ) 》——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 鉴略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7997414" \t "_blank )》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表达了作者对封建时期的思想习俗的批判和大人不为孩子着想的叹息。
《 无常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65417494" \t "_blank ) 》——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 阎罗王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147544" \t "_blank )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同时,文章深刻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而“公正的裁决在阴间”,只能在冥冥中寻求寄托,寻求“公正的裁决”。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96684" \t "_blank ) 》——描述了儿时在家中 百草园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67629279" \t "_blank )得到的乐趣和在 三味书屋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27187" \t "_blank )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 父亲的病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7555175" \t "_blank ) 》——父亲的病被江湖 庸医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8344603" \t "_blank )耽误,离世了,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67815419&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 )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 草菅人命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87037" \t "_blank )的实质。
《 琐记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384174" \t "_blank ) 》——《琐记》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384174&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 )记叙作者家道衰落后,饱受世人的冷眼而终于走上了与封建主义决绝的道路。《琐记》记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460824&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 )(后改名为雷电学校)和矿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 洋务派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172403" \t "_blank )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 进化论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272532" \t "_blank )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似渴地阅读《 天演论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64731028" \t "_blank )》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 藤野先生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1902732" \t "_blank ) 》——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10428538&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 )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 仙台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194574" \t "_blank )学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 藤野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3799927" \t "_blank )先生的严谨、正直、热情、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和人格,表达了对藤野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3799927" \t "_blank )先生深切的怀念与敬佩之情。
《 范爱农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384190" \t "_blank ) 》——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旧社会、追求革命, 辛亥革命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96808" \t "_blank )后又倍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518109&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 )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后记》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324607&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 )——这种感觉,恐怕是怀抱者不乏其人,而且由来已久的,不过大抵不敢毅然删改,笔之于书……
4.主要人物及性格:
(1)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2)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3)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4)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在父亲去世之际,听从衍太太的指示,一直在床边大喊大叫)。由此我们可以感到鲁迅先生对父亲强烈的爱。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爸爸是无情的,他没有关注到孩子在一步一步的努力,却一味地敷衍孩子,令孩子自尊心受损,便会度日如年。(严厉、慈爱)
(5)衍太太——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因为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自私、阴险)
(6)其他人物
寿镜吾——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是鲁迅先生颇为敬畏之人。
《父亲的病》中两个庸医"他“和陈莲河:自高身价,毫无真才实学,医蛊不分,草菅人命。
母亲:朴实,慈爱,爱护孩子,端庄,知书达理。
无常:爽直,公正,善良,颇具人情味。
《阿长与〈山海经〉》中的远房叔祖:爱花的读书人,藏书,字画,花草众多;喜欢舞文弄墨,寂寞,悠闲而疏懒,喜爱并尊重小孩子;胖而和蔼。
《藤野先生》中的“正人君子”之流:虚伪,追名逐利,迂腐。
5.主题归纳
(1)充满趣味的童心世界
①《狗·猫·鼠》例如写动物们开会商议如何左迎接大象的故事和祖母跟同“我”讲述关于猫的故事,都充满童心;其中也体现“我”喜欢小动物。
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是儿童的乐园”
③《无常》中表现“我”对连环画、花纸、民间故事、迎神赛会和目连戏等,都有着浓烈的兴趣与爱好。
④《五猖会》我对观看五猖会怀着急切兴奋的心情。
(2)压抑伤害的现实世界
①《五猖会》“背书”一段中父母不懂孩子心理,自以为教育得法,却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
②《琐记》为逃避偷东西的流言到中西学堂学习。
③《二十四孝图》控诉了封建教育对童心的毒害和扭曲。
④《范爱农》范爱农在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
(3)探求抉择的人生道路
①《琐记》求学的过程
②《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使“我”立志学医救人。
③《藤野先生》 到东京学医,后来又弃医从文。以唤醒国民精神为己任。
(4)揭露批判的社会现实
①《父亲的病》中对“庸医”的讽刺;
②《狗·猫·鼠》讽刺了“ 名人教授”,表达了对暴虐者的憎恨。
③《琐记》衍太太:居心险恶的人;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④《无常》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揭露了“鬼有情,而人无情”的社会现实。
⑤《五猖会》批判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6.艺术特色
①擅长攫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
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有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写除夕夜长妈妈教少年鲁迅如何吃福橘、如何讲“吉利”话和元旦清晨等待鲁迅“恭喜”的情景,把这个农村妇女的渴望幸福、期待祝福的急切心情和惊喜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②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糅合为一体。
如:对藤野先生简朴外表的勾勒,敬佩之情蕴含其中。至于对百草园中精细的描述,对捕鸟游戏的复述,绘声绘色绘形,充满了诗情画意,喜爱眷念之情溢于言表。”
③对比和反讽手法的巧妙运用。
对比手法: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中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中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讽手法:如在《藤野先生》中用“标致”来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用“精通时事”来讽刺清国留学生所“精通”的“时事”其实是些无聊的事;用“爱国青年”来反讽当时日本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而妄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狭隘的青年。
④通过对典型细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个性。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寿镜吾老先生读书时,“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寥寥几笔,把老先生那种酷爱读书,痴迷入神的情态表现得惟妙惟肖。
⑤深邃的感情。
作者以强烈的情感现身说法,对青年读者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五.专题探究,加深理解
专题一:鲁迅的童年
《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都对鲁迅的童年生活有所叙述或提及,不妨把这些内容联系起来考察,可以更全面地认识鲁迅的成长经历,有助于破除我们对鲁迅先生的隔膜感。
【点拨】五猖会是鲁迅儿时的一件罕逢的盛事。这篇文章记述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以及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可见鲁迅的童年,许多来自儿童的玩性,天真的稚气都被抹杀了。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两人间的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鲁迅说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
专题二: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
在书中,鲁迅记录下了自己的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有一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长妈妈、寿镜吾老先生、范爱农等。任选一个人物,梳理各篇中描述他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点,学习、借鉴鲁迅描写人物的方法。
【点拨】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富有爱心,热心帮助孩子,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主要情节有:①阿长名称的由来。②切切察察的毛病。③睡相不好,在床上摆成一个“大”字。④令人烦恼的规矩。⑤讲长毛的故事。⑥给“我”买《山海经》。
文章主体在于围绕《山海经》写“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到最后我对她又有新的敬意,是因为她给“我”买了《山海经》。 在《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鲁迅表达了他对阿长的爱,真诚的怀念,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让阿长安息。
【点拨】《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关于藤野先生的六个典型事例:①藤野先生的第一节课——表现先生中规中矩,学究气,略有些古板;②上讲堂忘记戴领结——对外表不拘小节;③添改“我”抄的讲义——表现先生对学生的关心,认真负责;④先生纠正“我”绘的解剖图——表现他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循循善诱;⑤先生关心“我”的解剖实习——表现他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关心学生思想意识的进步;⑥先生想了解中国女人裹脚情况——表现他严谨求实的精神,对骨学的浓厚兴趣。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学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专题三: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
书中有几篇作品涉及儿童教育问题,试将这些相关的内容放在一起来研读,思考鲁迅对于儿童教育有些什么体验和看法,并联系实际,看看鲁迅的哪些观点在今天仍有借鉴价值。
【点拨】 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鲁迅先生借着说童年看《二十四孝图》的事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对儿童的不重视。儿童都读不到他们应该读的书,而人们却熟视无睹,这难道不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吗?
五.拓展延伸,巩固提升
1.通过对典型细节的叙述和描写来把握和表现人物个性是全书的一大特色。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艺术特色)
【点拨】作者选择了富有个性的情节和细节刻画人物的性格,使作品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选文中写寿镜吾老先生读书时,“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寥寥几笔,把老先生那种酷爱读书,痴迷入神的情态表现得惟妙惟肖。
2.散文常常将作者的人生感悟蕴含于字里行间。读了选段后,你认为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体验看法)
【点拨】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让儿童接受教育的同时,也应该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3.《朝花夕拾》中还有些什么人物给你的印象比较深刻?请你写下其中两个人物,简要说说他们的特点或事例。(情节概述、人物形象)
【点拨】喜欢多事、粗俗愚昧,却又真诚地关爱儿童的长妈妈;热心教诲弱国学生、毫无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在三味书屋摇头晃脑读书、“极方正,质朴,博学”的老师寿镜吾;去看迎神赛会即将出门时还要“我”背书的严厉的父亲;要用原配蟋蟀做药引的“名医”陈莲河……(写出其中两个人物的特点或事例即可。)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 消除与经典的隔膜《朝花夕拾》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阅读经典的重要性。
2.品读名著内容,了解基础知识,分析其中感情。
过程与方法
3.理清散文名著线索,了解精彩情节,鉴赏精彩情节。
4.针对课文专题做选择性阅读,完成其中一个探究,加深对名著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鼓励学生多阅读名著,消除与名著经典的隔膜,涵养性情,启迪人生。
【学习重点】
阅读章节,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
【学习难点】
准确理解作品内涵,针对课文专题深入探究阅读,并且鉴赏。
【课时安排】
3课时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激发兴趣
《朝花夕拾》这样的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就更是充满了个体生命的童年时代与人类文化发展的童年时代所特有的天真之气。……这里的批判与嘲讽,可以视为鲁迅的杂文笔法向散文的渗透,不仅使其韵味更为丰厚,而且显示了鲁迅现实关怀的一面,这也是真实的鲁迅。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
阅读指导,明确方法
1.认识阅读经典作品的重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初步感知
1.作家简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品简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容概括
《小引》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7899902&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狗·猫·鼠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5010430" \t "_blank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阿长与〈山海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十四孝图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266392" \t "_blank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猖会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67885754" \t "_blank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无常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65417494" \t "_blank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96684" \t "_blank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父亲的病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7555175" \t "_blank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琐记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384174" \t "_blank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藤野先生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1902732" \t "_blank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范爱农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384190" \t "_blank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记》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324607&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主要人物及性格:
(1)长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爱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衍太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其他人物
寿镜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的病》中两个庸医"他“和陈莲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长与〈山海经〉》中的远房叔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藤野先生》中的“正人君子”之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主题归纳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狗·猫·鼠》例如写动物们开会商议如何左迎接大象的故事和祖母跟同“我”讲述关于猫的故事,都充满童心;其中也体现“我”喜欢小动物。
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是儿童的乐园”
③《无常》中表现“我”对连环画、花纸、民间故事、迎神赛会和目连戏等,都有着浓烈的兴趣与爱好。
④《五猖会》我对观看五猖会怀着急切兴奋的心情。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五猖会》“背书”一段中父母不懂孩子心理,自以为教育得法,却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
②《琐记》为逃避偷东西的流言到中西学堂学习。
③《二十四孝图》控诉了封建教育对童心的毒害和扭曲。
④《范爱农》范爱农在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琐记》求学的过程
②《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使“我”立志学医救人。
③《藤野先生》 到东京学医,后来又弃医从文。以唤醒国民精神为己任。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父亲的病》中对“庸医”的讽刺;
②《狗·猫·鼠》讽刺了“ 名人教授”,表达了对暴虐者的憎恨。
③《琐记》衍太太:居心险恶的人;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④《无常》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揭露了“鬼有情,而人无情”的社会现实。
⑤《五猖会》批判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6.艺术特色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有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写除夕夜长妈妈教少年鲁迅如何吃福橘、如何讲“吉利”话和元旦清晨等待鲁迅“恭喜”的情景,把这个农村妇女的渴望幸福、期待祝福的急切心情和惊喜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对藤野先生简朴外表的勾勒,敬佩之情蕴含其中。至于对百草园中精细的描述,对捕鸟游戏的复述,绘声绘色绘形,充满了诗情画意,喜爱眷念之情溢于言表。”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比手法: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中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中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讽手法:如在《藤野先生》中用“标致”来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用“精通时事”来讽刺清国留学生所“精通”的“时事”其实是些无聊的事;用“爱国青年”来反讽当时日本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而妄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狭隘的青年。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寿镜吾老先生读书时,“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寥寥几笔,把老先生那种酷爱读书,痴迷入神的情态表现得惟妙惟肖。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以强烈的情感现身说法,对青年读者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五.专题探究,加深理解
专题一:鲁迅的童年
《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都对鲁迅的童年生活有所叙述或提及,不妨把这些内容联系起来考察,可以更全面地认识鲁迅的成长经历,有助于破除我们对鲁迅先生的隔膜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二: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
在书中,鲁迅记录下了自己的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有一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长妈妈、寿镜吾老先生、范爱农等。任选一个人物,梳理各篇中描述他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点,学习、借鉴鲁迅描写人物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三: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
书中有几篇作品涉及儿童教育问题,试将这些相关的内容放在一起来研读,思考鲁迅对于儿童教育有些什么体验和看法,并联系实际,看看鲁迅的哪些观点在今天仍有借鉴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拓展延伸,巩固提升
1.通过对典型细节的叙述和描写来把握和表现人物个性是全书的一大特色。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艺术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散文常常将作者的人生感悟蕴含于字里行间。读了选段后,你认为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体验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朝花夕拾》中还有些什么人物给你的印象比较深刻?请你写下其中两个人物,简要说说他们的特点或事例。(情节概述、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