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9张PPT)
古诗三首
第1课时
草原
华山
天池
祖国,我爱你。
我爱你每一寸土地,
我爱你壮美的山河。
祖国,我爱你。
我爱你每一寸土地,
我爱你壮美的山河。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
第六单元
人文主题
解读:“祖国,我爱你。我爱你每一寸土地,我爱你壮美的山河。”这句话饱含着对祖国的赞美与深情。本单元以“祖国山河”为主题进行编排,意在让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领略祖国各地美丽的风光,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语文要素
解读:“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句话指向阅读方法的学习,同时提示我们关键语句的作用。所以学习本单元,我们不仅要了解关键语句的作用,还要知道关键语句可能出现的位置,顺利找到文段中的关键句,并借此掌握文段的意思。
祖国,我爱你。
我爱你每一寸土地,
我爱你壮美的山河。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
古诗三首
2课时
富饶的西沙群岛
2课时
2课时
海滨小城
2课时
美丽的小兴安岭
古诗三首
01
初读《望天门山》,了解背景
望天门山
[唐] 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会写字
断
duàn
楚
chǔ
至
孤
gū
zhì
帆
fān
duàn
断
断开 判断 斩断
易写错的字
左边部分应先写“米”再写竖折,其中“米”的捺变为点;右边“斤”的竖撇要穿插到左边部分的下面,竖要垂直。
chǔ
楚
清楚 楚楚动人 苦楚
易写错的字
上半部分的“林”要写得扁一些,捺变为点;下半部分要舒展开来,横钩写在横中线上,捺要写得平缓舒展。
【注释】
①【天门山】今安徽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东梁山在今芜湖市,西梁山在 今马鞍山市,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
②【楚江】长江中下游部分河段在古代流经楚地,所以叫楚江。
望天门山①
天门中断楚②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 李 白
你还知道关于天门山的哪些信息?
诗人李白笔下的天门山位于我国安徽省芜湖市,分为东梁山和西梁山,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东梁山和西梁山之间夹着长江,隔江遥遥相望,正如诗人所写的“两岸青山相对出”。传说李白曾
在长江下游的采石矶上饮酒望月,最后顺着“天门”,骑鲸升天。天门山地势险要,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有“长江锁钥”之称。
你还知道关于天门山的哪些信息?
关于诗人李白及《望天门山》的创作背景,你了解多少呢?
关于诗人李白及《望天门山》的创作背景,你了解多少呢?
·作者简介
·创作背景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zhé)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其代表作有《静夜思》《将进酒》等。
这首诗是李白第一次经过天门山时所作。当时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赶赴江东,途中经过天门山,看到眼前如此壮观美丽的景色有感而发,遂作此诗。
02
疏通诗意,
想象画面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 李 白
这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请把它们找出来并说一说。
天门中断楚江开
“断”是“断裂”的意思,“中断”是“从中间断裂”的意思,“开”是“分开、断开”的意思,也就是说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楚江从天门山断开的地方流过去。
这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请把它们找出来并说一说。
天门中断楚江开
你能想象到“天门中断楚江开”这句诗描绘的画面吗?请用自己的话描绘你想象到的画面,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画面:天门山雄峙岸边,楚江翻滚着浪花咆哮而过,气势震天。可以感受到天门山的雄峙和长江水势的浩荡。
你能想象到“天门中断楚江开”这句诗描绘的画面吗?请用自己的话描绘你想象到的画面,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 李 白
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碧水东流至此回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东流而去的长江水经过天门山时形成回旋的水流。
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由于两岸夹峙,浩荡奔涌的楚江在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第一句古诗中的“断”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水劈山断的壮丽画面,那么这句诗中的哪一个字带给了我们独特的感受?这独特的感受又是什么?
碧水东流至此回
“回”是“回旋、回转”的意思,“至此回”描写出长江水撞击天门山后漩涡汹涌的景象,突出了山势险峻和水流湍急。
第一句古诗中的“断”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水劈山断的壮丽画面,那么这句诗中的哪一个字带给了我们独特的感受?这独特的感受又是什么?
碧水东流至此回
通过这句诗的描写,你能看到什么样的景象?听到什么样的声音?
读了这句诗,我仿佛看到了江水汹涌回旋、白色浪花翻滚的景象,听到了江水怒吼、不断拍打山壁的声音,感受到了水势的浩荡。
通过这句诗的描写,你能看到什么样的景象?听到什么样的声音?
这两句诗有什么联系?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两句诗有什么联系?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第一句诗借山的雄奇写出了水的气势,第二句则是借水的奔腾气势衬托出了山的奇险,就这样勾勒出了水冲山断、山阻水回的画面。
下面两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圈画出来并说说这两句诗的大意。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下面两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圈画出来并说说这两句诗的大意。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意思: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对而立,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
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诗,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能看到什么。天门山一直矗立在长江两岸,怎么会像诗人写的那样“相对出”呢?难道天门山会动吗?同学们可以联系生活想一想,当你坐车行驶在笔直的街道上,道路前方的景物会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是不是随着你的前进,远处的景物慢慢清晰起来。诗人眼前的天门山正是这样“相对出”,现在你能推测出诗人是在什么地方望天门山的吗?
诗人正是坐着那一叶孤舟,行驶在长江上,随着小船的行进,远处的天门山慢慢呈现,就像慢慢打开的大门,欢迎诗人的到来。此时,诗人行驶在长江上,仰望、远望天门山,感慨它的雄伟,特别兴奋。
诗人为什么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请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原因。
诗人之所以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是因为他在帆上远望天门山。当帆在江上,顺流而下,两岸的景物便快速向诗人身后退去,远处的天门山也由远及近扑进他的眼帘,越来越清晰,诗人也由此产生了“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如果诗人是在岸上某个固定的地点远望天门山,那他便会看到静立的天门山,不会有“相对出”的感受。
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很常见。车在马路上飞快行驶,我们坐在车上,此时看向路边,道路两边的树木就会向与我们相反的方向移动,但实际上,这些树木的实际位置并未发生改变。
诗人为什么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请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原因。
两岸青山相对出
两岸青山相对出
“出”字既逼真地表现了诗人行船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的姿态,也饱含着帆中人新鲜喜悦之感。
结合图片,说一说“孤帆一片日边来”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象。
“孤帆一片日边来”描绘出这样一幅景象: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诗人立于帆上,顺江而行,觉得自己仿佛驾着一片云朵自天边而来,而那越来越近、被滚滚江水分开的天门山在他眼中仿佛张开双臂迎接他一样。
结合图片,说一说“孤帆一片日边来”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象。
当诗人李白看到青山出、孤帆来时,可能会有怎样的感受?
诗人眺望远处的天门山,越行越近,山色也越来越清晰。高山险峻,江水奔腾,诗人被这壮美的自然风光深深吸引,仿佛自己也融入了这美景之中。
当诗人李白看到青山出、孤帆来时,可能会有怎样的感受?
总结
《望天门山》描绘了波澜壮阔的长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色。前两句从江和山的关系着笔,既写出了江水奔腾不息的壮阔气势,也写出了山势的奇险。诗的后两句写出了青山相对出的雄姿,点明诗人“望”的立脚点,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 李 白
望天门山
中断 开, 东流至此回。
两岸 相对出, 一片 来。
[唐] 李 白
03
回读全诗,
总结方法
这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这首古诗的呢?
熟读全诗,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了解诗中描写的主要内容。
抓关键字、借助插图、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诗句大意。
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看到的景色。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积累。
这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这首古诗的呢?
第2课时
01
回顾旧知,
导入新课
熟读全诗,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了解诗中描写的主要内容。
抓关键字、借助插图、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诗句大意。
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看到的景色。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积累。
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
天气由晴转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人和朋友在西湖上饮酒,天气开始晴朗后来下起雨来。
洞庭湖
望洞庭
望洞庭:远望洞庭湖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其代表作有《东坡乐府》等。
·作者简介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有一天,他和朋友们在西湖宴饮游乐,起初阳光明媚,后来下起了雨,于是他创作了这首描绘西湖奇特美景的佳作。
·作者简介
·创作背景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兼擅书法,与柳宗元并称为“刘柳”。其代表作有《陋室铭》《乌衣巷》等。
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后赴任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所作。该诗记录了这次旅途中的美景。
02
识记生字
会认字
亦
yì
抹
mǒ
宜
庭
tíng
yí
未
wèi
磨
mó
盘
pán
会写字
饮
yǐn
初
chū
镜
未
wèi
jìng
磨
mó
遥
yáo
银
yín
盘
pán
一抹 涂抹
mǒ
抹
mǒ
①涂抹,如:淡妆浓抹。②擦,如:抹了一把。③勾掉;除去;不计在内。④用于云霞、阳光等。
mā
①擦,如:抹桌子。②用手按着并向下移动。③撤销(职务)。
mò
①把和好了的泥或灰等涂上后再用抹(mǒ)子弄平。②紧挨着绕过。
多音字
打磨 磨炼
mó
磨
mó
①摩擦。②用磨料磨物体使光滑、锋利或达到其他目的。③折磨。④没完没了地纠缠。⑤消灭;磨灭。⑥消耗时间;拖延。
mò
①把粮食弄碎的工具,通常是用两个圆石盘做成的。②用磨把粮食弄碎。③掉转;转变。
多音字
wèi
未
未来 未必
易写错的字
两横上短下长,注意与“末”区分。
mó
磨
打磨 磨炼
易写错的字
“广”的一撇要拉长,能够包住里面的部分。注意是半包围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yáo
遥
遥远 逍遥
易写错的字
笔画顺序是先写内后写外。“缶”的两横与竖折之间的距离要均匀,第二横最长,在横中线上。“辶”的捺要舒展,托住右上部分。
03
学习
《饮湖上初晴后雨》
“潋滟”“空蒙”是什么意思?诗人用这两个词语分别写出了西湖怎样的景色特点?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空蒙:迷茫缥缈的样子。
日光照耀在湖面上会使湖水产生波光闪动的效果,所以“潋滟”形容的是晴天的西湖。雨使西湖变得云雾迷茫,雨中的湖面仿佛结了一层雾,朦朦胧胧的,所以“空蒙”写的是雨天的西湖。
“潋滟”“空蒙”是什么意思?诗人用这两个词语分别写出了西湖怎样的景色特点?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诗人苏轼是如何评价不同天气状况下的西湖的?请从下面两句诗中找一找,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晴天,水波闪动的西湖十分迷人;雨天,烟雨中云雾迷茫的西湖、若隐若现的群山也很奇妙。总之,在诗人苏轼眼中,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西湖都是那么美丽。
诗人苏轼是如何评价不同天气状况下的西湖的?请从下面两句诗中找一找,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正
也
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晴天时,西湖碧波荡漾,波光粼粼,看起来很美。雨天时,西湖云雾迷蒙,群山若隐若现,也显得非常奇妙。
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是什么意思?你了解到了关于“西子”的哪些内容?
西子: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居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不论是浓施粉黛,还是淡扫蛾眉,总是那么迷人。据说,西施浣纱时,鱼见其貌美忘记了游水,故而西施有“沉鱼”之美。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是什么意思?你了解到了关于“西子”的哪些内容?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如果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她)不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都是一样的光彩照人。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如果
相宜
诗人用西施比喻西湖在诗中有什么作用?你从这两句诗中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用绝美女子西施比喻西湖,既赋予了西湖之美以生命,又新奇别致,意味隽永。在世人眼中,西湖便如西施一样,无论淡雅装饰,还是盛装打扮,无论是晴是雨,都神韵独特,一句“总相宜”直接写出了西湖景色的美不胜收,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诗人用西施比喻西湖在诗中有什么作用?你从这两句诗中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写景:不同天气下西湖的景色。
抒情:以西子为喻,赞美西湖景色美不胜收,表达喜爱之情。
04
学习《望洞庭》
洞庭湖风景秀丽,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在古代曾号称“八百里洞庭”。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也是历史上的战略要地。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请圈画出来并说说诗中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洞庭湖景色?湖面上为什么有光?
[唐] 刘禹锡
望洞庭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请圈画出来并说说诗中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洞庭湖景色?湖面上为什么有光?
这首诗描写了湖光和秋月,描写的是洞庭湖秋季夜晚的景色。月夜,湖面平静无波,月光洒向湖面,湖面上便有了光。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两相和”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你是怎样理解“和”字的?
“和”字可以理解为和谐、祥和。秋天的夜晚,月亮洒在水面上,水中映有月的倒影,仿佛秋月和湖水融合在了一起,营造出了一种清幽的气氛,柔和而美好。这句诗让我们看到了水色与月光相互辉映、水天一色的美丽景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两相和”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你是怎样理解“和”字的?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镜未磨”是什么意思?“潭面无风镜未磨”这句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在表达效果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镜未磨”指镜子未经打磨。“潭面无风镜未磨”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光下平静的迷迷蒙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形象贴切地表现出洞庭湖在月色笼罩下的宁静、祥和的朦胧美感。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镜未磨”是什么意思?“潭面无风镜未磨”这句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在表达效果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结合插图,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湖面风平浪静,犹如一面尚未打磨的铜镜。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结合插图,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在第二句诗中,诗人将无风的湖面比作尚未打磨的铜镜,那么在下面这两句诗中,诗人又将洞庭湖比作了什么,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景色特点?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在第二句诗中,诗人将无风的湖面比作尚未打磨的铜镜,那么在下面这两句诗中,诗人又将洞庭湖比作了什么,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景色特点?
在这两句诗中,诗人将洞庭湖的湖面比作白银盘,将位于湖中的君山比作一只青螺。一青一白,色调和谐,这两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的淡雅、宁静之美。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远远望去,洞庭湖如同白银盘,盛放着像青螺一样的君山。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总结
在《望洞庭》这首诗中,诗人将月夜下的洞庭湖比喻成未打磨的铜镜和盛有青螺的白银盘,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美好宁静的湖光秋月图,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景色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_______两相和,潭面无风_______。
遥望洞庭_____, ______里_______。
望洞庭
[唐] 刘禹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