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1张PPT)
灰雀
第1课时
01
揭示课题,
走进“灰雀”
灰雀
你们见过灰雀吗?课本上就有三只可爱的灰雀。它们长什么样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画出来。
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02
整体感知,
初读故事
一、朗读全文,文中识字
宁
胸
脯
惹
仰
渣
zhā
或
huò
者
zhě
惜
xī
诚
chéng
níng
xiōng
pú
rě
yǎng
会认字
易错字音点拨
认读注意
níng
“宁”字在“安宁、宁静”等词语中,表达心情安定的意思,读“níng”,是后鼻音。
安宁 宁静
宁
易错字音点拨
认读注意
pú
“脯”字在“胸脯”这个词语中,表达胸部的意思,读“pú”;在“杏脯、兔脯”等词语中,表达果干、肉干的意思,读“fǔ”。
胸脯
脯
认读注意
zh`
“渣”字的声母是“zh”,读音是“zh`”,不是“ch1”。
面包渣
渣
易错字音点拨
会写字
jiāo
yǎng
fěn
gǔ
huò
lì
nán
zhě
dòng
l0ng
郊
养
粉
谷
粒
或
男
者
冻
冷
会写字
惜
xī
肯
kěn
诚
chéng
易错字形点拨
书写指导
ji`o
“郊”字的“交”最后一笔由捺变成点,左右部分可以写得紧凑些。
郊区 郊外
郊
y2ng
易错字形点拨
书写指导
羊字头的三个横长短有变化,中间的间距要均匀。
抚养 养育
养
易错字形点拨
“粉”字左右两部分要写得紧凑,“米”字旁的捺要变成点。
书写指导
f0n
粉色 粉刷
粉
易错字形点拨
书写指导
lì
一粒 谷粒
“粒”字左右两部分要写得紧凑,“米”字旁的捺要变成点,右边的两横不等长。
粒
易错字形点拨
“男”字中,“田”中间的一竖与“力”的一撇是分开的两笔。
书写指导
n1n
男孩 男生
男
hu7
易错字形点拨
或者
“或”字的第一笔横要短,稍向上斜,斜钩要舒展,最后一笔是右上角的点。不要少写右边的一撇和一点。
书写指导
或
词语
郊外 养病 跳动 欢快
谷粒 男孩 或者 严寒
本来 可惜 肯定 诚实
难理解的词语
郊外:
婉转:
自言自语:
欢蹦乱跳:
郊外:
婉转:
自言自语:
欢蹦乱跳:
难理解的词语
城市外面的地方。
(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
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形容健康、活泼、生命力旺盛。
二、梳理要素,概括故事
1.带着问题默读,边读边思考故事中有哪些人物,在文中圈画出
来,并思考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1.带着问题默读,边读边思考故事中有哪些人物,在文中圈画出
来,并思考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参考答案:
故事的主要人物:列宁、男孩。
主要发生的事情:灰雀不见了、列宁找灰雀、男孩放回灰雀。
列宁着急地在
寻找。
2.小组交流,并尝试填写下面的示意图。
在养病的时候经常去公园看 。
有一天他发现
。
在寻找灰雀时发现了一个
。
列宁在交谈中察觉到灰雀失踪与 有关,并用
感化对方。
小男孩在听了列宁的话之后 。
结果:
2.小组交流,并尝试填写下面的示意图。
结果:
在养病的时候经常去公园看 。
有一天他发现
。
在寻找灰雀时发现了一个
。
列宁着急地在
寻找。
列宁在交谈中察觉到灰雀失踪与 有关,并用
感化对方。
小男孩在听了列宁的话之后 。
列宁
灰雀
灰雀失踪了
小男孩
小男孩
列宁
围的树林中
周
温和的语言
主动还灰雀自由
失踪的灰雀重新回到了公园,男孩的自尊也受到了保护。
3.根据示意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大意。
郊外的公园里有三只漂亮的灰雀。有一天,养病的列宁来到白桦树下,他发现其中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不见了。他问小男孩有没有见到这只灰雀,男孩说没有见到。列宁从他的语言中察觉到灰雀的失踪与他有关,于是和男孩交谈,用温和的语言感化对方,使其主动归还了灰雀自由。
3.根据示意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大意。
03
阅读侦查,发现故事中的“事”
一、寻找灰雀失踪的线索
快速默读第2~10自然段,说说灰雀的失踪和谁有关,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将关键信息在文中画出来。
参考答案:
灰雀的失踪跟男孩有关。第4自然段中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看见灰雀,可以看出他担心秘密被人发现的紧张,因此判断灰雀是被男孩抓走了。第8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男孩都非常肯定地说灰雀会飞回来,这说明他很了解灰雀目前的状况,从这一点也能判断出他知道灰雀的下落,已经下定决心要放回灰雀。
快速默读第2~10自然段,说说灰雀的失踪和谁有关,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将关键信息在文中画出来。
二、看图梳理故事情节
观察图片,根据刚才的分析,将展示的5幅图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进行排列,并给这五幅图分别起名字,小组讨论一下,派两名代表发言并说明理由。
①列宁看雀 ②男孩抓雀 ③ 列宁寻雀 ④男孩放雀 ⑤列宁问雀
观察图片,根据刚才的分析,将展示的5幅图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进行排列,并给这五幅图分别起名字,小组讨论一下,派两名代表发言并说明理由。
三、初读对话
通过刚才对课文的概括和梳理,我们已经知道寻找灰雀失踪的证据集中在课文的对话部分。再次快速默读课文,画出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并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朗读提示:朗读时可以自由练习,也可以同桌分角色朗读,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评价,交流朗读经验。
第2课时
01
聚焦对话,揣摩人物心理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并思考:列宁和小男孩在对话的时候,他们各自心里想的是什么?请你写下来。同桌讨论,汇报交流。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问:“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1)列宁说话时是在“自言自语”,回忆你自己平时什么情况
下会自言自语,思考:列宁真的是说给自己听的吗?他为
什么要这样说?他可能在想些什么?
1.揣摩列宁心理。
答案示例:自己想事情的时候会自言自语。这里列宁的自言自语不是说给自己听的,而是说给小男孩听的,他知道灰雀是小男孩抓走的,又不想直接说出来伤害小男孩的自尊心。他想用温柔的手段感化男孩。
1.揣摩列宁心理。
(1)列宁说话时是在“自言自语”,回忆你自己平时什么情况
下会自言自语,思考:列宁真的是说给自己听的吗?他为
什么要这样说?他可能在想些什么?
(2)列宁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思考:
他为什么不问男孩,而是去问一只鸟儿呢?
1.揣摩列宁心理。
答案示例:列宁看破却不说破,采用笑问灰雀的方式,不伤害男孩的自尊心,体现了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
1.揣摩列宁心理。
(2)列宁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思考:
他为什么不问男孩,而是去问一只鸟儿呢?
2.揣摩男孩心理。
(1)列宁问男孩有没有见到灰雀时,男孩吞吞吐吐地回答了。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一般你在什么时候说话会吞吞
吐吐?此时男孩的心里可能在想什么?
2.揣摩男孩心理。
答案示例:一般在压力很大、紧张、害怕或思考时说话会吞吞吐吐的。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看见灰雀,可能在紧张他抓走灰雀的秘密会被人发现。
(1)列宁问男孩有没有见到灰雀时,男孩吞吞吐吐地回答了。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一般你在什么时候说话会吞吞
吐吐?此时男孩的心里可能在想什么?
(2)列宁对灰雀的担心和惋惜使男孩受到了触动,于是他说:
“它还活着。”“一定会飞回来!”思考:男孩为什么会
这么肯定呢?
2.揣摩男孩心理。
2.揣摩男孩心理。
答案示例:起初男孩犹豫不决,现在男孩回应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说明他已下定决心,放回灰雀。从中我们体会到这是一个诚实、天真的小男孩。
(2)列宁对灰雀的担心和惋惜使男孩受到了触动,于是他说:
“它还活着。”“一定会飞回来!”思考:男孩为什么会
这么肯定呢?
02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恰当的语气
1.从第1自然段中找到“粉红的”“深红的”“来回跳动”“婉
转地歌唱”等描写性的词句,结合图片感受灰雀的可爱,有感
情地朗读这段话。
朗读提示:朗读时可以用活泼的语调、稍快的语速,读出灰雀的活泼、可爱。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 )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 )说:“没……我没看见。”
列宁( )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2.读第3~10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根据自己的体会添加体现人物
心理的修饰语,读出不同的语气。
( )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 )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 )说:“没……我没看见。”
列宁( )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焦急地
吞吞吐吐地
难过地
(迟疑)
2.读第3~10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根据自己的体会添加体现人物
心理的修饰语,读出不同的语气。
列宁自言自语地( )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 )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 )问:“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2.读第3~10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根据自己的体会添加体现人物
心理的修饰语,读出不同的语气。
列宁自言自语地( )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 )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 )问:“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惋惜地
笃定地
故作惊讶地
2.读第3~10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根据自己的体会添加体现人物
心理的修饰语,读出不同的语气。
3.恢复课文原貌,同桌分角色朗读,尝试加上合适的表情、动
作,互相评议。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问:“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评议标准:
①准确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②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使用恰当的语气读出感情,借助叹号、问号和省略号,把握句子的语气、语调。
③朗读时加上合适的表情、动作,朗读人物语言时符合人物性格特征。
03
深入探究,体会人物爱的不同
1.默读课文,画出列宁与小男孩喜爱灰雀的相关语句,然后同桌
之间相互交流。
答案示例:
(1)列宁喜爱灰雀:
①“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这句话说明列宁经常看灰雀、喂灰雀,表现了他对灰雀的喜爱。
②“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这句话描写列宁到处找灰雀的行为,表现了列宁对灰雀的关心。
1.默读课文,画出列宁与小男孩喜爱灰雀的相关语句,然后同桌
之间相互交流。
答案示例:
③第3~10自然段中,列宁和男孩的对话,显示出列宁想感化男孩找回灰雀的愿望。
(2)男孩喜爱灰雀:
男孩先是把灰雀抓起来了,当意识到自己行为错误时,又把灰雀放回来了,他的语言和行为,都表现了对灰雀的喜爱。
1.默读课文,画出列宁与小男孩喜爱灰雀的相关语句,然后同桌 之间相互交流。
2.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列宁和小男孩都很喜欢灰雀。那么,他们
的喜欢有什么不同呢?你觉得灰雀会喜欢怎样的爱?说说理由。
2.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列宁和小男孩都很喜欢灰雀。那么,他们
的喜欢有什么不同呢?你觉得灰雀会喜欢怎样的爱?说说理由。
答案示例:列宁给灰雀自由,属于真正的爱,男孩夺去灰雀的自由,是占有的爱,男孩放回灰雀,也是对灰雀的真正的爱。我觉得灰雀更喜欢自由的爱,因为鸟儿是向往蓝天的,不喜欢受到束缚。
3.学习完课文之后想一想,列宁更爱灰雀还是更爱小男孩?
3.学习完课文之后想一想,列宁更爱灰雀还是更爱小男孩?
答案示例:这篇文章看似爱灰雀,实际上列宁为了保护男孩的自尊心,没有当面批评、指责他,站在男孩的角度考虑问题,用亲切温和的语言感化男孩,处处都显示出列宁充分地照顾了男孩的感受,更爱小男孩。
04
积累与表达
跳动
欢快
谷粒
男孩
诚实
尝试用词语表里的词语写一段话,比如用“跳动”“欢快”等词写一写窗外的小鸟;用“诚实”等词写一写自己的同学。
跳动
欢快
谷粒
男孩
诚实
答案示例:①教室外面的大树上住着一窝小鸟,我时常在下课的时候拿着谷粒去看它们。它们在树枝间跳动,在枝头欢快地歌唱,看起来快乐极了。
②我们班上有一个男孩,有一次他不小心弄丢了老师发下来的作业本,诚实地向老师承认了自己的过失。
尝试用词语表里的词语写一段话,比如用“跳动”“欢快”等词写一写窗外的小鸟;用“诚实”等词写一写自己的同学。